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3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诊治策略第一部分蛇毒诱发凝血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2第二部分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第三部分急性期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6第四部分急性期止血治疗的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 9第五部分康复期抗栓治疗的时间和监测指标 12第六部分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适应证与剂量 14第七部分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时机与剂量 17第八部分综合诊治策略的个体化和动态调整 19
第一部分蛇毒诱发凝血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蛇毒中的凝血因子】
1.蛇毒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血栓形成酶和凝集酶等。
2.凝血酶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和血栓形成。
3.血栓形成酶促进纤维蛋白网络的稳定,增强血栓的强度和抗纤溶性。
【蛇毒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蛇毒诱发凝血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途径的激活和抑制。蛇毒中的凝血因子蛋白酶抑制剂是引起凝血障碍的主要毒素。这些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凝血因子或其辅助因子,破坏凝血级联反应。
凝血因子抑制剂
蛇毒中常见的凝血因子抑制剂包括:
*血凝酶抑制剂:抑制血凝酶,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受阻。
*凝血酶原抑制剂:抑制凝血酶原激活,阻碍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供体抑制剂:抑制凝血因子供体,如因子V、因子VIII和因子XIII,阻碍凝血级联反应。
其他机制
除了凝血因子抑制剂外,蛇毒还可通过其他机制诱发凝血障碍,包括:
*血小板功能障碍:蛇毒中的毒素可激活或抑制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受损。
*血管损伤:蛇毒中的细胞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渗漏和组织出血。
*血清蛋白缺乏:蛇毒中的蛋白酶可降解血液中的血清蛋白,如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III,从而削弱抗凝血途径。
病理生理学阶段
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抑制期
*蛇毒注入后,凝血因子抑制剂迅速起效,抑制凝血级联反应。
*这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和血小板功能受损。
2.凝血过度期
*随着毒素被中和,凝血抑制剂的影响逐渐减弱。
*反常凝血发生,表现为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血小板聚集亢进。
3.凝血功能恢复期
*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回归基线。
具体毒蛇毒液中的机制
不同种类蛇毒中凝血因子抑制剂的类型和毒理作用存在差异。例如:
*蝮蛇毒:含血凝酶抑制剂和凝血酶原抑制剂,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
*眼镜蛇毒:含血凝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供体抑制剂,抑制凝血级联反应。
*蝰蛇毒:含金属蛋白酶,可释放血管活性因子,导致血管损伤和血小板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蛇毒诱发凝血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凝血因子抑制剂的直接作用,以及血小板功能障碍、血管损伤和血清蛋白缺乏等其他机制的协同作用。不同种类蛇毒的毒液成分和毒理作用存在差异,导致凝血障碍的具体机制有所不同。第二部分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可表现为出血或血栓形成。
出血表现:
*局部出血:蛇咬伤部位渗血、皮下淤血或血肿
*全身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尿血、便血、颅内出血等
*过敏性紫癜:皮肤出现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
*休克:严重出血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苍白、冷汗、意识不清等
血栓形成表现:
*局部血栓形成:蛇咬伤部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全身血栓形成:肺栓塞、脑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肢体麻木或瘫痪等
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
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下降、贫血(出血导致)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凝血酶原活性(Th):降低
*纤维蛋白原(Fib):降低
*D-二聚体:升高(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蛇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检查:
*蛇毒检测:蛇毒定量或定性检测,可确诊蛇咬伤
*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等,可排除或明确其他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原因
*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可观察血栓或出血的病理改变
凝血功能异常的评估
凝血功能异常的评估应根据出血或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
*轻微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时间正常或轻度异常,可观察或给予局部止血措施。
*中度或重度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时间明显异常,需立即给予止血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或纤维蛋白原等。
*血栓形成:有明显的D-二聚体升高或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证据,需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
凝血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进行鉴别诊断,如:
*出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肝脏疾病(肝功能衰竭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栓性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第三部分急性期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关键词关键要点急性期抗凝治疗适应证
1.明确的血栓形成证据或高风险患者,例如,有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2.对蛇伤后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的患者,表明存在持续的凝血障碍。
