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枝江市部分高中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46年,英国人爱德华在上海触犯大清法律被拘捕,按照有关条款,处理他的只能是A.驱逐出境 B.依据大清法律进行判决C.无条件释放 D.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2.下表可以说明当时李鸿章A.全盘建设了军工以图自强 B.清晰规划了近代化的建设C.加强国防近代化涉及甚多 D.师夷长技的领域十分有限3.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4.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 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5.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创造了很多属于中国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开始试播②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④第一次成功将载人航天飞行器送入太空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6.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 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7.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8.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A.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 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 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9.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10.如图为汉代中原地区“虎吃女魃”墓葬画像砖石(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大量此类画像砖石的出土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的农业生产技术衰退 B.农本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刻C.天人感应现象影响广泛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11.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12.晚清人士曾评价某书“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该评价针对的是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13.1929年4月,红四军第四军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发布了134条标语,主要包括“针对国民党以及帝国主义、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及任务、目前时局、共产青年团和青年妇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这些标语的发布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争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 D.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1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5.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16.“……深刻的反省。口口口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制的一部分。口口口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口口口政府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中日联合声明》17.据载,从6月14日,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第一天英军伤亡近6万入,7月中下旬,英法联军再度发起进攻,但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18.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19.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动C.受制于北方气候的恶劣D.得力于航海技术的进步20.“不行黜陟(意为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体现这种特点的政策是A.“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推行内外朝制度21.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最可能出现在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22.美国立国以来,总统领导过多次战争,参议员戈德华特1973年统计美国有204次战争,其中只有5次经过国会宣战。杜鲁门向朝鲜派兵,肯尼迪和约翰逊向越南派兵,尼克松轰炸柬埔寨,都是使国会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事实的。材料说明美国A.联邦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B.冷战思维逐步遭到漠视C.争夺霸权已是首要战略 D.分权制衡天平有所失衡23.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成将成吉思汗陵榇(棺)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民族发展 B.民族团结,共同抗日C.保护历史文物 D.消除隔阂,国共团结24.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一思想新变化A.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作用C.导致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 D.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25.1920年,奥格涅省的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沉重负担……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这位农民意在表达A.对国家艰难处境的感慨与同情 B.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C.斯大林体制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 D.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26.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27.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A.苏联B.英国C.日本D.德国28.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如图为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与专利总数图。由此可知A.专利制度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B.工业的发展与政府专利制度易成反比C.强烈的专利意识是英国强盛的根源D.专利制度推动英国近代科技正式形成29.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它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B.反映社会生活C.更富观赏性D.体现文化融合30.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一改晚商早周时期厚重典雅的风格转为简洁朴素;饕餮纹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写实性较强的风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这反映出A.周代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周人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D.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33.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由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这样因英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只能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直到兴办海军,大部分与国防相关,说明加强国防近代化涉及甚多,故C选项正确;创建机器织布机不属于军工,故A选项错误;近代的建设不仅包括国防,故B选项错误;D项与主题无关,故D选项错误。3、B【解析】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动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说明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够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A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和政府税源锐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4、A【解析】

对比表中各行业的数据可知,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有所下滑,而其他各行业的数据则大幅上升,这说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中,故选A;20世纪80年代为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是在逐步拉大的,而不是一体化迅速完成,排除B;第三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体现不出对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排除C;D项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最佳答案,排除。5、C【解析】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9月17日;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中国第一次成功将载人航天飞行器送入太空是在200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6、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制定文书规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陈述内容的冗长繁杂,有利于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故D项正确;清代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对明太祖措施以简单粗暴的评价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科举选官向八股取士的蜕变,排除C项。故选D。7、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这一些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即人权。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8、A【解析】

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家注重文字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善于语言分析。这与智者学派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辩论方式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共同之处,都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二者名家的政治追求及民众的政治需求,BC错误;D与材料无关。9、D【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10、B【解析】

根据“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可得知,其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内容,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农本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到民从的生活,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生产技术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人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与农业有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商业,故D项错误。11、D【解析】

马克思意在表明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起到了双重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选项D正确;马克思认为殖民活动有破坏性使命,可见其认识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选项A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脱离了材料主旨,排除。12、C【解析】

