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计划导则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标
为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豫发[]1号)文件精神,市加紧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建设和村庄治理,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促进城镇统筹,科学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制订《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1.2适用范围及编制要求1.2.1本《导则》适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计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建设计划编制和计划管理。1.2.2激励村庄委托有资质计划编制单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计划进行建设,不能单独编制计划村庄根据本《导则》进行计划建设。1.2.3村庄是否单独编制建设计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计划和相关乡镇计划要求,依据村庄具体情况确定。计划撤并村庄不需编制村庄计划,有条件可编制村庄撤并计划。1.2.4村庄计划设计过程中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设计方案完成后应向村民公告并经过教授审议,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1.2.5本《导则》适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计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建设计划编制和计划管理,另外还必需实施国家其它相关技术法规、规范。1.3基础任务村庄建设计划基础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计划(含乡镇域计划)所确定村庄计划建设标准基础上,深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计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和计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居环境。1.4计划依据1.4.1县(市)域城镇村庄布局计划;1.4.2乡镇总体计划(含乡镇域计划);1.4.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计划;1.4.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4.5《村镇计划标准》;1.4.6《河南省村庄建设计划导则(试行)》;1.4.7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等。1.5计划范围村庄建设计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若是多村并一村,宜以计划高速后行政村范围为计划范围。1.6村庄建设计划标准1.6.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要求,加紧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方面进步。1.6.2主动引导从事第一产业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主动激励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提倡“迁村并点”,推进“空心村”整改。1.6.3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现有村庄进行整改、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全部集中改建和新建村庄应统一计划、分步实施。1.6.4村庄建设应结合当地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着“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经济适用、合适超前”标准进行,要主动推广优异、适用科技结果。1.6.5村庄建设要坚持合理用地、节省用地、保护耕地、集约发展标准,严格实施国家要求用地政策和标准,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充足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1.6.6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难影响地段,宜选择有良好自然环境,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和建设条件适宜荒山、岗地、坡地及其它非耕地,避免铁路、关键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穿越,严禁沿路展开布局,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1.6.7充足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一样自然地理条件要求,因地制宜,灵活部署,突出地方特色。1.6.8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生生活需要。1.6.9住宅建筑应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习惯。
第二章村庄布局
2.1村庄布点标准2.1.1村庄建设要计划先行。依据乡镇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合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编制村庄布点计划。合理确定新建、保留、撤并和整改村庄数量、职能和规模,界定村庄建设范围,落实乡镇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提出要求。2.1.2符合乡镇域计划村庄布点要求。2.1.3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便农民小康或现代化生活需求。2.1.4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农业生产发展,和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适应、耕作半径合理。2.1.5村庄应集中建设,每个行政村标准上不超出3个。村庄人口规模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大型村不低于人,中型村1000-人,小型500-1000人,山区不低于200人。2.1.6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地域可依据特殊需要合适增加村庄布点数量,但仍要表现集聚发展本质要求。2.2村庄建设计划分类依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原因,计划分为改建扩建型村庄计划和新型村庄计划两大类型。2.2.1改建扩建村庄选择标准:应关键选择位置合适、规模适度、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和绿化环境很好、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潜力较大村庄,且村庄周围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2.2.2新建村庄选址标准:参考1.6条、2.1条要求和2.2.1款相关要求。2.2.3计划撤并村庄,除危房维修以外,全部集体和个人建设活动(包含危房改造),全部不得在现村庄新建或改造,应纳入所并入村庄进行计划建设。2.3改建、扩建型村庄计划2.3.1改建、扩建型村庄应妥善处理新旧村建设关系,主动推进旧村改造和整改,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2.3.2旧村改造标准: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提升村庄居住环境质量。2.3.3新村扩建标准:和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选择发展方面应考虑交通条件、土地供给、农业生产等原因),避免无序蔓延,尽可能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形态;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4新建村庄计划和村庄自然环境友好,用地布局合理,功效分区明确,设施配套,环境清新优美,充足表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2.5村庄布局标准2.5.1全方面综合地安排村庄各类用地。