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年诺贝尔获奖者之一詹姆斯·艾利森研究了一种作为免疫系统“刹车”的蛋白质。他发现,松开这个“刹车”,有可能释放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患者体内“刹车”的蛋白质的作用机理类似于自身免疫病B.肿瘤患者体内“刹车”的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了T细胞的作用C.攻击肿瘤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D.詹姆斯·艾利森的发现可能为治疗肿瘤提供新方法2.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强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为刺激强度与膜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刺激位点就会出现大量钠离子内流现象B.图中曲线峰值表示动作电位,该峰值大小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C.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D.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需要消耗能量3.某昆虫(XY型)的红眼与白眼、裂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一对红眼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雌性个体(只)1790600雄性个体(只)31293231A.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种基因型C.亲代产生的AY型配子致死D.F1中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占1/84.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5.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Ⅰ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D.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6.居家学习时,同学常会觉得学习效率低,精神倦怠。下列措施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冷水洗脸,可通过体温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代谢水平B.适当的开窗通风,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和W区D.建议适当的饮茶,茶里富含咖啡碱,可短期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BBBbbb个体数量20110097985201038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_______。(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8.(10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从各种生物材料中提取和分离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也是食品、医药、卫生检验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1)冬青油对病菌具有杀灭或抑制生长的作用,由于该芳香油具有_____________,易被水蒸气携带出来的特点,所以可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再制成风油精。通常原料应选择__________(填“干燥”或“新鲜”)的冬青树叶。(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功能,首先要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血红蛋白粗制液。该红细胞只能从猪、牛等哺乳动物体内获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装置进行的是_______过程。若透析袋中是血红蛋白溶液,则缓冲液是___________。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该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9.(10分)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该性状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窄叶性状是____________性状。(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突变基因ⅠⅡⅢ碱基变化C→CGC→TCTT→C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10.(10分)福寿螺已被我国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如图是防治福寿螺的稻鸭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其中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能将_____________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产生的粪便属于___________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__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人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下降,可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请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1)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时的操作。若直接从静置锥形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计数,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若制片时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2)某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3)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②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根据题意,作为免疫系统“刹车”的蛋白质松开后,有可能释放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即引发细胞免疫,故推测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是抑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肿瘤患者体内“刹车”的蛋白质的作用是抑制效应T细胞的效应,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而引起的一种病,A错误;B、根据题意,作为免疫系统“刹车”的蛋白质松开后,有可能释放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说明肿瘤患者体内“刹车”的蛋白质基因的表达不利于清除癌细胞,推测可能该蛋白质基因的表达抑制了T细胞的功能,B正确;C、根据题意,松开“刹车”有可能释放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肿瘤细胞是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D、根据题意,詹姆斯·艾利森的发现可能为治疗肿瘤提供新方法,如开发新药物抑制“刹车”的蛋白质的作用,D正确。故选A。2、C【解析】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动物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从图中看出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才产生了动作电位,并且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值没有发生改变。【详解】A、从图中看出,必须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出现动作电位,因此可以推测必须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会出现大量钠离子内流现象,A错误;B、从图中看出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值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C正确;D、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所以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分析图中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刺激强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

分析表格:雌性中红眼:白眼=179:60=3:1,裂翅:正常翅=1:0;雄性中红眼:白眼=(31+29):(32+31)=1:1,裂翅:正常翅=(31+32):(29+31)=1:1;由题意知:两对等位基因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于眼色来说,亲本都为红眼,子代雌雄个体都出现白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为某种配子致死,导致雄性红眼个体减少导致;对于翅形来说:亲本都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由此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详解】A、由分析可知:由于裂翅雌雄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只有裂翅,雄性个体中既有裂翅又有正常翅,故控制翅形(B、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将两对性状分开来看,则对于眼色来说F1红眼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对于翅型来说,F1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共有XBXB、XBXb两种基因型,因此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2=4种基因型,B错误;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假设不存在配子致死,则有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3:1:3:1,即(3:1)(1:1),而表格数据可知,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1:1:1:1,即(1:1)(1:1),说明雄果蝇产生的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由于红眼:白眼由3:1变成1:1,说明含A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C正确;D、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雌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XBXB、1/6AAXBXb、2/6AaXBXB、2/6AaXBXb,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让F1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12AXB、2/12AXb、3/12aXB、1/12aXb,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XB、1/3aXB、1/3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AAXBXB)个体的比例为6/12×1/3=1/6,D错误。