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对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四公子"的能力和品格称颂有加,夸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对《苏武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传》是《汉书》名篇,刘知几《史通》称《汉书》是“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B.《苏武传》按时间顺序记叙苏武出使、被扣、不受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事迹。

C.顾炎武称赞《苏武传》的叙事“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足见顾炎武敬佩苏武。

D.《苏武传》精于剪裁,善用对比,人物语言典型,暗含褒贬情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2)下列对古汉语词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都是名词作状语)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名词,原来,从前)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动词,安置使其有序;“朝”,使……朝见)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3)《红楼梦》塑造人物常运用“对仗”手法,即人物之间形成对照和互补关系,以此表达作家的创作主旨。如:甄士隐的潇洒出尘与贾雨村的沉迷荣华富贵,凤姐的泼辣歹毒与李纨的温柔善良,黛玉的纯真任情与宝钗的八面玲珑等。下列不能形成对仗关系的一组人物是()

A.惜春与妙玉B.探春和迎春

C.贾宝玉与甄宝玉D.贾环与薛蟠

二、阅读50分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媒体何以变成愤怒机器

①网络流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明白,如果说到促进对话的能力,在线互动往往比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更糟糕——特别是涉及政治性或者道德性的话题之时。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社交媒体越来越像一台愤怒机器在运作,这意味着,它不仅包含挫败感、伤害欲和道德义愤,还促进和鼓励这些东西。

②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互联网的愤怒文化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它揭露了严重的犯罪行为,提升了社会运动,打击了那些令人发指的虐待者。例如,好莱坞大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在广泛传播的MeToo运动中名誉扫地,受到指控并被监禁。然而,关于社交媒体的另一个事实是,它不断_________________。

③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分析了超过50万条推文。结果发现,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语言(如邪恶、耻辱、毁灭等)的推文更有可能传播开来。根据他们的分析,每当推文中出现一个“道德—情感”类词语,就会使该信息的传播率提高20%。

④这种情形令人非常担忧。这不仅是因为,网络平台放大了那些最情绪化的反馈,而不是提供精细的、有分寸的声音,而且也因为,当它与公共话语的另一个丑陋特征—群体极化结合在一起时,就会慢慢扭曲对公共对话的看法,反过来,则会进一步扭曲真实世界。

⑤这在纽约大学的同一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研究者发现,“‘道德—情感’的表达在内群体网络中比在外群体网络中扩散得更加厉害"。而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能通过理性的思想交流和对这种交流有准确认识的公民来实现。如果人们持续生活在情绪化的信息环境中,温和立场的基线就会瓦解,从而使极端言论大行其道。

⑥这种极端性不仅体现在有关政治和道德的共同讨论中,也直接入侵了私人生活。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近年来多发的针对个人的公开羞辱,羞辱对象既包括公众人物也包括普通公民。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现在允许成千上万的人参与以前不可能的集体羞辱,它们大大放大了人类公开羞辱的手段,将受害者从城镇广场带到全球联网的屏幕前。

⑦一些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认为,羞耻感是普遍的、生物性的,是确保我们生存的一种进化机制。这种情绪有助于保护个人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成为一个群体之外的异类。羞耻感也可能与厌恶感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厌恶感针对的是作为群体污染源的自我。

⑧来自群体过程的羞耻感,自然有它的益处。然而它作用在个人层面上,真的会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个人产生无力感、无价值感和其他心理动荡。

⑨2021年12月6日,16岁的少年刘学州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亲视频,他不知道这将是一条永久改变他生活的视频。一场推他走上不归路的网络风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任何单一的表达失误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声誉?社交媒体上的羞辱——或者对某人的任何堆积如山的批评——何时变成一种霸凌?网民可能从网络救济瞬间转换为网络暴力,谁能用恒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法律能管控网络暴力吗,该监管平台,还是禁止发言者?

⑩有一点很清楚,社交媒体并不总是允许人们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来回讨论面临的问题。相反,像微博、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等大多是为广播而设计的,对人们彼此之间的实际沟通和交流并无助益。然而,随着人们几乎总是联网,我们的在线行为就是我们的行为,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学会了通过发布更多愤怒的表情符号来回击一个由愤怒的表情符号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实也必须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个这样的举动也会增加新的喧嚣,要求下一次供应更多的愤怒,以吸引算法并赢得关注。一个市场已经出现,在那里,愤怒是一种商品,而羞辱是一种产业。

3.基于互联网的愤怒文化带来两种变化;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在第②段末尾横线上填入“另一个事实”的内容。

4.第⑤一⑨段逐层推进,下列对论证过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承上启下,呼唤人们拒绝情绪化,提倡理性交流,否则极端言论会大行其道。

B.第⑥段指出极端性还体现于针对个人的公开羞辱被传播放大,扩大到联网的屏幕前。

C.⑦⑧两段指出,羞耻感能保护个人免受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也会导致个人无价值感。

D.第⑨段以网络风暴对无辜少年摧毁为例,旨在呼唤用法律武器保护大众免受羞辱。

5.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含义。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面两列火车

