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3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3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3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3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30—11:00】

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看向遥远的太空,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民族之一。为了增强观测的精准度,古人发明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天文仪器——浑仪。最初的浑仪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圆环,一个圆环和地球赤道面平行,另一个圆环和这个圆环面相垂直。通过浑仪观测,可以更精准地确定恒星在赤道坐标上的位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浑仪发展成三层结构。它的最外层是固定的地平环、子午环和赤道环组成的六合仪。中间是表示日、月、星的三辰仪,分别是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它们可以在六合仪中围绕着一根垂直于赤道环的极轴旋转。在三辰仪的内部是四游仪,由赤经环和窥管所组成。其中,窥管能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是世界观测天文学上的一个重大发明。

随着历史的发展,浑仪变得越来越复杂,仪器用起来很不方便。到了公元12世纪,郭守敬对浑仪进行了重大改良,去除了浑仪中一环套一环的繁复状态,发明了简仪。

简仪共包括两个部分: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赤道装置(如下图所示)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构成,与地球南北极连线相平行的圆环是赤纬双环,与赤纬双环垂直的是赤道环和百刻环。赤纬双环的南端连接着赤道环。赤道环是一个随着赤纬双环一起旋转的圆环,其外部是百刻环。此外,赤纬双环的中间还有一个经过改造的窥管,叫窥衡。窥衡两端为方孔,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在地平装置中,有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地平环和垂直于地平环的立运双环。在立运双环之中同样是可以旋转的窥衡。这种地平式支撑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可以说,简仪将望远镜发明前的天文观测仪器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摘编自程景全《从浑仪到海尔望远镜:经典天文望远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新的挑战出现了:建造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使这台望远镜在不到10年内就得以建成,2008年10月位于兴隆观测站的LAMOST望远镜终于完工,并于2009年6月正式启用。

它由两座巨大的圆柱形塔楼组成,塔楼通过一个倾斜的通道连接,其中心的主镜位于一个穹顶内,用以聚集光线。镜片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由很多块六角形球面镜拼接而成,每块子镜的对角径有1.1米长,却只有75毫米厚。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可以达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望远镜中还安装有4000多根光纤,这样就可以一次性接收和分析4000个不同天体的特性。

LAMOST望远镜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以纪念发明简仪的元朝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该望远镜不仅可以测量恒星的位置,还可以测量出数百万颗恒星的距离,从而在2012年9月制作出了第一张环绕我们的宇宙三维分布图。2016年6月,该图已经统计了超过700万个天体,准确地说,是7681185个天体。假以时日,这份宇宙图册将囊括天体数量比现在多5—10倍的完整星表。在珍贵的敦煌手稿中,我们发现了代表着公元世纪人类最为完整的全天星图的敦煌星图。在此之后,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先辈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再一次完成了最新的宇宙三维图像。再过几年,中国或许将会弥补过去4个世纪以来的遗憾,再次回归世界天文学之巅。

(摘编自让-马克·博奈-比多《4000年中国天文史》,李亮译)

材料三: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发布消息称,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的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WX1和2023WB2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作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相比于之前的时域巡天望远镜-—美国兹维基瞬变源探测设施,它的主镜口径更大,相同曝光时间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自今年9月17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墨子巡天望远镜展现出强大的巡天能力,为太阳系小天体特别是近地天体的搜寻与监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本领不只为星空“拍照"。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口径达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同时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能够每三个晚上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通过巡天数据叠加,墨子巡天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可以提供北天球最深高精度、大天区、多色测光和位置星表,在未来数十年内可用于宇宙中各类天体的证认和系统研究。

此外,据墨子巡天望远镜总设计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孔旭介绍,墨子巡天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光学时域天文观测能力,可与中国地面的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等大型设备设施和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开展多波段协同观测。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新一代空间天文观测设施陆续发射升空,墨子巡天望远镜将与这些设施实现“天地一体化多波段巡天”的网络搭建。

(摘编自刘峣《“星空摄影师"暗夜探宇宙》,《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一中“简仪赤道装置”图解标识,正确的一项是()

A.1百刻环,2赤道环,3赤纬双环,4窥衡

B.1赤道环,2百刻环,3窥衡,4赤纬双环

C.5赤道环,6百刻环,3窥衡,4赤纬双环

D.5百刻环,6赤道环,3赤纬双环,4窥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仪和简仪在结构上都包含互相垂直的圆环,后者摒弃了一环套一环的结构,使用更为简便。

B.浑仪最初由两个圆环构成,后来演化成了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

C.LAMOST望远镜的镜片由多块子镜构成,子镜的长度和厚度设计合理,因此成像质量高。

D.墨子巡天望远镜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这有助于实现3度视场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度是衡量天文观测仪器功能的重要标准,发明简仪主要是为了提高精准度。

B.敦煌星图证明了中国先辈天文学家观测成就显著,体现出敦煌手稿珍贵价值。

C.材料三提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主要是为了展示我国最新的天文学观测成果。

D.孔旭的话表明,墨子巡天望远镜本领很强,能够提升其他天文设备的观测效能。

4.从古至今,中国的天文观测仪器不断有新的突破,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5.三则材料均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请根据材料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秘诀

徐皓峰

1953年,香港大南街,有家开了一年的武馆,师傅来自沈阳。

香港青年高今粥前来踢馆,入街后,感到身体不适,难道是饿了?拐进武馆对面的炸酱面馆。时当下午三点,六张桌,没有客人。

高今粥在面馆里耗到五点半。1931年国考长兵组冠军、1947年国考秘书长——想到赵师傅的资历,高今粥又有些饿。

待到正式约战,高今粥准备好的脏话,没用上。赵师傅应答:“递挑战帖,咱俩找见证人,约在十天后打。没准备帖子,想现在打,也可以。"

高今粥胃里一阵燥,有要输的预感。他嘴硬:“现在打。”

