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荷花淀》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课《荷花淀》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包裹打涝晌午狠心贼
B.柔滑围剿梭鱼扑愣愣
C.搭理嘱咐震荡战利品
D.浸透隐敝安慰羞红脸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②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出头来。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④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出来。
A.驶露冒伸B.驶冒露伸
C.窜露冒钻D.窜冒露钻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警察一年365天守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在无形的战场上“斩凶擒魔”,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铜墙铁壁。那么,他们到底通过什么手段搜寻到那一双双重重掩护下的黑手?一位老网警这样回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总有藕断丝连的联系,犯罪分子再怎样腾挪、掩藏,他们的IP地址总是唯一且固定的。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犯罪分子遗留在网络上的蛛丝马迹,来找到网络背后现实生活中实体的人。”
A.铜墙铁壁B.藕断丝连C.且D.蛛丝马迹
5.阅读孙犁《荷花淀》文段,选出对女人月下编席情景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A.选文以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此表现了对美丽家乡的热爱。
B.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既烘托人物形象与心灵的美好,又表达了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之情。
C.“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美感,又突出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
D.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体现了女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此,才更激发起他们保卫家乡的豪情,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春天,天晚了,我来到一个村庄,到一个熟人家去住宿。走进院里,看见北窗前那棵梨树,和东北墙角石台上几只瓦花盆里的迎春、番石榴和月季花的叶子越发新鲜了。
我正在院里张望,主人出来招呼我,还是那个宽脸庞黑胡须、满脸红光充满希望的老人。
我向他说明来意,并且说:
“我还是住那间南房吧!”“不要住它了,"老人笑着说,“那里已经堆放了家具和柴草,这一次,让你住间好房吧!”
他从腰间掏出了钥匙,开了西房的门。这间房我也熟悉,门框上的红对联“白玉种蓝田百年和好”,还看得清楚。
我问:“儿媳妇呢,住娘家去了?”
“不,去学习了,我那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家来一次,接了她出去。孩子们愿意向上,我是不好阻挡的。"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
我向他恭喜。他照料着我安置好东西,问过我晚饭吃了没有。我告诉他:一切用不着费心。他就告辞出去了。
我点着那留在桌子上的半截红蜡烛,屋子里更是耀眼。墙上的粉纸白得发光,两只红油箱叠放在一起,箱上装饰着年轻夫妇的热烈爱情的白蛇盗灵芝草的故事,墙上挂着麒麟送子的中堂和洒金的对联,红漆门橱上是高大的立镜,镜上遮着垂璎珞的蓝花布巾。
我躺在炕上吸着烟,让奔跑一整天的身体恢复精力。想到原是冬天的夜晚,两个彼此爱慕共同上进的年轻人走进了新生活;第二年秋季,侵略者来了,年轻的丈夫推开身边的一个走了,没有回顾。
二年前,我住在这里,也曾见过那个年轻媳妇。个头矮小,但身材匀称,微微黑色的脸,低垂着眼睛。除去做饭或是洗衣服,她不常出来,对我这样的外人尤其生疏,偶尔从跟前走过,脚步都是紧迈着,斜转着脸,用右手抚摩着那长长的柔软的头发。
那时候,虽是丈夫去打仗了,我看她对针线还是有兴趣的,有时候女孩子们来找她出去,她常常拿出一两件绣花的样子给她们看。
然而,她现在出去了,扔下那些绣花布……她的生活该是怎样地变化着呢?
一九四一年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投宿》,有删改)
文本二:
敌人从只有十五里远的仓库往返运输着炸弹,低飞轰炸,不久,就炸到这树林里来,把梨树炸翻。我跑出来,可是不见了我的伙伴。我匍匐在小麦地里往西爬,又立起来飞跑过一块没有遮掩的闲地,往西跑了一二里路,才看见一块坟地,里面的芦草很高,我就跑了进去。
“呀!”
有人惊叫一声。我才看见里面原来还藏着两个妇女,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姑娘的脸惨白惨白的。她们不是因为我跳进来吃惊,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的白布西式衬衣吓了一跳。我离开她们一些坐下去,半天,那妇女才镇静下来说:
“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
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
“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
我说,不能叫他们平白捉去。我两手交叉起来垫着头,靠在一个坟头上休息。妇人歪过头去望着那个姑娘,姑娘的脸还是那样惨白,可是很平静,就像我身边这片芦苇一样,四面八方是枪声,苇草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我问:
“你们是一家吗?"