肖遥

①初中时,我和麻晓是那种一看到作文题目“我的好朋友***"便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

②初中女孩的友谊,有点像爱情的雏形,连课间上厕所都要你等我我等你,有时候等得上课铃都响了。因为每天形影不离,连随口哼个歌都能神同步。我们上学的路上要过一座桥,叫灞桥。有一次走在桥上,听见对方都在轻唱“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还有一次,当我们走过一个火车桥涵洞,我俩不约而同地,伴着火车和铁轨的咣当咣当的节奏大声唱歌,当火车开过去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我俩唱的是同一首歌“面对面两列火车"。

③有一次吵架时间很长,长到我们都以为不会再和好了。有天早上我独自站在柳树下等车,一回头,麻晓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就像往常我俩好的时候,她准备吓我一跳的样子。我笑了,她也笑了,就好像我们不曾吵架,就好像我们没有两周不搭理对方,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赌气和怨恨,一切都恢复到两周以前,而且比两周以前更好了。我们分享不说话期间的别扭、后悔、难受,我也坦言了某一天,她在前面,我鼓起勇气想走过去拍她,但眼角的余光瞥见另一个女生走过来,我就放弃了。

④我俩隔三差五地吵架、互不搭理,过了一段时间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有一次好了以后倾吐衷肠,麻晓说:“你知道吗?刚才你背对着我,我走向你的时候,觉得你好像被一团光环笼罩着。”我说:“我也是呀,我看到你走过来的时候,好像全世界都不见了,只有你一个人,时间也变得很慢,好像电影上的慢动作一样……"

⑤那天好开心,从火车桥涵洞下走过,我俩情不自禁冲着绿皮火车上的人热烈挥手,看他们迟疑地举起手,终于被我们两个蹦蹦跳跳的少女感染,也开始挥手。夕阳西下,我俩并肩站在灞桥上,用手肘支撑着桥栏杆,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不用再时刻保持表情严肃了,不用故意装作看不见对方了,不用在笑的时候很担心目光掠过对方,被对方误解以为自己在求和。那种感觉,就如同一个关于冷战的剧本终于杀青了,两个总绷着脸的演员终于可以出戏了,这场戏真的太消耗人情绪啦,入戏太深的我们简直要用尽全身力气!对面桥上一列火车开过去,看起来又精巧又灵活,窗口像一帧一帧亮晶晶的电影胶片,拉得长长的从桥上缓缓掠过。一长串闪闪发光的窗户倒影在幽蓝神秘的河面上,逶迤而去,稍纵即逝,就像烟花一样。

⑥因为每次吵架都能和好,所以会有种误解,以为我们永远不会真的分开。两人都相信,有朝一日即便我们在物理上分开了,心灵还会是最好的朋友,谁能替代彼此在心中的分量呢?

⑦还有谁能像我俩一样,好到即便周末见不到,还要找借口跑到对方家里去说说话。说的最多的是游泳,这是独属于我俩的热络话题,我们小时候都生活在南方,举家搬到北方城市后,游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我俩说起游泳,就像聊起周围人都没有吃过的一样东西,虽然我们也吃不着了,但它寄托了我们的乡愁,也让我俩确定了彼此是“同类”。

⑧我俩的友情是何时出现拐点的?应该是有一年暑假,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游泳的地方——我小姨家所在的大学有个游泳池,小姨答应带我进去游泳。我第一时间兴奋地给麻晓打电话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想当然地觉得游泳这件事肯定是我俩的事,怎么可能少了对方?可是,刚在电话里商量完,就被我妈叫去谈话,我妈责怪我太欠考虑,说这件事已经很麻烦你小姨了,小姨可以操你的心,怎么好意思再让她操其他孩子的心……如同一切被家长否决的行动计划一样,这个理由是那么的无可辩驳。那天麻晓心花怒放地来了。当我尴尬地复述完这个听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她的脸色就像灯熄灭一样,眼神里的光彩黯淡下去。

⑨多年后,经历了感情上的分分合合,看到不少海誓山盟被现实打败,目睹很多如胶似漆被光阴冲散,才明白不光爱情,友情也有花期。大多数花期是慢慢凋谢的,吵架不再难过,复合也不再隆重。而我俩友情的花期,在这件事以后戛然而止,瞬间凋残。

⑩有了微信后,很多远在天边的朋友都联系上了……

6.概述“我"和麻晓友情“瞬间凋残”的原因。

7.赏析第④段对话描写。

8.请从思路和主旨两个角度分析标题“面对面两列火车"的内涵。

9.根据文章意脉,推测“我”和麻晓后来有没有加微信,写出理由。

(三)(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0.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黄昏到月夜,从舟行到鹿门山途,隐含了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B.按时空顺序写江边、山中两个场景,描绘鹿门清幽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C.第五句写鹿门山的树木在雾气中迷离,山月乍升,清辉四溢,树影也随之清晰。

D.末句“幽人"非指诗人,而指采药庞公,诗人四处追寻,终在岩扉处找到庞公。

11.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赏析孟浩然与岑参写“争渡喧”的异同。

《夜归鹿门山歌》前四句写景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苕溪渔隐丛话》)

