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教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教案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教案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教案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题型特点,学会诗歌鉴赏解题法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出题模式及答题要点

重点难点:如何抓住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咱们学习了散文的阅读方法,这是以前一切阅读答题的

基点,那么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也是在这种方法的根底上稍作变动就可以了。

二、讲新课

1、命题趋势: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

给的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初步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

诗歌形象包括:

赏析。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包含两个方面。1,人物形象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十几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选用唐2、事物形象

3、景物形象

宋诗词、元曲小令等作为测试材料。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往往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当然,也可对其中的某一项单独加以测试。诗歌形象里,形

象和情意的结合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体称作意象

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歌的内容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歌

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根底之上。(通过抓意象,分析意境抓中心)

2、应试对策

古诗鉴赏题经历了从考查名人名诗到回避名人名诗再到定位于名人名诗

的过程,选材以唐人著名七绝和宋词词作名品为主。考点根本是“以景扣情〃。

如以乐景反衬悲情,以风景依旧点出人物全非;或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如“感

时花溅泪〃、“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或依托新奇的比喻蕴含深情。内容应

以边塞、闺怨、送别、相思为重点。当然也要注意一些巧妙的写法,如“从对

面写来〃、反跌、衬托、渲染等。还要留心一些常见意象包含的特定情感,如

流水之于时光,落日之于游子,明月之于聚散,杨柳之于别离,春花之于伤感,

秋风之于愁思,鹅鹄之于兴衰,大雁之于归乡等等。(附意象含义表〕

分点答很重要,阅读标一二三四,鉴赏用分号什么的,总之层次第一,说

实话几乎很少有人去仔细看你的答案,阅卷的乐了,高分好说。

阅读:①阅读中词义辨析分两点,原词意和文中意思。语句分析三点,除了

外表意思和引申义外还要加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总结什么的。

②细节题尽量找点,宁滥勿缺

③主旨最难,根据咱们讲的方法,肯定能抓住,高考中一般是反映光明面得

较多。

④手法、写作特点题分两点。先指出其名称:拟人夸张比照象征先扬后抑由

此及彼……这里分很重,然后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⑤鉴赏题问你好不好、行不行时,一定要表态,有时一个“好〃字也是一分!

诗词鉴赏主要答题形式是一句一析。每句都要分析到,宁滥勿缺!侧重点看

题目要求,一般是主旨或手法,分析时两种题都尽量找出手法名称如借古讽今

借物抒情,后面有具体的答题模式。

3、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

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

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

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看诗词的前半局部,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

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1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

握意境)。

第三步、到诗词的后半局部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

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

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

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

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

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

(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

某〕作用。

4、诗歌鉴赏解题的八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例如: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例如: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说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例如: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

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

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例如: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

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

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

慨,(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

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⑵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

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

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然后说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

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

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1〕认真审题1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说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

词答题例如: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弓1“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

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答复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

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

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

想到汉未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

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

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拟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拟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价。

答题思路:

1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

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拟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清楚。

答题例如: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

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

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

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

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消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三、试题训练〔见配套资料)

四、本节小结本节课讲述的是高考的难点,所以内容较多,希望大家认真体

会,一定弄懂,并且要做一定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作业(见资料)

附表一:

象征手法分类解析汇总

【花木的象征意义】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

象征意义。

1、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嫌,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

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

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2、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3、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坚强不

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那么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4、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

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5、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端妍华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6、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

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7、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

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

高洁的象征。

8、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

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

给荣誉最高的人。

9、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

生众多。

10、桑梓代故土。?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

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土。

n、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

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12、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

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那么比作美女

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13、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

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14、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

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适宜

的标志。

15、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

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

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颜色的象征意义】

1、红色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根本崇尚色,它表达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

追求。它象征着桔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

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

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

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

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

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

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

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2、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根本禁忌词,表达了中国人

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援弃和厌恶。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

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

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

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旧时

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现在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星〃。白色的心

理功能在其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

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

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

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

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

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

称作“白面书生〃等。

3、黑色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

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

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

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

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

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

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示

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

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黑市〃,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

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

4、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开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

子称为“黄道吉日〃,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这是因为在古代的五方、五

行、五色中,中央为土黄色。黄色象征中央政权、国土之义,所以黄色便为

历代封建帝王所专有,普通人是不能随便使用“黄色〃的,如“黄袍〃是天子

的“龙袍〃,”黄钺〃是天子的仪仗,“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马褂”是清

朝皇帝钦赐文武重臣的官服。

5、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它除了表示义侠外,还表示野恶。

这是因为在人类初始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

己,赖以生存下来;但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猛残的食人动

物。这样一来,义狭是正义的,如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

好汉〃;恶野是邪恶,所以旧时也指“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

百姓的盗匪;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着绿幢,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

着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

6、白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具有非常矛看的象征意义。①白为西方之色。?