“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子,“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
“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
可是那妇人也没动,我想她是有些怕我连累了她们,就说:
“你们嫌我在这里吗?我歇一歇就走。”
“不是!"那姑娘赶紧抬起头来望着我说,“你在这里,给我们仗仗胆有什么不好的?”
“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我听出来她这个小姑子很任性,逃难来还带着一把小刀子。“真是孩子气,"她说,“一把小刀子顶什么事哩!”
姑娘没有说话,只是凄惨地笑了笑。我的心骤然跳了几下,很想看看她那把小刀子的模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苇草,什么表示也没有。
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苇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
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
“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
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儿,她穿着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把褂子扔给我:
“有大襟,可是比你这件强多了,有机会,你还可以换。"说完,就去追赶她的嫂子去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芦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话,既是因为“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又接了媳妇出去学习,也是因为把“我"当成自己人。
B.文本一中写年轻媳妇做饭、洗衣服,对针线有兴趣,以及绣花布等内容,显示了她是千万普通劳动妇女中的一员。
C.文本二中“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的白布西式衬衣吓了一跳”,是因为“我"这身着装让她们误以为“我”是敌人。
D.文本二中妇人说“这里靠不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四面八方是枪声”,“我"是军人,且只是“一个人”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白蛇盗灵芝草"和“麒麟送子”等装饰,说明当时的农村难以摆脱封建迷信的影响,凸显年轻媳妇出去学习的难能可贵。
B.文本二中的“苇草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既是写具体的芦苇,也写出了景这样的普通姑娘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能安定自己。
C.两则文本风格相近,均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积极向上的抗日军民形象,都运用了留白的手法,言简意丰,意味隽永。
D.两则文本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让人有亲切感和代入感,既可以帮助表达感情态度,还能更好地调动读者参与二度创作。
8.《投宿》中的老人和《芦苇》中的嫂子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他们的作用。
9.孙犁曾说:“我们愿意看到令人充满希望的东西,春天的花朵,春天的鸟叫;不愿意去接近悲惨的东西。”这体现了孙犁的创作理念。请简要阐述该理念在课文《荷花淀》和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望着丈夫的脸,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编者按:水生离开后,水生女人和几个同伴一起偷偷划船去看望各自的丈夫,可惜没有遇到。在回来的路上,她们遇上日本鬼子的追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丈夫要去到大部队上,水生女人心中十分震惊。吮手指既是下意识的举动,也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波动。
B.“你总是很积极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丈夫“先斩后奏”的埋怨,又有对丈夫前往大部队后安危的担忧。
C.水生对妻子很冷漠。他不仅在伏击敌人时,半眼没看女人们;而且击退敌人后,还训斥她们是“落后分子"。
D.小说以女人们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反围剿为结局,蕴含了妇女解放的主题,展现了抗日根据地的新风气。
1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象征意义。“铜墙铁壁”“监视白洋淀的哨兵"都暗示荷花淀里有埋伏的战士,为下文伏击敌人的情节做了铺垫。
B.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次要情节简笔带过,重要情节不惜繁笔;情节安排上注重波折,扣人心弦,如“夫妻话别”这一情节。
C.本文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作者回避战场的残酷厮杀,代之以旖旎的风光和人物的从容谈笑,使读者感受到战争中诗意和温馨。
D.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善于使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口语词和方言词的使用,使本文充满生活气息。
12.从全文看,小说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3.以水生女人为代表的荷花淀女性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的。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的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
B.水生十四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得笑了,然后又因想起八年来的不容易而哭了。
C.“低下头去”“无力的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
D.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
1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
C.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
16.孙犁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其小说被誉为“诗化小说”,结合选文及你对诗歌特点的理解,谈谈孙犁“诗化小说"的特征。