(四)(2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重建青龙桥记

[清]车万育

①邵阳城关一桥,日为千万趾往来,屡遭毁废,岁糜宫功,其他可知也。顾桥虽屡造取办,一时未暇,选材伐石,不三四年,风雨飘摇,势若累卵,人咸忧之。

②甲子五月,会为大水漂去。家兄万有及缙绅为请于郡伯梁公。公慨然捐金四百两为倡,委县佐赵勉周督理,简绅耆之诚朴者,市大木于西延,伐巨石于林壑,募工匠,给廪食,灰铁瓦甓,无物不具。宽时日,课工作,补旧墩之颓缺而加崇,视旧制之崔拱而增固,重檐鳞甍,平道叠级,洞门广厚,高朗巩坚。工始于甲子仲秋,讫于乙丑孟夏,日省时程,家兄与有劳焉。

③告成之日,缙绅邮函索记,以志公功。余乃叹曰:郡厄方除,民气未复,一桥之建,虽费千金,苟无关于民瘼,不足侈也。而此不然,郡之人居廛市,皆在于东,米薪之入,四方之会,城关血脉,恃此一桥,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但不选材石,严覆盖,高坚是图,曷有赖焉。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时之劳,百年之逸;千金之费,百年之利;无岁岁趋事之扰,无日日履险之惧。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注]①宫功:房屋的修建。②民瘼:人民的疾苦。

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势若累卵,人咸忧之()(2)市大木于西延延()

13.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一项。

(1)宽时日,课工作()

A.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B.使交纳赋税

C.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D.古代的一种赋税

(2)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

A.尊重B.充满C.高D.推重

1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一时之劳,百年之逸;千金之费,百年之利;无岁岁趋事之扰,无日日履险之惧。

15.对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B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C.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D.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乙、阅读下文,联系上文,完成各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①,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④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伎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②,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注]①幽阒(qù):幽僻静寂。辽夐(xiòng):辽阔遥远。②稔(rěn):年。

16.比较车万育、王禹偁两文写作意图的异同。

17.两篇“记"都以建筑物为对象,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不同,请比较分析,完成下表。

《重建青龙桥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结构思路①先写黄冈竹多以竹代瓦建楼,然后重点描绘竹楼的位置及居于竹楼的诗情画意;再将竹楼与名楼相比,暗示自己的追求与操守;最后以思路竹楼易朽感叹自己的仕途不顺。

表现手法表现全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议论部分运用对比、排比,凸显建桥意义。②

三、写作40分

18.写作

有人说,结局好坏得放在一段长的时间里看,现在坏的结局未来说不定要感激;也有人说,结局已经写好,人在坏的结局里遭受严重打击,哪有心思考虑将来。

上面的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对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四公子”的能力和品格称颂有加,夸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②.屈原列传③.皆明智而忠信④.宽厚而爱人⑤.尊贤而重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传、智、尊。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对《苏武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传》是《汉书》名篇,刘知几《史通》称《汉书》是“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B.《苏武传》按时间顺序记叙苏武出使、被扣、不受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事迹。

C.顾炎武称赞《苏武传》的叙事“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足见顾炎武敬佩苏武。

D.《苏武传》精于剪裁,善用对比,人物语言典型,暗含褒贬情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2)下列对古汉语词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都名词作状语)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名词,原来,从前)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动词,安置使其有序;“朝”,使……朝见)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3)《红楼梦》塑造人物常运用“对仗"手法,即人物之间形成对照和互补关系,以此表达作家的创作主旨。如:甄士隐的潇洒出尘与贾雨村的沉迷荣华富贵,凤姐的泼辣歹毒与李纨的温柔善良,黛玉的纯真任情与宝钗的八面玲珑等。下列不能形成对仗关系的一组人物是()

A.惜春与妙玉B.探春和迎春

C.贾宝玉与甄宝玉D.贾环与薛蟠

【答案】(1)C(2)B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足见顾炎武敬佩苏武”错误。顾炎武称赞《苏武传》的叙事,主要是强调了《苏武传》在叙事方面的高超技巧,能够通过叙述事件本身来表达观点和情感,而不是直接进行论断。这并不意味着顾炎武是因为敬佩苏武而做出这样的评价,他更多的是对文章叙事艺术的肯定。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错误。句意: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句子中的“原"在这里是动词,意为“推究,探究”。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A.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她性格孤僻冷漠,对世俗事务不太关心,最终选择出家为尼;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出身官宦人家,气质高雅,才华出众,但性格清高孤傲,与世俗格格不入。她们之间的性格、命运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对照或互补关系,不能形成对仗关系。

B.探春精明能干、有主见、有魄力,善于管理和决断,有“玫瑰花"之称,她关心家族命运,试图改革和振兴贾府;迎春则性格懦弱,逆来顺受,被称为“二木头”,常常被人欺负却不敢反抗。她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形成对仗关系。

