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吴人败曹休于石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吴人败曹休于石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吴人败曹休于石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吴人败曹休于石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吴人败曹休于石亭,诸葛出陈仓之师,上言曰:“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其无功宜矣。恃吴胜而乘之,吴且退矣,失所恃而心先沮、气先折也。蜀定吴交以制魏,此诸葛之成谋,计之善者也。虽然,吴交之必定,亦唯东顾无忧,可决于进尔。及进,而所恃者终在已也。己未有必胜之形,而恃人以逞,交相恃,交相误,六国之合从,所以不能动秦之毫末,其左验已。石亭之役,贾逵以虚声怖吴而吴退,吴望蜀之乘之,蜀不能应也。陈仓之役,张郃以偏师拒蜀而蜀沮,蜀望吴之牵之,吴不能应也。两国异心,谋臣异计,东西相距,声响之利钝不相及,闻风而驰,风定而止,恃人者,不败足矣,未有能成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国》)材料二: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节选自苏洵《权书》)材料三: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节选自苏轼《诸葛亮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评分。(3分)其出不可A继B兢兢C而自完D犹且不给E而何F足G以制中原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指应该、应当,与《孟子》“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宜”词义相同。B.剑门,即“剑门关”,蜀国曾在大剑山垒石为关,成为入蜀咽喉、军事屏障。C.逆,指迎接、迎候,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的“逆”的词义相同。D.迁,指放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国与吴国订立盟约,能使蜀国在东方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北伐以进取中原。B.王夫之认为陈仓之役徒劳无功的根本原因,是蜀吴异心,谋臣异计,相距遥远。C.苏洵认为秦、汉故都有沃土千里,同时又有大河高山作为屏障,足以控制天下。D.苏轼认为,诸葛亮对刘璋的所作所为与曹操没什么区别,让天下士人寒了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译文:(2)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译文:14.三则材料分别就诸葛亮“出师北伐”“弃荆州而就西蜀”“迁刘璋”展开评论,请分别概括作者观点。(3分)【答案解析】10.(3分)BDE(评分标准:每正确一处得1人,全部正确得3分。)11.(3分)C。“逆以煎我怀”的“逆”:预料,想到将来。12.(3分)B。蜀吴两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自己的实力。13.(8分)(1)曹贼在西线已经疲乏,现在又要致力于应付东线的进攻,兵法上讲要趁敌人疲劳时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4分)(评分标准:疲于西:状语后置,在西线疲敝;务:致力;乘劳:趁着(敌人)疲劳;句意。各1分。)(2)没过几个月,(诸葛亮)就扼住了他(刘璋)的咽喉,拍击他的背,然后夺取了他的土地。(4分)(评分标准:不数月:没过几个月;吭:咽喉;拊:拍击;句意。各1分。)14.(3分)王夫之:依靠别人不可能取得成功;苏洵:蜀地之险不足以得天下;苏轼:不讲忠信而失人心。(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吴国军队在石亭之战中大破曹休,诸葛亮于是出师北伐,进攻陈仓,他上表对后主刘禅说:“曹贼在西线已经疲敝,现在又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东线,兵法上讲要乘敌人疲劳时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从他的话可以知道,他此次北伐徒劳无功是应当的。依赖吴国的胜利而趁机进攻,等到吴国退兵,则蜀军会因为失去依赖而心中大为沮丧,士气遭到挫伤。蜀国与吴国订立盟约以共同对付魏国,这是诸葛亮成熟的谋划,是很好的计策。虽然如此,与吴国订立盟约,也只是使自己没有东方的后顾之忧,能够专心的北伐以进取中原。等到真正北伐进军的时候,所应该依赖的终究只有自己而已。如果自身没有必定能胜利的态势,却依赖别人的力量以求一逞,则双方相互依赖,只会相互耽误对方,战国时六国合纵抗秦,之所以不能动秦军一根毫毛,(原因正在于此),这是历史早已验证过的道理。石亭之战时,贾逵虚张声势来吓唬吴军,吴军因此退兵,吴国指望蜀国此时能趁机在西线进攻魏军,取得战果,蜀军却不能回应吴国的期望。陈仓之战,张邻率偏师抵御蜀军,而蜀军受挫,蜀国指望吴军能牵制魏军,吴国也不能回应蜀国的期望。两国心思不一,谋臣的计略也不一致,东西相距遥远,对于彼此的行动和成败利钝很难及时把握,只能闻风而动,风定而止,依赖他人的人,能不失败就不错了,没有能够最终成功的。材料二:因此,古代那些夺取天下的人,常常首先考虑所占据的地方是否有利于发展。诸葛孔明放弃了荆州,而到西蜀去,从这个行动看,我就知道他不可能统一天下了。诸葛亮不曾看出什么是大的险要,他认为剑门山的险要就可以保护蜀汉不至于灭亡。我曾经去考察过那里的险要形势,它利于防守,不利于出击;出击时后边的军队就不能接续得上。像这种险要之地,战战兢兢地防守以求保全自身,尚且不能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怎么能够靠它来夺取中原的广大地区呢?像那秦朝、汉朝旧都所在的地方,有千里广阔的肥沃土地,又有大河高山做为屏障,才真是能够控制天下的好地方;为什么要去剑门山那样不能立身的地方,然后还得意地说“这里真是险要”呢。材料三: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够慷慨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人,本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勉强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刘表死的时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这月后刘璋以交好的态度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