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4.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运用(26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无锡,是有三千年文明脉动的江南盛地,历来风土清嘉,人文锦绣。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泰伯礼让天下,率先民开发江南,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便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刻画。

无锡人有风骨。如《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英雄的主要原型人物许晓轩为正义而行动坚决,即使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与《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行事准则和刚决精神高度契合。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途中,他们表里如一,正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一句所描绘;他们肝胆照人,亦如这首词里“”一句所比喻。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看春晚,最累的是手。"A,更有不吐不快地拍砖或点赞。大大小小的群里,红包已是应接不暇,敲字、分享、转发更是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类似的海量点评,B?生活中,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会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网易的网友爱“写诗”、微博的网友爱“转发"、微信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就这样,①我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所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到“春晚停办”的谣言,从转基因争论的群殴到名人离世引发的舆论几度反转,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③站队骂架变成了讨论交流,④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⑤“有话好好说"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词语“拍砖"所用修辞不一致的是()

A.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B.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装在套子里的人》)

C.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行者。(《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D.鲤鱼和我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4.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甲戌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批:“要紧句。”】【冯批:实录其事,非假拟妄称,作者再为读者提醒一笔。】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批:“要紧句。"】【冯批:再次声明。】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冯批: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则何空空之有,分明作者调侃之笔!】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冯批:曹雪芹批阅增删,有人遂以为此书非雪芹所作,李广柏云,此应前石上抄录之神话,故云增删,何首尾不相及至此!旨哉斯言,李君之言是也!】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甲戌批”是《红楼梦》作者亲友脂砚斋的评点,“冯批"是现代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评点。

5.下列各项关于评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戌批中“想亦世之一腐儒耳”,一个“亦"字包含了对当时读书人的某种态度。

B.甲戌批中三个“要紧句”,暗示曹雪芹害怕因文治罪心理,为作品的合法性加码。

C.冯批中,引李广柏“首尾不相及至此"之语,意在说明冯也认同曹雪芹不是该书作者。

D.冯其庸批注特点鲜明,他在批注的同时能关照前人评价,观点不合处能做到有理有据。

6.选文中,“都云作者痴”道出了曹雪芹的假痴真心,假痴真味。而书中也有许多人物的身上有这种“痴"的特点,看似行为反常、无理放诞,实则率直烂漫、情真意切。请从原著中举出一例,并结合情节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是江南水乡文化长期孕育的淳朴民间艺术的结晶。吴歌历史悠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吴歌最早起于何时,我们不甚清楚,但也不会比《诗经》更迟。”

楚国屈原有“吴觎蔡歌,奏大吕兮"之诗句;五代时,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之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北方的《相和歌》等随之南移江左,融合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产生了集九代之遗声的《清商乐》。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转引《晋书·乐志》的描述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其中的《子夜》《前溪》等吴声歌曲,皆真切表达了吴地先民温柔细腻而敦厚质朴的情感。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评曰:“此类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吴歌,较近代的《桂枝儿》《山歌》以及《马头调》更为宛曲而奔放,其措辞造语,较之《诗经》里的情诗,尤为温柔敦厚。”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城市商贸的发展,推动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集,开篇为《笑》的私情山歌就取自于无锡宜兴:“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叫上开,后生娘子家莫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流行于苏南乡野的一种边歌边舞唱情说爱的艺术形式——“花鼓”亦热传起来。明正德、嘉靖时期无锡画家周访的《打花鼓》表现的即是这一内容,题曰“婆娑鼓舞宛邱风,燕赵争夸屣工,更有凤阳迁户私返故乡中,结束镇相同"。

吴歌包含了诞生于吴地民间的山歌、小曲、民谣,形式有长有短,有叙事有抒情。起初为纯粹口唱,后有简单伴奏。包括“宣讲宝卷”的宣卷、唱做念打的戏剧,也多有吴歌的影响。徐树丕在《识小录》中说:“宝卷、戏曲大多从吴歌来,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矣。"因地处江南水乡,景物清丽旖旎,诞生于此的吴歌也带有浓郁的水乡文化特点,和险峻高山、辽阔草原所孕育的艺术不同,吴歌之声仿若温婉多姿的太湖之水,婉转清丽、温柔敦厚、含蓄隐喻、缠绵曲折,与吴侬软语的格调韵律相和谐,彰显出独特的江南民间文化特色和民俗艺术魅力。

吴地自古乃鱼米之乡,文化艺术繁荣,历史上采集吴歌多以苏锡常为中心,吴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首开先河,率先编印了吴歌集《山歌》《桂枝儿》。吴歌的产生与江南稻作文明和舟楫文化紧密维系,无锡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为吴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吴歌中很多内容都涉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表达,也有表现反抗强权的,其中流淌的道德主旋律始终是扬善抑恶、向善教化的精神。

吴歌是与音乐相伴的传唱载体,有了音乐伴奏,吴歌才悠扬婉转动听,也才动人心魄。苏州博物馆的钱正先生曾在《为四面楚歌正名》一文中提出了“楚歌”即“吴歌"的观点,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吴歌感人的艺术魅力。楚霸王兵困垓下,刘邦的谋士韩信为涣散项军军心,别出心裁地鼓动士兵大唱楚歌,以思乡之情瓦解项羽军士意志,从而取得胜利。钱先生认为,那时唱哭了项军士兵的正是江东的吴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吴歌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吴歌爱好者共同努力,挖掘了大量古老吴歌,这些“活化石”,无疑书写了吴地民间文学的新篇章。

(摘编自庄若江《吴歌:源自山野流脉长》)

材料二:

吴歌活态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

第一,吴歌的原生态社会基础近乎消亡。吴歌主要产生于乡村民众的劳动和生活之中,“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1980年代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苏州的村落数量飞速减少,吴歌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活动空间不断遭到挤压。时至今日,原生态的吴歌已经消亡,基本转为舞台表演。

第二,吴歌的传承链面临断裂。吴歌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并逐渐离世,传承者锐减。同时,歌者地位较难得到社会认同,民间自发演唱空间已消失,在缺乏健全保障机制的现状下,传承更加后继乏人。