C.贾宝玉与甄宝玉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一些不同,贾宝玉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具有叛逆精神,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他善良、纯真、多情,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同情和关爱;而甄宝玉则更倾向于世俗的追求,与贾宝玉的叛逆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照和互补关系,能形成对仗关系。

D.贾环与薛蟠在《红楼梦》中都是品行不端的人物,他们形成了对仗关系。贾环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的儿子,性格顽劣,心胸狭隘。他嫉妒宝玉,常常故意使坏,比如故意推倒油灯烫伤宝玉等;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人称“呆霸王”,骄横跋扈,为所欲为。他强抢民女,打死了人却不以为意。他们两人都缺乏教养,行为粗鲁,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的对仗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不同类型的负面人物形象。

故选A。

二、阅读50分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媒体何以变成愤怒机器

①网络流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明白,如果说到促进对话的能力,在线互动往往比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更糟糕——特别是涉及政治性或者道德性的话题之时。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社交媒体越来越像一台愤怒机器在运作,这意味着,它不仅包含挫败感、伤害欲和道德义愤,还促进和鼓励这些东西。

②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互联网的愤怒文化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它揭露了严重的犯罪行为,提升了社会运动,打击了那些令人发指的虐待者。例如,好莱坞大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在广泛传播的MeToo运动中名誉扫地,受到指控并被监禁。然而,关于社交媒体的另一个事实是,它不断_________________。

③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分析了超过50万条推文。结果发现,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语言(如邪恶、耻辱、毁灭等)的推文更有可能传播开来。根据他们的分析,每当推文中出现一个“道德—情感"类词语,就会使该信息的传播率提高20%。

④这种情形令人非常担忧。这不仅是因为,网络平台放大了那些最情绪化的反馈,而不是提供精细的、有分寸的声音,而且也因为,当它与公共话语的另一个丑陋特征—群体极化结合在一起时,就会慢慢扭曲对公共对话的看法,反过来,则会进一步扭曲真实世界。

⑤这在纽约大学的同一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研究者发现,“‘道德—情感’的表达在内群体网络中比在外群体网络中扩散得更加厉害”。而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能通过理性的思想交流和对这种交流有准确认识的公民来实现。如果人们持续生活在情绪化的信息环境中,温和立场的基线就会瓦解,从而使极端言论大行其道。

⑥这种极端性不仅体现在有关政治和道德的共同讨论中,也直接入侵了私人生活。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近年来多发的针对个人的公开羞辱,羞辱对象既包括公众人物也包括普通公民。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现在允许成千上万的人参与以前不可能的集体羞辱,它们大大放大了人类公开羞辱的手段,将受害者从城镇广场带到全球联网的屏幕前。

⑦一些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认为,羞耻感是普遍的、生物性的,是确保我们生存的一种进化机制。这种情绪有助于保护个人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成为一个群体之外的异类。羞耻感也可能与厌恶感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厌恶感针对的是作为群体污染源的自我。

⑧来自群体过程的羞耻感,自然有它的益处。然而它作用在个人层面上,真的会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个人产生无力感、无价值感和其他心理动荡。

⑨2021年12月6日,16岁的少年刘学州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亲视频,他不知道这将是一条永久改变他生活的视频。一场推他走上不归路的网络风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任何单一的表达失误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声誉?社交媒体上的羞辱——或者对某人的任何堆积如山的批评——何时变成一种霸凌?网民可能从网络救济瞬间转换为网络暴力,谁能用恒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法律能管控网络暴力吗,该监管平台,还是禁止发言者?

⑩有一点很清楚,社交媒体并不总是允许人们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来回讨论面临的问题。相反,像微博、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等大多是为广播而设计的,对人们彼此之间的实际沟通和交流并无助益。然而,随着人们几乎总是联网,我们的在线行为就是我们的行为,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学会了通过发布更多愤怒的表情符号来回击一个由愤怒的表情符号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实也必须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个这样的举动也会增加新的喧嚣,要求下一次供应更多的愤怒,以吸引算法并赢得关注。一个市场已经出现,在那里,愤怒是一种商品,而羞辱是一种产业。

3.基于互联网的愤怒文化带来两种变化;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在第②段末尾横线上填入“另一个事实"的内容。

4.第⑤一⑨段逐层推进,下列对论证过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承上启下,呼唤人们拒绝情绪化,提倡理性交流,否则极端言论会大行其道。

B.第⑥段指出极端性还体现于针对个人的公开羞辱被传播放大,扩大到联网的屏幕前。

C.⑦⑧两段指出,羞耻感能保护个人免受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也会导致个人无价值感。

D.第⑨段以网络风暴对无辜少年的摧毁为例,旨在呼唤用法律武器保护大众免受羞辱。

5.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

【答案】3.它不断寻求通过优先考虑最具道德和情感挑衅性的信息来塑造我们的冲突行为。

4.D5.①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社交媒体比作愤怒的机器;②“运作”指网民必须用更多的愤怒来还击并引起算法的注意,在愤怒的推动下,社交媒体得以运行起来。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力。