说文?:“白,西方色也。〃②白为秋色。?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

“秋之气和,那么色白而收藏也。"③凶丧之色。?周礼•春官•保章氏?:“以

五云之物。"?注?:“郑司农云,白为丧."当代社食中,丧服依然为白色,

头(或陶前)戴白花,白头绳。④古代庶民穿白色的衣服。?日知录•杂论•白衣?:

“白衣者,庶人之服,然有以处士而称之者,风俗通,舜禹本以白衣,砥行显

名,升为天子。〃当今之世,这种区别巳近消失,白衣有洁净之感。作为行

业而言,医务工作者穿白衣、戴白帽,均为崇尚其洁净。⑤贬斥之意。如白军、

白匪、白色恐怖、白旗等,在当代社会中常常使用。戏曲中有白脸,为反面

人物;生活中也常用“唱白脸,唱红脸”这类词句。⑥白色也是贤明、清正品

格的象征。?荀子•荣辱?:“身死而名弥白。〃?注?:“白,彰明也。〃?吕氏

春秋•士节?:“吾将以身死白之。〃?汉书•王莽传?:“白黑纷然。”?注?:"白

黑,谓清浊也。’’“清白〃用于政治生活中,指那些与坏事无涉、无辜的人;

用于日常生活,指那些贞洁的女子。满族尚白。白色象征光明和生命、公正与

纯粹。萨满教认为,白色是天穹与神火以及日月星辰的本色。

【其他事物象征意义】

1、杜鹃的象征意义

杜鹃鸟名.是鸟类中别名最多的乌,据研究者统计,有四、五十个别名,如

布谷。杜宇、勃姑,拨谷、子规、子鹃、子归,-------、周燕、思归等等.因

鸣声似“布谷〃,鸣又当播种时期,故相传布谷为劝耕之鸟.杜甫?杜工部草

堂诗笺•洗兵马?,“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禽经?引?蜀志?记

载了一个布谷(杜鹃)起源的故事:“时荆州有一人,化从井中出,名曰鳖灵.于

楚身死,尸反溯流,上至坟山之阳,忽复生,乃见望帝,立以为相.其后巫门

龙门壅,江不流,蜀民垫溺,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降丘宅.土人得陆居.蜀

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木栅,周三十里,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州.后数

岁,望帝以其功高,祥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

杜鹃鸟.〃又?蜀本草纪?:“杜宇为望帝,淫其臣鳖灵妻,乃禅位亡去.时于

鹃鸟鸣.故蜀人见鹃鸣而思望帝.“说明望帝与杜鹃的传说在汉代就有流侍

了.杜鹃叫声也拟为“不如归去〃.由于杜鹃鸣叫的清孤冷隽、绵续反复,人

们认为它是一种怨鸟.诗人们常常感怀而引发思归的幽怨.又因杜鹃夜啼达

旦,面喙部有红色.故“子规啼血〃、“血渍草木〃的观念深入人心.传说杜

鹃一直要啼叫到嘴巴流血为止.据说,杜鹃花(俗名映山虹)因杜鹃乌而得

名.杜甫说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四川山间育

杜鹃花.所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南越笔记?:“杜鹃花以杜鹃啼

时开,故名.〃杜鹃花其色殷红,似杜鹃啼血渍成。

2、鼎的象征意义

鼎青铜礼器.初为煮或盛鱼肉用之炊器.多为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

之方形者.大小不一:大者如商之司母戊方鼎通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875公斤;小者如西周之赢而德鼎高不过13厘米.有的鼎上

铸有铭文,如西周初期之大盂圆鼎。商至汉代多有制造.传说禹收九州之金铸

成九鼎,因以鼎为传国之宝.后象征为政权.如:?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

“光武雄略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