2.5.2集中紧凑建设,避免无序扩张。2.5.3充足利用自然条件,充足挖掘地方文化内涵,表现地方特色。2.5.4新、旧村庄有机衔接,形成合理有序空间结构。2.6村庄结构和用地标准2.6.1村庄结构村庄以住宅组团为基础单元,村庄通常由大小不等多个住宅组团组成。2.6.2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三类控制。1类为80-100平方米/人,适适用于现实状况人均用地低于120平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庄;2类为100-120平方米/人;3类为120-140平方米/人,适适用于现实状况人均用地超出计划200平方米,人均耕地大于1亩村庄。各县、市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上述标准合适进行调整,但最高不能超出150平方米/人。2.6.3建设用地标准村庄各类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百分比应按表2.1实施。各类建设用地取值相加不应超出建设用地上限。表2.1建设用地标准用地类别占总建设用地百分比人均用地指标(平方米/人)1类2类3类1、居住建筑用地50——7040——7050——8460——982、公共设施用地6——124.8——126——14.47.2——16.83、道路广场用地8——126.4——128——14.49.6——16.84、绿化用地4——83.2——84——9.64.8——11.25、其它用地10——208——2010——2412——28村庄总建设用地10080——100100——120120——140
注:公共设施用地包含公共建筑用地和公用工程用地。其它用地包含生产性服务设施用地和其它。
2.7村庄布局模式2.7.1村庄布局基础模式2.7.1.1集中式部署模式2.7.1.2开敞式部署模式2.7.2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2.7.2.1平原地域模式2.7.2.2水网地域模式2.7.2.3丘陵地域模式2.7.3按村庄规模划分2.7.3.1适适用于1500人以下2.7.3.2适适用于1500-3000人2.7.3.3适适用于3000人以上2.7.4村庄扩建基础方法
第三章公共设施
3.1公共设施分类3.1.1公益型公共设施,指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3.1.2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剪发店、娱乐场所、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公共设施。3.2公共设施部署标准3.2.1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应和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和村庄住宅同时计划、建设和使用。3.2.2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部署,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前提下,可采取综合楼或组合体。3.2.3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部署公共活动场所,满足村民交往活动需求。3.2.4小学应按县(市、区)教育部门相关计划进行布点。3.3公共设施配套指标体系3.3.1公共设施配套指标公共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3.3.2公益型公共建筑项目参考3.1配置,建筑规模参考表3.2实施。表3.1公益型公共建筑项目配置表
通常应设置有条件设置1、村(居)委会
√2、幼稚园、托儿所√
3、文化站(室)√
4、老年活动室√
5、卫生所、计生站√
6、运动场地√
7、公用礼堂
√8、文化宣传栏√
表3.2公益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服务人口(人)备注1、村(居)委会200——500行政村管辖范围内人口
2、幼稚园、托儿所600——1800所在村庄人口2—6班3、文化站(室)200——800同上可和绿地结合建设4、老年活动室100——200同上同上5、卫生所、计生站50——100同上可设在村(居)委会内6、运动场地600——同上可和绿地结合建设7、公用礼堂600——1000同上可和村(居)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8、文化宣传栏长度大于10米同上可和村(居)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3.3.3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依据市场需要根据计划进行选址、安排用地。商业服务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参考表3.3实施。表3.3商业服务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村庄规模(人)500——10001000——人以建筑面积(平方米)>500>600>800
3.4公共设施部署方法3.4.1公共设施布点3.4.2公共建筑排列方法
第四章住宅
4.1住宅计划设计标准4.1.1村庄住宅设计应满足住户起居行为要求,内部功效表现适用、舒适、方便、安全标准。4.1.2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主动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4.1.3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布局方法。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4.1.4住宅设计应遵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标准,主动推广节能、绿色环境保护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4.1.5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表现地方特色。对含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住宅或祠堂等应进行关键保护和修缮。4.2住宅建设标准4.2.1宅基地标准: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不足1亩平原地域,每户用地不得超出130平方米;人均耕地超出1亩平原地域,每户用地不得超出156平方米;山区、丘陵区每户用地不得超出180平方米。4.2.2要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居住对象、户型特点、现实状况居住水平确定符合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和不一样层次需求、适度超前住宅设计标准,包含面积、性能、设备、户室百分比和造价,作为住宅设计和选型依据。4.2.3村庄住宅通常按两种类型进行计划设计:1、公寓型:以4-6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80-120平方米,居住建筑容积率为1.5-1.8,建筑密度小于30%。2、单户型:以2-3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40-180平方米,居住建筑容积率为1-1.2,建筑密度小于40%。每户建筑面积通常不超出村庄住宅计划设计标准。4.2.4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70%。4.2.5住宅朝向和间距应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住宅朝向宜在南偏东、偏西15°之间,间距通常大于1:1.2H(房高)。4.2.6住宅设计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096-1999)要求。4.2.7住宅层高不宜超出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出3.6米。4.3不一样地形住宅计划设计要求表4.1不一样地形住宅计划设计要求山地丘陵地形滨水地形平坦地形1、应选择向阳南、东南、西南向坡面。2、必需避开滑坡、冲沟地带。3、地形坡度宜在25%以内。4、宜选择通风好坡面。5、建筑群体组合宜适应地形改变,部署形式灵活多样,宜形成随地形陡缓曲直而改变自由式和行列式布局。6、住宅建筑结合地形,形式多样。平面部署上,建筑部署可采取垂直或平行等高线方法。竖向处理上可采取如筑台、错层、叠落、分层入口等手法。1、需要合适处理河网和道路关系。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流走向,使住区用地比较完整。2、住宅建筑群体组合及其环境部署应该结合水体环境进行计划和建设。3、保障住宅区防洪安全。4、注意处理通航河道噪音对住宅区干扰。受限制和影响条件较少,住宅设计及其群体布局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多样。4.4住宅平面设计4.4.1平面功效应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4.4.2各功效空间应降低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4.4.3应为住户提供适宜室外生活空间。4.5住宅立面设计4.5.1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4.5.2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因材设计。4.5.3色彩应和地方环境协调,表现乡土气息。