第三,吴歌的音乐记载严重缺失。歌声需要音乐插上翅膀,但历史上吴歌以徒歌清唱为主,这造成了吴歌相关文本的偏“物态”化。吴歌音乐记载的缺失,不仅使得吴歌音乐的研究陷入僵局,也增添了其传承的难度。

第四,吴歌的人文土壤正在流失。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吴语为方言载体的吴歌日渐失去原有的人文土壤,作为研究吴文化的“活化石”,它正面临消亡的危险。

(摘编自运河智库《刻不容缓!保护大运河苏州段民歌“吴歌”》)

材料三:

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我们应当主动拥抱新变化、适应新环境、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平台、研究新规律,拓展新的文化空间,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努力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要善于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创新文化发展模式。

(摘编自张宏森《努力推动文化创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振铎将吴歌与《马头调》《诗经》作比较,目的是突出其宛曲奔放、温柔敦厚的特点。

B.吴歌流行于太湖流域,包括民谣、“花鼓”等,并影响了“宝卷"、戏剧等其他艺术。

C.材料二说吴歌是徒歌清唱,垓下之战中,汉军清唱楚歌,起到“四面楚歌”的效果。

D.信息化浪潮下,利用大数据、AI技术有助于吴歌的传承与保护,能催生吴歌新生态。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起源不会晚于西周时期,在明清时走向繁荣。

B.宋代郭茂倩描述吴歌“东晋以来,稍有增广”,是因为南北民歌受政治影响相互交融。

C.材料一注重考证,大量引用名家言论,既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又使文章不显枯燥。

D.吴歌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人文土壤正在流失,意味着吴歌有消亡的危机。

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准备编订一本《吴歌集》,以下适合被收录的一项是()

A.“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长城谣》)

B.“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C.“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D.“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10.材料一两次提到冯梦龙,请分析各有什么作用。

11.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保护“吴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书

王金大

说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最常见、最简单的文化表现形式,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村民而言,听书是他们最乐见的文化生活。

那个年代,不是每个村子里都会有说书的人,也不是每个村子都会请人说书。说书人技艺能力强,请他的会多些;村子里的经济实力强,请人说书的场次也就会多些。书场里听说书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当然也少不了村里的“小皮猴"们。孩提时我就喜欢听说书,年轻时,在请不到说书人的春节茶馆里也学着说过几回书,虽然没有正儿八经说书人说得那么动听,倒也很少有人中途退场。

那时,农村里没有固定的茶馆书场,集镇上的茶馆也是季节性的,茶馆里也不一定会有人说书。春节就不同了,无论集镇还是大队(村)里开设的临时茶馆,都会请来说书人,让茶客过一回听书瘾,也算丰富春节里社员们的文化生活。

茶馆里设施简单,几块木板一拼,就成了说书先生的舞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响木,一把纸扇,一壶茶水,说书人往上一坐,响木一拍,嗓子一亮,书就开场了。

说书人会先说一段书引子,算是开场白。一般都是引人发笑的小故事,或者是说书人根据地方上情况现编的人民勤劳、民风淳朴、村民和睦、粮丰林茂之类的好话,听书人正听得喜笑颜开,说书人突然话锋一转,“许我不一一道来”,便转入正题。

《烈火金刚》是那时说书人最拿手的抗战题材书。当说到大刀英雄史更新刀劈日军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为救英雄性命,组织把艰巨的买药任务交给了侦察科科长肖飞时,说书人倏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行个举手礼,嘴里喊着“保证完成任务!"。听众被他演绎的场景动作所感染,书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说到肖飞身无分文要去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取药时,听书人眼神都聚焦在说书人身上,他的每句言语,每个细微动作,一丝一毫的脸部表情都成为调动听书人情绪的晴雨表。

每当这时,说书人会故意卖个关子,抓起台上的紫砂壶送到嘴边,喝口茶润润嗓子,故意咳嗽一声再继续他的下文:肖飞大摇大摆地走进由日本人控制的药店,从兜里掏出药方往柜台上“啪”地一拍,冲着伙计喊:“买药,买药!"然后,胳膊肘往柜台上一搁,侧身靠在柜台边,慢条斯理地掏出卷烟点着,眼睛从店内转到门外,心里盘算着取药后脱身的途径和方案。

这时,书场里一片寂静,听书人的情绪完全被他控制住了,就连爱打闹的小屁孩也鸦雀无声。

伙计拿过药方看了看,向肖飞投去怀疑的目光……

“看啥看,有啥好看,还不快给老子抓药……”

这时从内室走出一位年过半百的胖男人,横肉贯脸,三角眼倒插在布满疙瘩的脸上,看样子是这里的掌柜。伙计赶忙递上药方,胖掌柜看了看,又瞟了肖飞一眼,从牙缝里挤出“给他配药"几个字。

那胖掌柜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主,他是日军派驻药店专门监视八路方面买药的汉奸。

伙计配齐药包好,扒拉一下算盘要肖飞交钱。

肖飞假装在口袋里掏钱,嘴里不停地唠叨:“钱呢?我的钱呢?钱到哪里去啦?”

伙计一听没钱,伸手要把柜上的药包收回去,说时迟那时快,肖飞一把抢过药包笑对伙计说:“对不起,钱丢了,你跟我去拿钱吧。"

伙计不依,胖掌柜狡黠的眼光盯着肖飞,话里有话地问:“去哪里拿钱?”

“东关医院。"

“东关医院?那可是日本人控制的医院,哪里会没有你需要的药?”胖掌柜好生怀疑。

胖掌柜冲门外喊了一声:“来人!"两个戴黑色礼帽,穿黑色衣裤,腰圆膀粗的大汉进得门来。

肖飞一看就知道这俩是特务。

胖掌柜对他俩使了个眼色,挥了挥手说:“你们跟他去东关医院拿药钱。”

肖飞不慌不忙地走出药店门,把药袋挂在自行车把上,掏出卷烟递给两特务,推着自行车朝前走去,特务寸步不离紧跟在后面。到十字街口,人多热闹起来,肖飞趁两人不注意,故意让右脚踩脱左脚鞋帮,稳住自行车,弯下腰来拔鞋。好一个肖飞,趁特务不注意,使出扫堂腿,把一特务扫翻在地,顺手从他腰间拔出驳壳枪对准另外一人,“砰"的一枪,将其撂倒,再拔出此人身上的佩枪,飞身上车,直奔城门而去……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来了个急刹车:“要知肖飞能否冲出城去,且听我夜场分解。”

