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面授班第2部分_第1页
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面授班第2部分_第2页
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面授班第2部分_第3页
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面授班第2部分_第4页
2011年中级经济基础面授班第2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级经济基础------环球网校刘艳霞第二部分财政第二部分财政-----共6章本部分考情及教材结构:2008年、2009及2010年各年分值均为23分;分值比例约为16.4%。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一章财政支出第十二章财政收入第十三章政府预算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五章财政政策财政这部分内容2011年教材做了较大的调整,保留的原教材知识点较少。本部分具体内容:第10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08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09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0年2题2分2分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考点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1、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2、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1)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2)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闲难。上述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考点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考点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两重含义:公共物品供给的两重含义类别具体内容公共物品的融资(谁付费、怎么付)政府融资(强制融资)“免费搭车”使得公共物品市场融资机制失灵,所以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自愿融资)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尽管有这种限制,公共物品有时还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特别是在公共物品的受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时。私人融资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联合融资对于政府来说,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亲自来提供,则是最为理想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生产(由谁负责、如何将投入转为产出)政府生产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合同外包是指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按政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不完全合同理论的角度看,各类组织(包括政府机关)在最小化交易费用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应当通过不同组织结构间的比较制度分析,来确定何种组织结构在何种公共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效率。考点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1、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理性的社会成员将利用其智慧,通过规则的创新,以获取来自公共物品交易的共同利益,并公正地分享收益和分担成本。2、内容:该制度结构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地而不是私人地提供?提供多少?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②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由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由谁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以何种方式生产与递送?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受益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如何?【例题1:单选题】公共物品的(A)特征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A非竞争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排他性【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表述错误的是(A)。A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B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C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闲难。D公共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例题3:多选】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包括(ABCD)A政府融资B强制融资C私人融资D联合融资E合同外包【例题4:单选】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这种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称为(C)。A自愿融资B政府融资C联合融资D私人融资【例题5:单选】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核心是(A)。A决策制度B融资制度C生产制度D受益分配制度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考点一:公共财政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例题6:09年多选】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BCD)A.稳定价格B.配置资源C.分配收入D.稳定的发展经济E.平衡国际收支

考点二、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含义: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2、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政府的职能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主要包括:(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正确安排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合理安排财政投资支出规模和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例题7:2010年多选】下列领域中,属于公共财政应当发挥职能作用的有(ACDE)。A.环境保护B.食品加工C.义务教育D.卫生防疫E.国防建设考点三、收入分配职能1、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通过转移性支付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选择性,对改变社会不公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例题8:09年单选】我国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这是公共财政履行(D)职能的体现。A.经济发展B.经济稳定C.市场维护D.收入分配【例题9:07年多选】下列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手段中,属于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有(ABCD)。A.征收企业所得税B.征收遗产税C.开征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D.征收个人所得税E.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考点四、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含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例题10:多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CDE)。

A.扩大社会总需求B.扩大社会总供给C.实现充分就业D.稳定物价水平

E.国际收支平衡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考点一:公共选择含义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它从与经济学同样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和“经济人”假设出发,对个人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产生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理论基石个人主义方法论人们只能通过对个人及其行为的理解来理解社会经济人假设政治场景中的个人都是自利、理性和效用最大化者,必定在政治场景的特定激励和约束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和市场过程一样,政治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个人之间的交易网络。所不同的是:第一,在通常的市场上,个人用货币交换所需的物品和服务;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以自己同意承担的成本份额(或税收),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第二,市场交易是边际交易,交易双方可以就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讨价还价,最终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而政治交易中,个人在特定方案上只能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只能接受对其不利的方案。考点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常见的政府失灵表现为: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1)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尽管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以及其成本分担,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作为公共物品需求者和投票者,个人也许没有动机通过投票传达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2)“理性的无知”,是指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

