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gb/t39204-2022》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安全保护基本原则5主要内容及活动6分析识别6.1业务识别6.2资产识别contents目录6.3风险识别6.4重大变更7安全防护7.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7.2安全管理制度7.3安全管理机构7.4安全管理人员7.5安全通信网络contents目录7.6安全计算环境7.7安全建设管理7.8安全运维管理7.9供应链安全保护7.10数据安全防护8检测评估8.1制度8.2方式和内容contents目录9监测预警9.1制度9.2监测9.3预警10主动防御10.1收敛暴露面10.2攻击发现和阻断10.3攻防演练contents目录10.4威胁情报11事件处置11.1制度11.2应急预案和演练11.3响应和处置11.4重新识别参考文献011范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这些组织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信息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或机构。适用对象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要求建立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和识别明确哪些系统和设施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畴,以及如何识别和确定这些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涵盖内容仅限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本标准仅适用于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和设施,不适用于一般信息系统。与其他标准的协调在执行本标准时,应与其他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相协调,确保各项安全要求的落实。适用范围限定022规范性引用文件信息安全技术术语,该标准界定了信息安全技术领域中常见和基本术语的定义,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基础。GB/T25069—2010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此准则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级划分提供了参考。GB17859—1999基础标准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网络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重要技术依据。GB/T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此标准提供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方法和要求,用于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状况。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律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提供了法律依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此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范围和保护要求,是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重要政策文件。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033术语和定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运营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0102指对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等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防范措施的活动。网络安全检测预警指网络安全威胁、漏洞、风险等相关信息,以及可能引发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等。预警信息网络安全检测预警制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指为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有关组织指挥、应急响应、救援保障等内容的方案。网络安全事件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VS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估、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范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检查检测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范措施、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网络安全检查检测网络安全检查检测044安全保护基本原则确保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因信息安全事件导致业务中断。业务连续性保障对关键业务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可能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计划4.1以保护关键业务为核心010203构建包括物理、网络、主机、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多层次防御实施全面的安全监测,通过日志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威胁。安全监测与日志分析加强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的威胁情报共享,提高整体防护能力。威胁情报共享4.2综合性防护策略4.3依法合规与责任落实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合规运营。先进技术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审查与改进定期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4.4技术与管理并重055主要内容及活动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高效性和专业性。设置原则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保护计划,监控和应对安全威胁,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部门职责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配置具备相应技能和经验的安全保护人员。人员配置5.1安全保护工作部门设置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培养专业的安全保护人才,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5.2健全保护工作机制确保一把手能够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安全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一把手的领导和监督对一把手的安全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失职行为进行问责处理。建立一把手考核和问责机制一把手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保护工作负总责。明确一把手的安全保护责任5.3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物理安全保障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防护,确保设备、设施和数据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和非法侵入。应用安全保障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急响应保障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安全事件和突发情况。5.4全方位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066分析识别通过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分析,识别出对组织运营至关重要的业务,如核心业务、支持业务等。关键业务识别确定支撑关键业务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信息系统识别6.1识别关键业务和信息系统6.2分析关键业务和信息系统的依赖关系信息系统依赖分析分析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关系,以及信息系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情况。业务依赖分析分析关键业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明确对组织运营至关重要的资产,包括数据、系统、网络、应用等。关键资产定义根据资产对业务运营的影响程度,评估其重要性,并进行分类管理。资产重要性评估6.3识别关键资产6.4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威胁分析识别可能对关键业务和信息系统造成威胁的来源,如黑客攻击、内部泄露等。脆弱性分析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漏洞、配置不当等。风险评估结合威胁和脆弱性分析,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失。076.1业务识别通过准确识别关键业务,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关键业务连续运行对关键业务进行识别,有助于企业合理调配资源,优先保障对关键业务的投入。有效分配资源明确关键业务后,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业务识别的重要性应涵盖企业内所有重要业务,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业务。全面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业务识别应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避免误判或遗漏。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业务识别应及时更新,保持与实际业务的同步。业务识别的原则业务识别的步骤明确识别目标确定需要识别的关键业务范围和目标,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收集业务信息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分析业务重要性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各项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确定关键业务结合业务重要性和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企业业务复杂多样,识别难度较大。挑战建立专业的识别团队,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识别。