您还别说,夜场人气还挺旺,日场的人不但不缺,还牵三拉四增加了许多人,把茶馆挤得满满的。要说这说书先生还真是个人才,不仅能说,还能模仿各种声音,马叫、犬吠、鸟啼、虎啸……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镗镗镗"的兵器撞击声,“哗哗啦啦”“滴滴答答"的风雨声,“呼哧呼哧”的抽泣声,“哈哈哈哈"的狂笑声都能从他口里表演出来。说到高兴时扶额大笑,听者笑逐颜开,说到伤心时呜呜咽咽,闻者悲悲戚戚。时而轻声低语,时而声急如潮,时而声泪俱下,时而仰天大笑,把整个书场里人的情绪调集在一处,不同的脸不同的表情,无论是张大嘴巴,露出牙床,还是紧抿嘴唇,睁大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说书人,等待着他把下面的故事说出来。

说书人在他们的眼里自然是识字断文的大文化人,不然,这么厚的书要看下来,记下来,再通过嘴巴说出来多么不容易!一场书下来,说书人有些唇干舌燥,听书人却把疲劳忘得一干二净。

当年的说书人大多已经过世,说书这门艺术在农村已经很难找到传人,说书人的音容笑貌和听书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也不会抹去。

(选自《山水恋情》,作者为江苏宜兴人)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最常见的、为村民喜欢的文化生活,而村子里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着请人说书的场次。

B.说书人的舞台虽然简单,但他们往椅子上一坐,响木一拍,嗓子一亮,演绎的场景动作一下子就能控制听书人的情绪。

C.当年听来的关于肖飞买药的故事,虽时隔多年,但仍被“我”复述得绘声绘色、波澜起伏,与“我"曾有说书经历不无关系。

D.说书人的音容笑貌和听书的场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看出当年哪怕是简单的文化生活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13.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写“听书人眼神都聚焦在说书人身上”,后文又写整个书场里人“睁大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说书人”,前后呼应,表现听众的投入状态。

B.说书人话锋一转的“许我不一一道来”,与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且把闲话休提"所采用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转入正题的一种手法。

C.说书人所说故事中的反面人物药店掌柜是“横肉贯脸,三角眼”,特务是“穿黑色衣裤,腰圆膀粗”,可见《烈火金刚》塑造人物具有脸谱化的特点。

D.本文题为“听书”,涉及说书人和听众的笔墨不少,其中又插有说书人所讲的故事,使文章故事套故事,是为了突出抗日英雄的机智与勇敢。

14.本文是如何表现说书人高超的说书技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15.在“看红色传奇,学百年党史"活动中,学校戏剧社要把本文涉及的《烈火金刚》故事搬上舞台,邀请你参与宣传海报的设计,请你为海报设计标题和宣传语,不超过80字。

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攀龙,字存之,别号景逸。万历己丑进士,寻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时四川佥事张世则上疏,谓程、朱之学不能诚意,坏宋一代之风俗。进所著《大学古本初义》,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旧,先生上疏驳之,寝其进书。

王锡爵再入辅政,驱除异己六十余人。以赵用贤望重,示意郑材、杨应宿讦其绝婚,去之。先生劾锡爵声音笑貌之间,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不胜作好作恶之私。谪揭阳,半载而归。遂与顾宪成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每月三日远近集者数百人,以为纪纲世界,全要是非明白。小人闻而恶之,庙堂之上,行一正事,发一正论,俱目之为东林党人。天启改元,先生在林下已二十八年,起为光禄寺丞,升少卿署寺事。孙宗伯明《春秋》之义,劾旧辅方从哲。先生会议,持之益力。

逆阉魏忠贤乱政,先生谓同志曰:“今日之事未能用倒仓之法唯有上下和衷少杀其毒耳。”其论与先忠端公相合。总宪缺,先忠端公上速推宪臣慎简名贤疏,意任先生也。升左都御史,纠大贪御史崔呈秀,依律遣戍。亡何,逆阉与魏广微合谋,借会推晋抚一事,尽空朝署。先生遂归。明年,《三朝要典》成。坐移宫一案,削籍为民,毁其东林书院。丙寅,又以东林邪党逮先生及忠端公七人。缇帅将至,先生夜半书遗疏,自沉止水,三月十七日也。年六十有五。疏云:“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崇祯初,逆阉、呈秀伏诛。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祭葬,荫子,谥忠宪。

(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

16.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今日之事A未B能C用D倒仓之法E唯有上F下和衷G少H杀其毒耳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寝,停止、禁止,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词义不同。

B.目,活用为动词,视作,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用法相同。

C.先,称呼已故尊长的敬词,与《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的“先"词义不同。

D.简,选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词义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则攻击程朱学术,著书重新解析儒家经典,高攀龙对此不满,上奏疏驳斥他的观点,并阻止他的著作刊行。

B.赵用贤有名望,但退女儿亲事一事被对手王锡爵利用攻击,高攀龙认为王锡爵道貌岸然,心术不正,上书弹劾。

C.黄宗羲之父与高攀龙都是东林名贤,他们在对付魏忠贤阉党一事上想法相同,在推举顾宪臣一事上也相互默契。

D.高攀龙被阉党构陷,在锦衣卫来抓捕前沉水明志,表现了东林贤士不屈自傲、正直自洁精神,后得昭雪。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不胜作好作恶之私。

(2)坐移宫一案,削籍为民,毁其东林书院。

20.高攀龙仿效屈原投水自杀,原因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青山寺①

尤袤

峥嵘楼阁插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

荡漾烟波迷泽国,空蒙云气认蓬莱。

香销龙象②辉金碧,雨过麒麟剥翠苔。

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

[注]①南宋时,青山寺位于无锡惠山脚下,惠山也是诗人尤袤的故乡,诗人长期在外为官。②龙象,指寺内阿罗汉神像,下句里麒麟是指寺庙墙壁上的石雕神兽。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起笔奇崛,从仰视的角度,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青山寺的雄奇。