(3)“理性的非理性”是指,正是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导致选民往往胡乱投下、自己那神圣的一票,根本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偏好,何谈政府根据选民表达的偏好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呢?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只有符合中间选民偏好的纲领或提案,才有助于实现选票极大化的目标。一味迎合中间选民的利益,必然导致少数派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被忽视,有违社会公正原则。3.投票循环投票循环又被称作“孔多塞悖论”。孔多塞主张,集体应当选择在两两对决中以简单多数胜出的议案,该种形式的选举规则被称之为“孔多塞规则(Condorcetprocedure)”,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个选民一三个选项,两两表决、得多数票者获胜”的简单模型来表达。4.官僚体系无效率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解释了官僚体系缺乏效率的原因。该模型中的官僚机构具有两大特征:其一,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其二,官僚机构(行政部门及其公务人员)负责生产某种公共物品与服务(或其组合),以与其服务对象(立法机构或其中间投票人)的预算拨款相交换。尼斯坎南模型在公共物品的政府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应当增强官僚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门的数量是方法之一,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第二,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第三,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包,让更多的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来,以期提高效率。5.利益集团与寻租【例题11:单选】公共选择的理论基石不包括(D)。A个人主义方法论B经济人假设C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D理性的非理性【例题12:单选】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会(B)本部门的总预算。A最小化B最大化C平均化D均等化【例题13:多选】根据公共选择论,常见的政府失灵表现有(ABDE)A.政治家选票极大化B.投票循环C.外部性D.官僚体系无效率E.利益集团与寻租第11章财政支出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3题3分3分2008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09年1题1分1题2分3分2010年1题1分1题2分3分本章教材结构: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趋势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工业化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历史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中国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考点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三看)(一)看财政支出规模(花多少钱)。所谓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掌控和运用了多少钱。(二)看财政支出结构(干多少事)。所谓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并据此观察政府的职能和活动,政府如何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参与的广度和重点是什么,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三)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具体是怎么花的)。所谓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是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它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干预是更侧重资源配置,还是更侧重收入分配;是更关注长期结构调整,还是更关注短期宏观调控等。【例题1:单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A),它反映了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A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C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D财政支出总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考点二、财政支出分类方法国际上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1)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是用于办教育了,还是加强了国防。)。(2)支出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办教育的钱是发了工资,还是买了设备、盖了校舍)。【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利用这一分类体系下的统计数据,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购买性支出,政府与私人部门发生经济交换,并在实际中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社会投资与消费的总量与构成。(2)转移性支出:政府仅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利用这一分类体系,可以从宏观上考察一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作为经济主体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其职能是偏好于资源配置,还是收入再分配。【例题2:07年、09年单选】下列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是(C)。A.按支出功能分类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C.按支出经济分类D.按支出能否直接得到价值补偿分类(三)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1.中国传统的政府支出分类2.政府支出分类改革(1)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分别为17类、172款和l152项。类级科目分别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2)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类和98款。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例题3: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按支出经济分类划分的财政支出包括(BCE)A环境保护B工资福利支出C商品和服务支出D社会保险基金支出E赠与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考点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1.财政支出绝对规模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也可以按不变价格来反映,即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准来统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2.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另外也可以用人均财政支出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正常情况下: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决定于国家制度的安排。人均财政支出指标一般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例题4-多选】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BCDE)A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B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C根据各国财政支出的实践,财政支出从长期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D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E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考点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理论提出者观点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魏斯曼(1)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社会动荡,导致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提高,结果是政府支出的预算约束也随之提高,使得整个财政支出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非均衡增长理论鲍莫尔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首先,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即他们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其次,政治家为获得公众拥护和赢得选票,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攻支出作为争取选民的手段第三,在很多公共事务上,往往是官僚机构掌握着更精确的成本信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提出规模较大的预算供代议机关表决,以最大化部门和个人的权力与利益。第四,在任何一项具体的事务上,所谓的公共利益都很难界定。【例题5:07年单选】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C)。A.社会财富总量B.财政支出需要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例题6:单选】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理论中,瓦格纳提出的观点称为(B)A梯度渐进增长理论B政府活动扩张法则C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例题7—单选】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当经济由中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的时候,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是(D).A基础设施支出B基础产业支出C对私人企业的补贴支出D教育支出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考点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例题8:2010年单选】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逐步从直接和微观管理向间接和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应逐步从经济建设向(A)转变。A.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B.支持国有经济发展C.支持私营经济发展D.城市建设考点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的现状,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考点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1、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时期:(1)应当更多的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压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2)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应当有保有压。新增财政支出的投向应更多投到最终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要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2、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5).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考点一: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和绩效目标指标进行的,实践中,西方国家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后来在3E基础上又加入了“公平性”,其中(1)经济性是指从事某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2)效率性强调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3)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1)主要内容: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2)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来确定。