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对业务识别的挑战与应对086.2资产识别资产识别的重要性010203全面了解系统资产资产识别是信息安全保护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系统内的各类资产,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风险评估的依据通过对资产的识别,可以确定各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资产的识别和评估,可以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软件资产包括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系统数据等重要数据资源。数据资产01020304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物理设备。硬件资产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运维人员等关键人员。人员资产资产识别的范围明确识别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计划。制定识别计划资产识别的流程通过访谈、文档查阅、技术扫描等手段收集资产信息。收集资产信息对收集到的资产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资产清单。整理资产清单对资产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核与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收集资产信息时,要确保信息的来源可靠,避免虚假信息的干扰。关注重要资产在识别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对业务影响大、安全风险高的重要资产。定期更新资产清单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要定期更新资产清单,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资产识别的注意事项096.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流程明确识别目标确定风险识别的对象和范围,以及所需识别的风险类型。02040301分析风险因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收集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历史数据、行业报告、技术动态等。评估风险大小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发生概率。通过专家调查和反馈,收集专家意见并进行汇总,以得出较为准确的风险识别结果。德尔菲法风险识别方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头脑风暴法通过绘制关键业务流程图,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流程图法全面性要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准确性及时性风险识别注意事项要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避免误判和漏判,确保识别结果的有效性。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及时更新识别结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106.4重大变更重大变更的概念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其安全性能降低、服务能力丧失或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变化。变更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架构、系统配置、业务流程、物理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改变。重大变更的定义变更申请与审批运营者需提交变更申请,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变更实施与验证经过审批后,运营者需按照申请中制定的方案实施变更,并进行验证,确保变更效果符合预期。重大变更的流程风险评估的必要性重大变更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01重大变更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变更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件和应对措施。02监控措施对重大变更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应急响应计划制定针对重大变更可能引发的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重大变更的监控与应急响应117安全防护7.1物理安全防护物理访问控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在场所进行物理访问控制,包括门禁系统管理、进出记录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物理环境监测防灾害措施部署温度、湿度、烟雾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所在场所的物理环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制定防灾害预案,配备相应的防灾设备和物资,以应对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7.2网络安全防护入侵检测和防御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并阻断潜在的攻击行为。网络安全审计定期对网络安全进行审计,检查网络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是否合规,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隐患。防火墙策略部署防火墙,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03020101操作系统安全加固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包括关闭不必要的服务、限制用户权限、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等。7.3主机安全防护02恶意代码防范部署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恶意代码的入侵和传播。03主机安全审计定期对主机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日志、进程、端口等,确保主机没有被非法入侵或篡改。7.4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127.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划分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对信息系统实施不同等级的保护,包括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定级备案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到公安机关备案。安全建设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落实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措施。物理安全网络安全通过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安全加强应用软件的安全设计、开发、测试和上线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防范应用层攻击。应用安全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组件进行安全加固,提高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主机安全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物理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等,确保信息系统所在场所的安全。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安全监测等,防范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应急响应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范。建设运行管理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中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人员安全管理加强对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137.2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管理制度框架包括总体安全策略、各类安全规定及具体实施细则。定期评估与更新制度根据安全形势变化和技术发展,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制度制定与发布流程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及有效性,并通过正式渠道发布。7.2.1制度体系建立设立安全管理岗位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详细描述各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和要求。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岗位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信息安全。7.2.2岗位职责与分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实施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将安全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推广安全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营造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7.2.3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制定安全事件处置流程明确安全事件的报告、响应、处置和恢复等步骤,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应急响应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等建立联系,共享安全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安全威胁。7.2.4安全事件处置与应急响应147.3安全管理机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得以有效执行。明确职责与分工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以提供专业的安全管理服务。配备专业人员7.3.1机构设置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定期审查与更新制度随着技术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审查并更新管理制度,确保其适应新的安全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安全漏洞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规定。