第五章基础设施
5.1道路交通计划5.1.1道路等级和宽度●村庄关键道路:路面宽度15-18米;建筑控制线20-24米,间距250-300米。●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8-12米;建筑控制线10-15米,间距150-250米。●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米。依据村庄不一样规模,选择对应道路等级系统。人以上村庄可根据三级道路系统进行部署,人以下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和宽度。另外,因为私人机动车方法不一样选择(集中部署、分散部署),对道路组织形成和断面宽度选择要因地制宜。5.1.2道路照明村庄关键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5.1.3停车场住宅建筑停车按每户0.5-1个停车位标准配置,其中私家农用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部署,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设置。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场所统一安排。5.2给水工程计划5.2.1给水工程计划包含用水量估计、水质标准、供水水源、水压要求、输配水管网部署等。5.2.2用水量应包含生活、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新村应有集中安全供水水源、管网敷设到户,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GB11730-89),综适用水指标120-180升/人·日。5.2.3输配水管网部署,和道路计划相结合。给水干管最不利点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米计算,建筑物每加一层应增压3米。5.2.4在水量确保情况下可充足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不然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单独消防贮水池。5.3排水工程计划5.3.1排水工程计划包含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估计、排放标准、排水系统部署、污水处理方法等。5.3.2排水量应包含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关键指生活污水量。5.3.2.1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60%-80%计算。5.3.2.2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5.3.3村庄排水体制通常采取合流制,有条件地域可采取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取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域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5.3.4部署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足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不应经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5.4供电工程计划5.4.1供电工程计划应经乡镇域基础设施计划为指导。5.4.2供电工程计划包含确定用电指标、估计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法,预留10KV变配电站位置,确定规模容量。5.4.3供电电源确实定和变电站址选择应以乡镇供电计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靠近负荷中心。5.4.4确定中低压主干线路敷设方法、线路走向及位置。5.4.5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需求。5.5广电、通信工程计划5.5.1广电、通信工程计划应乡镇域基础设施计划为指导。5.5.2村庄要计划安装设置有线电视和宽带网。依据广电、通信基站服务半径要求预留建设基站位置,布点结合公共设施统一计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5.5.3确定镇——村主干通信线路敷设方法、具体走向、位置;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5.5.4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依据村庄建设要求应尽可能全方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取地下管道敷设方法,有线广播电视管线标准上和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计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计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信位置。5.6能源利用5.6.1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主动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秸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5.6.2村庄应逐步实现燃气化。计划宜结合气源种类、供气方法和用气规模设置对应供气设施(液化气站或管道气输配系统)。无气源地域应主动推广沼气和秸杆制气。5.7环境卫生设施计划5.7.1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和中转站位置、容量。主动激励农户利用生产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施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村庄应指定专员定时清扫、搜集、运输垃圾。5.7.2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搜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标准,一村设1-2处搜集转运点,服务半径100-150米,每处占地大于30平方米,距离住宅大于20米。每20-30户设垃圾桶或密封垃圾池,占地4平方米。村庄垃圾可采取卫生填埋、堆肥或集中转运方法作无害化处理,要预防造成二次污染。村民集中活动地方要设置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服务半径通常为300米,每村最少一处,每座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可和垃圾搜集点部署在一起,和其它建筑物距离不少于20米;可建沼气池式、化粪池式和水冲式公厕。5.8防灾减灾5.8.1消防计划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关键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5.8.2防洪计划村庄河流根据20年一遇标准、村域内河流通常按一遇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5.8.3地质灾难防治计划提出地质灾难预防和治理方法。5.8.4地震灾难防治计划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和防御目标,提出对应计划方法和工程抗震方法。5.9竖向计划村庄竖自由电子计划包含地形、地貌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计划标高等内容。竖向计划应遵照下列标准:5.9.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降低土方工作量。5.9.2多种场地适宜坡度,应符合表5.1要求。表5.1多种场地适宜坡度(%)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广场0.3——3.0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
儿童游戏场0.3——2.5运动场0.2——0.5杂用场地0.3——2.9绿地0.5——1.05.9.3满足排水管沟设置要求。5.9.4有利于建筑部署和空间环境设计。5.9.5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择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5.9.6建筑场地标高应和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中心标高。