【例题9:单选】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是(B)。

A.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B.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C.制定绩效目标D.写好考评报告【例题10--多选】绩效考评指标选择要遵循(ACDE)原则A相关性B客观公正C可比性D重要性E经济性解析:注意绩效考评指标选择原则与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原则的区分。第12章财政收入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2题2分3题6分8分2008年6题6分2题4分10分2009年3题3分1题2分5分2010年4题4分2题4分8分本章教材结构:财政收入及其分类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税收税制要素税收的分类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国债的基本含义国债的种类国债国债的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与限度李嘉图等价定理国债的制度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考点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二).政府收入的分类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政府有4种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和其他收入。2、我国政府收入分为(1)税收收入;(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5)债务收入;(6)转移性收入(三).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1)最小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2)较大一些的口径(小口径)除税收收入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该口径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的政府收入,如社会缴款不应包含在内。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指这个口径。(3)再大一点的口径(中口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4)最大口径(大口径),即指全部的政府收入。【例题1:多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渠道包括(ABD)。A税收B社会缴款C非税收入D赠与收入及其他收入E债务收入【例题2:单选】衡量财政收入具有不同的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指(C)。A大口径B中口径C小口径D最小口径【例题3:多选】小口径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它包括(AD)。A税收收入B政府债务收入C社会缴款D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E全部的政府收入考点二、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一).财政集中度及其度量1、概念: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2、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从小到大分别是: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②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③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二).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其合理性评估第二节税收考点一: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一)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回报义务的课征。(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需偿还的征收。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税收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规定征税和纳税,双方都无权随意变更征纳标准。【例题4—09年单选】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C)。A.效益性B.准确性C.固定性D.公开性考点二:税制要素(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那些主要因素)税制要素主要内容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税源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计税依据(或课税标准)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它规定了如何确定和度量课税对象,以便计算税基。税率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税率分类比例税率: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包括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其中,差别比例税率又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四种。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它是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在具体运用上,也可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和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几种。(3)累进(退)税率。①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算税额。在征税对象提高到税收的一个新等级档次时,对征税对象全部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②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征。此时一定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纳税人的应纳税款总额由各个等级计算出的税额加总而成。③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正好相反。纳税环节在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减税免税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例题5:单选】关于课税对象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课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B.税目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C.税源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D.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是一致的考点三、税收分类(1)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①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②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③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如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④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⑤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税收。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①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②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项目,资源税等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①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如消费税,营业税。②价外税是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注意: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属于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①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②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①中央税是由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消费税、关税。②地方税是由地方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③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例题6—2008年单选】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B)A.所得税B.流转税C.资源税D.财产税【例题7---2008年多选】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BCE)A土地增值税B增值税C消费税D房产税E关税【例题8---2010年多选】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BE)。A.流转税B.直接税C.所得税D.财产税E.间接税【例题9----2008年多选】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BCD)A消费税B个人所得税C财产税D企业所得税E关税【例题10----2009年多选】按照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使用权限划分,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税种包括(ABDE)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C.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E.证券交易印花税考点四、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而得名。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第三节、税负转嫁考点一、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方式具体含义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混转也称为散转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消转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旁转也叫侧转,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例题11:08年单选】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缴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的价格将税款全部转移给该产品的购买者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B)A后转B前转C消转D旁转【例题12:09年单选】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D).A.税收资本化B.混转C.旁转D.消转考点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1)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商品不容易转嫁。(2)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他人负担,商品较易转嫁。2.课税商品的性质一般情况下:(1)对生产必需品的课税,因对其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小,税负容易转嫁。(2)对非生活必需品课税,因对其消费不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如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和对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如对商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4.课税范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1)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比较容易,税负容易转嫁;(2)课税范围越狭窄,越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具有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艰难,税负难以转嫁。