此句处在第②段末尾,起到启下的作用,因而与下文有关。

第③段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语言(如邪恶、耻辱、毁灭等)的推文更有可能传播开来"每当推文中出现一个‘道德—情感’类词语,就会使该信息的传播率提高20%”,可见社交媒体更多推送的是含有“道德-情感"类词语的信息;

而它如此做的结果是第④段“当它与公共话语的另一个丑陋特征—群体极化结合在一起时,就会慢慢扭曲对公共对话的看法”和第⑤段“‘道德—情感’的表达在内群体网络中比在外群体网络中扩散得更加厉害"如果人们持续生活在情绪化的信息环境中,温和立场的基线就会瓦解,从而使极端言论大行其道”,可见此类信息能够造成群体与外部的冲突与对立。

由此可见,社交媒体不断寻求通过优先考虑最具道德和情感挑衅性的信息来塑造我们的冲突行为。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D.“旨在呼唤用法律武器保护大众免受羞辱"错,原文“法律能管控网络暴力吗,该监管平台,还是禁止发言者?”,是一种疑问表达,而且法律该管控谁也并不确定,因此选项说法有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画线句“社交媒体越来越像一台愤怒机器在运作"运用比喻手法,本体是“社交媒体”,喻体是“愤怒的机器";

“运作”的含义,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学会了通过发布更多愤怒的表情符号来回击一个由愤怒的表情符号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实也必须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个这样的举动也会增加新的喧嚣,要求下一次供应更多的愤怒,以吸引算法并赢得关注”,可见“运作”指网民必须用更多的愤怒来还击并引起算法的注意,在愤怒的推动下,网络事件不断发酵,事态不断扩大,参与讨论人数不断增多,从而形成现象级事件,社交媒体得以运行。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面两列火车

肖遥

①初中时,我和麻晓是那种一看到作文题目“我的好朋友***"便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

②初中女孩的友谊,有点像爱情的雏形,连课间上厕所都要你等我我等你,有时候等得上课铃都响了。因为每天形影不离,连随口哼个歌都能神同步。我们上学的路上要过一座桥,叫灞桥。有一次走在桥上,听见对方都在轻唱“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还有一次,当我们走过一个火车桥涵洞,我俩不约而同地,伴着火车和铁轨的咣当咣当的节奏大声唱歌,当火车开过去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我俩唱的是同一首歌“面对面两列火车"。

③有一次吵架时间很长,长到我们都以为不会再和好了。有天早上我独自站在柳树下等车,一回头,麻晓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就像往常我俩好的时候,她准备吓我一跳的样子。我笑了,她也笑了,就好像我们不曾吵架,就好像我们没有两周不搭理对方,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赌气和怨恨,一切都恢复到两周以前,而且比两周以前更好了。我们分享不说话期间的别扭、后悔、难受,我也坦言了某一天,她在前面,我鼓起勇气想走过去拍她,但眼角的余光瞥见另一个女生走过来,我就放弃了。

④我俩隔三差五地吵架、互不搭理,过了一段时间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有一次好了以后倾吐衷肠,麻晓说:“你知道吗?刚才你背对着我,我走向你的时候,觉得你好像被一团光环笼罩着。”我说:“我也是呀,我看到你走过来的时候,好像全世界都不见了,只有你一个人,时间也变得很慢,好像电影上的慢动作一样……"

⑤那天好开心,从火车桥涵洞下走过,我俩情不自禁冲着绿皮火车上的人热烈挥手,看他们迟疑地举起手,终于被我们两个蹦蹦跳跳的少女感染,也开始挥手。夕阳西下,我俩并肩站在灞桥上,用手肘支撑着桥栏杆,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不用再时刻保持表情严肃了,不用故意装作看不见对方了,不用在笑的时候很担心目光掠过对方,被对方误解以为自己在求和。那种感觉,就如同一个关于冷战的剧本终于杀青了,两个总绷着脸的演员终于可以出戏了,这场戏真的太消耗人情绪啦,入戏太深的我们简直要用尽全身力气!对面桥上一列火车开过去,看起来又精巧又灵活,窗口像一帧一帧亮晶晶的电影胶片,拉得长长的从桥上缓缓掠过。一长串闪闪发光的窗户倒影在幽蓝神秘的河面上,逶迤而去,稍纵即逝,就像烟花一样。

⑥因为每次吵架都能和好,所以会有种误解,以为我们永远不会真的分开。两人都相信,有朝一日即便我们在物理上分开了,心灵还会是最好的朋友,谁能替代彼此在心中的分量呢?