赵师傅说:“好,关门论手。"按北方规矩,徒弟们没有观战资格,赵师傅带高今粥上二楼。赵师傅开灯:“没有见证人,比武前要拜兄弟。”这是为保障双方不下死手。

没香火,以电灯泡代替,两个人口称“灯老爷见证”,磕了头。起身后,赵师傅领高今粥到窗口:“兄弟间得说点兄弟的话,有件事重于你我比武。”

窗外是那家炸酱面馆。

赵师傅将武馆开在这儿,是因为面馆在这儿。那对夫妇不是原配,老妇先夫是上代豪杰,1931年国考裁判长、沈阳国术馆馆长。

传统教拳,磨炼徒弟很久后才传口诀,一位师父一辈子教出的徒弟,一般就十几个,效率低下。欧洲在打仗,亚洲也有预兆,老妇先夫忧国,准备将本门历代口诀整理成教材,入学第一天即发给学员,大批出人才。

教材刚定稿,未及印刷,人便病逝了。次年起了战乱,一晃二十年过去,那份遗稿应还在他夫人手里。

赵师傅说:“硬要,肯定不给。在她门前开武馆,是为展示我人格。赌一把,她认可我,主动传给我。"

高今粥听晕了,问:“咱俩何时比武”

赵师傅解释“关门论手"——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比武没结果。待会儿下楼,我说“承让承让”,你说“领教领教”,徒弟们听不出输赢,我把你送出门,事便过去了。

高今粥叹息,香港武馆三百家,你这儿打不了,我就找别人吧。赵师傅赞“好兄弟”,两个人下楼,说过“承让承让"领教领教”,高今粥出门离去。

休息一日后,高今粥寻到上环永利街新开的武馆,报上名后,助教拿出昨日报纸,说前天晚上你被赵师傅打败,想比武,接着找他呀!

报纸解释北方的“关门论手"——比武时回避他人,开门后会给个交代,说“承让承让”者是胜方,表示谦虚——“不是我赢了你,是你让我";说“领教领教”者是输家,表示赞美——“我输得服气,您技高一筹,教会了我很多"。

跑回大南街,赵师傅拍胸表示,登报是意外,学员里有个记者,就是客套话,绝没有输赢含义,他还说:“你递帖子,向我正式挑战,商定比武日期,得摆宴招待公证、裁判、监场。这时候,请一位武行前辈到场,把比武的事给劝开,宣布咱俩上次没有输赢,不用再比。”

赵师傅说:“事由我起,摆宴钱由我出。"

高今粥红着脸,沉默片刻,表示拿教材的事,兴许能帮上赵师傅。

平事的前辈,是1931年国考的名誉主席。宴席上,平事前辈起身说:“记者没写对,‘承让’‘领教’是客气话,不代表什么,你们俩上次既然没有胜负,平局就是结果。已有结果,不需再打。”

众人鼓掌。

包厢门突然打开,是炸酱面馆的老妇,向平事前辈鞠躬,报上先夫名号。

老妇请大家评理。这位赵师傅,是先夫的接班大徒弟,他开馆打的是先夫名号,却没延续先夫遗志,扣下先夫底稿,不印教材,还是以传统口传的方式教学。

“武人的对错,由拳头判定。"老妇一指高今粥,“这是我干儿子,你们俩比武,他打赢了,你武馆的牌子得摘下来。”

“她不是我干妈。"高今粥解释。

众人望来:“现在是了。”

赵师傅有些烦躁:“明天他来武馆递挑战帖,我等着。"请老妇让路。高今粥说:“南方踢馆,是上门就打;北方啰唆,要拖延十几天。咱俩按南方规矩还是北方规矩”

赵师傅叹气:“南方。"

公证、裁判、监场是现成的。相互试探十几秒,之后两个人对攻四次,均防守严密。第五次互斗中,高今粥左肋受拳,赵师傅被打出鼻血。北方的规矩是“见血即收”,只要流血,比武即停。三名裁判检查二人伤势,肋下中拳疼彻骨,高今粥无表情、腰杆直,似乎不重。

赵师傅以餐巾堵血,说:“我打他那拳是擦个衣边,没打着。让他赢吧。"

躺了半月,高今粥再次出门踢馆。

走出永利街,身后来了几辆双人座三轮车,赵师傅一家今日乘船去马来西亚。

高今粥替老妇出头,不为主持公道,只因平生最讨厌被人骗。比武,实际该赵师傅赢。肋下一拳,之后四天尿血。高今粥问为何赢局认输,赵师傅说:“毕竟是师娘,直接管我要,我给,算计我,也给。”一年前,老两口来武馆对面开炸酱面馆,老妇认为赵师傅冲着亡师,会照顾她。果然,面馆没受过一天地痞骚扰,生意冷清时,赵师傅会带学员们来吃饭。

老头也是武人,名头不响。赵师傅判断,老妇夺先夫名号,应是起了自己开武馆的心。

高今粥说:“以他们俩的岁数,教拳做示范都费劲,更没法应付踢馆。打不了,教不了,怎么开馆"

高今粥最后一问:“你把教材还给你师娘了吗”赵师傅表示,根本就不在自己手上。

大南街,炸酱面馆招牌已摘,锁了门。武馆换了崭新招牌,名号依旧,一位年长的师傅在指导学员,正是面馆老头,眼神很亮,没了庸碌相。发现高今粥进门,让上二楼,说:“你干妈在。"

老妇服饰讲究,油头淡妆,她对高今粥说:“你于建馆有功,留在武馆当教员吧。”