此外,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

【例题13:07年多选】下列各类商品中,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有(ABE)。A.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应税商品B.非生活必需品C.生活必需品D.征收消费税的商品E.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第四节、国债考点一、国债的基本含义1、国债含义:

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与私债务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被称为“金边债券”。2、国债的种类

(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2)按借入债务到偿还债务的时间长短划分:

(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

(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①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借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②实物国债以实物作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例题14:单选】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B)。A货币国债B实物国债C外债D短期国债

考点二、国债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1)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会造成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2)税收是按税法规定征收的,如果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种弥补赤字,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认购国债的资金基本是社会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筹集建设资金现代社会中,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

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短期国债的发行及买入和卖出,在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数量和调节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例题15:2010年单选】在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的是(C)。A.中期国债B.长期国债C.短期国债D.特别国债【例题16:09年单选题】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较小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C).A.向中央银行借款B.增加税收C.发行国债D.增加收费【例题17:多选】我国国债的功能是(ABDE)。

A.筹集建设资金B.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C.调节国际收支D.弥补财政赤字E.调控宏观经济

考点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一)国债负担:所谓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1)认购者负担。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2)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如何,最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成为纳税人的负担。(4)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二)国债限度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我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口径:一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即“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二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此外,在“以旧债还新债”机制下,还有一个用来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比重。【例题18:单选】根据国际通用的控制标准,债务依存度应控制在(D)。A.5%~6%B.5%~8%C.10%~15%D.15%~20%考点四、李嘉图等价理论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考点五、国债制度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1.国债发行制度

国债发行制度由国债发行条件和国债发行方式构成。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①公募招标方式: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来进行国债推销的一种方式。特点:发行对象是多数投资者。谁是最终投资者事先是不确定的,是一种市场机制发行方式。②承购包销方式:通过和一组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国债销售任务的方式。特点: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承销合同确立的;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一旦签订了撤销合同,发行过程就结束了。③直接发行方式:国债发行人不委托专门的证券发行机构而是亲自向投资者推销国债。特点:债券发行人直接与发行对象见面,有特定的发行对象,个人投资者不得以此方式认购国债。优点是可以降低举债成本,便于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投资意向;缺点是给发行单位带来相当大工作量。④随买发行方式:是政府债务管理者用来向小投资人发行不可上市国债的一种方式【例题19—07、08年单选】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D)。A.发行数额B.票面金额C.流动性D.发行方式2.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例题20:单选】以新发行的国债来偿还原有到期国债本息的国债偿还方式称为(D)A提前偿还法B市场购销法C抽签分次偿还D转期偿还法3.国债市场制度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国债流通市场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以分散交易形式运作的场外交易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和期权交易方式。

①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②回购交易方式: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

③期货交易方式: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④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例题21:2008年单选】在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和常用的是:(D)A.回购交易B.期货交易C.期权交易D.现货交易【例题22:06年多选】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ABCD)等具体方式。

A.期权交易B.现货交易C.期货交易D.回购业务E.到期偿还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本章教材结构本章第一节为原教材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部分内容,第二节、第三节及第四节均为新增内容。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我国政府预算体系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考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多少。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9年单选】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A)。A.政府预算B.信贷计划C.税收计划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例题2—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B)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例题3—2010年单选】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D)。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考点二、政府预算原则---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政策方针。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强调真实可靠,有充分确实的依据。4.合法性原则5.公开性原则6.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的起讫时间通常为1年(365天),称为预算年度。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历年制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年的12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如中国、德国、法国跨年制从每年某月某日至下年相应日期的前一日止,中间经历12个月,但要跨两个年份。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在预算年度内,预算工作的程序通常包括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决算评估等环节。【例题4--多选】下列属于政府预算一般性原则的有(ABE)

