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2.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和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和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和过短对上清液检测放射性的结果影响趋势相同3.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属胞内寄生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下列有关结核杆菌所引起的免疫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能够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T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直接清除结核杆菌C.吞噬细胞可对结核杆菌的抗原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和处理D.过量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4.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5.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6.图示中心法则中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子链延长的方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外B.酶1为解旋酶,酶3为RNA聚合酶C.图乙中基因2指导的子链延伸方向与基因1一定相同D.对于核DNA分子,细胞一生图甲过程仅发生一次,图乙过程发生多次7.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B.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C.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的延伸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8.(10分)雄果蝇的三对基因Bb、Vv、rr分别位于II、II、IV号染色体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精子B.减数分裂时这6个基因各自分离,独立进入6个不同的精子中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三对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方式有4种D.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二、非选择题9.(10分)已知某种小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3控制黄色,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基因型bb的小鼠为白色。科研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定向插入到基因B或b所在的染色体上,并培育出均含有一个基因M的小鼠品系:灰色①、黑色②、黄色③,M基因纯合致死。每个小鼠品系中雌雄个体各有若干只,且基因型相同。已知上述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结构缺失个体正常存活。对这三个品系小鼠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实验二:(1)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杂交亲本①②③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上述实验推断,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M与基因___________(填“B”或“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让实验一F1中的多只灰色鼠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F1代偶然出现了一只黄色雄鼠。为探明其产生机理,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操作:提取该鼠性腺中处于联会期细胞,用六种颜色的特殊荧光分子分别对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基因M、B、b、A1、A2、A3进行特异性染色,然后将未被相应基因结合的荧光分子洗脱,在显微镜下检测基因的着色情况,每个被染上颜色的基因都会出现一个光点。请分析下列变异类型会出现的光点的颜色和数量。①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5种颜色10个光点或___________。②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③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10.(14分)图是某草海湿地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结构图。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___和__。小白鹭属于第___营养级。(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多的是__。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这是因为__。(3)某学生提出“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不止一条食物链,其依据是___。(4)有调查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这一演替类型属于___,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则该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11.(14分)草莓是时令水果,可以制作成草莓汁、草莓酒和草莓醋三种产品,且深受大众喜爱。某企业进行相关的制作实验,如下图所示。(1)生产草莓酒、草莓醋常用的菌种分别是____________。(2)检测草莓酒、草莓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均可用____________这两种最简易方法来初步判断。(3)生产中先打开阀门1,目的是让固定化柱1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将酶固定化。固定化柱2中选择固定化酶还是固定化细胞更有利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酶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业生产上述三种产品时,固定化柱1、2、3中需要防止外来杂菌的是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如果固定化柱3中固定的是优良菌种,且流入的草莓酒质量很好,但是生产的草莓醋产量和质量不够高,排除温度和PH以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点)。12.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调节尿量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尿崩症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尿液,尿崩症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测定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和禁水加压素试验可以进行区分。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激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禁水加压素试验中,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检测尿液情况,若患者的尿液不浓缩,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是肾性尿崩症,推测其病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详解】A、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体,B错误;C、图示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也随之加倍,C错误;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由于该个体的基因型为Rr,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D正确。故选D。2、D【解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详解】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不相同,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A错误;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不相同,解离时间太短则组织细胞没有完全分离开,解离时间过长会导致根尖过于酥烂,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不相同,若间隔时间太短,被标记的个体没有与未被标记的个体充分混合均匀,这会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D正确。故选D。3、B【解析】

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详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在侵染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其扩散,当进入细胞内时,会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引发细胞免疫,A正确;B、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清除病原体,B错误;C、吞噬细胞能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并处理和暴露抗原,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C正确;D、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使结核病的发病率上升,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疫苗、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注射抗原和注射疫苗相互进行比较,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4、B【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错误;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正确;D、由于盐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B。5、C【解析】

【详解】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选C。6、C【解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详解】A、图甲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在体外通过RCR技术扩增,A正确;B、酶1在DNA分子复制中断开氢键,为DNA解旋酶;酶3在基因转录中解旋,为RNA聚合酶,B正确;C、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转录起点和模板链,转录的方向不一定不同,C错误;D、在细胞一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进行多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转录的模板、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7、B【解析】

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固定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故选B。8、A【解析】

该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另两个精子也相同,但两组精子共同组成为雄果蝇的基因型;减数分裂过程中三对基因分别分离,但彼此自由组合进入到配子中;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组合方式一共有23=8种;三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详解】A、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精子,A正确;B、减数分裂时这三对基因各自分离,独立进入不同的精子中,B错误;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三对染色体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产生的组合一共有8种,C错误;D、这三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A1A1BbM、A2A2BbM、A3A3BbM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B因为无论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灰色∶黑色∶白色=6∶2∶43种颜色8个光点4种颜色10个光点4种颜色8个光点【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详解】(1)由题意可知,灰色①的基因型为A1A1BbM、黑色②的基因型为A2A2BbM、黄色③的基因型为A3A3BbM其中B和M连锁,且M基因纯合致死,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2)若基因M与基因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上述杂交结果中不会出现白色个体,因此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M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因为无论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所以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现已知基因B、b与基因A1、A2、A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一F1中的多只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1A2BbM,若然这些灰色鼠相互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为(1灰色A1A1、2灰色A1A2、1黑色A2A2)×(2有色BbM,1白色bb),则表现型及比例为6灰色∶2黑色∶4白色。(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A2A3BbM(黑色)和A2A3bb(白色),若进行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则它们细胞中荧光标记的种类数依次为5和3,由于观察染色体的时间为联会时,故细胞中含有荧光点的数目依次为10和8;若F1代偶然出现的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发生突变的只能是由A2A3BbM突变为A3A3BbM,则荧光点的种类数变为4中数目为10;若F1代偶然出现的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则只能是含A2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即由A2A3BbM突变为A3BbM,则荧光点的种类数变为4中数目为8,据此分析如下:①若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5种颜色10个光点或3种颜色8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②若一个细胞中出现4种颜色10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③若一个细胞中出现4种颜色8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点睛】认真读题和提取信息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三、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该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较复杂,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水生植物不是一个物种次生演替越强【解析】

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牧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1)图示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白鹭在不同食物链中分别属于第三(如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第四营养级(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鳑鲏→小白鹭)。(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食物链越长,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故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多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在一个较为复杂的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故该生态系统中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3)因水生植物不止一种(不是一个物种),故“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不止一条食物链。(4)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是硅藻的优势取代过程,这一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多样性指数有关,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而结合题图作答。11、酵母菌、醋酸菌嗅味、品尝物理吸附选用固定化细胞因为固定化细胞可以固定一系列酶,而固定化酶只能固定一种酶1、2、3固定化醋酸菌数目较少,氧气量不够,流速控制不好,有杂菌侵入【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1)生产草莓酒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生产草莓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菌。(2)草莓酒有酒味,草莓醋有酸味,因此,检测草莓酒、草莓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均可用嗅味、品尝这两种最简易方法来初步判断。(3)固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