B.次句写周围的环境,湖山相偎,“翠作堆”写出了山峦的层次感。

C.颔联眺望远处,烟波水汽蒸腾,湖面浩大而迷蒙,恍如蓬莱仙境。

D.颈联转视寺内,香烟飘散,佛像金碧辉煌,雨打青苔,生机盎然。

2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情感意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信息和交流思想。信息传播的确带来了便捷,但也伴生一些问题,如发布虚假信息,网络站队骂架,语言暴力……

语言文字运用材料中提到,在信息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强调“有话好好说"的重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4.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运用(26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无锡,是有三千年文明脉动的江南盛地,历来风土清嘉,人文锦绣。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泰伯礼让天下,率先民开发江南,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便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刻画。

无锡人有风骨。如《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英雄的主要原型人物许晓轩为正义而行动坚决,即使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与《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行事准则和刚决精神高度契合。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途中,他们表里如一,正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一句所描绘;他们肝胆照人,亦如这首词里“"一句所比喻。

【答案】①.思厥先祖父②.暴霜露③.斩荆棘④.度义而后动⑤.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⑥.表里俱澄澈⑦.肝肺皆冰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厥”“暴"澄”。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看春晚,最累的是手。"A,更有不吐不快地拍砖或点赞。大大小小的群里,红包已是应接不暇,敲字、分享、转发更是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类似的海量点评,B?生活中,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会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网易的网友爱“写诗”、微博的网友爱“转发"、微信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就这样,①我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所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到“春晚停办”的谣言,从转基因争论的群殴到名人离世引发的舆论几度反转,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③站队骂架变成了讨论交流,④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⑤“有话好好说"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词语“拍砖"所用修辞不一致的是()

A.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B.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装在套子里的人》)

C.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行者。(《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D.鲤鱼和我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4.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A:不仅要抢红包B:又何止是在春晚

3.B4.第③句,“站队骂架"和“讨论交流”换个位置;

第⑤句,“塑造"前添加“成为”或“变成"等词。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和后文“更”相搭配的连词为“不仅”,构成递进关系。根据“大大小小的群里,红包已是应接不暇”,可见看春晚累是因为要抢红包,可填“不仅要抢红包"。

B:前文说到“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说明对春晚的点评很多,所以承接上文对春晚进行海量点评。而后说到“生活中,新闻新片新鲜事……或让人流泪”,说明不止春晚,生活中人们也进行各种点评,可填“又何止是在春晚”。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拍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语言攻击比作“拍砖”。

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了碎琼乱玉。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历史本身比作了审判官。

D.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比作栅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③句,“站队骂架变成了讨论交流"不合逻辑,根据前文“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所以本处应该是围绕“讨论交流”,而讨论交流变了味道,变成了站队骂架。应将“站队骂架”和“讨论交流"换个位置。

第⑤句,成分残缺,“‘有话好好说’塑造‘新集体生活’”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塑造"前,添加“成为”或“变成"等词。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甲戌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批:“要紧句。"】【冯批:实录其事,非假拟妄称,作者再为读者提醒一笔。】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批:“要紧句。”】【冯批:再次声明。】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冯批: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则何空空之有,分明作者调侃之笔!】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冯批:曹雪芹批阅增删,有人遂以为此书非雪芹所作,李广柏云,此应前石上抄录之神话,故云增删,何首尾不相及至此!旨哉斯言,李君之言是也!】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甲戌批"是《红楼梦》作者亲友脂砚斋的评点,“冯批”是现代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评点。

5.下列各项关于评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戌批中“想亦世之一腐儒耳”,一个“亦”字包含了对当时读书人的某种态度。

B.甲戌批中三个“要紧句”,暗示曹雪芹害怕因文治罪的心理,为作品的合法性加码。

C.冯批中,引李广柏“首尾不相及至此”之语,意在说明冯也认同曹雪芹不是该书作者。

D.冯其庸批注特点鲜明,他在批注同时能关照前人评价,观点不合处能做到有理有据。

6.选文中,“都云作者痴"道出了曹雪芹的假痴真心,假痴真味。而书中也有许多人物的身上有这种“痴”的特点,看似行为反常、无理放诞,实则率直烂漫、情真意切。请从原著中举出一例,并结合情节加以分析。

【答案】5.C6.①宝玉摔玉:宝玉摔玉这一情节是在宝黛初会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就单单自己有,就认为这玉不是个好东西,所以狠命摔了一回。贾府上下都把贾宝玉生而带来的美玉看成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宝玉却因为黛玉没有而摔这个命根子,宝玉的反常行为正是说明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

②黛玉葬花: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花朝节期,正当阳春,桃花盛开;沁芳闸桥畔,落英缤纷。此时,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惜花埋之,为落花立一花冢。正当黛玉为花立花冢时,宝玉携《西厢》于沁芳桥边也不忍践踏落花,欲使落花随流水而去,正巧与黛玉相会。黛玉言水虽洁净,却有人混污,若以绢囊之,埋于土中,随土消散则更为自然。所以黛玉葬花表明黛玉流水知音,惜花惜人。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意在说明冯也认同曹雪芹不是该书作者"错误。由原文“曹雪芹批阅增删,有人遂以为此书非雪芹所作”可知,作者认为有人就以为不是曹雪芹所写,意思是作者并不认同有些人的这种观点,也就是说冯认同曹雪芹是该书作者。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示例:宝玉摔玉

宝玉摔玉的情节出现在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时候,当他得知林黛玉没有玉,就认为家里的姐妹们都没有玉,就连现在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于是将玉狠狠地摔下。贾宝玉将象征自己命根子的宝玉摔了,行为非常地反常,但却体现出贾宝玉率性的特征。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文中写到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抖将下来的桃花,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这时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黛玉为落花立花冢,看似很荒唐的行为,却是因为黛玉有感于自身的爱情和命运,黛玉葬花也是葬己,穿插于黛玉葬花过程中还有“宝黛共读西厢”,所以体现出黛玉流水知音,惜花惜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是江南水乡文化长期孕育的淳朴民间艺术的结晶。吴歌历史悠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吴歌最早起于何时,我们不甚清楚,但也不会比《诗经》更迟。”