3.血凝指标异常,例如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
急性期抗凝治疗禁忌证
1.严重出血或出血倾向患者,如颅内出血、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严重创伤性损伤。
2.已使用其他抗凝剂或溶栓剂,或存在抗凝剂过量风险。
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存在胎儿畸形或出血风险的患者。急性期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严重出血风险:
*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关节腔出血等
*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2倍正常值)
*D-二聚体大幅升高(>5倍正常值)
*血栓形成风险低:
*无明显的血管闭塞或栓塞史
*无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禁忌证
*活动性出血:
*正在进行中的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PT或APTT大于3倍正常值
*血小板计数<50×10^9/L
*纤维蛋白原<1g/L
*其他禁忌症:
*严重肝功能衰竭
*重症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A或B)
*近期接受过外科手术或创伤
*妊娠或哺乳期
*对抗凝药过敏
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
*肝素类:低分子肝素(如达肝素钠、依诺肝素)、非肝素类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比伐卢定)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利伐沙班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因子Xa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罗班
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血栓形成风险、肝肾功能和禁忌症等综合因素进行。
抗凝治疗的监测
*凝血指标监测:
*定期监测PT、APTT或活性凝血酶时间(ACT)
*目标范围:PT升高至正常范围的上限,APTT延长1.5-2.5倍正常值,ACT延长至正常范围的上限
*血小板计数监测: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80×10^9/L时应考虑停药
*其他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监测肝肾功能、D-二聚体水平等
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
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因患者而异,通常为7-14天。停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必要时可重新开始抗凝治疗。
特殊情况
*孕妇:华法林在妊娠期间禁忌使用,低分子肝素是首选抗凝剂。
*肝肾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需要调整抗凝剂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第四部分急性期止血治疗的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关键词关键要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1.特效凝血酶抑制剂(如比伐卢定)是急性期止血治疗的首选药物,可快速、可逆性抑制游离凝血酶和血栓形成。
2.剂量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调整,一般起始剂量为0.05-0.1mg/kg/min,维持时间24-48小时。
3.应用后应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酶时间(TT)或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剂量调整。
维生素K拮抗剂
1.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达到止血效果。
2.剂量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调整,一般起始剂量为2.5-5mg,维持剂量为2-5mg/日。
3.应用后应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INR范围为2.5-3.5。
抗血小板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2.剂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一般起始剂量为阿司匹林325mg,氯吡格雷75mg。
3.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应注意出血风险,并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1.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链激酶或阿替普酶)可溶解血栓,改善血液流动。
2.剂量应根据血栓大小和位置调整,一般起始剂量为10000-20000U。
3.应用后应密切监测纤维蛋白溶解时间(LysisTime),并根据溶解效果调整剂量。
输血疗法
1.输血疗法是急性期止血的重要手段,可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纠正凝血异常。
2.输血种类应根据患者凝血功能缺陷情况选择,一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或血小板。
3.输血后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输血反应,必要时调整输血方案。
其他止血措施
1.机械止血:压迫出血部位、使用止血钳或手术缝合等措施可直接止血。
2.局部止血剂:局部使用止血粉、止血胶等材料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
3.体温管理:控制体温,避免低体温或高体温,可减轻出血风险。急性期止血治疗的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
一、抗凝血酶衰竭患者
*重组人抗凝血酶蛋白(rhAPC):唯一获准治疗急性凝血酶介导的DIC的药物。
*剂量:初始负荷剂量80U/kg,持续15分钟,随后以每小时4U/kg的速度持续输注。
二、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新鲜冷冻血浆(FFP):含有多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适用范围广。
*剂量:10-15ml/kg,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剂量。
*浓缩凝血复合物(PCC):含有多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浓度高于FFP。
*剂量:25-50U/kg,根据PT和APTT调整剂量。
*维生素K: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剂量:10-20mg静脉注射或30-40mg口服,必要时每12小时重复。
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血小板输注:补充血小板数量,改善止血功能。
*剂量:1U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计数10×10^9/L,根据需提升的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刺激骨髓产生血小板。
*剂量:150-300μg/kg皮下注射,每日或隔日注射。
四、凝血酶抑制剂
*达那妥昔凝酶α(DTI):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抑制凝血酶活性。
*剂量:初始负荷剂量2-4mg/kg,随后以0.5-1m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