根据材料“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可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都是“伪经”,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组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做了舆论准备,C项正确;林则徐《四洲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书籍,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主张维新变法,没有否定古文经书,D项错误。13、A【解析】

根据题意中的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标语的内容可知这些标语的发布有利于土地革命斗争的顺利开展,故选A项;1929年中日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壮大反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不存在,排除C项;揭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排除D项。故选A。14、B【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15、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戎氏墓志的变化反映了戎氏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变化,体现了其汉化历程,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现象体现宗法观念,但不能反映其影响广泛,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唐代统治区域扩大,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唐代人口迁移趋势,排除D项。故选C16、D【解析】

日本曾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因此,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有日本对发动侵华战争的深刻反醒,故选D;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不符合“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BC不符合“深刻的反省”,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深刻的反省”“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联系中日建交的史实分析解答。17、C【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天英军伤亡近6万……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以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故C项正确,B项排除;马恩河战役中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18、B【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的:中世纪欧洲、根本原因,即可解题。中世纪的欧洲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俗的力量。其他的说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故B正确。考点: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详解】1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两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态势,这一转变说明古代社会经济以及经济依靠的转移。B选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处于强势状态,A选项排除。北方气候的恶劣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航海技术的进步不属于转变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条件,D选项排除。20、B【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尽管没有取消封国,但王国问题却解决了。汉武帝时期采取“推恩令”,妥善的解决了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故B项正确;“削藩”是明朝时期实行措施,排除A;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排除C;内外朝是分割宰相权力的制度,排除D。故选B。21、C【解析】

根据材料“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可知清政府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在新政中主张发展实业、编练新军等措施,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康乾盛世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的西方的先进技术,B选项排除;戊戌变法虽然主张发展工商业,但是与材料中“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的措施不符合,D选项排除。22、D【解析】

题干显示美国总统领导下的战争,往往是在事后让国会承认既成事实,体现了美国总统权力在特殊时期的上升,这显然与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衡不符,说明这一制衡体系有所失衡,D正确;材料只列举了战争行为中总统权力的上升,不能证明行政权不断扩大,排除A;从杜鲁门至尼克松均处于冷战时期,冷战思维不可能逐步遭到漠视,排除B;材料重点在讲述总统与国会的相互关系,而非与苏联争夺霸权,排除C。23、B【解析】

材料说明国共两党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爱护,表明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故B正确;民族发展不是这一行动的主要意义,排除A;保护历史文物是表现的行为,不是重要的意义,排除C;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此行为显然不是消除两党的隔阂,排除D。故选B。24、A【解析】

18世纪中后期法国用“科学”代替宗教‘信仰’,说明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A项正确;法国思想界崇尚科学,并没有否定宗教的社会作用,B项错误;第一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而不是法国,C项错误;用科学代替宗教信仰,是近代科学的产生的作用而非原因,D项错误。25、B【解析】

1920年,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中,提出“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再也无力负担牺牲和困苦,体现了农民对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不是对国家艰难处境的同情,A项错误;1920年斯大林体制远没有建立,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D项错误。26、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主要和西方人的殖民统治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经济发展落后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D排除。27、A【解析】

由材料“20世纪40年代”“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故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苏联,A项符合题意。英国、日本、联邦德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当时的美国处于同一阵营,排除BCD。28、A【解析】

材料时间是1700—1800年,图中说明专利总数在1765年后增长加快,推动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加快,1765—1800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纺织业是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技集中应用领域,A项正确。B项错在“反比”,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专利意识,先进制度才是强盛根源,排除;D项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近代科技正式形成,材料时段为1700—1800,排除。故选A。29、C【解析】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AB项排除。30、C【解析】

材料指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饕餮纹减少,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增多,反映了周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神秘主义思想趋弱,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的理性主义思想的新发展,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变化,排除A;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周人审美标准变化,排除B;青铜器主要功能是礼器,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理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法国沦陷,第三共和国灭亡;伪政府抑制言论自由;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马赛曲》象征独立自由。(2)积极作用:鼓励自由法国的战斗志气;鼓舞了世界各地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法国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各国音乐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中“1940年……法国沦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