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江苏省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8题,共38题76分)、材料解析题(第39题~第40题,共2题24分)共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图一石斧图二骨耜(复原图)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图一石斧图二骨耜(复原图)1.右图的考古发觉,为距今约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用磨制方法制作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运用佐证他们生活时代为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讨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辽河等区域均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其中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与东北辽河的红山文化,二者出土的玉器有着惊人的相像之处,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漫天星斗 B.自成体系 C.绵延不断 D.多元一体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A.中心集权得以加强 B.宗族权威日渐突出 C.国家疆域得到拓展 D.国王权力高度集中4.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大动荡:诸侯争霸大动荡:诸侯争霸大思想:百家争鸣大变革:大科技:铁器牛耕春秋战国 A.社会转型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国家产生5.《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重农抑商 C.废井田,开阡陌 D.嘉奖耕织6.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描绘了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下列言论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见属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7.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起先了一个宏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当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旺盛,经济昌盛 C.国家强盛,疆域广袤 D.国家统一,中心集权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全部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长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9.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觉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很多问题没有刚好奏报中心政府。为此,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 B.设立刺史制度 C.颁布推恩令 D.平定地方叛乱10.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见 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国家安静11.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心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相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依据所学学问推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 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才智、最浓于热忱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予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已经成熟 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对纲常之道 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14.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A.轻徭薄赋 B.虚怀纳谏 C.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15.《新唐书·兵志》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愿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汉郡国并行 B.汉末军阀割据 C.唐朝藩镇割据 D.唐末宦官专权16.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全部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依据资产状况定户等,按户等凹凸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限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复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全部制度17.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旺盛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18.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凹凸,吏部尚书依据门第凹凸做选用与否的标准。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 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 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D.弱化了中心对人才的选拔19.闻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20.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北部边疆的安定 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造成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 ④激化了各民族冲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财政收入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状况的出现 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B.因为土地兼并严峻,政府收入变少 C.是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 D.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导致的结果22.1015年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就出自《中庸》,1027年北宋仁宗赐给新进士的书就是《中庸》,1030年改为赐《高校》,此后两篇轮番赐给新进士,熙宁(1068—1078)中,《论语》《孟子》起先在科举考试中各占一道试题。这些举措 A.强化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显著提升了“四书”的地位 C.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D.导致科举取士制度渐渐僵化2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宽阔,人烟稀有”;《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更的缘由是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 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家庭手工业发展快速24.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仁宗景佑年间,起先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这说明在宋代 A.政府看法确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 B.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 C.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2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管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心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行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适应加强专制皇权的须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更 C.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D.促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6.谈到宋代对外贸易状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靠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化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意义重大②港口城市严厉禁止外国人居住和贸易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7.宋明理学家普遍提倡“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动身点是 A.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B.培育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28.在某地发觉一座古墓,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它可能是一位具有肯定身份地位者的墓,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青铜剑、手抄本的《离骚》、唐三彩、雕版印刷的经文、活字印刷的唐诗等。请你依据自己所具有的历史学问,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战国 B.唐代 C.宋代 D.元代29.元代的政书《经世大典》记载境内驿站1496处,藏区大驿站28处,小站7~8处。故“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述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表明元代驿站 A.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 B.强化了政府外交职能 C.冲击了政府抑商政策 D.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30.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当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度 D.元代的地方行省制31.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劝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行置海洋于不顾,财宝取之海洋,危急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推断,这说明郑和 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理念 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限制南洋 C.这一言论导致东南边患的日益严峻 D.具有海洋开放、主权和忧患的意识32.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峻性 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肯定的合理性33.明成祖永乐年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设立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心对边疆的管理 C.变更了中心行政体制 D.不利于中心对地方的管辖34.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立刻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行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 A.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 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35.明朝皇帝崇祯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自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出现这一幕的背景是 A.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 B.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 D.大顺政权农夫军攻占了北京36.“(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37.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 A.新航路开拓冲击传统农耕经济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先解体 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 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更38.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输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些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 A.“闭关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 B.对外贸易注意充溢国内民生需求 C.注意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39.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旺盛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很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袤地区接着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很多闻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别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更。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旺盛,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缘由。(6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40.中心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心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冲突、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宋王朝建国的特别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开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强化了中心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史学集刊》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3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3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限制的主要措施。(3分)(4)依据材料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