*阿加曲班(bivalirudin):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抑制凝血酶活性。
*剂量:初始负荷剂量0.1mg/kg,随后以0.25-0.75m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
药物剂量调整原则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PT和APTT可反映凝血酶生成途径的活性。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imer)可反映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平衡状态。
*治疗目标:纠正凝血障碍,维持止血功能,避免过度凝血。
其他治疗策略
*细胞外血浆素相关蛋白(CP):抑制凝血酶和因子Xa,具有抗凝和抗休克作用。
*血浆置换:清除循环中蛇毒和异常凝血产物。
*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止栓塞。
*支持治疗:维持血容量、血压和器官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
总结
急性期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及时纠正凝血障碍,维持止血功能和避免过度凝血,是治疗的关键。此外,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第五部分康复期抗栓治疗的时间和监测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康复期抗栓治疗的持续时间】
1.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患者在急性期接受抗栓治疗后,康复期仍需继续抗栓治疗一段时间以预防血栓形成。
2.抗栓治疗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6个月。
3.出院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抗栓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康复期抗栓治疗的监测指标】
康复期抗栓治疗的时间和监测指标
治疗时间
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康复期抗栓治疗的时间通常为2-4周。具体时间取决于: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凝血功能恢复情况
*蛇毒的种类和毒性强度
*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患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监测指标
康复期抗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恢复情况和血小板输注的必要性。
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时间(PT)和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评估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
*延长的时间表明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调整抗栓治疗方案。
纤维蛋白原水平
*纤维蛋白原是血凝块形成的关键成分。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需要给予纤维蛋白原补充治疗。
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提示凝血系统激活。
*在康复期,D-二聚体水平下降表明凝血功能恢复。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是评估华法林治疗效果的指标,适用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INR值应维持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2.0-3.0),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出血。
监测频率
监测指标的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定,一般为:
*前1-2周:每天或隔天监测
*第2-3周:每周监测
*第4周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监测频率
通过密切监测这些指标,临床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抗栓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促进患者康复。第六部分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适应证与剂量关键词关键要点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适应证
1.主动部分凝血时间(aPTT)或凝血酶生成试验(TGT)延长,且诊断为蛇毒诱发的DIC
2.血小板计数<50×10^9/L,且有出血表现
3.有严重出血风险(如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
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剂量
1.抗蛇毒血清治疗期间:
-凝血因子替代剂量应与抗蛇毒血清剂量相适应
-通常每单位抗蛇毒血清需补充1个单位凝血因子
2.抗蛇毒血清治疗结束:
-凝血因子替代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
-可根据aPTT和TGT监测调整剂量
3.给药频率:
-一般每12-24小时给予一次凝血因子
-严重出血时,可酌情增加给药频率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适应证与剂量
适应证
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适用于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软组织创伤)
*持续出血,常规止血措施无效
*凝血功能检查异常,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g/L或活性低于50%
*抗凝血酶水平升高
剂量
重组凝血因子替代剂量的确定取决于以下因素:
*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
*患者的体重和体表面积
*临床出血情况
*有无其他并发症
剂量计算
凝血因子替代剂量的通常计算公式为:
剂量(单位)=需要的凝血因子水平(%)×患者体重(kg)×剂量调整因子
其中:
*需要的凝血因子水平: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一般为目标水平的50%-100%。
*剂量调整因子:根据凝血因子类型和制剂的不同而异,通常在1-1.5之间。
推荐剂量
不同凝血因子的推荐剂量如下:
*纤维蛋白原:15-30mg/kg
*凝血因子II(凝血酶原):20-50IU/kg
*凝血因子VII(组织因子):90-120μg/kg
*凝血因子VIII(抗血友病因子):20-50IU/kg
*凝血因子IX(圣诞因子):10-20IU/kg
*凝血因子X(斯图尔特-普罗沃因子):15-25IU/kg
*凝血因子XIII(纤维稳定因子):10-15IU/kg
监测与调整
重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应包括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因子活性、抗凝血酶水平和凝血时间。
根据监测结果,可调整凝血因子替代剂量。如果凝血功能未改善,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超过了替代剂量
*存在其他凝血障碍,如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血管病变
*患者对凝血因子替代剂产生了抑制抗体
注意事项
使用重组凝血因子替代剂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患者对凝血因子可能有过敏反应,因此应在密切监测下使用。
*凝血因子替代剂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选择患者时应仔细评估。