⑦还有谁能像我俩一样,好到即便周末见不到,还要找借口跑到对方家里去说说话。说的最多的是游泳,这是独属于我俩的热络话题,我们小时候都生活在南方,举家搬到北方城市后,游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我俩说起游泳,就像聊起周围人都没有吃过的一样东西,虽然我们也吃不着了,但它寄托了我们的乡愁,也让我俩确定了彼此是“同类”。

⑧我俩的友情是何时出现拐点的?应该是有一年暑假,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游泳的地方——我小姨家所在的大学有个游泳池,小姨答应带我进去游泳。我第一时间兴奋地给麻晓打电话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想当然地觉得游泳这件事肯定是我俩的事,怎么可能少了对方?可是,刚在电话里商量完,就被我妈叫去谈话,我妈责怪我太欠考虑,说这件事已经很麻烦你小姨了,小姨可以操你的心,怎么好意思再让她操其他孩子的心……如同一切被家长否决的行动计划一样,这个理由是那么的无可辩驳。那天麻晓心花怒放地来了。当我尴尬地复述完这个听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她的脸色就像灯熄灭一样,眼神里的光彩黯淡下去。

⑨多年后,经历了感情上的分分合合,看到不少海誓山盟被现实打败,目睹很多如胶似漆被光阴冲散,才明白不光爱情,友情也有花期。大多数花期是慢慢凋谢的,吵架不再难过,复合也不再隆重。而我俩友情的花期,在这件事以后戛然而止,瞬间凋残。

⑩有了微信后,很多远在天边的朋友都联系上了……

6.概述“我"和麻晓友情“瞬间凋残”的原因。

7.赏析第④段对话描写。

8.请从思路和主旨两个角度分析标题“面对面两列火车"的内涵。

9.根据文章意脉,推测“我”和麻晓后来有没有加微信,写出理由。

【答案】6.由于妈妈的干涉,一次关于游泳的计划未能实现。

7.①形象的修辞。麻晓将“我"说成是“光环笼罩”;“我"将同麻晓相遇时说成全世界只她一人,用夸张的手法体现彼此“眼中只有你”。同时“我"将时间的缓慢比作“电影上的慢动作”,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②相似的语言表达。两人见面时语言的相似,体现出两人的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8.①思路角度:“面对面两列火车"分别代表了“我”和麻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遇和互动。她们之间默契和同步就像两列火车面对面行驶,彼此紧密相连。②主旨角度:反映友情的复杂性和易逝性。两列火车虽然面对面,但最终还是会沿着各自的轨道前进,而走向不同的方向,友情也是如此。

9.未加微信。两人感情“戛然而止,瞬间凋残”,不加微信与上文更照应;文章中强调友情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加微信与主旨相符。

加微信。两人虽然天各一方,但微信可以让“很多远在天边朋友都联系上了”,在内容上更合理。文中虽然强调友情的脆弱性,但更歌颂了曾经纯洁亲密的友情的美好,加微信更能达到赞美少年时期纯洁友谊的目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

关于“我"和麻晓友情“瞬间凋残”的内容在文章第八段,原因是因为一次关于游泳的计划未能实现。在“我"找到一个游泳的地方并兴奋地与麻晓分享后,由于妈妈的干涉,计划未能实施,导致麻晓感到失望和伤心。这次事件成为了两人友情转折点,友谊的花期在此瞬间凋残。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划线句是两人和解时的“倾吐衷肠”。在手法上,两人的话语都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觉得你好像被一团光环笼罩着”,是麻晓眼中的“我”;“好像全世界都不见了,只有你一个人”,是“我”眼中的麻晓,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彼此在彼此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无人能比,无可替代。同时,“时间也变得很慢,好像电影上的慢动作一样”,将时间缓慢比作电影慢动作,形象写出了两个相见时那一刻的永恒珍贵。

“我”说“我走向你的时候……”,麻晓说“我看到你走过来的时候……”,两人说话的内容重复,情感一致,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情感,传达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和好后的释然与喜悦,表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思路角度:标题中的“面对面两列火车"象征着“我”和麻晓之间紧密而独特的友谊,两人不仅在生活中形影不离,甚至在过桥涵洞时都能不约而同地唱起相同的歌曲,这种默契和同步就像两列火车面对面行驶,在同一个铁轨上彼此相望,彼此紧密相连。

主旨角度:标题反映了文章的核心主题——友情的复杂性和易逝性。火车的形象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分隔,即使曾经形影不离,关系亲密,最终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渐行渐远,走向不同的方向。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能力。

根据文章意脉,推测“我"和麻晓后来可能没有加微信。文章结尾提到,“我”和麻晓在经历了友情的破裂后,虽然有了微信这样的联系方式,但文中并没有提及他们重新建立联系的情况。此外,文章中也强调了友情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时间对友情的考验。因此,可以推测“我"和麻晓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重新建立联系,或者即使加了微信,也可能因为彼此的生活变化而渐渐失去了联系。

根据文章的结尾,“有了微信后,很多远在天边的朋友都联系上了……”,可以推测“我"和麻晓后来可能加了微信。理由是文章通过提及微信作为一个重新连接旧友的平台,暗示了即使时间和空间将人们分开,现代通讯工具也有可能让人们重新建立联系。两人曾经的美好感情,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可能会暂时搁浅,但友谊一定能地久天长。

(三)(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0.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黄昏到月夜,从舟行到鹿门山途,隐含了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B.按时空顺序写江边、山中两个场景,描绘鹿门清幽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C.第五句写鹿门山的树木在雾气中迷离,山月乍升,清辉四溢,树影也随之清晰。