高今粥说自己拳术未成,教不了人。问她会把先夫的教材印刷,公开给学员,进而公开给全武行吗

老妇语气果断,说不会。

老妇解释,二三十年前,习武之人每日谈的都是为国为民,如今,各自讨生活。现实什么样,大家都有数。

高今粥望向窗外,说可惜了炸酱面馆。老妇说付的租金未到期,粉刷后改卖烧鹅。炸酱面,香港人不爱吃,做的是来香港的北方人的生意。

北方人到了香港,也不爱吃炸酱面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难道是饿了"又有些饿”“胃里一阵燥"等内容,表明高今粥并没有精湛的武艺,没有把握打赢赵师傅。

B.文章写了两场比武:第一场只是“关门论手”,高今粥想比没比成;第二场二人互有攻守,对攻五次,高今粥终赢比赛。

C.“北方秘诀"含义丰富,其中一层内涵可理解为老妇先夫为了培养更多人才,将本门历代口诀整理编辑而成的遗稿。

D.赵师傅有意关照老妇的炸酱面馆,使之避开了各种麻烦,但老妇不为所动,依然想寻找机会借亡夫的名义抢夺武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待了香港大南街一家武馆的背景信息,暗示中华传统武术逐渐走向衰落。

B.“六张桌,没有客人”既说明炸酱面馆生意冷清,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展开设置悬念。

C.高今粥疼彻骨却“无表情”,与赵师傅“以餐巾堵血”形成对比,突出后者的惨败。

D.小说结尾老妇拒绝公开武术秘诀,使情节反转,让人意外,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8.武德是习武之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赵师傅这个人物是如何体现武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结尾处“北方人到了香港,也不爱吃炸酱面了"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③矣。"

(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三: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节选自苏辙《管仲》)

[注]①三归:三处豪华的公馆。②反坫: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③左衽:指右边的衣襟盖在左边的衣襟上面,这是北方夷狄的习俗。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管仲A非仁者B与C桓公D杀公子E纠F不能G死H又相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同“披”,指披散,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意思相同。

B.区区,狭小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C.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韩愈《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的“贵"用法不同。

D.倍,同“背”,有背弃、背离之义,与成语“弃义倍信"中的“倍”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在堂上设有招待贵宾时放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家里也这样设置。

B.孔子认为管仲没必要为原先的主人赴死,他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国强民富,这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C.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背弃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说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D.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任宰相,管仲指出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对待亲族都十分残忍,不可任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2)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

14.三则材料分别对管仲进行了评价,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袁守廖献卿①

黄庭坚

公移猥甚丛生笋,讼牒纷如蜜分窠。

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鼍②.

已荒里社田园了,可奈春风桃李何。

想见宜春贤太守,无书来问病维摩③。

【注】①廖子孟,字献卿,以屯田郎中知袁州。②鸣鼍(tuó):鼍鼓,一种打击乐器。③维摩,佛教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丛生笋"和“蜜分窠”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被繁杂事务缠身的情形。

B.颔联写诗人才入梦就被衙门内的鼍鼓声惊醒,难得片刻歇息,与首联形成呼应。

C.中间两联采用黄庭坚擅长的流水对形式,一意分成两句,语气连贯,明快畅达。

D.尾联中的“病维摩"指友人,诗人忙于公事没空写信问候友人,暗含愧疚之意。

16.本诗中的“春风桃李”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都是美景,寄寓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亲迎客就餐,频频劝饮,说着为酒菜欠丰盛而感到抱歉的话语。小刚见此情景,不由得想起杜甫《客至》中“_,_”两句。

(2)小刚喜欢随意转发各类网络信息,包括一些假新闻,从不认真求证,老师用苏轼《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批评他。

(3)诗人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托思想情感,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提及,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雨水一场赶一场,这正是菌子生长的旺季,也是捡菌子的好时节。捡菌子要赶早,星星还挂在天上,我便背起竹箩,拿上镰刀,踩着淡淡的月光出发了。我猫着腰,时而用镰刀掀开落叶,时而用手扒开杂草仔细搜寻。一不小心,一脚踩到陡坡上又松又细的松毛,一下子滑落十几米,落在厚厚的松叶上,站起一看,脚边竟然有一窝菌子,菌子一朵一朵的,粉粉的,嫩嫩的,顶开覆盖的松叶,笑意盎然地挺立着。我小心翼翼地采捡,把它们一朵朵放入竹箩中。刚走几步,只见一朵又肥又壮、形如花冠的干巴菌在松叶间若隐若现,我欣喜若狂,连忙扒开松叶用小刀把它从根部割下。一路寻去,我还捡到了隐居树下的青头菌,形如仙女散花的鸡枞花菌。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蕈子》一诗中写道:“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描绘的就是采菌的场景,看来,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沉醉于采菌的快乐之中。

18.下列句子中的“赶”与文中加点的“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雨水一场赶一场。

B.为了赶在下雨前回到家,小明一放学就冲出了教室。

C.我去办公室找老师,正赶上他出门开会。

D.个别同学们的作业是在收假前的最后时刻赶出来的。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一朵又一朵粉嫩的菌子顶开覆盖的松叶,笑意盎然地挺立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简要分析文段末尾引用古诗句的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考试结束后,自己努力记忆的知识点就开始逐渐模糊,甚至完全遗忘。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人的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存时间最短,能够短暂地保存视觉、听觉等感觉系统传来的信息,例如刚刚看到的画像、刚刚听到的声音等。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只能持续几秒到几分钟;而②,持续时间更长。例如,当你试图记住一个电话号码直到拨打它时,你正在使用短时记忆。而你对童年的回忆、学到的技能,如骑自行车或游泳,以及你的母语等,则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在学生考试复习期间,往往使用大量的短时记忆策略来强化记忆,以确保知识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实际上这些知识往往没有被有效地转移到长时记忆里,所以就会出现“考完即忘"的现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看向遥远的太空,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民族之一。看向更遥远的太空,最终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就个人而言,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也应该主动看向外部世界。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30—11:00】

