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2/32/wKhkFma08fWAIbqCAAKzWWx_Kck565.jpg)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2/32/wKhkFma08fWAIbqCAAKzWWx_Kck5652.jpg)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2/32/wKhkFma08fWAIbqCAAKzWWx_Kck5653.jpg)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2/32/wKhkFma08fWAIbqCAAKzWWx_Kck5654.jpg)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22/32/wKhkFma08fWAIbqCAAKzWWx_Kck56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过关测试(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一部历史改变的产物,一部新世界观历程的产物,一部工人实践呼喊的产物,是创始人在遭受社会物质利益难题后,在借鉴与批判资本主义理论家论证时代课题的理论素材基础上,为解决自身理论困惑……应托付而起草的纲领性文件。”该“纲领性文件”()A.领先提出志向社会的奇妙设想B.阐明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D.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B[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该“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阅历,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明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项正确。]2.马克思说:“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歼灭不了的。”这里的“原则”主要是指()A.建立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国家政权B.无产阶级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C.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D.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宏大尝试,为后世无产阶级斗争留下原则性阅历,故选B项。]3.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劝服中心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殊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主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行避开B[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务是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国内发表《四月提纲》。材料“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劝服……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说明列宁同莫洛托夫一样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持反对看法,A项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B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要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项错误;列宁支持莫洛托夫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事实上就是主见推翻临时政府,D项错误。]4.(2024·武汉武昌区调研)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当广东政府教化委员长;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协作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共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反映了()A.国共合作有肯定历史基础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C.国人的民族意识渐渐觉醒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成功A[依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国共两党已经有肯定的交往,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国际的作用,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人的民族意识,解除C项;此时国共尚未建立统一战线,解除D项。]5.五四运动具有辛亥革命时期不具备的社会条件。一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到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气。据此推断五四运动成功的缘由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气的发展和壮大B.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C.清末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一战创建了宽松的国际环境C[五四运动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既包括无产阶级,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众多的市民阶层,他们都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据此解除A、B两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五四运动成功的缘由,D项错误;故选C项。]6.下表为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状况表。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四大中共五大50多人195人420人994人57967人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D.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不断完善B[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人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持续增长,正是因为此时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有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事业,故选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但是国民党一大并不能干脆使中国共产党人数不断增长,解除A项;“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是指1927年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拓,解除C项;D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7.(2024·蚌埠质检)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安排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22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很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显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A.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有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C.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B[依据题干内容可知,黄埔军校依据省区来安排招生名额,并且假如在军校中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会遭到“严令禁止”,体现了黄埔军校在学校中培育学生完整统一的国家意识,故选B项;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抗日斗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题干中所提及的黄埔军校,解除C项;题干主要述及黄埔军校着重培育学生完整统一的国家意识,而不是革命的首要目标,解除D项。]8.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代表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依据地C[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峻挫折后,刚好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起先了把革命力气引向农村的宏大实践,从而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C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A项错误;首创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B项错误;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D项错误。]9.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夫”“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走向高潮C.“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全党共识D.农夫的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A[材料“土地归农夫”“政权归苏维埃”“坚决保卫赤区”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川陕地区得到实践,故选A项;1934年国民党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解除B项;1934年党内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有分歧,解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不认同农夫的政治主体地位,解除D项。]10.下图为胡烈在1933年10月所创作的漫画《选举运动》(被扫帚扫出的人身上标有“官僚”“贪污”字样)。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国民党残余势力强大C.苏区政权建设重视民意 D.急须要建立统一战线C[漫画中“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工农群众在选举运动中革除“官僚”作风,打击“贪污”行为,反映出苏区的政权建设符合人民的意志,故选C项;土地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夫阶级歼灭封建性质的土地全部制的革命,解除A项;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驾驭政权,解除B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冲突是阶级冲突,统一战线不行能建立,解除D项。]11.抗战时期,敌后依据地依据普遍、干脆、同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这些做法()A.开创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新形式B.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须要C.缓和了依据地严峻的经济形势D.动摇了依据地的政治基础B[材料中民主选举体现了阶级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动员各个阶层共同抗日,故选B项;开创政治协商民主的是抗战成功后的重庆谈判,解除A项;材料中措施不涉及经济问题,解除C项;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巩固依据地的政治基础,解除D项。]12.1937年8月22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8军少将旅长的蔡炳炎从常州奔赴前线前,写信给妻子:“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终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此时()A.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国民政府B.武汉会战结束,中国丢失大半国土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抗日D.抗日斗争爆发,日本正在筹建“伪满洲国”A[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国民政府殊死反抗,故选A项;武汉会战结束是在1938年10月,解除B项;1937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记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除C项;“伪满洲国”成立是在1932年,解除D项。]13.1946年4月颁行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此后,各解放区的政权组织形式起先由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过渡。这一政策调整()A.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新形势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推动了各党派联合政府的建立D.标记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A[由材料可知,解放斗争时期,将国家权力下放给民众,有利于树立人们的主子翁意识,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的新形势,故选A项;抗日斗争在1945年已经结束,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派问题,解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确立,解除D项。]14.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情愿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B.中国参与了其次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敬重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C[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外驻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美英军队的压力,这是美、英两国放弃在华特权的主要缘由,故选C项;A项是缘由,但不是主要缘由,解除;B项没有指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解除;抗战成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1943年抗战还在进行中,解除D项。]15.