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卷_第1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卷_第2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卷_第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卷_第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水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2.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3.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4.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和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概念间关系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7.如图是小珂做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实验前,她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实验时所得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小珂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8.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冷冻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营养成分风味物质损失少。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9.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11.2020年5月,某市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缓解该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该市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蒸发 D.水汽输送12.一定温度下,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结果如图2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13.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14.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温度/℃02040100甲溶解度/克0.1730.1650.1210.076乙溶解度/克13.331.663.9246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20℃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身边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1)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17.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部熔化前,甲盆水的温度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土壤主要是由、、和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细的叫做,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19.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2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筑梦”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流程II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的Na2CO3流程III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填“是”或“否”)。21.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1)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点表示极。(2)如何检验b试管内的气体。(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B.水是导体C.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D.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2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是,外因主要是。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36克食盐,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23.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可多选)。(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24.如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像并回答:(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固体的熔点为;(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分钟。25.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2)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90g,配制时应选择(填“10毫升”“50毫升”或“100毫升”)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3)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同学们接下来操作应该是。26.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传播的。(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27.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1)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实(2)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实(3)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四、解答题(共14分)28.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填“纯净”或“混合”)物。(2)①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②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公民都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请你对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2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浓硫酸(H2SO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98%密度1.84克/厘米3相对分子质量98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1)这5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克,其中含溶质硫酸克。(2)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克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若实验室要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这瓶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加多少毫升水?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A.使用节水型马桶,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会污染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A【解析】【解答】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故选A【分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组成成分的知识分析。

【解答】在空气中,氮气体积约占78%,氧气体积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则含量从小到大排列为: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和氮气,即④①③②。

故选D。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

【解答】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则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为交叉关系,故A错误;

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则饱和溶液和稀溶液为交叉关系,故B错误;

根据是否饱和将溶液分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二者为并列关系,故C错误;

不饱和溶液可能为稀溶液,也可能为浓溶液,则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为交叉关系,故D正确。

故选D。5.【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判断;

(2)根据溶液中并没有溶质析出判断;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判断;【解答】A.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②降低温度,故A错误;

B.如果①变成②使用的是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那么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正确;

C.②和③都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因此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是可能相等,故C错误;

D.如果①变②是使用降低温度的方法,那么①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B。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解答】①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正确;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但不能作燃料,错误;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D。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出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误差较大时,我们应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中查找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科学推测,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实验已经成功,故A、C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外漏,那么会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8.【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真空脱水的原理为: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9.【答案】A【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10.【答案】A【解析】【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吸热。

【解答】AB.由图像可知,从A到D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呈上升趋势,所以这一段是熔化图像;BC段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处于熔化过程,熔化吸热,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在t=5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则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D.EF段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其凝固点为45℃;该晶体从第12min开始凝固,到第15min时凝固结束,则凝固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5min12min=3min;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11.【答案】B【解析】【分析】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径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解答】该工程通过管道,将该市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而该工程的水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到达该工程预计的地方,符合地表径流特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1可知,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则此时氯化钾溶液以及饱和。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肯定会有氯化钾继续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增加,故A正确;

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氯化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加入水的质量不确定,而图2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则所得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加水后,如果溶液仍然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变为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A。13.【答案】C【解析】【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解答】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

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

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答案为:C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确定结晶方法分析;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物质饱和溶液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利用溶解度计算分析。【解答】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固体,仍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能确定是否饱和,则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1.6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31.6g100g+31.6g×100%≈24%,不符合题意;15.【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结合图像判断;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3)析出晶体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变化量有关,还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4)当溶解度相同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没有带单位,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没有指明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B错误;

C.温度从t2℃降至t1℃时,如果溶液质量相等,那么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故C错误;

D.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故D正确。16.【答案】(1)光速大于声速(2)3×105【解析】【分析】(1)在空气中,光速3×108m/s,声速340m/s,因此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根据t=sv可知,传播相同的路程,光用的时间远远小于声音。【解答】(1)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大于声速。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17.【答案】等于【解析】【解答】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18.【答案】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组成和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构成情况回答。【解答】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例如,如果土壤中的矿物质颗拉较

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如果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

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

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粘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故答案为: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19.【答案】液化;乙【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气”是壶里的水生成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甲里的“白气”明显多于“乙”,说明甲房间里放热更快,即温度更低,那么乙房间的气温较高。20.【答案】Ba(OH)2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是【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是为了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氯化钡是为了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及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饱和溶液分析。

【解答】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氯化钡是为了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若用一种物质替代,可选择氢氧化钡,滤液A中分离出了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说明滤液A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Ba(OH)2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是。21.【答案】(1)负(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b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b为氧气(3)A;C【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因此a管内为氢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因此电源的A端应该为负极。

(2)b管内气体体积小,应该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b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b为氧气。

(3)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故A正确;

B.水是绝缘体,实验中的水中存在大量的离子,因此它能够导电,故B错误;

C.水分子中含有氢和氧两种不同的原子,故C正确;

D.水中不存在氢气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AC。22.【答案】100克溶剂;饱和;溶质和溶济的性质;温度;36克【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定义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是溶质和溶济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36克食盐,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

故答案为:100克溶剂;饱和;溶质和溶济的性质;温度;36克。23.【答案】(1)CD(2)④③①【解析】【分析】(1)当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时,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解答】(1)根据实验一可知,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钾时,溶液质量为140g,则此时溶质质量为:140g100g=40g。因为60g>40g,所以出现未溶的氯化钾晶体,则此时D溶液饱和。综上所述,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0g,则溶液C也是饱和溶液。

(2)根据图片可知,②和①中溶质质量相等,而溶剂质量减小,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②为不饱和溶液,③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②<③;

升温后④中存在晶体,则溶液④饱和。因为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则: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4.【答案】(1)﹣5℃;0℃(2)冰(3)固液共存;4【解析】【解答】分析图像可知:(1)在A点时,物质开始加热,此时的温度是5℃;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此时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固体的熔点是0℃;(2)由图像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由课本知识知,冰的熔点是0℃,因此该物质固态是冰;(3)从图像知,BC段温度不变,物质正在熔化,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第2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结束,共经历了4分钟。【分析】掌握熔化过程的时间、温度、状态。25.【答案】(1)③②①⑤④(2)100毫升(3)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解析】【分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基本按照称量药品、量取溶剂,最后搅拌溶解的步骤进行即可;

(2)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要大于所测的物理量;

(3)在使用天平定量称量药品时,先在右盘放入合适的砝码或移动游码,然后在左盘放入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只能通过调整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解答】(1)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

③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

②用天平称量出质量为90g的氯化钠;

①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⑤用量筒量取10g水,并倒入烧杯中;

④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①⑤④。

(2)90g水的体积为:V=mρ=90g1g/mL=90mL;26.【答案】(1)直线(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解析】【分析】(1)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2)酒精在受热时会迅速蒸发,从而使浅盘上方空气的密度发生改变;

(3)如果激光在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那么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光线到达墙壁时的红点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解答】(1)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27.【答案】(1)S+O2SO2;氧气的含量(2)变量不唯一(3)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解析】【解答】实验一: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不同;实验二: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一定是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变量不唯一;实验三: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碘能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