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看向遥远的太空,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民族之一。为了增强观测的精准度,古人发明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天文仪器——浑仪。最初的浑仪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圆环,一个圆环和地球赤道面平行,另一个圆环和这个圆环面相垂直。通过浑仪观测,可以更精准地确定恒星在赤道坐标上的位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浑仪发展成三层结构。它的最外层是固定的地平环、子午环和赤道环组成的六合仪。中间是表示日、月、星的三辰仪,分别是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它们可以在六合仪中围绕着一根垂直于赤道环的极轴旋转。在三辰仪的内部是四游仪,由赤经环和窥管所组成。其中,窥管能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是世界观测天文学上的一个重大发明。

随着历史的发展,浑仪变得越来越复杂,仪器用起来很不方便。到了公元12世纪,郭守敬对浑仪进行了重大改良,去除了浑仪中一环套一环的繁复状态,发明了简仪。

简仪共包括两个部分: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赤道装置(如下图所示)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构成,与地球南北极连线相平行的圆环是赤纬双环,与赤纬双环垂直的是赤道环和百刻环。赤纬双环的南端连接着赤道环。赤道环是一个随着赤纬双环一起旋转的圆环,其外部是百刻环。此外,赤纬双环的中间还有一个经过改造的窥管,叫窥衡。窥衡两端为方孔,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在地平装置中,有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地平环和垂直于地平环的立运双环。在立运双环之中同样是可以旋转的窥衡。这种地平式支撑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可以说,简仪将望远镜发明前的天文观测仪器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摘编自程景全《从浑仪到海尔望远镜:经典天文望远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新的挑战出现了:建造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使这台望远镜在不到10年内就得以建成,2008年10月位于兴隆观测站的LAMOST望远镜终于完工,并于2009年6月正式启用。

它由两座巨大的圆柱形塔楼组成,塔楼通过一个倾斜的通道连接,其中心的主镜位于一个穹顶内,用以聚集光线。镜片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由很多块六角形球面镜拼接而成,每块子镜的对角径有1.1米长,却只有75毫米厚。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可以达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望远镜中还安装有4000多根光纤,这样就可以一次性接收和分析4000个不同天体的特性。

LAMOST望远镜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以纪念发明简仪的元朝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该望远镜不仅可以测量恒星的位置,还可以测量出数百万颗恒星的距离,从而在2012年9月制作出了第一张环绕我们的宇宙三维分布图。2016年6月,该图已经统计了超过700万个天体,准确地说,是7681185个天体。假以时日,这份宇宙图册将囊括天体数量比现在多5—10倍的完整星表。在珍贵的敦煌手稿中,我们发现了代表着公元世纪人类最为完整的全天星图的敦煌星图。在此之后,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先辈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再一次完成了最新的宇宙三维图像。再过几年,中国或许将会弥补过去4个世纪以来的遗憾,再次回归世界天文学之巅。

(摘编自让-马克·博奈-比多《4000年中国天文史》,李亮译)

材料三: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发布消息称,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的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WX1和2023WB2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作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相比于之前的时域巡天望远镜-—美国兹维基瞬变源探测设施,它的主镜口径更大,相同曝光时间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自今年9月17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墨子巡天望远镜展现出强大的巡天能力,为太阳系小天体特别是近地天体的搜寻与监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本领不只为星空“拍照”。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口径达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同时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能够每三个晚上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通过巡天数据叠加,墨子巡天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可以提供北天球最深高精度、大天区、多色测光和位置星表,在未来数十年内可用于宇宙中各类天体的证认和系统研究。

此外,据墨子巡天望远镜总设计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孔旭介绍,墨子巡天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光学时域天文观测能力,可与中国地面的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等大型设备设施和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开展多波段协同观测。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新一代空间天文观测设施陆续发射升空,墨子巡天望远镜将与这些设施实现“天地一体化多波段巡天"的网络搭建。

(摘编自刘峣《“星空摄影师”暗夜探宇宙》,《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一中“简仪赤道装置"的图解标识,正确的一项是()

A.1百刻环,2赤道环,3赤纬双环,4窥衡

B.1赤道环,2百刻环,3窥衡,4赤纬双环

C.5赤道环,6百刻环,3窥衡,4赤纬双环

D.5百刻环,6赤道环,3赤纬双环,4窥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仪和简仪在结构上都包含互相垂直的圆环,后者摒弃了一环套一环的结构,使用更为简便。

B.浑仪最初由两个圆环构成,后来演化成了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

C.LAMOST望远镜的镜片由多块子镜构成,子镜的长度和厚度设计合理,因此成像质量高。

D.墨子巡天望远镜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这有助于实现3度视场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度是衡量天文观测仪器功能的重要标准,发明简仪主要是为了提高精准度。

B.敦煌星图证明了中国先辈天文学家观测成就显著,体现出敦煌手稿的珍贵价值。

C.材料三提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主要是为了展示我国最新的天文学观测成果。

D.孔旭的话表明,墨子巡天望远镜本领很强,能够提升其他天文设备的观测效能。

4.从古至今,中国的天文观测仪器不断有新的突破,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5.三则材料均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请根据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C3.B

4.①浑仪中的窥管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②简仪的窥衡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地平装置成为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③郭守敬望远镜子镜设计巧妙,观测到的天体形状更精确,数量更多。④墨子巡天望远镜主镜口径更大,相同曝光时间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是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

5.①多处列举具体数字。如用“三层”来介绍浑仪结构,用“7681185个"介绍宇宙三维分布图统计的天体数量,用“7.65亿”介绍墨子巡天望远镜配备的主焦相机的像素。②多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如用“主镜"子镜”介绍LAMOST的镜片构成,用“光学时域"形容墨子巡天的观测能力。③恰当使用限制词。如用“最早……之一”表述我国天文观测很早,用“尽可能高"形容LAMOST的成像质量,用“首批”“最强"来突出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先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依据“与地球南北极连线相平行的圆环是赤纬双环”,再结合图示可知,赤纬双环在图上标识是3,排除BC;