楚国屈原有“吴觎蔡歌,奏大吕兮"之诗句;五代时,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之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北方的《相和歌》等随之南移江左,融合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产生了集九代之遗声的《清商乐》。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转引《晋书·乐志》的描述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其中的《子夜》《前溪》等吴声歌曲,皆真切表达了吴地先民温柔细腻而敦厚质朴的情感。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评曰:“此类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吴歌,较近代的《桂枝儿》《山歌》以及《马头调》更为宛曲而奔放,其措辞造语,较之《诗经》里的情诗,尤为温柔敦厚。”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城市商贸的发展,推动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集,开篇为《笑》的私情山歌就取自于无锡宜兴:“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叫上开,后生娘子家莫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流行于苏南乡野的一种边歌边舞唱情说爱的艺术形式——“花鼓”亦热传起来。明正德、嘉靖时期无锡画家周访的《打花鼓》表现的即是这一内容,题曰“婆娑鼓舞宛邱风,燕赵争夸屣工,更有凤阳迁户私返故乡中,结束镇相同"。

吴歌包含了诞生于吴地民间的山歌、小曲、民谣,形式有长有短,有叙事有抒情。起初为纯粹口唱,后有简单伴奏。包括“宣讲宝卷”的宣卷、唱做念打的戏剧,也多有吴歌的影响。徐树丕在《识小录》中说:“宝卷、戏曲大多从吴歌来,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矣。"因地处江南水乡,景物清丽旖旎,诞生于此的吴歌也带有浓郁的水乡文化特点,和险峻高山、辽阔草原所孕育的艺术不同,吴歌之声仿若温婉多姿的太湖之水,婉转清丽、温柔敦厚、含蓄隐喻、缠绵曲折,与吴侬软语的格调韵律相和谐,彰显出独特的江南民间文化特色和民俗艺术魅力。

吴地自古乃鱼米之乡,文化艺术繁荣,历史上采集吴歌多以苏锡常为中心,吴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首开先河,率先编印了吴歌集《山歌》《桂枝儿》。吴歌的产生与江南稻作文明和舟楫文化紧密维系,无锡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为吴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吴歌中很多内容都涉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表达,也有表现反抗强权的,其中流淌的道德主旋律始终是扬善抑恶、向善教化的精神。

吴歌是与音乐相伴的传唱载体,有了音乐伴奏,吴歌才悠扬婉转动听,也才动人心魄。苏州博物馆的钱正先生曾在《为四面楚歌正名》一文中提出了“楚歌”即“吴歌"的观点,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吴歌感人的艺术魅力。楚霸王兵困垓下,刘邦的谋士韩信为涣散项军军心,别出心裁地鼓动士兵大唱楚歌,以思乡之情瓦解项羽军士意志,从而取得胜利。钱先生认为,那时唱哭了项军士兵的正是江东的吴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吴歌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吴歌爱好者共同努力,挖掘了大量古老吴歌,这些“活化石”,无疑书写了吴地民间文学的新篇章。

(摘编自庄若江《吴歌:源自山野流脉长》)

材料二:

吴歌活态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

第一,吴歌的原生态社会基础近乎消亡。吴歌主要产生于乡村民众的劳动和生活之中,“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1980年代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苏州的村落数量飞速减少,吴歌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活动空间不断遭到挤压。时至今日,原生态的吴歌已经消亡,基本转为舞台表演。

第二,吴歌的传承链面临断裂。吴歌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并逐渐离世,传承者锐减。同时,歌者地位较难得到社会认同,民间自发演唱空间已消失,在缺乏健全保障机制的现状下,传承更加后继乏人。

第三,吴歌的音乐记载严重缺失。歌声需要音乐插上翅膀,但历史上吴歌以徒歌清唱为主,这造成了吴歌相关文本的偏“物态”化。吴歌音乐记载的缺失,不仅使得吴歌音乐的研究陷入僵局,也增添了其传承的难度。

第四,吴歌的人文土壤正在流失。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吴语为方言载体的吴歌日渐失去原有的人文土壤,作为研究吴文化的“活化石”,它正面临消亡的危险。

(摘编自运河智库《刻不容缓!保护大运河苏州段民歌“吴歌”》)

材料三:

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我们应当主动拥抱新变化、适应新环境、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平台、研究新规律,拓展新的文化空间,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努力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要善于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创新文化发展模式。

(摘编自张宏森《努力推动文化创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振铎将吴歌与《马头调》《诗经》作比较,目的是突出其宛曲奔放、温柔敦厚的特点。

B.吴歌流行于太湖流域,包括民谣、“花鼓”等,并影响了“宝卷"、戏剧等其他艺术。

C.材料二说吴歌是徒歌清唱,垓下之战中,汉军清唱楚歌,起到“四面楚歌”的效果。

D.信息化浪潮下,利用大数据、AI技术有助于吴歌的传承与保护,能催生吴歌新生态。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起源不会晚于西周时期,在明清时走向繁荣。

B.宋代郭茂倩描述吴歌“东晋以来,稍有增广”,是因为南北民歌受政治影响相互交融。

C.材料一注重考证,大量引用名家言论,既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又使文章不显枯燥。

D.吴歌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人文土壤正在流失,意味着吴歌有消亡的危机。

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准备编订一本《吴歌集》,以下适合被收录的一项是()

A.“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长城谣》)

B.“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C.“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D.“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10.材料一两次提到冯梦龙,请分析各有什么作用。

11.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保护“吴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7.C8.A

9.C10.第一次有助于论证“清明时期,以吴歌为代表的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第二次写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11.(1)政府、民间都要重视对吴歌的宣传、保护;(2)保护吴歌的生存空间,培养传承人,注重人文土壤的流失问题;(3)利用现代科技,做好吴歌的数据化保存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

C.“材料二说吴歌是徒歌清唱”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四段“但历史上吴歌以徒歌清唱为主"可知,正确的表述是“以徒歌清唱为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起源不会晚于西周时期"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吴歌最早起于何时,我们不甚清楚,但也不会比《诗经》更迟’”可知,这只是历史学家顾颉刚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是江南水乡文化长期孕育的淳朴民间艺术的结晶"可知,吴歌是江南的民谣。

A.是北方民歌;

B.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

C.是江南民歌;