故选C。4、B【解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及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因此2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被标记。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8条染色单体被标记,8条未标记,每条染色体都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A正确;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3H,B错误;C、由于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有一条被标记,有一条未被标记,因此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C正确;D、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4个,2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8个,因此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D正确。故选B。5、D【解析】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选材和染色剂:蝗虫的精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体数量少,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能观察到.染色剂选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四、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详解】A、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错误;B、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C、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正确。故选D。6、C【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A正确;B、适当的开窗通风,增加空气对流,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B正确;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S区和W区,C错误;D、咖啡碱可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脑的兴奋,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2符合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A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31/33【解析】

表格中,F2群体中控制耐冷性状的植株(AA):耐冷性状的植株(Aa):不耐冷的植株(aa)1:5:4,耐冷性状的植株(A-):不耐冷的植株(aa)6:4或者3:2。F2群体中控制抗稻飞虱的植株(B-):不抗稻飞虱的植株(bb)=(520+1038):5173: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1)水稻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故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分析,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正常情况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2:1。但是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数量减少了,同时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由此推测可能是带有A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可通过测交法检测被测者的配子,故以F1为父本(Aa),品种乙为母本(aa),如果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说明父本Aa产生的A配子中死亡3/4,存活1/4。(4)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基因型是BB,每代子代中均去除bb个体,子n代中BB的比例=(2n-1)/(2n+1),则到子五代中在淘汰了隐性个体后,BB所占的比例为(25-1)/(25+1)=31/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文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8、易挥发或挥发性强新鲜猪牛等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含有的血红蛋白相对多(或其他蛋白相对少等)透析(粗分离)磷酸缓冲液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适当升温)【解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萃取和压榨等,从桉叶中提取油桉叶时可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桉叶油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相似,即茉莉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4)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5)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详解】(1)冬青油易挥发,能同水蒸气一同蒸发出来,可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新鲜冬青树叶中冬青油含量高,因此提取冬青油时应选择新鲜的冬青树叶。(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含有的血红蛋白相对多(或其他蛋白相对少等),因此要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血红蛋白粗制液,需从猪、牛等哺乳动物体内获取。(3)如图装置可用于透析过程。血红蛋白的透析过程中,用的缓冲液是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现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操作时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可以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点睛】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增添、缺失、替换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单株)叶片宽窄一对隐性密码子对应(或“编码”)不会翻译提前终止Ⅱ、Ⅲ(同时)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Ⅱ、Ⅲ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解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如果发生在编码区,则可能因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只有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引起从突变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突变型,而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每个细胞的宽度相同,因此突变体窄叶是由于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每个细胞的宽度变窄。【详解】(1)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3)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单株)叶片宽窄,结果为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接近3:1,说明突变型窄叶是隐性性状,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Ⅰ的突变是碱基对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导致翻译提前终止。(5)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说明存在突变基因Ⅱ,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说明该突变体同时存在突变基因Ⅲ。(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虽然同时存在突变基因Ⅱ、Ⅲ,但是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其中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分离定律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能够结合题意和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常见的分离比判断显隐性和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数量;该题的难点在于第(5)和第(6)问,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第(5)问的题意分析判断出突变体的出现是基因Ⅱ和基因Ⅲ同时突变的结果,结合第(6)问的3:1结果,得出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的结论。10、4捕食福寿螺种群密度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分解者自我调节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1)据图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捕食;捕食者能将被捕者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的食物是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所以其产生的粪便属于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入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食物链一般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稻飞虱→鸭子,水稻→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田螺→鸭子。【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福寿螺和鸭子之间的关系是捕食;捕食者能将被捕者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2)鸭子的食物是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所以其产生的粪便属于稻飞虱、福寿螺和田螺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为水稻等提供营养物质。(3)福寿螺作为入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