依据“赤纬双环南端连接着赤道环。赤道环是一个随着赤纬双环一起旋转的圆环,其外部是百刻环”,结合图示可知,赤道环在图上标识是6,百刻环在图上标识是5,排除A。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因此成像质量高”原因表述不充分,以偏概全,依据材料二“镜片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由很多块六角形球面镜拼接而成,每块子镜的对角径有1.1米长,却只有75毫米厚。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可以达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可知,成像质量高不仅仅是长度和厚度,还有“实时控制”。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是为了"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随着历史的发展,浑仪变得越来越复杂,仪器用起来很不方便。到了公元12世纪,郭守敬对浑仪进行了重大改良,去除了浑仪中一环套一环的繁复状态,发明了简仪”可知,简仪主要对浑仪进行了简化。

C.“主要是为了展示"有误,依据材料三“墨子巡天望远镜展现出强大的巡天能力,为太阳系小天体特别是近地天体的搜寻与监测研究奠定了基础”可知,是为了展示墨子巡天望远镜的作用。

D.“能够提升其他天文设备的观测效能"有误,依据材料三“墨子巡天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光学时域天文观测能力,可与中国地面的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等大型设备设施和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开展多波段协同观测”可知,墨子巡天望远镜与其他天文设备是协同观测的关系。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窥管能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是世界观测天文学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可知,浑仪中的窥管避免天空背景光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准度。

由原文“简仪……窥衡两端为方孔,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在地平装置中,有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地平环和垂直于地平环的立运双环。在立运双环之中同样是可以旋转的窥衡。这种地平式支撑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可知,简仪的窥衡能够避免窥管内壁的反光,地平装置成为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光学测量仪器的标准结构形式。

由原文“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可以达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2016年6月,该图已经统计了超过700万个天体,准确地说,是7681185个天体。假以时日,这份宇宙图册将囊括天体数量比现在多5—10倍的完整星表”可知,郭守敬望远镜子镜设计巧妙,观测到的天体形状更精确,数量更多。

由原文“作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相比于之前的时域巡天望远镜-—美国兹维基瞬变源探测设施,它的主镜口径更大,相同曝光时间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知,墨子巡天望远镜主镜口径更大,相同曝光时间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是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由原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浑仪发展成三层结构”“2016年6月,该图已经统计了超过700万个天体,准确地说,是7681185个天体"同时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等内容可知,多处列举具体数字。如用“三层"来介绍浑仪结构,用“7681185个”介绍宇宙三维分布图统计的天体数量,用“7.65亿"介绍墨子巡天望远镜配备的主焦相机的像素。

由原文“中心的主镜位于一个穹顶内”“它的主镜口径更大"每块子镜的对角径有1.1米长,却只有75毫米厚。通过实时控制这些子镜”“作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相比于之前的……"等内容可知,多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如用“主镜”“子镜"介绍LAMOST的镜片构成,用“光学时域”形容墨子巡天的观测能力。

由原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看向遥远的太空,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民族之一"可以达到要求的精确形状,从而生成质量尽可能高的图像”“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作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等内容可知,恰当使用限制词。如用“最早……之一"表述我国天文观测很早,用“尽可能高”形容LAMOST的成像质量,用“首批"最强”来突出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先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秘诀

徐皓峰

1953年,香港大南街,有家开了一年的武馆,师傅来自沈阳。

香港青年高今粥前来踢馆,入街后,感到身体不适,难道是饿了?拐进武馆对面的炸酱面馆。时当下午三点,六张桌,没有客人。

高今粥在面馆里耗到五点半。1931年国考长兵组冠军、1947年国考秘书长——想到赵师傅的资历,高今粥又有些饿。

待到正式约战,高今粥准备好的脏话,没用上。赵师傅应答:“递挑战帖,咱俩找见证人,约在十天后打。没准备帖子,想现在打,也可以。"

高今粥胃里一阵燥,有要输的预感。他嘴硬:“现在打。”

赵师傅说:“好,关门论手。"按北方规矩,徒弟们没有观战资格,赵师傅带高今粥上二楼。赵师傅开灯:“没有见证人,比武前要拜兄弟。”这是为保障双方不下死手。

没香火,以电灯泡代替,两个人口称“灯老爷见证”,磕了头。起身后,赵师傅领高今粥到窗口:“兄弟间得说点兄弟的话,有件事重于你我比武。”

窗外是那家炸酱面馆。

赵师傅将武馆开在这儿,是因为面馆在这儿。那对夫妇不是原配,老妇先夫是上代豪杰,1931年国考裁判长、沈阳国术馆馆长。

传统教拳,磨炼徒弟很久后才传口诀,一位师父一辈子教出的徒弟,一般就十几个,效率低下。欧洲在打仗,亚洲也有预兆,老妇先夫忧国,准备将本门历代口诀整理成教材,入学第一天即发给学员,大批出人才。

教材刚定稿,未及印刷,人便病逝了。次年起了战乱,一晃二十年过去,那份遗稿应还在他夫人手里。

赵师傅说:“硬要,肯定不给。在她门前开武馆,是为展示我人格。赌一把,她认可我,主动传给我。"

高今粥听晕了,问:“咱俩何时比武”

赵师傅解释“关门论手"——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比武没结果。待会儿下楼,我说“承让承让”,你说“领教领教”,徒弟们听不出输赢,我把你送出门,事便过去了。

高今粥叹息,香港武馆三百家,你这儿打不了,我就找别人吧。赵师傅赞“好兄弟”,两个人下楼,说过“承让承让"领教领教”,高今粥出门离去。

休息一日后,高今粥寻到上环永利街新开的武馆,报上名后,助教拿出昨日报纸,说前天晚上你被赵师傅打败,想比武,接着找他呀!