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丢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化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A[材料说明国共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军队进攻上党区,我们人民军队针锋相对,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A项正确。]16.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假如我们把现有的一切依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依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须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斗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斗争的成功D[国民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依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斗争时期,我们党的限制范围同样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解放斗争时期,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越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宏大尝试,它在起先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峻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起先闯出一条与农夫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依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气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心早期领导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心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特别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夫的力气,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成功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见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心,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订正了当时具有确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起先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心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心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途,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途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渐渐地克服了。——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学问,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究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缘由。(5分)(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学问,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4分)(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学问,概括分析党在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实践中起先闯出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气的道路”、材料二“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成功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分析概括;其次小问,从革命所处的环境、党自身错误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订正了当时具有确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进行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从理论与实践渐渐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其次小问,从革命成果、党的建设等方面概括。[答案](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缘由: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峻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阅历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相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紧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订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阅历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究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无趣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指明白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当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裂开,中共中心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途——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爱护中小工商业者,歼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为农夫的土地全部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确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夫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依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夫的生活,提高农夫抗日与生产的主动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样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嘉奖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二1946年,其次次国共合作彻底裂开,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安排给农夫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心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全部制,实行农夫的土地全部制”。建国后,党和政府接着推动这一政策,使亿万农夫分到了土地,真正实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经验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我国广阔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此步入了长期的土地公有制时代。——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相比有何调整,并分析中国共产党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缘由。(7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土地政策的调整,由“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为农夫的土地全部制”到“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可得出由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夫土地全部制调整为接着保留地主土地全部制;由“歼灭地主阶级”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可得出由废除封建地主剥削调整为减轻地主对农夫的封建剥削。其次小问缘由,材料一土地政策的调整起先于1937年,主要是由于社会主要冲突的改变,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特点,从背景、全部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小问启示,联系所学学问可知,土地政策的调整适应了时代和国情,通过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答案](1)调整:由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夫土地全部制调整为接着保留地主土地全部制;由废除封建地主剥削调整为减轻地主对农夫的封建剥削。主要缘由: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冲突渐渐上升为主要冲突,国共两党由对峙转向再次合作;为了团结包括地主阶级、农夫阶级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现全民族抗战。(2)主要特点:土地政策的调整与社会主要冲突(或国共关系)的改变亲密相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土地全部制经验了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演化;土地政策的调整始终关注农夫的切身利益。启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须要政策的适时调整;政策调整应结合本国国情,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政策调整有利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汉娜·阿伦特“革命这一现代概念与这样一种观念是休戚相关的,这种观念认为,历史进程突然重新起先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之前从不为人所知、为人所道的故事将要绽开”[意]萨托利“只有人们在革命之前就明白革命之后做些什么,革命才能创建一个更好的政体。革命的创建性有赖于对一个合理或至少是有利的替代世界的展望”[美]迈克尔·罗斯金等“革命是一种快速的、猛烈的系统变革。变革在这里意味着将旧体系与它的精英一起抛弃”——摘编自陈家刚《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及其后果》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要从材料中提炼,“阐述”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解析]“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可以从材料里的内容进行提炼。如依据“革命是一种快速的、猛烈的系统变革。变革在这里意味着将旧体系与它的精英一起抛弃”可得出革命是对前一种制度的否定,即批判性;依据“只有人们在革命之前就明白革命之后做些什么,革命才能创建一个更好的政体。革命的创建性有赖于对一个合理或至少是有利的替代世界的展望”可得出革命总是在继承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观点,然后联系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关史料对论题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批判(或创新)的逻辑。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党独裁统治。因此,在对原有政体的批判基础上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示例二: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继承的逻辑。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才完成。因此,中国民主革命在继承前面革命成果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示例三: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批判(或创新)与继承共存的逻辑。阐述:略。(提示:可结合示例一与示例二的“阐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头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头中期新中国、当家做主、五年安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头中期至60年头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头中期至70年头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头末期至80年头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喇叭裤20世纪90年头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应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依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精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究中曲折发展。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六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峻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四个全面”进一步推动我国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丙二醛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洞焊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办公写字楼出租合同范本2
- 活牛购销合同
- 广场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北京市非居民供热采暖合同(合同版本)
- 文化传播项目合同
- 门窗安装工承包合同范本
- 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的技能培训
- 合同协议框架性合作协议
- 创业计划路演-美甲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PPT
- 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的报告范文(5篇)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多维阅读第10级 who is who 看看都是谁
- 滑雪运动介绍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限时训练(一)
- 半导体制造工艺-13薄膜沉积(下)综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