7.3.2管理制度7.3.3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人员选拔与培训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人员考核与激励对于离职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收回权限、更改密码等,以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人员离职管理01与其他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安全管理机构应与其他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协作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提供安全支持与指导安全管理机构应为其他部门提供安全支持与指导,帮助其提高安全意识并应对安全事件。汇总并反馈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汇总各部门的安全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7.3.4与其他部门协作0203157.4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统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包括安全事件的监控、报告和处置,以及安全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安全审计员负责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策略和措施进行审计,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7.4.1角色与职责7.4.2能力要求专业知识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信息安全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安全技术。01技能培训定期接受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02认证要求鼓励安全管理人员获得相关的信息安全认证,以证明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能力。037.4.3配备与管理要求01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配置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0203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考核与激励167.5安全通信网络网络架构安全性与冗余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采用冗余的网络架构设计,确保单点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逻辑隔离应通过VLAN、VPN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区域之间的逻辑隔离。通信传应使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HTTPS、SFTP等,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传输协议所有关键数据的传输必须采用加密方式,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密传输可信验证关键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必须进行数字签名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数据验证所有接入网络的设备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和完整性验证,确保设备未被篡改或植入恶意代码。设备验证访问控制网络设备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安全更新网络设备应及时进行安全更新和补丁安装,以防止已知的安全漏洞被利用。网络设备安全177.6安全计算环境7.6.1身份鉴别多因素身份鉴别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鉴别信息复杂度应配置并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设置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鉴别失败处理应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最小权限原则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仅授予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权限分离。访问权限控制应根据访问控制策略,控制用户及进程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敏感信息隔离应通过安全隔离与安全交换系统对敏感信息进行隔离和交换,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7.6.2访问控制010203审计范围覆盖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审计记录保护应确保审计记录的内容不被未经授权的删除、修改或覆盖,并确保审计进程的开启与系统启动进程一致。审计日志分析应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风险。0203017.6.3安全审计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网络入侵检测7.6.4入侵防范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对服务器的恶意攻击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主机入侵检测应严格管理漏洞信息,定期评估漏洞风险,并及时采取修补措施。同时,应关注外部漏洞发布信息,对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漏洞风险管理187.7安全建设管理以关键业务为核心,保障业务连续性为目标,制定安全建设策略。制定原则7.7.1安全建设策略明确安全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策略内容将安全建设策略融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策略实施01040205037.7.2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加固,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应用安全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应用层攻击。数据安全加强数据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场地选择、物理访问控制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检查与审计、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规定。制度执行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定期对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7.7.3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培训对象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0302017.7.4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197.8安全运维管理制定安全运维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制定详细的安全运维策略,包括安全监控、应急响应、数据备份等方面的规定。定期评估和调整策略定期对安全运维策略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安全运维策略实施全面安全监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安全监控,包括网络流量、系统性能、异常行为等方面的监测。日志管理与分析安全监控与日志管理建立完善的日志管理系统,收集、存储和分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日志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0102VS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件报告、处置流程、恢复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响应演练和培训,提高团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应急响应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恢复策略制定详细的数据恢复策略,包括恢复流程、验证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对关键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207.9供应链安全保护供应链安全管理要求供应链风险评估组织应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等,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供应商安全要求组织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包括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确保供应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供应链监控与应急响应组织应建立供应链安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供应链中的安全事件,确保供应链的持续稳定运行。数据传输安全组织应确保供应链中传输的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供应链数据保护数据存储安全组织应对存储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访问控制组织应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设施安全设备安全物资安全组织应确保供应链相关设施的物理安全,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组织应对供应链中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组织应对供应链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物资不被盗窃或损坏。供应链物理安全010203217.10数据安全防护加密技术应用应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机制应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对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7.10.1数据安全保护策略应建立定期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定期备份机制应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数据恢复的策略和流程,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灾难恢复计划7.10.2数据备份与恢复7.10.3数据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流程应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在发现数据安全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问题。安全监测机制应建立数据安全监测机制,实时监测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威胁。