17.这篇小说以“嘱托”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凫水"中的“凫”应读“fú"。
C.“苇眉”中的“苇"应读“wěi”。
D.“吮指头"中的“吮”应读“shǔn"。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打涝”应为“打捞"。
B.“扑愣愣”应为“扑楞楞"。
D.“隐敝”应为“隐蔽"。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本题,第①句,“窜”比“驶"恰当。结合句中“最后,努力一摇”可知,水生嫂们摇船的速度非常快,表现了她们急于摆脱敌人的追击。“驶"没有“窜”的速度快,故用“窜"。
第②句,“露”比“冒"恰当。“露”字有“显现"的意思。结合句中“听清楚枪神声只是想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可知,“露”表现了她们确定安全后的放松心态,而“冒"给人突兀感。
第③句,“冒”比“露"恰当。由前面的“忽然”可以看出,“冒"能更好地写出个一种突兀感,表现了区小队的队长动作的快捷果断,而“露”不能给人这样突然的感觉。
第④句,“钻"比“伸”恰当。因为前文是“一泅”,沉到水底后,到很远的地方才出来,所以这里用“钻”,即从水中“钻"出来。一“泅”一“钻"的动作,能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切带戏谑的感情。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铜墙铁壁: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语境是说网络警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无形的战场上团结一致,坚强守护。使用正确。
B.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着(多指爱情上的)。语境是说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故使用错误,应改为“千丝万缕”。“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C.“且”是“并且"的意思,语境说的是犯罪分子的IP地址总是唯一并且也是固定的。使用正确。
D.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语境是说犯罪分子在网络上留下的不明显的线索。使用正确。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运用比喻”错误,比喻必须有喻体,而且喻体和本体要性质不同且有相似性,“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中没有喻体,所以没有使用“比喻”。
故选C。
6.C7.A8.①衬托主要人物。比如,用老人的开明和对晚辈工作的支持正衬媳妇出去学习做法的积极向上;用嫂子衬托景的冷静和坚定。
②构成了主要人物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老人和嫂子分别是年轻媳妇和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我”和嫂子的对话及嫂子和景的对话,使整个故事呈现出连贯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9.①《荷花淀》中水生嫂们虽然不舍,但还是支持丈夫走上战场,文本一没有写年轻媳妇与丈夫分别的痛苦和无奈,凸显她们开始觉醒和进步,给人希望;
②《荷花淀》没有描写战争生灵涂炭的场景,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自然风光,文本一没有展示悲惨的环境,而是呈现家人亲切、家园可爱、老人为孩子骄傲等,呈现了朴素而又深厚的亲情,给人温暖和希望;
③文本没有呈现战争带来的艰难困苦,没有描绘惨烈血腥的战斗画面,没有传递痛苦、绝望和仇恨等灰暗情感,而是赞美军民互助、军民同心等情感,传递出抗战胜利的希望。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C.“是因为‘我’这身着装让她们误以为‘我’是敌人"错误,由原文“‘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儿,她穿着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可知,她们被惊吓到,是因为“白布西式衬衫"容易暴露“我”的身份,情势如此危险,“我"竟然没有换装。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A.“说明当时的农村难以摆脱封建迷信的影响”错误,写“白蛇盗灵芝草"和“麒麟送子”,并非为了说明“当时的农村难以摆脱封建迷信的影响。“白蛇盗灵芝草"表现的是“年轻夫妇的热烈爱情”,“麒麟送子"表达的是对新家庭添丁添口的祝福,这些都传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表现主要人物看,由原文“‘不,去学习了,我那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家来一次,接了她出去。孩子们愿意向上,我是不好阻挡的。’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可知,用老人的开明和对晚辈工作的支持正衬媳妇出去学习做法的积极向上。由原文“‘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可知,用嫂子衬托景的冷静和坚定。
从表现社会环境看,由原文“儿媳妇呢,住娘家去了?"‘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子”可知,老人和嫂子分别是年轻媳妇和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随时是次要人物,但他们构成了主要人物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很重要。
从情节发展看,由原文“我问:‘儿媳妇呢,住娘家去了?’‘不,去学习了,我那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家来一次,接了她出去。孩子们愿意向上,我是不好阻挡的。’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可知,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展现情节的重要手段,在对话中次要人物推动了相关故事情节的发展。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艺术手法、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荷花淀》中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文本一“‘不,去学习了,我那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家来一次,接了她出去。孩子们愿意向上,我是不好阻挡的。’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她们商量着回到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没有写年轻媳妇与丈夫分别的痛苦和无奈,也没有写姑嫂二人在战乱中避难的悲苦凄惶,而是凸显她们开始觉醒和进步,给人希望。
