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福州市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第113条和第228条等条文的规定,欧共体在GATT(关贸总协定)体制中逐步取代其成员国并发展为GATT的一种“事实成员”,而各成员国只不过是一种“法律形式上的成员”。这一规定表明,欧共体A.完全取代了成员国地位B.成员国丧失了独立地位C.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D.成为超国家的国际组织2.《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开创了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先例 B.俄国割占中国大片东北土地激化了与日本矛盾C.允许各国在华设厂制造,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D.准许外国在北京驻兵,导致中国国防门户洞开3.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再续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4.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在二十年代跃居世界首位B.罗斯福新政实施仅三年就使经济超越大萧条之前的水平C.二战破坏导致四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D.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恢复的政策取向5.二战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因素包括①“关贸总协定”的签订②信息技术的发展③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7.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8.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9.在古代雅典,智者学派教人辩论,收取酬金。苏格拉底认为,他们是“知识的批发商”,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的好处更多。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思雅典民主政治弊端 B.强调思想自由的重要性C.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 D.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10.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11.美国历史上威尔逊曾被史学家戏谑为“赢得战争,失去和平”的总统。从历史角度看,威尔逊总统“失去和平”是指A.美国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B.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C.美国因参加“一战”,门户开放政策遭到列强的反对D.“一战”后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12.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文。这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13.明清之际,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当时的许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的频率已经很高,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这表明A.商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 B.传统的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象C.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D.新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14.1989年,美国《商业周刊》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支持美国限定对日本的出口,69%的受访者赞成限制来自日本的进口,61%的受访者倾向于提高日本产品进口关税,而59%的受访者则赞成限制技术外流到日本。该调查结果反映出当时A.美国对外政策忠于民意 B.日本冲击美国霸主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15.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16.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17.“都铎朝的君主在不得已的时候总会退一步,而斯图亚特朝的詹姆士和查理却没有这种机巧,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容忍议会的存在,因而迁怒了民族——王朝的立身之本”,进而导致了:A.暴力革命 B.光荣革命 C.议会改革 D.君主立宪18.以下食物在我国汉族地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19.辛亥革命之后的10年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社会上出现各种思想观点。表中空白处的主张应是序号主张1民主共和2提倡国货3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兼容并包,思想自由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打倒列强,除军阀20.汉初,半两虽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自二十铁而榆荚、而八铁、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吕后曾亲自参与钱币设计,给方孔圆钱增加了围边,定五铁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至汉武帝时以强制方式行五铢。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A.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 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 D.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21.王国维在谈到中国诗歌时说:“四言蔽而有楚辞,楚辞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诗蔽而有律绝,律绝蔽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材料表明王国维意在A.赞叹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悠久 B.探究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C.勾画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关系 D.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沿革22.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 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23.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克里奧尔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24.阅读如图: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判断①德军占领甲区域发生在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前夕②德军占领乙国时,英法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③丙城签订的协议将丁区域割让给德国④西方大国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5.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题中所列各项中属于该战役背景的有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②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③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④苏德战场处于转折之中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27.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千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 B.修身明理 C.鉴戒资政 D.知行合一28.日军针对某次战役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石太路(石家庄到太原)破坏极为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在进行破坏时,隐蔽伪装得极为巧妙。”下列对此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①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作战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③日军在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④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9.如图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定的“教皇子午线”,旨在解决因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大发现提出的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此推知“教皇子午线”A.打上了大国安排世界格局的印记B.缓和了西、葡两国日益尖悦的矛盾C.奠定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基本格局D.开启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的先河30.《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农具使用广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比较发达 D.农业各项技术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32.材料沈曾植(1850—1922年),浙江嘉兴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1888年,康有为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大哗,将逮康,先生劝其作沉迷金石态韬晦,康博览群碑,著成《广艺舟双楫》。1889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兼治诸邻国地理,考订唐宋航海路线,同时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1895年,上书请求允许他个人向英人借款修铁道,为权臣所阻未果。1901年,提出:设议局,开书馆,兴学堂,广课吏,设外部,讲武学,删则例,整科举,设警察等十事。张之洞召见,共议新政,仍返扬州。不久任南洋公学监督。1909年,创建造纸厂,外国求开铜官山,严拒。1916年,袁世凯窃国,早洞悉其奸,与康有为等密谋倾覆之。——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曾植所处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沈曾植。33.材料很多历史学者就20世纪战争的根源论进行深入探究,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两种。前者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人性根源论,即认为人本身存在的欲望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约翰.费希特为代表的国家利益论,即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战争的根源;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无政府状态论,即只要国际社会仍然是“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彼此不存在从属和支配关系,战争就可能发生;威尔逊为代表的民主和平论,即专制国家是战争的根源。民主国家决不会打民主国家;罗伯特6基欧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霸权的存在是国际体系趋于稳定的原因。除此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战争产生于阶级社会,要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社会——摘编自叶俊《20世纪战争的霸权根源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战争呈现的共性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根源论”存在不同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欧共体在GATT(关贸总协定)体制中逐步取代其成员国并发展为GATT的一种‘事实成员’”表明欧共体事实上取代其成员国在关贸总协定体制中的地位,这表明欧共体成为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故D正确;“完全取代了成员国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仅凭材料并不能说明成员国丧失了独立地位,故B错误;C错在“独立国家”,故C排除。2、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华设厂制造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引发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就开创了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先例,排除A项;俄国割占中国大片东北土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排除B项;准许外国在北京驻兵是在《辛丑条约》后,中国国防门户洞开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3、B【解析】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的成就,根据全面的要求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栏目。故B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详解】4、D【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很大,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D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A错误;图片中1937年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故B说法错误;图片信息不能看到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C错误。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①②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突破旧的模式,最后失败,不结盟运动兴起时,主要在政治领域展开合作与斗争,两者没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③④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6、C【解析】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了新政,但仍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最终失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因为清统治者的极端顽固,而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故A错误;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与“激进变革”、“极端顽固”不符,B错误;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与材料不符。7、A【解析】