报纸解释北方的“关门论手"——比武时回避他人,开门后会给个交代,说“承让承让”者是胜方,表示谦虚——“不是我赢了你,是你让我";说“领教领教”者是输家,表示赞美——“我输得服气,您技高一筹,教会了我很多"。

跑回大南街,赵师傅拍胸表示,登报是意外,学员里有个记者,就是客套话,绝没有输赢含义,他还说:“你递帖子,向我正式挑战,商定比武日期,得摆宴招待公证、裁判、监场。这时候,请一位武行前辈到场,把比武的事给劝开,宣布咱俩上次没有输赢,不用再比。”

赵师傅说:“事由我起,摆宴钱由我出。"

高今粥红着脸,沉默片刻,表示拿教材的事,兴许能帮上赵师傅。

平事的前辈,是1931年国考的名誉主席。宴席上,平事前辈起身说:“记者没写对,‘承让’‘领教’是客气话,不代表什么,你们俩上次既然没有胜负,平局就是结果。已有结果,不需再打。”

众人鼓掌。

包厢门突然打开,是炸酱面馆的老妇,向平事前辈鞠躬,报上先夫名号。

老妇请大家评理。这位赵师傅,是先夫的接班大徒弟,他开馆打的是先夫名号,却没延续先夫遗志,扣下先夫底稿,不印教材,还是以传统口传的方式教学。

“武人的对错,由拳头判定。"老妇一指高今粥,“这是我干儿子,你们俩比武,他打赢了,你武馆的牌子得摘下来。”

“她不是我干妈。"高今粥解释。

众人望来:“现在是了。”

赵师傅有些烦躁:“明天他来武馆递挑战帖,我等着。"请老妇让路。高今粥说:“南方踢馆,是上门就打;北方啰唆,要拖延十几天。咱俩按南方规矩还是北方规矩”

赵师傅叹气:“南方。"

公证、裁判、监场是现成的。相互试探十几秒,之后两个人对攻四次,均防守严密。第五次互斗中,高今粥左肋受拳,赵师傅被打出鼻血。北方的规矩是“见血即收”,只要流血,比武即停。三名裁判检查二人伤势,肋下中拳疼彻骨,高今粥无表情、腰杆直,似乎不重。

赵师傅以餐巾堵血,说:“我打他那拳是擦个衣边,没打着。让他赢吧。"

躺了半月,高今粥再次出门踢馆。

走出永利街,身后来了几辆双人座三轮车,赵师傅一家今日乘船去马来西亚。

高今粥替老妇出头,不为主持公道,只因平生最讨厌被人骗。比武,实际该赵师傅赢。肋下一拳,之后四天尿血。高今粥问为何赢局认输,赵师傅说:“毕竟是师娘,直接管我要,我给,算计我,也给。”一年前,老两口来武馆对面开炸酱面馆,老妇认为赵师傅冲着亡师,会照顾她。果然,面馆没受过一天地痞骚扰,生意冷清时,赵师傅会带学员们来吃饭。

老头也是武人,名头不响。赵师傅判断,老妇夺先夫名号,应是起了自己开武馆的心。

高今粥说:“以他们俩的岁数,教拳做示范都费劲,更没法应付踢馆。打不了,教不了,怎么开馆"

高今粥最后一问:“你把教材还给你师娘了吗”赵师傅表示,根本就不在自己手上。

大南街,炸酱面馆招牌已摘,锁了门。武馆换了崭新招牌,名号依旧,一位年长的师傅在指导学员,正是面馆老头,眼神很亮,没了庸碌相。发现高今粥进门,让上二楼,说:“你干妈在。"

老妇服饰讲究,油头淡妆,她对高今粥说:“你于建馆有功,留在武馆当教员吧。”

高今粥说自己拳术未成,教不了人。问她会把先夫的教材印刷,公开给学员,进而公开给全武行吗

老妇语气果断,说不会。

老妇解释,二三十年前,习武之人每日谈的都是为国为民,如今,各自讨生活。现实什么样,大家都有数。

高今粥望向窗外,说可惜了炸酱面馆。老妇说付的租金未到期,粉刷后改卖烧鹅。炸酱面,香港人不爱吃,做的是来香港的北方人的生意。

北方人到了香港,也不爱吃炸酱面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难道是饿了"又有些饿”“胃里一阵燥"等内容,表明高今粥并没有精湛的武艺,没有把握打赢赵师傅。

B.文章写了两场比武:第一场只是“关门论手”,高今粥想比没比成;第二场二人互有攻守,对攻五次,高今粥终赢比赛。

C.“北方秘诀"含义丰富,其中一层内涵可理解为老妇先夫为了培养更多人才,将本门历代口诀整理编辑而成的遗稿。

D.赵师傅有意关照老妇的炸酱面馆,使之避开了各种麻烦,但老妇不为所动,依然想寻找机会借亡夫的名义抢夺武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待了香港大南街一家武馆的背景信息,暗示中华传统武术逐渐走向衰落。

B.“六张桌,没有客人”既说明炸酱面馆生意冷清,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展开设置悬念。

C.高今粥疼彻骨却“无表情”,与赵师傅“以餐巾堵血”形成对比,突出后者的惨败。

D.小说结尾老妇拒绝公开武术秘诀,使情节反转,让人意外,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8.武德是习武之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赵师傅这个人物是如何体现武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结尾处“北方人到了香港,也不爱吃炸酱面了"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A7.D

8.①恪守武行规矩。踢馆要递挑战帖,无人见证要先拜兄弟等。②不忘师门,感恩图报。照顾师母,看顾面馆;被师母算计,自愿放弃武馆。③不争强好说,不好勇斗狠。高今粥两次上门挑战,赵师傅均想和平解决;比武后又自称“没打着“让他赢吧”。