定期培训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宣传7.10.4数据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意识宣传,营造全员关注数据安全的氛围。0102228检测评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运营者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检测工具和技术手段,确保检测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测、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评估内容全面检测评估应涵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物理环境等。8.1检测评估要求制定检测评估计划明确检测评估的目标、范围、时间、人员等要素,制定详细的检测评估计划。实施检测评估按照计划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测、风险评估,记录检测评估过程和结果。分析检测评估数据对检测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8.2检测评估流程行业主管部门应监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按照要求开展检测评估工作。监督运营者自查行业主管部门可定期组织对运营者的抽查或专项检查,验证其检测评估工作的有效性。组织抽查与专项检查对于未按照要求开展检测评估或整改不到位的运营者,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处理违规行为8.3监督与检查010203238.1制度8.1.1安全管理制度数据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政策,明确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审计与监控实施定期的安全审计和实时监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信息安全策略与规范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策略,规定员工的信息安全行为准则,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岗位职责与权限分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防止越权操作。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人员离职与转岗管理8.1.2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制定完善的人员离职和转岗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变动不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制定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计划,以应对可能的信息安全事件和灾难情况。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计划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的安全管理,降低外部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外部合作与供应链管理建立完善的系统开发和维护流程,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开发与维护流程8.1.3建设运行管理制度组织定期的信息安全自查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和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自查与评估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上级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安全审计和评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第三方审计与评估8.1.4监督与检查制度248.2方式和内容方式采用专业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检测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和防护措施。风险评估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应急演练内容物理安全关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设备安全、场地安全、物理访问控制等方面。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入侵行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通信安全。应用安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上运行的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防范应用层面的安全风险。数据安全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恢复等方面。259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监测机制要求组织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机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信息发布当监测到潜在的安全威胁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警响应流程明确预警响应的流程,包括预警信息的接收、确认、处置和反馈等环节,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数据采集与分析积极收集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的威胁情报,为预警提供有力支持。威胁情报收集基于历史数据和威胁情报,构建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预警模型构建监测预警技术要求对监测预警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专业技能培训监测预警人员要求明确监测预警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岗位职责明确加强监测预警人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协作与沟通269.1制度信息安全方针策略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各类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执行与监督应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并设立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策略,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原则。9.1.1安全管理制度应制定严格的人员录用和离岗管理制度,确保人员背景可靠,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人员录用与离岗应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应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建立考核机制,对人员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估。人员安全责任与考核9.1.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定级与备案应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定级,并按照要求进行备案。安全方案设计与审核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包括技术和管理措施,并经过专业审核确保其有效性。安全建设实施与验收应按照安全方案进行建设实施,并在完成后进行严格的安全验收。9.1.3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制度0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9.1.4应急处置与灾难恢复制度02灾难恢复计划应建立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的恢复流程和措施。03应急资源保障应确保应急资源的充足性和可用性,包括备份设施、恢复工具和技术支持等。279.2监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相关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等。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事件、系统漏洞、恶意代码、网络攻击等。监测范围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技术要求010203实时监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7*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威胁。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预警和预测能力。可视化展示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直观展示监测结果和安全态势,便于运营者快速了解整体安全状况。监测实施流程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标、对象、范围和时间等要素,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预警与处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安全威胁,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及时进行处置,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部署监测工具根据监测计划,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进行部署,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采集与分析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289.3预警预警机制建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威胁。预警信息发布制定明确的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预警响应计划制定针对不同级别预警的响应计划,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预警级别划分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预警划分为不同级别,如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等。预警级别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预警级别,以反映最新的安全形势。预警级别设定预警响应措施应急响应团队组建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处理预警事件,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置。技术防范措施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如隔离、修复、数据备份等,以降低损失。