*凝血因子替代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特别是对有心脏病史或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第七部分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时机与剂量关键词关键要点【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时机】
1.患者出现与蛇毒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出血、神经麻痹等,且疑似被毒蛇咬伤。
2.毒蛇种类已确认,或通过实验室检测明确为毒蛇咬伤,且有特异性抗蛇毒血清可用。
3.患者伤情严重,如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等,需要紧急使用抗蛇毒血清挽救生命。
【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剂量】
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时机
*严重全身症状时:如神经毒症状(麻痹、肌无力)、呼吸困难、休克等。
*持续性局部症状时:如剧烈疼痛、肿胀、坏死。
*血液凝固异常时:如凝血功能障碍(PT/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
*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等抗凝药物后,凝血功能仍无改善。
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剂量
抗蛇毒血清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蛇种、被咬伤部位及用药时间决定。
*轻度中毒(局部症状为主):通常给予10-20支抗蛇毒血清。
*中度中毒(轻度全身症状或较重的局部症状):15-30支抗蛇毒血清。
*重度中毒(神经毒症状明显或呼吸困难、休克等):30-50支抗蛇毒血清。
剂量调整
*局部症状持续加重:每2-4小时追加5-10支抗蛇毒血清,直至症状缓解。
*血液凝固异常严重:可追加10-20支抗蛇毒血清,并监测凝血功能。
*抗炎反应明显:可酌情追加5-10支抗蛇毒血清,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
特殊情况
*被眼镜蛇咬伤:剂量较常规量增加20%-50%,因眼镜蛇毒液对神经毒性敏感。
*被银环蛇咬伤:剂量较常规量增加50%-100%,因银环蛇毒液对神经毒性高度敏感。
*病情进展迅速或抢救不及时:可给予最大剂量(60支以上)抗蛇毒血清。
*晚期毒性反应(需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可考虑追加抗蛇毒血清,但剂量较常规量减少20%-50%。
注意事项
*抗蛇毒血清应在被咬伤后6-24小时内使用,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应尽量使用针对相应蛇种的特异性抗蛇毒血清。
*注射抗蛇毒血清前应进行皮试,以排除过敏反应。
*注射抗蛇毒血清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如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抢救。
*抗蛇毒血清可能引起血清病等不良反应,需注意监测患者。第八部分综合诊治策略的个体化和动态调整综合诊治策略的个体化和动态调整
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
个体化诊治
*病史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蛇咬伤史、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年龄、体质、合并症等影响因素。
*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
*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监测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异常情况。
动态调整
*抗蛇毒血清:根据蛇毒的种类、咬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足量地给予抗蛇毒血清。
*凝血因子替代:当凝血因子严重缺乏时,应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制剂,如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输注等。
*抗凝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阿加曲班,控制凝血级联反应。
*局部治疗:伤口局部清创、止血和预防感染,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或截肢。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特殊情况处理
*严重的DIC:需要积极抗凝治疗,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临床状态,必要时可考虑血浆置换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输注血小板,并寻找潜在的血小板破坏原因,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纤维蛋白溶解过度: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氨基己酸或血浆蛋白酶抑制剂。
*神经毒性:持续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必要时给予抗蛇毒血清或其他支持治疗。
疗效评估和预后
*疗效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凝血功能,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预后评估:根据蛇毒的种类、咬伤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和患者个体差异,预后差异较大,可能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性休克、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蛇毒诱发的凝血障碍诊治策略应遵循个体化和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关键要点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关键要点:
1.皮肤粘膜出血:紫癜、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臟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
2.局部组织肿胀:因出血导致局部组织压迫或血肿形成,引起疼痛、肿胀。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建筑工地施工合同效力证明
- 建材行业库存优化策略
- 恒大养老产业招投标流程
- 职务变动团队适应指南
- 乡镇环境美化工作指南
- 合作伙伴合同签订指南
- 环保项目招投标申请表
- 环保设施承包合同
- 办公大楼车辆出入管理准则
- 市政道路标线施工合同
- 人教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 人教版2024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 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2024年冬奥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9题)
- -1.2数据信息与知识课件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 小学六年级上 生命生态安全 第10课《预防血吸虫病》课件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 潍坊2024年山东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环保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