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2.鸦片战争后,外国银元不仅在沿海等地流通,还逐渐向内地渗透,英国议会在1847、1848年蓝皮书中的报告说:“银元在下述各省自由流通: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南的南部和东部。烂板银元的流通,几乎全限于广东、福建和江西。残缺的小银元则为广东的许多地方所爱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A.中西方贸易范围口趋扩大 B.民众生活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依赖性C.对外贸易呈现了出超现象 D.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3.据统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据此,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农民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瓦解B.中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渐解体C.中国近代化和商品化的速度逐渐加快D.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经济侵略4.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5.《工厂游记》一书针对童工的劳役和剥削问题,提出国家应出钱买断私人企业,创造“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赞同此说的是A.卢梭 B.彼得一世 C.马克思 D.罗斯福6.下表反映了1851~1911年英国女性就业妇女变化情况。此变化情况说明A.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 B.工业化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C.资本主义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D.妇女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7.1864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这反映了()A.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C.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D.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8.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生前事迹感动了社会。沈浩生前工作的小岗村,因为当年18位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见图)而被称作“中国第一村”。这份契约见证了他们在1978年就开始尝试A.农村合作社B.公私合营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0.如图为古希腊小亚细亚地区发行的银币。反面为摔跤手,侧面为投掷手,生动的再现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竞技场景。这反映了古希腊A.追求智慧勇敢的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政治下公民拥有自由C.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需求量较大 D.追求理性强调竞争的国民性11.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说明织物情况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织机实物史料情况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汉赋记载情况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A.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高级织机在汉代还没有出现C.汉代高级织品是从欧洲传过来 D.对外交流促进了丝织业发展1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 B.商品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 D.新兴地主阶级蝇起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四国集团”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到“全球抵制”,强烈支持这一主张的国家仅为决议草案所需票数的一半左右;四国集团“入常”努力再度受挫,实际上是当前举步维艰的联合国改革的一个缩影。60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联合国毕竟是二战后各主要大国和国际力量博弈的产物,虽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修修补补”,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联合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出现大量“治理赤字”,势必进行改革。联合国改革与国际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重塑的复杂性,决定了联合国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对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尤其是对安理会的改革争议更大,通过耐心协商来消除分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联合国内部的改革动力依旧不足,决策程序强调协商一致,也制约着改革的步伐。——摘编自江涛《联合国改革难度有多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联合国成立后的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联合国改革艰辛的原因。14.(20分)科学、技术与革命材料一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说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1870年以后,我们可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F·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材料一与材料二试图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简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只说了其中的一个原因。2、A【解析】

外国银元向中国内地的渗透说明中外贸易范围扩大,贸易值增多,故选A;外国银元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并不能体现民众生活对世界市场产生依赖型,也无法说明外贸中出现出超,排除BC;D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3、A【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直接获取”,依据“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可知,我国家庭纺织业出现“耕”“织”分离,农民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瓦解,故选A;B项不符合“直接获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701年”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又提出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人,可以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所列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体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项体现了英国政体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张建立公有制,进而消灭阶级剥削的根源。材料中的“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体现的是马克思的公有制思想主张,C选项符合题意;卢梭的主张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A选项排除;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属于封建君主,B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主张建立公有制企业,D选项排除。6、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1年后女性职员人数大幅增加,说明工业化发展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B正确;材料中女性职员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A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缩小。C排除;女性职员增加不能证明妇女知识水平得到提高。D排除。故选B。7、B【解析】

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排除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D。故选B。8、D【解析】

1978年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包干到户政策,开始尝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正确;A是1953年开始实行;B是1953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是1958年。9、C【解析】从材料中“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可以看出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暴动,这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对象包括他们;B选项说法错误,与实际情况相悖;D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10、A【解析】

银币上铸造体育运动的竞技场景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智慧和勇敢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材料无法反映当时是否是民主政治,也无法体现对货币的需求量,排除BC;追求理性是在启蒙运动中,排除D。故选A。11、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汉赋对汉代纺织工具、实物有所记载,而且能够得到印证,表明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A正确;从织物上看,出现了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的纺织物,结合汉赋记载表明当时出现了高级纺织机,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高级织品来自国外,C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外交流,D排除。故选A。12、C【解析】

依据材料“子贡经商致富”“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富商的出现,即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C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于战国时期,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评价: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也应该认识到联合国是各主要大国和国际力量博弈的产物,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时代造成的局限性。(2)原因: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重塑的复杂性;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利益难以协调一致;内部决策程序存在弊端。【解析】

(1)评价:根据材料“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归纳出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联合国毕竟是二战后各主要大国和国际力量博弈的产物,虽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修修补补’”可归纳出联合国也存在着时代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2)原因:根据材料“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重塑的复杂性”可归纳出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重塑的复杂性;根据材料“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对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可归纳出联合国成员国的利益难以协调一致;根据材料“决策程序强调协商一致,也制约着改革的步伐”可归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