协调与沟通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共同应对预警事件,确保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预警效果跟踪对预警事件的处置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预警系统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预警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预警效果评估2910主动防御10.1安全监测安全监测机制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和网络安全事件。威胁情报收集日志留存与分析应加强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及时获取最新威胁信息。应对网络运行日志、系统操作日志等进行留存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应急预案制定应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处置情况记录应对威胁处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置时间、人员、措施和结果等。威胁处置措施在发现网络安全威胁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危害扩大。10.2威胁处置030201溯源技术手段应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网络攻击进行溯源分析,查找攻击源头。溯源信息留存应对溯源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进行留存,以便后续分析和利用。溯源结果处置在确认攻击源头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再次遭受攻击。10.3攻击溯源协同防护机制应建立网络安全协同防护机制,加强与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协同处置流程应明确协同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协同防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威胁信息共享应实现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的共享,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10.4协同防护3010.1收敛暴露面指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外部攻击的暴露面,从而降低被攻击的风险。暴露面收敛网络暴露面、应用暴露面、数据暴露面等。暴露面包括收敛暴露面的定义提高安全性通过收敛暴露面,可以减少攻击者可以利用的漏洞和攻击点,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风险暴露面的减少意味着潜在攻击路径的减少,进而降低了被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收敛暴露面的重要性访问控制策略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安全加固措施采取一系列安全加固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增强系统的防御能力。网络架构优化通过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隐藏关键服务和资产,减少不必要的网络端口和服务暴露。收敛暴露面的实施方法收敛暴露面的挑战与应对策略0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攻击手段也不断涌现。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收敛暴露面的技术手段。收敛暴露面需要跨部门协作和持续的安全培训,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0203技术挑战管理挑战应对策略3110.2攻击发现和阻断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高效的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主机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攻击。安全日志分析收集并分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日志,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技术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威胁情报集成整合外部威胁情报信息,提高对未知威胁和针对性攻击的检测能力。020301攻击发现机制防火墙配置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阻止来自恶意源地址的访问,以及限制对敏感资源的未授权访问。实时阻断措施入侵防御系统采用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阻断已知的攻击行为,防止恶意代码执行和数据泄露。网络隔离技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部实施网络隔离,限制潜在的攻击扩散范围,保护核心数据和系统。3210.3攻防演练VS攻防演练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和系统防御,检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的活动。目的提高组织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发现安全漏洞和隐患,加强人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定义攻防演练的定义和目的明确演练的目的、参与人员、时间计划等,确保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定演练目标和范围根据目标和范围,设计具体的攻击和防御场景,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制定详细方案包括人员、技术工具、测试环境等,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准备所需资源攻防演练的计划和准备攻击阶段模拟黑客利用各种手段对系统进行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防御阶段系统管理员和安全团队对攻击进行监测、分析和响应,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攻击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记录和分析详细记录演练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和事件,为后续分析和总结提供依据。攻防演练的实施过程分析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将攻防演练作为常态化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不断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攻防演练的总结和改进3310.4威胁情报10.4.1威胁情报概述重要性威胁情报是提升组织安全防护能力的关键要素,有助于实现精准防御、降低安全风险。定义威胁情报是关于现有或潜在威胁的详细信息,包括威胁来源、攻击方法、利用漏洞等,旨在帮助组织识别、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情报来源包括公开渠道(如安全论坛、技术博客等)和私有渠道(如安全公司、合作伙伴等)。收集方法运用爬虫技术、社交工程等手段,从多渠道收集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的威胁情报。10.4.2威胁情报收集对收集到的威胁情报进行深度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如攻击者画像、攻击目的、攻击手法等。分析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提高威胁情报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分析技术10.4.3威胁情报分析10.4.4威胁情报应用预警与防范根据威胁情报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加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防范潜在威胁。应急响应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利用威胁情报快速定位攻击来源和手法,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3411事件处置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的来源、性质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分为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安全事件、应用安全事件等。0111.1事件分类与定级事件定级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进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0211.2预案制定与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预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预案制定处置流程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处置流程,包括事件报告、事件确认、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等环节。处置实施在发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时,按照处置流程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和影响。11.3处置流程与实施处置评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处置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加强技术储备和队伍建设,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11.4处置评估与改进3511.1制度11.1.1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管理的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通榆一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八年级期末测试卷(课件)课件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建文外国语学校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现代学徒制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质量评价标准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现代学徒制课题: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越崎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2.5给船装上动力
-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年终总结
- 手术质量与安全监测分析制度
- A9.安规设计规范
-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 衬里工业管道施工工艺标准
- 柴油泄漏应急预案演练
- 号间冷塔冷却三角组合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