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50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的是()A.AB.BC.CD.D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Mg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OCl2分子的电子式C.HF分子的电子式D.Na2S形成的电子式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mol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NAB.48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3NAC.11.2L甲烷(CH4)中的共价键数为2NAD.1molN2与3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4.X、Y是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原子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非金属性比Y弱
B.X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5.根据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达式都不相同
B.两个不同原子的1s、2s、2p、3s、3P各亚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
C.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最高化合价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6.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判断硫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B.镁与铝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反应,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D.Cl2与Br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7.右图表示可逆反应A(固)+B(气)nC(气);△H=Q(n为正整数)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a表示使用了催化剂,b没有使用催化剂
B.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温度,则a比b的温度高且△H>0
C.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压强,则a比b的压强大且n≥2
D.其他条件相同,若改变A的物质的量,则a比b用A的物质的量少8.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O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32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③化学键断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④晶体中含有阴离子,一定含有阳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⑨判断一种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的方法是测其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A.①④⑦⑧B.③④⑦⑧C.②⑤⑧⑨D.④⑦⑧⑨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Ⅰ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1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2Cl2(g)+2H2O(g)ΔH=-115.6kJ/mo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B.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C.断开4molHCl键的同时生成4molHO键D.n(HCl)∶n(O2)∶n(Cl2)∶n(H2O)=4∶1∶2∶212.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B.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的转化为SO3C.为了提高SO2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浓度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通常情况下,N2(g)和
O2混合能直接生成NOC.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D.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14.用纯净的CaCO3与l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己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B.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B.有效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D.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在常温下就能发生16.下列四个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试管温度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催化剂A常温3%﹣﹣B水浴加热3%﹣﹣C水浴加热6%MnO2D常温6%﹣﹣
A.AB.BC.CD.D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放出还是吸收能量18.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反应4NH3(g)+5O2(g)4NO(g)+6H2O(g)30s内,NO增加了0.3mol,则在30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正确的是()A.V(O2)=0.01mol·L1·s1B.V(NO)=0.08mol·L1·s1C.V(H2O)=0.01mol·L1·s1D.V(NH3)=0.002mol·L1·s119.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同,如图所示,己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能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能量,根据以上倍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分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4和N2互为同位素C.N4化学性质比N2稳定D.lmolN4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的能量2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21.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负极,Cu为正极B.正极反应为Zn-2e-=Zn2+C.电子从Cu极流出D.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2.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1molO2,有2mol电子转移23.下列关于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不正确的是()A.高温下C+SiO2=2CO+Si,说明非金属性C﹥SiB.同浓度下碱性:KOH﹥Mg(OH)2,说明金属性K﹥MgC.氟气与氢气在暗处相遇就会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明非金属性F﹥ClD.氧化性:Cu2+﹥Na+,说明金属性Na﹥Cu24.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B.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三纵列合称Ⅷ族,Ⅷ族是元素周期表所有族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C.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一些化学反应新型催化剂D.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包含过渡元素和Ⅷ族2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出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综合题26.(9分)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R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完成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X的简单氢化物与M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还原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3)我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长征火箭,常以X、Y的液态氢化物做燃料。已知X、Y的两种氢化物电子数相等,并且反应时生成两种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①写出两种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X的液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
(4)下列说法能证明R、Y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
A.R和Y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RY2
B.Y单质常温下是气体,R单质是固体
C.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R的氢化物
D.自然界中存在Y单质不存在R单质27.(8分)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关于“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得出了一些有趣的想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判断。将5.4g铝片投入500m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下图为反应产氢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1)关于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①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的速率②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③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2)书写O→a段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mL0.5mol·L1硫酸的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①盐酸中c(H+)的浓度更大②Cl—有催化作用③SO42—有催化作用④SO42—有阻化作用⑤Al3+有催化作用(4)根据所学,若要加快铝片与硫酸溶液制H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①加入某种催化剂;②滴加少量CuSO4溶液;③将铝片剪成100条;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mol/L;⑤加入蒸馏水;⑥加入少量KNO3;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28.(14分)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0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试验编号T/K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实验目的①298粗颗粒2.00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II)实验①和_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III)实验①和_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②298粗颗粒1.00③308粗颗粒2.00④298细颗粒2.00(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3)请在上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并标出线的序号_______。(4)工业上己实现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的转化。己知: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①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在前10min内,用CO2表示的反应速率:V(CO2)=______mol/(L·min)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a.容器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c.v(CH3OH)=v(H2O)d.c(CH3OH)=c(H2O)29.(10分)1、右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当电极a为Fe、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时,该装置(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若能,请指出负极是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CH4为燃料,采用酸性溶液为电解液;则CH4应通入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极流出。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某学生为了探究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即0~1、l~2、2~3、3~4、4~5min)为原因是。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A.蒸馏水B.CuCl2溶液C.NaCl溶液你认为他上述做法中可行的是(填相应字母);做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9分)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来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仪器B的名称为,干燥管D的作用为.(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溶液吸收尾气。(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溶液的洗气瓶。
参考答案1.D【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C错误;D.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D正确;故选D。2.B【解析】A、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因此此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Mg2+,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满足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OCl2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HF属于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H和F共用电子对,故C错误;D、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Na+和S2-组成的,故D错误。3.B【解析】.A、D2O为2H2O,1molD2O含有中子数为10mol,故A错误;B、氧气和臭氧都是有氧原子组成,48g氧气和臭氧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8/16mol=3mol,故B正确;C、没有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无法计算CH4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无法计算NH3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4.C【解析】X、Y是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如果X原子半径比Y原子半径大,则原子序数X>Y,则
A.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X<Y,故A正确;
B.原子序数X>Y,故B正确;
C、非金属性X<Y,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Y的氢化物更稳定,故C错误;
D、非金属性X<Y,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故D正确.