《荷花淀》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抒情的笔调,乐观的画面,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文本一“‘不,去学习了,我那孩子去年升了连长,家来一次,接了她出去。孩子们愿意向上,我是不好阻挡的。’老人大声地骄傲地说。"‘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子,‘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可知,文本没有展示悲惨的环境,而是呈现家人亲切、家园可爱,如姑嫂情深、老人为孩子骄傲等,呈现了朴素而又深厚的亲情,给人温暖和希望;
《荷花淀》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文本一“‘不要住它了,’老人笑着说,‘那里已经堆放了家具和柴草,这一次,让你住间好房吧!’"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可知,文本没有呈现战争带来的艰难困苦,没有描绘惨烈血腥的战斗画面,没有传递痛苦、绝望和仇恨等灰暗情感,而是赞美军民互助、军民同心等情感,传递出抗战胜利的希望。
10.C11.B12.①渲染宁静、安详的气氛,奠定全文浪漫诗意的感情基调;②以月光、雾气、凉风、荷香烘托水生女人纯洁、美好的形象,及其平静而充满憧憬的内心;③点明时间是深夜,引导水生出场,为夫妻话别提供了一个背景。13.①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善于编织苇席;②善解人意,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③关心丈夫,一往情深,冒着风险去探望丈夫;④自强不息,力争先进,努力学习射击,协助子弟兵抗击敌人。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水生对妻子很冷漠”错误。“半眼没看女人们”,是因为战士们正聚精会神歼灭敌人;“训斥”从上下文来看,更多是对妻子因莽撞而遇险的责备,包含的正是对妻子的爱。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注重波折,扣人心弦,如‘夫妻话别’"错误,从文中来看,“夫妻话别”并没有什么波折,也不扣人心弦;真正扣人心弦的应该是“伏击敌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渲染氛围,烘托形象;如果是开头的环境描写,还可以奠定情感基调,交代时令,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或场所。
首先把握环境的特点,从渲染氛围方面分析。一二段写到“月亮”“雾"风”“荷香”,这些景象组合成一幅美丽幽静的画面,充满诗意,渲染了宁静安详的氛围。
然后分析这一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在这月光下的小院子里,水生媳妇在编着席子,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纯洁美好,而这幽美的环境对这样的水生媳妇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最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位置分析其在时令、场所方面的作用。“月亮升起来"点明时间;而凉爽的小院子这样的场所是下文水生和媳妇话别的场所,所以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一开始水生媳妇坐在院子里编织苇席来看,“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可以看出她非常擅长编织苇席,可以看出心灵手巧和勤劳能干。
当水生告诉她参加了地区队时,水生媳妇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之后担负起家中的事务,可以看出她深明大义,善解人意,支持丈夫参加革命。
当水生他们参加革命之后,水生媳妇和村上的妇女“一起偷偷划船去看望各自的丈夫”,可以看出她们关心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当被丈夫责备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她们说“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据此可以看出她们的自强不息力争先进。
14.C15.A16.①情感如诗。文章写战争题材,回避了血海腥风的战斗场面,展示的是硝烟中的夫妻情、家国之情,富有浓郁的抒情美。②语言如诗。人物的对话简练质朴,以短句为主,富有节奏感和简洁美。③场景如诗。文章的背景清新如诗,即使文中女人撑着冰床,也让人感觉到一种诗情画意。17.①情节设置:体现主要内容,“嘱咐”贯穿起小说主要情节,同时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围绕“嘱咐"展开。②人物塑造: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彰显革命军民形象。③主题思想:突出主题,“嘱咐”中赞美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支持、患难与共、同仇敌气的精神。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内心充满了……怨恨"错误,水生嫂的怨恨于文无据,文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就要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低下头去”“无力仄在炕上"可以看出水生嫂是失望的,因为丈夫回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角的初步认识(46)-苏教版
- Unit 5 Section B 3a - selfcheck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3-复式统计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折射仪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4年包装检测仪器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度教育行业资金监管账户委托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地经营权转让及生态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员工住宿安全与设施改造协议
- 值班、交接班制度课件
- 广告公司业务价格表
- 防水卷材热老化试验检测记录表
-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1
- Chapter-1-生物信息学简介
- 房地产现金流量表
- 《ANSYS有限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综述
- 2022年露天煤矿安全资格证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库)
- 计价格(2002)10号文
- 青果巷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