D.是广西民歌。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第三段“江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城市商贸的发展,推动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集,开篇为《笑》的私情山歌就取自于无锡宜兴:‘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叫上开,后生娘子家莫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可知,此处是例证法,列举了明代冯梦龙的例子,目的是论证前边“江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城市商贸的发展,推动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一第五段“吴地自古乃鱼米之乡,文化艺术繁荣,历史上采集吴歌多以苏锡常为中心,吴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首开先河,率先编印了吴歌集《山歌》《桂枝儿》”可知,此处是例证法,列举了明代冯梦龙的例子,目的是论证前边“吴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的观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吴歌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吴歌爱好者共同努力,挖掘了大量古老吴歌,这些‘活化石’,无疑书写了吴地民间文学的新篇章”可知,从政府和民间文学工作者、吴歌爱好者看,都要重视对吴歌的宣传、保护,给它一定的社会地位;

(2)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吴歌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并逐渐离世,传承者锐减"可知,保护吴歌的生存空间,培养传承人;再依据材料二第五段“以吴语为方言载体的吴歌日渐失去原有的人文土壤”可知,不要让吴歌日渐失去原有的人文土壤;

(3)依据材料三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我们应当主动拥抱新变化、适应新环境、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平台、研究新规律,拓展新的文化空间,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努力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要善于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可知,强调的是科技的作用,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要利用它,做好吴歌的数据化保存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书

王金大

说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最常见、最简单的文化表现形式,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村民而言,听书是他们最乐见的文化生活。

那个年代,不是每个村子里都会有说书的人,也不是每个村子都会请人说书。说书人技艺能力强,请他的会多些;村子里的经济实力强,请人说书的场次也就会多些。书场里听说书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当然也少不了村里的“小皮猴”们。孩提时我就喜欢听说书,年轻时,在请不到说书人的春节茶馆里也学着说过几回书,虽然没有正儿八经说书人说得那么动听,倒也很少有人中途退场。

那时,农村里没有固定的茶馆书场,集镇上的茶馆也是季节性的,茶馆里也不一定会有人说书。春节就不同了,无论集镇还是大队(村)里开设的临时茶馆,都会请来说书人,让茶客过一回听书瘾,也算丰富春节里社员们的文化生活。

茶馆里设施简单,几块木板一拼,就成了说书先生的舞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响木,一把纸扇,一壶茶水,说书人往上一坐,响木一拍,嗓子一亮,书就开场了。

说书人会先说一段书引子,算是开场白。一般都是引人发笑的小故事,或者是说书人根据地方上情况现编的人民勤劳、民风淳朴、村民和睦、粮丰林茂之类的好话,听书人正听得喜笑颜开,说书人突然话锋一转,“许我不一一道来”,便转入正题。

《烈火金刚》是那时说书人最拿手的抗战题材书。当说到大刀英雄史更新刀劈日军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为救英雄性命,组织把艰巨的买药任务交给了侦察科科长肖飞时,说书人倏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行个举手礼,嘴里喊着“保证完成任务!”。听众被他演绎的场景动作所感染,书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说到肖飞身无分文要去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取药时,听书人眼神都聚焦在说书人身上,他的每句言语,每个细微动作,一丝一毫的脸部表情都成为调动听书人情绪的晴雨表。

每当这时,说书人会故意卖个关子,抓起台上的紫砂壶送到嘴边,喝口茶润润嗓子,故意咳嗽一声再继续他的下文:肖飞大摇大摆地走进由日本人控制的药店,从兜里掏出药方往柜台上“啪"地一拍,冲着伙计喊:“买药,买药!”然后,胳膊肘往柜台上一搁,侧身靠在柜台边,慢条斯理地掏出卷烟点着,眼睛从店内转到门外,心里盘算着取药后脱身的途径和方案。

这时,书场里一片寂静,听书人的情绪完全被他控制住了,就连爱打闹的小屁孩也鸦雀无声。

伙计拿过药方看了看,向肖飞投去怀疑的目光……

“看啥看,有啥好看,还不快给老子抓药……"

这时从内室走出一位年过半百的胖男人,横肉贯脸,三角眼倒插在布满疙瘩的脸上,看样子是这里的掌柜。伙计赶忙递上药方,胖掌柜看了看,又瞟了肖飞一眼,从牙缝里挤出“给他配药”几个字。

那胖掌柜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主,他是日军派驻药店专门监视八路方面买药的汉奸。

伙计配齐药包好,扒拉一下算盘要肖飞交钱。

肖飞假装在口袋里掏钱,嘴里不停地唠叨:“钱呢?我的钱呢?钱到哪里去啦?"

伙计一听没钱,伸手要把柜上的药包收回去,说时迟那时快,肖飞一把抢过药包笑对伙计说:“对不起,钱丢了,你跟我去拿钱吧。”

伙计不依,胖掌柜狡黠的眼光盯着肖飞,话里有话地问:“去哪里拿钱?"

“东关医院。”

“东关医院?那可是日本人控制的医院,哪里会没有你需要的药?"胖掌柜好生怀疑。

胖掌柜冲门外喊了一声:“来人!”两个戴黑色礼帽,穿黑色衣裤,腰圆膀粗的大汉进得门来。

肖飞一看就知道这俩是特务。

胖掌柜对他俩使了个眼色,挥了挥手说:“你们跟他去东关医院拿药钱。"

肖飞不慌不忙地走出药店门,把药袋挂在自行车把上,掏出卷烟递给两特务,推着自行车朝前走去,特务寸步不离紧跟在后面。到十字街口,人多热闹起来,肖飞趁两人不注意,故意让右脚踩脱左脚鞋帮,稳住自行车,弯下腰来拔鞋。好一个肖飞,趁特务不注意,使出扫堂腿,把一特务扫翻在地,顺手从他腰间拔出驳壳枪对准另外一人,“砰”的一枪,将其撂倒,再拔出此人身上的佩枪,飞身上车,直奔城门而去……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来了个急刹车:“要知肖飞能否冲出城去,且听我夜场分解。"

您还别说,夜场人气还挺旺,日场的人不但不缺,还牵三拉四增加了许多人,把茶馆挤得满满的。要说这说书先生还真是个人才,不仅能说,还能模仿各种声音,马叫、犬吠、鸟啼、虎啸……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镗镗镗”的兵器撞击声,“哗哗啦啦"滴滴答答”的风雨声,“呼哧呼哧"的抽泣声,“哈哈哈哈”的狂笑声都能从他口里表演出来。说到高兴时扶额大笑,听者笑逐颜开,说到伤心时呜呜咽咽,闻者悲悲戚戚。时而轻声低语,时而声急如潮,时而声泪俱下,时而仰天大笑,把整个书场里人的情绪调集在一处,不同的脸不同的表情,无论是张大嘴巴,露出牙床,还是紧抿嘴唇,睁大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说书人,等待着他把下面的故事说出来。