结合题干时间判断,当时苏联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经济建设的新模式,故选A;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联,所以苏联不可能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排除B;大萧条指1929年到1933年,排除C;D与材料不符,排除D。8、C【解析】

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9、D【解析】

根据材料“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的好处更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美德的前提,因此他热情地施教于向他请教的所有人,不认同智者学派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做法,说明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主张,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主张,没有强调思想自由的内容,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认同智者学派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做法,但不代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C项错误。10、B【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1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所以被史学家讽刺是“失去和平”的总统,B选项正确;美国没有因为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遭到列强的反对,C选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与威尔逊总统无关,D选项错误。12、A【解析】

材料信息是,相对论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在绘画和建筑、心理学和教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构造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这表明相对论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的思想自由,故B错误;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故C错误;“全盘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13、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绅商”、“儒商”等的出现说明一些士绅和读书人也开始参与经商,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呈现转型的迹象,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儒家思想在商业经营中的运用,A选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D选项错误。故选B。14、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民众大部分主张对日本在进出口和技术转出上进行限制,这主要和日本的发展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有关,B正确;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由于国家利益决定的,A排除;资本主义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分化,C排除;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D排除。故选B。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没有关系的,更不能反映出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但是却能在客观上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总理衙门从设立到改为外务部所反映的问题16、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悼念阿倍仲麻吕的诗,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故D选项正确;“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反映的是唐代商贸情况,故A选项错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故人孟浩然写的诗,故B选项错误;“剑外忽传收蓟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故C选项错误。17、A【解析】

材料反映了斯图亚特王朝和议会之间的矛盾,用和平的方式不能解决,就只有用暴力的方式,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故选A;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阶段,它是人们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表现,体现不出和查理的关系,B错误;议会改革不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错误;国王和议会的矛盾,首先是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才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选项表述不能直接体现材料含义,D错误。18、B【解析】

①玛雅人的玉米是在明清时期传入我国;②大米,我国原始社会的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③美式汉堡包是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④游牧民族奶酪是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中。按照时间顺序为②④①③,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9、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的思潮都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故这一思潮出现的时间是1912-1919年。A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C、D都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B是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符合题意。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0、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汉朝货币由最初的币制混乱到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五铢钱,这说明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C正确;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是秦朝的半两钱,A排除;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就是物价飞升,货币贬值,材料未涉及,B排除;秦朝的半两钱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D排除。故选C。21、B【解析】

由材料信息“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可知,王国维意在探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故B正确;材料主旨没有强调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悠久,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和沿革,故CD错误。22、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保甲法有利于加强军事战斗力,三舍法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三个措施的共同点是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是为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不存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没有体现理学对其指导思想的地位,C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不是保障地主阶级利益,D项错误。23、D【解析】

法国和荷兰学者认为美洲“生物退化和低劣”、美洲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一观点可能会被欧洲殖民者利用,成为其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借口,D项正确;18世纪欧洲生物学家认为美洲人体质、精神早衰和低劣,不能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不会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AC两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是在19世纪中期才提出的,B项错误。24、B【解析】

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甲区域是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德军占领该区域,而1935年德军就已经宣布实行了义务兵役制,故①错误;乙国是奥地利,德军占领后,英法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故②正确;丁区域所在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会议割让的是苏台德区,非丁区域,故③错误;西方大国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采取的是绥靖政策,故④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25、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的阿拉曼战役,时间是1942年10-11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是1942年初,属于阿拉曼战役的背景,①正确;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是阿拉曼战役之前的北非军事态势,②正确;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如果失守,法西斯军队就可能占领中东地区,切断盟国的石油供应,因此当时的盟军和北非德意军队会在阿拉曼对峙,③正确;阿拉曼战役进行的时候,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转折的标志,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2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样马歇尔计划造成了欧洲事实上分裂,所以说“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D正确;A未能充分说明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的分裂,排除;B项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C侧重的是马歇尔计划的政治意图,并未阐明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分裂,排除。27、A【解析】

“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有为于时,有补千世”与“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都强调的是所学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要经世致用,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二者都没有谈到修身明理这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世致用,而非鉴戒资政,排除C项;D项是王阳明的主张,不符合朱熹,故排除D项。28、A【解析】

中共领导下,以石太路为中心,对交通运输线进行破袭战的战役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是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在敌后战场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而非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使日军在华北而非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2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教皇子午线”“旨在解决因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大发现提出的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葡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故B正确;此时还没有所谓的世界格局,故A错误;此时世界政治版图还未形成,故C错误;列强瓜分世界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错误。30、B【解析】

材料信息“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说明春秋时期铁被铸成锄头等用于耕种,即铁器已经在农业中使用,故B正确;材料没有青铜农具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畜牧业无关,故C错误;材料只涉及农业生产工具,故D说法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作用: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社会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学习西方转变国家观念,探索强国之路。【解析】第(1)问,“作用”,由材料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