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_第1页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_第2页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_第3页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_第4页
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北师大版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4、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三、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答案:11.答案:A12.答案:(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2.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答案:20、①率领②国家③信任④正当,在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22、要点:①性情率真②心胸开阔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善于与同僚沟通23、要点:取信于民;善于用人。3.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注释】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③白:使……露出白木。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齐使田忌将而往将:率兵B.士卒亡者过半矣亡:死亡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约定D.乃钻火烛之烛:照亮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2分)B(亡:逃亡)4.(6分)(1)(3分)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3分)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5.(4分)(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又何间焉间:②小惠未徧徧:③神弗福也福:④牺牲玉帛牺牲: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刿:鲁庄公:答案:18、略

19、B20、略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4.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又何间焉参与(2)公将鼓之击鼓进军(3)遂逐齐师追赶、追击(4)望其旗靡倒下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曹刿))乃入见。(2)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它))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2分)9福:赐福,保佑狱:案件(各1分,共2分)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7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7.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书。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①肉食着鄙 ②不以臣卑鄙C.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D.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即克,公问其故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B.①齐人三鼓 ②一鼓作气C.①遂逐齐师 ②故逐之D.①既克 ②彼疲我盈,故克之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惠:__________________徧: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______________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忠之以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属: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辙:___________________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理解。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疲我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乱旗糜”是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7.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哪一个?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左传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 2.B 3.A4.①惠:恩惠 徧:通“遍”,普遍 从:听从②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加:虚夸③属:类 从:跟随④辙:车辙 靡:倒下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7.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8.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说出理据9.一鼓作气 造句略8.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语段中找出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的一个成语:。翻译语段中的“夫战,勇气也。”。曹刿在下令追击敌军之前担忧的是什么?。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有哪两个?。5、语段选自《曹刿论战》,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请用6字以内概括)1、一鼓作气2、作战,(是靠)勇气的。3、惧有伏焉(担心有埋伏)4、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长勺之战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乱,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①例句:战于长勺。()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例句:肉食其谋之。()A、属予作文以记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登轼而望之D、公与之乘3、翻译句子。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A、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B、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C、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D、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C、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D、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③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A、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B、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C、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D、畏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5、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之时。1、C2、①D②A3、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4、①D②A③C5、①曹刿鲁军②我齐军6、彼竭我盈齐军辙乱旗靡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小惠未偏()②小信未孚()③小大之狱()④公将鼓之()⑤公问其故()⑥望其旗靡()2、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②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①爱国将领:评价:1、①同“遍”,遍及(普遍)②为人所信服③案件④击鼓⑤原因(缘故)⑥倒下2、①请见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已知彼(意思对即可)5、(本题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辍耕之垄上B、公问其故故克之C、公将鼓之君将哀而生之乎D、公与之乘车六七百乘2、下面的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耗殆尽了。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可以吗?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还在那里行走。D、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现在正当远离陛下之时,面对表文,禁不住落下热泪,也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3、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鲁军反攻的时机:鲁军追击的时机:4、联系全文,简要评价鲁庄公这个人。。1、C2、C3、彼竭我盈(或齐人三鼓)敌军“辙乱”、“旗靡”4、此题有三要点:一是谋略不足;二是听取意见,善于用人;三是取信于民(或有民本思想)12.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4分)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小惠未徧小大之狱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2分)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2分)我的理解: 5.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分)我的积累: 6.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4分)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6.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1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6分)小惠未徧__________小大之狱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忠之属也__________神弗福也__________公问其故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12.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二段划线的两个句子之间,意思有较大的跳跃,如要补出省略的内容,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按要求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从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言论看,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略9、略10、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略11、记叙语言、动作12、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1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14、鼓之一鼓作气15、(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详察敌情,能捕捉反攻和追击的正确时机。16、结合课文理解“鼓”和“作”的意思。14.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小信未孚( ) (2)小大之狱( )(3)公将鼓之( ) (4)望其旗靡( )7.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8.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9.翻译下列语句。(2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6.(1)使人信服(2)案件(3)击鼓(4)倒下7.(1)请见请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0.C1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一卜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3)公将鼓之()(4)彼竭我盈()10.翻译下列句子。(4分)战于长勺。公将驰之。11.回答下列问题。(3分)请写出反映曹刿政治思想主张的句子。(用原文回答。)(2)找出文中有利于反击时机的句子:找出文中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句子:9.(1)目光短浅(2)赐福(3)击鼓进军(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10.在长勺决战。鲁庄公准备下令追击。1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彼竭我盈。(3)辙乱旗靡。1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A、①公问其故()②故克之()B、①望其旗靡()②公问其故()10、“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11、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2分)A、公与之乘指代:B、登轼而望之指代:C、故克之指代:D、故逐之指代:13、“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2分)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1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2分)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15、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2分)A、忠于国君的思想。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16、第二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2分)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主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17、根据文段内容填空(3分)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B、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18、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19、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答:9、A、①缘故②所以B、①他们的②指代“克”,即“取胜的”10、C11、鼓,气;鼓,气12、A、指代曹刿B、指代齐师C、指代齐师D、指代齐师13、C14、B15、D16、A17、A、公将鼓之。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8、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19、衬托曹刿的“远谋”。17.[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12.词语理解。(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

(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通“屈”

(2)①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②“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得分。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得来,2分;叙述恰当,2分。

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18.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⑵得

助,失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答案: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19.(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7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2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2分)答案:9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2分)2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答案:(二)(14分)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22.[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仙桃市参考答案(一)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23.(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

忠之属也

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2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2007河南省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25.[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

)(3)臣之妻私臣(

(4)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007年山西临汾卷)答案: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26.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答案:17.(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18.(1)刿(曹刿)

(2)之(它)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7.[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