A.统一性B.年度性C.周期性D.保密性E.可靠性考点三、政府预算的分类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1)单式预算:①含义: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②优缺点:这种形式比较简单,便于编制。但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2)复式预算:①含义: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②构成: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③优缺点:优点:便于政府科学安排收支结构,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缺点:编制和实施较为复杂。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1)增量预算也成称为基数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增量预算保持了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2)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注:零基预算并不是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而是对已有项目需要重新审定和安排,起点为零。有利于克服增量预算下政府财政收支指标刚性增长的弊端,提高预算支出效率。3.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1)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2)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三年至五年)的政府预算。注意:中期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4.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5.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6.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例题5—08多选】下列关于政府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A政府预算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和批准才能有效B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C政府预算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D我国的预算年度实行跨年制E政府预算按编制形式分类,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例题6—09多选】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AB)A.增量预算B.零基预算C.年度预算D.单式预算E.复式预算【例题7—2010年单选】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不需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预算是(D)。A.政府年度预算B.政府年度决算C.部门年度预算D.政府中期预算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考点:机关、部分、单位预算管理职权立法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各级人民政府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各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编制本级决算草案。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预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部门预算具体执行办法;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编制本部门决算草案。各单位各部门所属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决算草案;按照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接受政府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例题8:单选】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应由(C)规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C国务院D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考点一: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内容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考点二.公共财政预算公共财政预算,亦即一般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注】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注】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是就公共财政预算而言的。考点三.政府性基金预算(1)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项目由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须报国务院审批。(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考点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考点五.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1)指导思想和原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法建立,规范统一。二是统筹编制,明确责任。三是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四是相对独立,有机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但公共财政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金)。五是收支平衡,留有结余。(2)编制范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例题9:单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不包括(D)A行政事业性收费B罚没收入C国有资本经营收入D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例题10,多选】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ABDE)。A.政府性基金预算B.公共财政预算C.建设性预算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E.社会保障预算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考点一:政府预算制度的含义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制度,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考点二:预算编制制度1.建立部门预算制度(1)部门预算的含义: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注1】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注2】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注3】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其中,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预算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排序,纳入项目库,编制中长期项目安排计划,结合财力状况,在预算中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在此基础上,编制具有综合财政预算特点的部门预算。【注4】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注5】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①实行综合预算,统一了预算分配权,实现了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分配的规范性和完整性。②通过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引入绩效评价等,增强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③确立了部门作为部门预算主体的地位,承担着预算管理责任,部门财权与事权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各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有利于推动部门和行业事业发展。④预算从基层编起,经过部门审核汇总、财政综合平衡,再报政府审定、人大审批,使预算形成的链条更加严密,增强了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预算法治性约束大大增强,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的管财行为、财政的理财行为和部门的用财行为。2.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1)预算管理方式。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中央部门预算外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其中,交通运输部集中的航道维护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中央部门收取的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广告收入、捐赠收入、回收资金、利息收入等预算外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2)收入预算级次和支出安排原则。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收入预算级次保持不变,原上缴中央财政专户的收入上缴中央国库。(3)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例题11:单选】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 差额预算B 投入预算C 部门预算D 地方预算【例题12:多选】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应(ACD)。A.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B.实行定员定额管理C.合理排序D.科学论证E.按项目申报时间排序原则【例题13:单选】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A)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A教育费收费B利息收入C捐赠收入D交通运输部集中的航道维护收入考点三:预算执行制度预算执行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1.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3)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要科学编制政府采购年度预算,为政府采购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为原教材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第三节财政转移性支付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章具体内容:考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考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事权支出划分原则具体内容受益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