9.③北方人吃面的生活习惯。到了香港后受南方饮食习惯影响,渐渐发生改变。②北方人到南方开武馆,不能只遵循北方的武行规矩,有时也要接受南方武行规矩。③传统武学的传承与武行的一些规矩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没落。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高今粥并没有精湛的武艺"理解有误,高今粥想到赵师傅的资历,是有点不自信。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暗示中华传统武术逐渐走向衰落”无中生有,“香港大南街,有家开了一年的武馆,师傅来自沈阳"只是交待了香港大南街一家武馆的背景信息,没有暗示作用。

B.“设置悬念”错,“六张桌,没有客人"说明炸酱面馆生意冷清,为后文炸酱面馆换招牌做铺垫。

C.“突出后者的惨败”错,赵师傅“以餐巾堵血"是为了让高今粥赢比赛,不是真的惨败。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恪守武行规矩。“明天他来武馆递挑战帖,我等着”高今粥来踢馆,赵师傅要他递挑战帖,找见证人,“没有见证人,比武前要拜兄弟"无人见证要先拜兄弟,保障双方不下死手,这些表明赵师傅尊重武馆行规。

②不忘师门,感恩图报。老两口来武馆对面开炸酱面馆,“面馆没受过一天地痞骚扰,生意冷清时,赵师傅会带学员们来吃饭”,照顾师母,看顾面馆;师娘说他没有延续师父遗志,扣下底稿,不印教材,“赵师傅判断,老妇夺先夫名号,应是起了自己开武馆的心”,后来比武自愿认输,摘了武馆牌子,自愿放弃武馆。

③不争强好说,不好勇斗狠。高今粥两次上门挑战,赵师傅均想和平解决。第一场只是“关门论手”,高今粥想比没比成;第二场二人互有攻守,对攻五次,比武后又自称“没打着“让他赢吧”,高今粥终赢比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句子丰富意蕴的能力。

文章结尾处说“北方人到了香港,也不爱吃炸酱面了”。

表层含义,饮食习惯的改变。结合“炸酱面,香港人不爱吃"可知,是说北方人吃面的习惯到了香港发生改变,不爱吃炸酱面了。

深层含义,规矩的改变。结合“北方的规矩是‘见血即收’,只要流血,比武即停”可知,赵师傅被打出鼻血,按照北方规矩,赵师傅比武认输。开武馆讲规矩,北方有北方的规矩,南方有南方的规矩,北方人到南方开武馆,有时也要接受南方武行规矩。

深层含义,传承的改变。“二三十年前,习武之人每日谈的都是为国为民,如今,各自讨生活"老妇的一席话表明,传统武学的传承与武行的一些规矩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没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③矣。"

(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三: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节选自苏辙《管仲》)

[注]①三归:三处豪华的公馆。②反坫: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③左衽:指右边的衣襟盖在左边的衣襟上面,这是北方夷狄的习俗。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管仲A非仁者B与C桓公D杀公子E纠F不能G死H又相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同“披”,指披散,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意思相同。

B.区区,狭小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C.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韩愈《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的“贵"用法不同。

D.倍,同“背”,有背弃、背离之义,与成语“弃义倍信"中的“倍”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在堂上设有招待贵宾时放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家里也这样设置。

B.孔子认为管仲没必要为原先主人赴死,他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国强民富,这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C.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背弃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说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D.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任宰相,管仲指出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对待亲族都十分残忍,不可任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2)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

14.三则材料分别对管仲进行了评价,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10.CFH

11.A12.D

13.(1)齐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征讨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治恢复召公时期的政令。

(2)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用管仲的意见,最终亲近这三人,两年就发生了祸乱。

14.①材料一辩证评价管仲,认为管仲不节俭、不知礼,但建立了伟大功业。

②材料二全面肯定管仲的功绩,懂得为政之道,使齐国国强民富。

③材料三尖锐地批评管仲没有处理好君王用人问题,最终导致齐国大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为主人殉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

“管仲非仁者与"主谓宾成分均有,句意完整,“与”句尾语气词,相当于“欤”,译为“吧”,C后断开;

“桓公杀公子纠”,“桓公”做主语,“杀"作谓语,“公子纠”作宾语,语意完整,其后停顿,故F后断开;

“不能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不能"修饰“死”,中间不能断开,其后断句,即在H后断开。

故选C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意思不同。披散。/覆盖。句意:我们恐怕还要披头散发穿左开襟的衣服呢。/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B.正确。狭小。/愚拙。句意:凭借着小小的地处海滨的齐国。/你怎么如此愚拙。

C.正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重视。/形容词,高贵。句意:他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

D.正确。均为通假字,同“背”,有背弃、背离之义。句意: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背弃诺言,不讲道义。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对待亲族都十分残忍”错误。《传》评价易牙“杀子以适君"、开方“倍亲以适君”、坚刁“自宫以适君”,意思是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坚刁残毁了自己的身体来投合君主,选项说“竖刁对待亲族十分残忍”于文无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实”,实际上;“因”,趁机;“修”,整治恢复。

(2)“用”,采用;“卒”,最终;“作”,发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评价管仲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材料一辩证地评价管仲,首先评价管仲不节俭、不知礼,第二段孔子总结管仲建立了伟大功业。

材料二说“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材料二全面肯定管仲的功绩,说他懂得为政之道,使齐国国强民富。

材料三说“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材料三尖锐地批评管仲没有处理好君王用人问题,是导致齐国大乱的根源,对管仲的做法予以批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家臣的职事不兼任,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既然这样,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树立影壁,管仲也树立影壁;国君为了与其他国君交好,宴客时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也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为主人殉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堵侯,统一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还要披头散发穿左开襟的衣服呢。”

材料二:

管仲担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地处海滨的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家富足军队强盛,与百姓保持一样的好恶。所以他称述说:“粮仓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服和食物充足了百姓才能懂得荣辱,国君遵守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颁布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应百姓的心意。"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处理政事,善于把祸患化为福气,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权衡利弊。齐桓公实际上因少姬改嫁而发怒,向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征讨楚国,谴责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齐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征讨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治恢复召公时期的政令。在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证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为政的法宝。”

材料三:

先君曾说:管仲九次汇集诸侯,统一匡了天下,让齐桓公称霸,孔子称赞他仁义,然而仍然不能阻止五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的混乱,使齐桓公死后不能下葬,说:“管仲大概就是导致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吧!"