说书人在他们的眼里自然是识字断文的大文化人,不然,这么厚的书要看下来,记下来,再通过嘴巴说出来多么不容易!一场书下来,说书人有些唇干舌燥,听书人却把疲劳忘得一干二净。

当年的说书人大多已经过世,说书这门艺术在农村已经很难找到传人,说书人的音容笑貌和听书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也不会抹去。

(选自《山水恋情》,作者为江苏宜兴人)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最常见的、为村民喜欢的文化生活,而村子里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着请人说书的场次。

B.说书人的舞台虽然简单,但他们往椅子上一坐,响木一拍,嗓子一亮,演绎的场景动作一下子就能控制听书人的情绪。

C.当年听来的关于肖飞买药的故事,虽时隔多年,但仍被“我"复述得绘声绘色、波澜起伏,与“我”曾有说书经历不无关系。

D.说书人的音容笑貌和听书的场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看出当年哪怕是简单的文化生活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13.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写“听书人眼神都聚焦在说书人身上”,后文又写整个书场里人“睁大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说书人”,前后呼应,表现听众的投入状态。

B.说书人话锋一转的“许我不一一道来”,与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且把闲话休提”所采用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转入正题的一种手法。

C.说书人所说故事中的反面人物药店掌柜是“横肉贯脸,三角眼”,特务是“穿黑色衣裤,腰圆膀粗”,可见《烈火金刚》塑造人物具有脸谱化的特点。

D.本文题为“听书”,涉及说书人和听众的笔墨不少,其中又插有说书人所讲的故事,使文章故事套故事,是为了突出抗日英雄的机智与勇敢。

14.本文是如何表现说书人高超的说书技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15.在“看红色传奇,学百年党史”活动中,学校戏剧社要把本文涉及的《烈火金刚》故事搬上舞台,邀请你参与宣传海报的设计,请你为海报设计标题和宣传语,不超过80字。

【答案】12.B13.D

14.①直接表现:如通过引入正题的“话锋一转”,说到关键处的“急刹车”以及再现说书内容的精彩情节来表现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②侧面衬托:如通过书场的寂静,听书人、爱打闹的小屁孩完全投入的状态来侧面衬托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③细节描写:“每当这时,说书人会故意卖个关子,抓起台上的紫砂壶送到嘴边,喝口茶润润嗓子,故意咳嗽一声”,用“抓”“送"喝”“咳嗽"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其故意卖关子的说书技巧;

④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交融:如文中说书人高兴、伤心时的表情与听书人对应的情绪表情结合描述,从而表现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15.标题:《肖飞虎口取药》

宣传语:大刀英雄史更新刀劈日军身负重伤,孤胆英雄肖飞临危受命,只身前往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智慧周旋,欲知详情,请看校戏剧社倾情演出的戏剧《肖飞虎口取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演绎的场景动作一下子就能控制听书人的情绪”错误,原文有“听众被他演绎的场景动作所感染"说书人会故意卖个关子……听书人的情绪完全被他控制住了”,先用场景演绎感染听众,卖关子后再说,才控制了听书人情绪。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是为了突出抗日英雄的机智与勇敢"错误,插说书人所讲的故事,是为了凸显说书人高超的说书技艺。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如何表现说书人高超的说书技艺”,即是鉴赏描写的表达技巧,一般分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再加上细节描写,结合具体内容赏析即可。

①直接表现:“听书人正听得喜笑颜开,说书人突然话锋一转,‘许我不一一道来’,便转入正题"说到这里,说书先生来了个急刹车:‘要知肖飞能否冲出城去,且听我夜场分解。’”,通过引入正题的“话锋一转”,说到关键处的“急刹车”以及对肖飞如何虎口取药的精彩情节的正面描写来表现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②侧面衬托:“这时,书场里一片寂静,听书人的情绪完全被他控制住了,就连爱打闹的小屁孩也鸦雀无声”,通过书场的寂静,听书人、爱打闹的小屁孩完全投入的状态来侧面衬托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③细节描写:如用“抓”“送"喝”“咳嗽"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其故意卖关子的说书技巧;

④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交融:“说到高兴时扶额大笑,听者笑逐颜开,说到伤心时呜呜咽咽,闻者悲悲戚戚”,文中说书人高兴、伤心时的表情为直接描写,听书人对应的情绪表情为侧面描写,二者结合描述,从而表现其高超的说书技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拟写宣传海报的能力。

本文涉及的《烈火金刚》的故事是“肖飞身无分文要去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取药”,据此可拟标题为“肖飞虎口取药”。

为学校戏剧社写演出的宣传海报宣传语,要涉及戏剧内容,可适当设置悬念吸引观众。文中提到故事背景是“大刀英雄史更新刀劈日军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为救英雄性命,组织把艰巨的买药任务交给了侦察科科长肖飞"肖飞身无分文要去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取药”,据此可简单介绍背景——大刀英雄史更新刀劈日军身负重伤,孤胆英雄肖飞临危受命,只身前往被日本人控制的药店智慧周旋。结尾再设置悬念并引出戏剧名称——欲知详情,请看校戏剧社倾情演出的戏剧《肖飞虎口取药》。

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攀龙,字存之,别号景逸。万历己丑进士,寻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时四川佥事张世则上疏,谓程、朱之学不能诚意,坏宋一代之风俗。进所著《大学古本初义》,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旧,先生上疏驳之,寝其进书。

王锡爵再入辅政,驱除异己六十余人。以赵用贤望重,示意郑材、杨应宿讦其绝婚,去之。先生劾锡爵声音笑貌之间,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不胜作好作恶之私。谪揭阳,半载而归。遂与顾宪成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每月三日远近集者数百人,以为纪纲世界,全要是非明白。小人闻而恶之,庙堂之上,行一正事,发一正论,俱目之为东林党人。天启改元,先生在林下已二十八年,起为光禄寺丞,升少卿署寺事。孙宗伯明《春秋》之义,劾旧辅方从哲。先生会议,持之益力。