5.D【解析】35Cl和37Cl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7,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达式都相同,故A错误;
B.不同原子的原子同、原子半径越等不同,两不同原子各亚层中电子的能量不相同,故B错误
C.氧元素、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除氧、氟外,短周期其它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化合价,故C错误;
D.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故D正确,
故选:D.
6.A【解析】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作为判断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故A错误;B、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金属性越强,故B正确;
C、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所以可以根据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正确;
D、越易形成氢化物,形成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所以可以通过Cl2与Br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来判断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A.
7.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a与b中c的百分含量应相同,与图像不符合,A错误;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a比b的温度高且△H>0,升高温度,a比b先平衡,且c的百分含量比b中c的百分含量大,与图像不符合,B错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若n≥2,平衡向左移动,a比b的压强大,C正确;A为固体,改变其物质的量,对平衡无影响,D错误。8.A【解析】正确答案:A
A、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B.不正确,水也要电离出H+,该溶液中H+浓度和SO32浓度不是2倍关系;
C.不正确,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不能放出SO2气体;
D.不正确,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平衡正向移动,生成Na2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9.D【解析】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错误;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错误;③化学键断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氯化钠溶解只断键,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④晶体中含有阴离子,一定含有阳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正确;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错误;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硝酸铵既有离子键,又有离子键,错误;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也可以含有共价键,错误;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⑨判断一种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的方法是测其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正确;④⑦⑧⑨正确,答案选D。10.B【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X为氧元素,Y为氟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A、O2-有两个电子层,每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S2-有三个电子层,每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8,二者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错误;B、NaF是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正确;C、非金属性:O>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错误;D、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r(F)<r(O)<r(S)<r(Na),错误。11.A【解析】A.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只要反应发生就存在断开4molHCl键的同时生成4molHO键,故C错误;D.n(HCl):n(O2):n(Cl2):n(H2O)=4:1:2: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B。12.D【解析】A项,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反应效率,故A正确;B项,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问题,反应物不可能100%的反应,故B正确;C项,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加入氧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故C正确;D项,达到平衡时,SO2与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一定相等,要依据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具体计算,故D错误。综上,选D。13.D【解析】A、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正确;B、氮气和氧气反应需要放电,选项B不正确;C、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选项C不正确;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A选项计算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14.A【解析】A、EF段产生的CO2共0.02mol,由于反应中n(HCl)∶n(CO2)=2∶1,所以该段消耗HCl=0.04mol,时间1min,所以用盐酸表示的EF段平均化学速率是0.4mol·L-1·min-1,A正确;B、单位时间内反应生成的多或反应物消耗的多,则速率快。由于横坐标都是1个单位,EF段产生的CO2多,所以该段反应速率最快,不是OE段,B错误;C、由于时间都是1min,所以三段的速率之比就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672-224)∶(784-672)=2∶4∶1,C错误;D、收集的CO2是看总量的,F点只有672mL,应该是G点的体积最多,D错误,答案选A。15.B【解析】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的过程,故A错误;B.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所以有效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故B正确;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说明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放热反应不一定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燃烧反应往往需要加热,故D错误。故选B。16.C【解析】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加快反应;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增多,加快反应;增大浓度,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反应加快,显然只有C中温度高、浓度大、使用催化剂,则C中反应速率最快.故选C.17.B【解析】A、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有一个活化的过程,即吸收能量的过程,而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选项A正确;B、任何反应发生都需要有活化的过程,一些吸热反应即使不加热也可以发生。如NH4Cl与BaCl2·8H2O混合就可以发生,但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B不正确;C、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项C正确;D、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二者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还是吸收能量,选项D正确。答案选B。18.D【解析】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来解答。A、30s内NO的物质的量增加0.3mol,则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0.3mol×5/4=0.375mol,所以V(O2)=0.375mol/5L/30s=0.0025mol·L1·s1,错误;B、V(NO)=0.3mol/5L/30s=0.002mol·L1·s1,错误;C、V(H2O)=3/2V(NO)=0.003mol·L1·s1,错误;D、V(NH3)=V(NO)=0.002mol·L1·s1,正确,答案选D。19.D【解析】A、N4分子是由氮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选项A不正确;B、由于氮气也是由氮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所以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C、反应热是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lmolN4转变为N2的反应热是167kJ/mol×6-2×942kJ/mol=-882kJ/mol,选项D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氮气化学性质比N4稳定选项C错误。答案选B。20.D【解析】M的物质的量增大,M是生成物,N、M的变化量比为2:1,化学方程式:2NM,,故A错误;t2时,N、M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故B错误;.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务外包合同
- 2025房地产交割监管合同
- 2025合同法讨论案例
- 2024年神经系统用药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研究
-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业服务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水电费在线结算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牛津译林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 建筑劳务专业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企业融资报告特斯拉成功案例分享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8讲 阻燃木质材料
- 低空经济的社会接受度与伦理问题分析
- GB/T 4732.1-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
- 六编元代文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