D.末句“幽人”非指诗人,而指采药庞公,诗人四处追寻,终在岩扉处找到庞公。

11.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赏析孟浩然与岑参写“争渡喧"的异同。

《夜归鹿门山歌》前四句写景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苕溪渔隐丛话》)

【答案】10.D11.相同点:两者都描绘了渡口黄昏时人们争相渡河的热闹场景,通过“争渡喧"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归家的急切心情和渡口的繁忙景象。

不同点:

①表现手法不同:岑诗直接描写渡口黄昏时分的繁忙景象,没有更多的背景铺垫。而孟诗则采用对比手法,将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两相对照,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

②思想感情不同:岑诗意在表现归家人的急切和渡口的热闹,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岑诗则意在借助山寺与渡口的鲜明对比表现自己在船上闲望沉思、潇洒超脱的襟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而指采药庞公”说法有误。诗歌最后两联的意思是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可见这里的“幽人"既指庞公,也指诗人自己。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从写作手法来说,岑诗的这一句,描述了黄昏时,渡口归家人争渡的喧闹声响成一片的场景,写景如画,此外,并无过多的其他信息。由此可见,岑诗是对黄昏渡口的繁忙景象进行了直接描写。而孟诗“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描绘了山寺宁静、渡头喧闹的江边暮景。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从思想感情来说,岑诗写于永泰元年,他被任命为嘉州(今乐山)太守,因蜀乱,未赴任。次年七月抵达成都,第三年六月赴嘉州任刺史。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七月罢官东归,船经戎州,因泸州刺史杨子琳兵祸,不得不顺流东下,故淹留戎州。此句所描写的就是戎州乱离迷茫的景象——黄昏渡口归人争渡的混乱。此情此景,不由得引发诗人镜里衰颜的羁旅之愁和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感。而孟浩然的“渔梁渡头争渡喧"出现在其描绘从黄昏到月夜、从舟行到鹿门山途的隐逸道路中,作为尘世喧嚣的一个象征,与后文的鹿门清幽形成对比。所以他的诗歌更多地带有一种对尘世喧嚣的淡漠和超脱,他通过这一细节来衬托自己归隐鹿门的决心和恬静的心境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首诗中,“争渡喧”的归家人的特点都是一致的。两者都描绘了渡口黄昏时人们争相渡河的热闹场景,通过“争渡喧"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归家的急切心情和渡口的繁忙景象。

(四)(2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重建青龙桥记

[清]车万育

①邵阳城关一桥,日为千万趾往来,屡遭毁废,岁糜宫功,其他可知也。顾桥虽屡造取办,一时未暇,选材伐石,不三四年,风雨飘摇,势若累卵,人咸忧之。

②甲子五月,会为大水漂去。家兄万有及缙绅为请于郡伯梁公。公慨然捐金四百两为倡,委县佐赵勉周督理,简绅耆之诚朴者,市大木于西延,伐巨石于林壑,募工匠,给廪食,灰铁瓦甓,无物不具。宽时日,课工作,补旧墩之颓缺而加崇,视旧制之崔拱而增固,重檐鳞甍,平道叠级,洞门广厚,高朗巩坚。工始于甲子仲秋,讫于乙丑孟夏,日省时程,家兄与有劳焉。

③告成之日,缙绅邮函索记,以志公功。余乃叹曰:郡厄方除,民气未复,一桥之建,虽费千金,苟无关于民瘼,不足侈也。而此不然,郡之人居廛市,皆在于东,米薪之入,四方之会,城关血脉,恃此一桥,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但不选材石,严覆盖,高坚是图,曷有赖焉。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时之劳,百年之逸;千金之费,百年之利;无岁岁趋事之扰,无日日履险之惧。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注]①宫功:房屋的修建。②民瘼:人民的疾苦。

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势若累卵,人咸忧之()(2)市大木于西延延()

13.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宽时日,课工作()

A.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B.使交纳赋税

C.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D.古代的一种赋税

(2)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

A.尊重B.充满C.高D.推重

1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一时之劳,百年之逸;千金之费,百年之利;无岁岁趋事之扰,无日日履险之惧。

15.对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B.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C.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D.而况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谓之有关于民瘼者乎

乙、阅读下文,联系上文,完成各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①,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④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伎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②,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注]①幽阒(qù):幽僻静寂。辽夐(xiòng):辽阔遥远。②稔(rěn):年。

16.比较车万育、王禹偁两文写作意图的异同。

17.两篇“记"都以建筑物为对象,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不同,请比较分析,完成下表。

《重建青龙桥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结构思路①先写黄冈竹多以竹代瓦建楼,然后重点描绘竹楼的位置及居于竹楼的诗情画意;再将竹楼与名楼相比,暗示自己的追求与操守;最后以思路竹楼易朽感叹自己的仕途不顺。