逆阉魏忠贤乱政,先生谓同志曰:“今日之事未能用倒仓之法唯有上下和衷少杀其毒耳。"其论与先忠端公相合。总宪缺,先忠端公上速推宪臣慎简名贤疏,意任先生也。升左都御史,纠大贪御史崔呈秀,依律遣戍。亡何,逆阉与魏广微合谋,借会推晋抚一事,尽空朝署。先生遂归。明年,《三朝要典》成。坐移宫一案,削籍为民,毁其东林书院。丙寅,又以东林邪党逮先生及忠端公七人。缇帅将至,先生夜半书遗疏,自沉止水,三月十七日也。年六十有五。疏云:“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崇祯初,逆阉、呈秀伏诛。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祭葬,荫子,谥忠宪。

(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

16.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今日之事A未B能C用D倒仓之法E唯有上F下和衷G少H杀其毒耳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寝,停止、禁止,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词义不同。

B.目,活用为动词,视作,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用法相同。

C.先,称呼已故尊长的敬词,与《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的“先”词义不同。

D.简,选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词义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则攻击程朱学术,著书重新解析儒家经典,高攀龙对此不满,上奏疏驳斥他的观点,并阻止他的著作刊行。

B.赵用贤有名望,但退女儿亲事一事被对手王锡爵利用攻击,高攀龙认为王锡爵道貌岸然,心术不正,上书弹劾。

C.黄宗羲之父与高攀龙都是东林名贤,他们在对付魏忠贤阉党一事上想法相同,在推举顾宪臣一事上也相互默契。

D.高攀龙被阉党构陷,在锦衣卫来抓捕前沉水明志,表现了东林贤士不屈自傲、正直自洁的精神,后得昭雪。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不胜作好作恶之私。

(2)坐移宫一案,削籍为民,毁其东林书院。

20.高攀龙仿效屈原投水自杀,原因是什么?

【答案】16.AEG

17.C18.C

19.(1)(王锡爵高攀龙)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坦诚公正待人,但是他做好事坏事都是很有私心的。

(2)高攀龙因移宫一案获罪,除去官籍贬为平民,阉党捣毁了他们的东林书院。

20.大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自杀是为了不让国家受辱;采用屈原自杀的方式是为唤醒皇帝。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的情况,还不能用倒仓的方法,只有上下和衷共济,少受他的毒害罢了。

“今日之事"是“未能用倒仓之法”的主语,为表强调,应在“事"后面A处断开;

“未能用”宾语为“倒仓之法”,中间不断开,应在“法”后面E处断开;

“唯有"宾语为“上下和衷”,中间不断开,应在“衷"后面G处断开;

“少”修饰动词“杀”,中间不应断开。

故选AEG。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停止、禁止/睡觉”。句意:将他所进献之书搁置下来。/这之后才得到一晚上的安稳觉。

B.正确。都是名称作动词,视作;使眼色。句意:都视他们为东林党人。/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

C.错误。均为“称呼已故尊长的敬词"。句意:他的评论与先忠端公不谋而合。/先帝开创统一中原的大业还未完成一半。

D.正确。句意:先忠端公上奏章催促御史慎重选拔有名的贤士。/选拔有才能得能并且任用他。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黄宗羲之父与高攀龙都东林名贤”错误。由原文“遂与顾宪成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可知,高攀龙和顾宪成都是东林明贤。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示”,表现出;“不胜”,不能承受;“私”,私心。

(2)“坐”,因……获罪;“削籍”,除去官籍;“毁其东林书院”,省略主语“阉党”。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可知,高攀龙认为大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自杀是为了不让国家受辱。

由原文“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可知,高攀龙采用屈原自杀的方式是为唤醒皇帝。

参考译文:

高攀龙,字存之,别号景逸。万历己丑年考中进士,不久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被授予行人的官职。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上疏,说程、朱之学不能使人意念真诚,败坏了宋朝一代的风俗,并进献了自己所写的《大学古本初义》,想要在天下施行,来重新解析儒家经典,高攀龙上奏章驳斥他,将他所进献之书搁置下来。

王锡爵第二次入朝辅政,排除异己六十多人。因为赵用贤声望重大,示意郑材、杨应宿揭发他退女儿亲事,使他离开朝廷。高攀龙弹劾王锡爵道貌岸然,(王锡爵)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坦诚公正待人,但是他做好事坏事都是很有私心的。高攀龙被贬到揭阳,半年之后回来,于是和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在东林书院讲学。每月的三日远近之人聚集到东林书院的有数百人,认为纲纪世界,全部都要是非明白。小人听说之后厌恶他们,朝堂之上,做正确的事,发表正确的言论,都视他们为东林党人。天启改元,高攀龙先生在东林书院已经二十八年了,被起用为光禄寺丞,升任少卿署寺事。孙宗伯阐明《春秋》大仪,弹劾旧辅方从哲。高攀龙聚会议论,更加努力坚持。

逆贼太监魏忠贤乱政,先生对志同道合之人说:“现在的情况,还不能用倒仓的方法,只有上下和衷共济,少受他的毒害罢了。"他的评论与先忠端公不谋而合。左都御史缺位,先忠端公上奏章赶紧推荐顾宪成慎重选拔有名的贤士,高攀龙也有此意。顾宪成升任左都御史,纠察大贪官御史崔呈秀,依照法律派遣戍守。不久,逆贼魏忠贤和魏广微合谋,借聚会推举晋安抚一事,使朝廷官署完全空缺。高攀龙于是归隐。第二年,《三朝要典》写成。高攀龙因移宫一案获罪,除去官籍贬为平民,阉党捣毁了他们的东林书院。丙寅,又以东林邪党的罪名逮捕了高攀龙和忠端公七人。缇率将至,先生在半夜写下遗书,自沉于止水,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享年六十五岁。遗书中说:“我虽然被削去官职,但以前是国家的大臣,大臣受到侮辱,就是侮辱国家。所以向北叩首,遵从屈原遗留下来的法则。”崇祯初年,逆贼魏忠贤、呈秀被杀。被追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予祭葬,因高攀龙而封赏他的儿子,谧号忠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