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柏县20222023学年春期四校联考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 B.长安 C.涿郡 D.余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A项正确;长安是隋朝的都城,排除B项;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排除CD项。故选A项。2.贞观二年(628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中,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爱惜人民,以农为本,不夺农时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和亲吐蕃,民族友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排除BCD项。故选A项。3.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信息是()A.盛唐气象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中耕作图》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安定、国泰民安、农业经济发展、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等的社会状况。“弈棋仕女图”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根据“唐朝长安平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都体现了盛唐的社会经济繁荣。“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所以图片共同反映了盛唐气息,A项正确;唐长安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交融,排除B项;图片并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C项;“弈棋仕女图”没有体现社会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4.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C.武则天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C项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选项都是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5.下图是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希腊的莨苕、波斯的连珠、印度的舞人、佛教的莲花、中国的龙凤等。这种多样化的装饰折射出唐朝()A.边疆巩固 B.兼容并包 C.民族和睦 D.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所以唐青釉凤首龙柄壶有流行于希腊莨苕纹样,波斯的产物连珠,常见的印度舞人,佛教的象征莲花,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边疆巩固,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问题无关,排除C项;材料指的是文化交融,并非折射出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6.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诗歌有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有的抒发离愁别恨,有的描绘田园山水、边疆风光,有的倾诉个人抱负遭遇……这表明唐诗()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形式多样 D.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诗涉及“祖国大好河山、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等”,可见,唐诗内容丰富,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唐诗的数量,排除A项;唐诗的形式多样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唐诗的影响深远,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7.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材料可以印证唐朝()A.民族关系和睦 B.中外交流频繁 C.科学技术发达 D.社会风气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从“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项正确;“民族关系和睦”的说法与题干材料“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科技文化,但并没有对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叙述,无法直接表明唐朝科学技术发达,排除C项;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指的是当时国内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对外交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8.七年级(4)班李雷同学要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他拟定了四个题目,请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研究题目()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辽、宋、夏、金、元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属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指隋唐时期,排除A项;国家分裂的时代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反映的是某选拔人才制度在隋朝至两宋时期的演进概况。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卿世禄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隋朝“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根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根据宋朝“制度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世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C项正确;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卿世禄制都是选官制度,但与“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0.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北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后来金、西夏又和南宋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答案C。11.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商朝、三国 C.东周、东汉、三国 D.商朝、秦朝、三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公元前229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D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在东汉之后,排除A项;商朝是夏朝灭亡建立的朝代,排除B项;东周是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建立的朝代,排除C项。故选D项。12.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汗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于这些改革最全面的评价是()举措具体表现取谏汉儒“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实施汉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A.促进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民族交融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深受汉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行汉法”“行仁政”“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对于忽必烈这些改革最全面的评价是深受汉文化影响,D项正确;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对改革评价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有利于民族交融对改革评价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对政治方面改革的评价,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13.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于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助天子,“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A.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B.破坏了分封制度的原则C.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助天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王位继承实行宗法制,同时选拔贤人之后辅助天子,有利于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等级秩序和内部的团结,稳定了统治秩序,A项正确;以贤士辅助天子的做法是以宗法分封为前提的,并未破坏该原则,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创立的,排除C项;选用奴隶主贵族中的贤士之后,不能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4.史书记载其“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与该记载相关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土尔扈特部回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B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为打通与西域的联系,排除A项;戚继光抗倭为维护聊天完整,国家统一,排除C项;土尔扈特部回归属于加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15.唐宋时期,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谚语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变化反映的是()A.封建朝代的更替 B.专制王权的强化C.经济格局的变动 D.农耕技术的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期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体现出以农业生产中心的变法,也就是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动,由苏湖地区转向湖广地区,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格局的变动,C项正确;农业生产中心的变化与封建朝代的更替无关,排除A项;农业生产中心的变化与专制王权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耕技术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C项。16.小明同学进行专题复习时,搜集到完善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削弱相权、明太祖废除丞相、雍正帝设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他复习的专题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君主专制的强化 D.开国皇帝的三把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或皇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反映的是隋唐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B项;雍正帝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故开国皇帝的三把火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7.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人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C.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期,关闭其他港口,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依据材料“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广州一地”可知,清政府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明显是固步自封,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主张学习西方,排除D项。故选C项。1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C.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故D正确;A项是秦长城的起止点,故排除A项;BC说法错误,故排除BC项。故选D。19.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其代表作是()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青天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A项正确;《西厢记》的作者为王实甫,排除B项;《牡丹亭》的作者为汤显祖,排除C项;《青天歌》的作者是丘处机,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面图片反映的最恰当的历史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友好交往C.抗击外来侵略 D.中国古代军事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和赤嵌楼都反映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在赤嵌楼和台湾城等地击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的统一;无敌大将军神炮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武器。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捍卫了国家主权,抗击了外来侵略,三幅图片反映的最恰当的历史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和友好交往无关,排除B项;中国古代军事家与后两幅图片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节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摘编自《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材料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2)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隋朝短暂而亡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3)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节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二“隋炀帝巡游江都”“开凿大运河”可知,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小问3详解】启示:根据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明上河图》(下图)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的繁荣景象?(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在什么时间完成?(3)请你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张择端;反应了东京(开封)商品部经济繁荣。(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画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北宋张择端绘制了《清明上河图》;景象:根据所学可知,它反应了东京(开封)商品部经济繁荣。【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可知,这体现的经济重心南移。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南移到南宋完成。【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这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23.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强化自己的皇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成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用意)?”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材料三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后)简称“军机处”。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一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此做法真实意图是什么?(3)材料三中这一机构设置于哪个皇帝时期?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答案】(1)明朝;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主专制。(3)雍正;皇权进一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解析】【小问1详解】现象、措施:根据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加强了君主专制。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政治现象。措施是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小问2详解】做法:根据材料二“一把心肠论浊清”“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意图: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实行文字狱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主专制。【小问3详解】皇帝:根据所学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说明: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4.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上演,其中《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2)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倡导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有何现实意义?【答案】(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历史基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日益加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同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