表现手法表现全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议论部分运用对比、排比,凸显建桥意义。②

【答案】12.①.都②.买

13.①.A②.C

14.一时的辛劳,换来百年的安逸;花费千金,得到百年的利益:没有每年忙碌做事的困扰,没有每天走在危险桥上的惧怕。

15.D16.①车万育文通过对桥的历史、重建过程和意义的阐述,表达了对重建青龙桥这一事件的看法和对梁公功德的赞扬。

②王禹偁文这篇通过对黄州小竹楼的生动记录,展现作者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

17.①先介绍邵阳城关这座桥的重要性及屡遭毁弃的现状,然后写家兄及缙绅请求郡伯捐金重建的经过,最后发出感慨,称赞梁公的功德与民瘼相关。

②全文采用对比、排比手法,强调了桥对于当地的重要性,增强了语势;通过议论抒情,表达对建桥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梁公功德的赞颂;运用整句,整散结合,参差错落,富有节奏感。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咸:都。译文:形势危急得像堆积的蛋,人们都很担忧。

(2)市:买。译文:在西延购买大木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译文:放宽时间限制,督促工程进度。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故选A。

(2)译文:桥墩加高,木材优良,亭子坚固。崇,高。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劳”,辛劳;“逸”,安逸;“岁”,年;“履”,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更何况钱财出自上级,工人是招募来的,梁公的功德,难道能说和民众的疾苦无关吗?

“财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句式结构相同,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B、C。

“得不……乎”固定句式,单独成句;“公之功德"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可单独成句,表强调。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

甲文写作意图:

①记载青龙桥重建这一事件。详细叙述桥的屡次被毁、被大水冲毁以及重建的经过,包括资金筹备、材料采购、人员招募、施工过程等,为后人留下关于这座桥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

②赞颂梁公的功德。如“公慨然捐金四百两为倡”,强调梁公慷慨捐金带头倡建,展现其关心民生、造福百姓的善举,彰显其高尚品德。

③强调桥梁对于民生的重要性。如“米薪之入,四方之会,城关血脉,恃此一桥,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指出邵阳城关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交流依赖此桥,如人之咽喉不可或缺,凸显了桥梁在当地的关键作用。

④倡导重视工程质量。通过对比之前桥因选材不佳而很快损坏和此次重建的精心选材、坚固耐用,倡导在进行公共工程建设时要注重质量,追求长远利益。

⑤表达对民生疾苦关注。文中“郡厄方除,民气未复,一桥之建,虽费千金,苟无关于民瘼,不足侈也”,感慨郡中困厄刚除、民气未复,认为建桥若无关民瘼则不值得夸赞,体现了作者对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心和忧虑。

乙文写作意图:

①描绘黄州竹楼的独特与美好。详细介绍了黄州多竹的特点,以及用竹建造小楼的情况。还描绘了竹楼所能欣赏到的美景和在竹楼中进行的各种雅事,如鼓琴、咏诗、围棋、投壶等,展现出竹楼的清幽雅致和生活的惬意。

②抒发谪居的心境和感慨。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在竹楼中的闲暇生活,如“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抒发了自己在谪居期间的超脱和豁达,同时也透露出对身世和前途的无奈与感慨。

③表达对奢华生活的批判。作者将齐云、落星等高楼与自己的小竹楼对比,指出前者只是用于贮伎女、藏歌舞,非文人雅士所追求,表明了自己不慕荣华富贵、追求清雅生活的态度。

④对未来的期许。由“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可知,作者深知竹楼易朽,希望后来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志趣,能继续修缮竹楼,使竹楼不朽,也暗含着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能够延续的期望。

⑤借竹楼寄托自身的情志。以竹楼为载体,寄托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乐观、坚守自我的情志。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既是对黄州小竹楼的生动记录,也是作者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思路及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重建青龙桥记》的写作结构如下:

开篇陈述桥的历史状况文章第一段,先介绍邵阳城关这座桥的重要性,即每日有众多人往来,但却屡遭毁废,且因选材不佳导致很快就风雨飘摇,令众人忧心。

叙述重建的经过。第二段详细讲述了桥被大水漂去后重建的情况。包括家兄和缙绅向郡伯梁公请求,梁公带头捐款并委人督理,筹备材料、招募工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及工程的起止时间和最终的成果,还提到了作者的家兄参与其中。

结尾议论抒发感慨。第三段在桥告成之日,缙绅索记,作者由此发出感慨。先指出如果建桥无关民瘼则不足夸赞,接着说明此桥对于当地的重要性,强调此次重建选材优良、坚固耐用,带来长久利益,最后称赞梁公的功德与民瘼相关。

总体来说,本文采用了先叙事后议论的结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桥的历史、重建过程和意义的阐述,表达了对重建青龙桥这一事件的看法和对梁公功德的赞扬。

②对比手法:文中将之前桥的屡次修建却因选材不佳很快损坏,与此次重建时精心选材、严格施工,使桥坚固耐用形成对比。如“顾桥虽屡造取办,一时未暇,选材伐石,不三四年,风雨飘摇"与“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时之劳,百年之逸”,突出了此次重建的高质量和长远效益。

排比手法:“米薪之入,四方之会,城关血脉,恃此一桥”,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桥对于当地的重要性。

议论抒情:文章结尾通过议论和抒情,如“余乃叹曰:郡厄方除,民气未复,一桥之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