第六章景观环境
6.1景观环境计划设计标准6.1.1关键加强村庄关键出入口和公共中心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6.1.2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形成地方特色。6.1.3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表现乡土气息。6.2建筑风貌计划6.2.1依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和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原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法。6.2.2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表现地方特色。6.2.3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尽可能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鲜明地方特色,单栋住宅长度不宜超出50米。6.2.4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效要求和方便人活动外,必需和村庄环境充足协调,重视特色空间营造。6.2.5新建建筑应强调和原有建筑风貌协调,反应地方特色。6.3绿化系统计划6.3.1充足利用现实状况自然条件基础,尽可能在劣地、坡地、洼地部署绿化,植物配套宜选择含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品种。6.3.2加强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结合、绿地部署和水面结合。6.3.3绿地建设关键宜结合村口和公共中心及沿关键道路部署,有条件村庄可设置农民公园,丰富农民生活。6.3.4村庄集中绿地应合适部署桌、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小品建筑等。6.4河道景观计划6.4.1尽可能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加以整改和沟通,河道设计应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6.4.2河道驳岸宜随岸线自然走向采取斜坡形式,修饰材料以地方材料为主,并和绿化相结合。河道两侧应部署绿化。6.5村口景观设计6.5.1村口建筑应精心设计、构思新奇,表现地方特色和标志性。村口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6.5.2村口应经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和建筑空间营造等腰三角形手段突出景观效果。6.6环境设施小品设计6.6.1环境设施小品关键包含场地铺装、围栏、花坛、园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废物箱等。6.6.2场地铺装,形式应简练,用材应乡土,利于排水。6.6.3围栏设计美观大方,采取通透式。6.6.4各类小品关键部署于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尺度适宜,结合环境场所要求,采取不一样手法和风格,营造丰富村庄环境。6.6.5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为道路景观画龙点睛。
第七章关键技术指标
7.1村庄建设计划关键技术指标及其计算单位应符合表7.1、7.2要求。表7.1村庄用地汇总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比重(%)人均面积(平方米/人)村庄总建设用地公顷
居住建筑用地公顷
公共建筑用地公顷
道路广场用地公顷
绿化用地公顷
其它用地公顷
表7.2关键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居住户数户
居住占地面积平方米/户
居住人数人
户均人口人/户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户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停车位辆
绿地率%
容积率
第八章附则
8.1各县(市)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导则》制订实施细则。8.2本《导则》由南阳市计划局负责解释。
附件
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基础资料搜集及计划结果要求
一、基础资料搜集编制村庄建设计划应对村庄发展现实状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计划需搜集以下基础资料:1、乡镇总体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等对本计划要求;2、土地利用现实状况、用地分类至小类;3、现实状况人口和计划人口规模;4、建筑物现实状况,包含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6、基础设施及管网现实状况;7、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8、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9、建设工程造价资料;10、村庄地形图:百分比尺为1:1000-1:。二、计划结果要求(一)计划结果计划结果关键包含计划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二)计划说明书不一样规模村庄、不一样建设类型村庄能够根据下列计划结果要求对计划内容进行合适增减。1、序言计划工作背景和过程简述,委托单位、计划范围和目标,计划组织。2、概述(1)计划依据(2)现实状况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地理位置、人口和面积、和周围村镇、城市关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村庄发展过程、现实状况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村庄组织情况、村庄住宅建设情况等。(3)关键问题用地布局和功效分区、计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建筑形式和村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对外交通联络等方面关键问题。3、计划内容(1)基础标准(2)村庄建设环境和场地分析●分析村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确定编制计划关键制约原因,对可能产生影响进行评定●村庄建设用地评定●建设用地有选择(3)村庄建筑质量评定确定保护、保留、整改、改造建筑。(4)计划总则●计划目标●计划范围●人口和用地发展指标选择和规模估计(5)计划布局对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等进行合理布局。(6)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根据《村镇计划标准(GB50188-93)》和《河南省村镇计划和审批措施》相关要求、乡镇总体计划、本《导则》要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及用地安排。(7)基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协议范本
- 2024年商用经营权租赁协议
-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
- 2024年国际货物运输销售协议模板
- 儿童抚养权转移协议模板2024年
- 2024年无房产证私房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个人汽车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酒吧业主权益转让协议
- BF2024年二手房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龙湖房地产开发建设协议
- 北京市商业地产市场细分研究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大足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肺结节科普知识宣讲
- 网络直播营销
- 2024年节能减排培训资料
- 2024传染病预防ppt课件完整版
- 2024年华融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历史试题(适用地区:贵州)含解析
- 《宽容待人 正确交往》班会课件
- HSK五级必过考前辅导课件
-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