《传》说:“管仲生病将要死了,桓公问谁可以任宰相。管仲说:‘了解臣下的,没有人能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怎么样?’回答说:‘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国君,不符合人之常情,不可任用。’桓公道:‘开方怎么样?’回答说:‘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不符合人之常情,难以接近。’桓公说:‘竖刁怎么样?’管仲答:‘他残毁了自己的身体来投合君主,不符合人之常情,难以亲信。’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用管仲的意见,最终亲近这三人,两年就发生了祸乱。”世上不曾没有小人,有君子来阻隔他们,那么小人就不能发挥他们的计谋。《语》说:“舜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用人才,推举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都远离了。汤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举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德的人也都远离了。"管仲知道小人不能任用,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又有什么帮助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袁守廖献卿①

黄庭坚

公移猥甚丛生笋,讼牒纷如蜜分窠。

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鼍②.

已荒里社田园了,可奈春风桃李何。

想见宜春贤太守,无书来问病维摩③。

【注】①廖子孟,字献卿,以屯田郎中知袁州。②鸣鼍(tuó):鼍鼓,一种打击乐器。③维摩,佛教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丛生笋”和“蜜分窠"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被繁杂事务缠身的情形。

B.颔联写诗人才入梦就被衙门内的鼍鼓声惊醒,难得片刻歇息,与首联形成呼应。

C.中间两联采用黄庭坚擅长的流水对形式,一意分成两句,语气连贯,明快畅达。

D.尾联中的“病维摩”指友人,诗人忙于公事没空写信问候友人,暗含愧疚之意。

16.本诗中的“春风桃李"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都是美景,寄寓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黄诗借“春风桃李”,表达了对官府事务繁杂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因做官在外,故里田园荒芜。春风吹拂,桃李盛开,怎奈忙于公事,白白辜负了美景。

②李诗借“春花秋月”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春花秋月"这样的美好景致,反而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无限追思。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尾联中的‘病维摩’指友人,,诗人忙于公事没空写信问候友人”错误。尾联是说可以设想宜春这位贤能的太守,为什么没有书信来问候我这生病的维摩居士了。“病维摩"指诗人自己,“无书来问”说的是友人没有书信来问候自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写“已荒里社田园了,可奈春风桃李何”,里社的田园早已荒芜了,即使到了春风吹拂、桃李盛开的时候,又无人打理,一片荒芜。是啊,春风吹拂之下,桃李旁若无人的盛开着,好一派勃勃生机,怎奈主人公忙于公事,白白辜负了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之情。

李煜《虞美人》中说“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是如此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面对“春花秋月"这良辰美景,引起无限往事的回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作者借“春花秋月"表达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春花秋月”这样的美好景致,反而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无限追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亲迎客就餐,频频劝饮,说着为酒菜欠丰盛而感到抱歉的话语。小刚见此情景,不由得想起杜甫《客至》中“_,_"两句。

(2)小刚喜欢随意转发各类网络信息,包括一些假新闻,从不认真求证,老师用苏轼《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批评他。

(3)诗人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托思想情感,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提及,如“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盘飧市远无兼味②.樽酒家贫只旧醅③.事不目见耳闻④.而臆断其有无⑤.东风不与周郎便⑥.铜雀春深锁二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词的写法,“飧”“樽"醅”“臆"频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雨水一场赶一场,这正是菌子生长的旺季,也是捡菌子的好时节。捡菌子要赶早,星星还挂在天上,我便背起竹箩,拿上镰刀,踩着淡淡的月光出发了。我猫着腰,时而用镰刀掀开落叶,时而用手扒开杂草仔细搜寻。一不小心,一脚踩到陡坡上又松又细的松毛,一下子滑落十几米,落在厚厚的松叶上,站起一看,脚边竟然有一窝菌子,菌子一朵一朵的,粉粉的,嫩嫩的,顶开覆盖的松叶,笑意盎然地挺立着。我小心翼翼地采捡,把它们一朵朵放入竹箩中。刚走几步,只见一朵又肥又壮、形如花冠的干巴菌在松叶间若隐若现,我欣喜若狂,连忙扒开松叶用小刀把它从根部割下。一路寻去,我还捡到了隐居树下的青头菌,形如仙女散花的鸡枞花菌。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蕈子》一诗中写道:“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描绘的就是采菌的场景,看来,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沉醉于采菌的快乐之中。

18.下列句子中的“赶”与文中加点的“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雨水一场赶一场。

B.为了赶在下雨前回到家,小明一放学就冲出了教室。

C.我去办公室找老师,正赶上他出门开会。

D.个别同学们的作业是在收假前的最后时刻赶出来的。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一朵又一朵粉嫩的菌子顶开覆盖的松叶,笑意盎然地挺立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简要分析文段末尾引用古诗句的作用。

【答案】18.B19.①“一朵一朵的,粉粉的,嫩嫩的"独立成句,强调菌子多、粉嫩的特点;

②原句由多个短句构成,句式简洁明快,有节奏感;

③原句使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菌子的特点,更具画面感。

20.①内容上,引用古诗句写出古人捡菌子时的欢乐场面,使文段内容更丰富。

②结构上,与前文“我”捡菌子的快乐形成呼应,突出捡菌之乐。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文中加点的“赶"意思是“趁,把握时间”。

A.“追逐"的意思;

B.“趁,把握时间”的意思;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