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探讨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探讨则相对较为寂静。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探讨的拓展与深化供应了宝贵的尝试。作者对其探讨有着特别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奇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化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探讨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探讨并不干脆探究“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探讨论集》一书中的“外缘探讨”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探讨”有所不同:“外部探讨,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探讨则是在文学本体探讨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指责,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探讨”,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探讨”。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探讨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推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务等详细问题的辨析之上。在干脆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状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夫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性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务有了较为清楚的轮廓。尤令人钦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究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探讨当中的‘考证’本身,唯恐不只是一种看法、方式与基础,或者应当本就是一种指责。”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当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指责的探讨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探讨宋词,唯恐至少应当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士大夫的文学传统,一个是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探讨,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摘编自《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材料二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消遣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快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特别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很广。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早期的文人词,如李白、白居易的词作,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文人的话语来仿效民间的词调,在词中蕴含了文人的思想情趣。宋代文人更是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需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优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全部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同时,宋代文人词之外还存在着众多民间词作。基于市场特质分析,宋代民间词主要用于唱词业的商业演出,是市场上的流行商品。(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材料三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给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宠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绽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特别另类,所以当时常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特别显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当是曾经留意的。以我们对苏轼特性的了解,他确定要在这方面接着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事实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闻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指责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旧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明显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确定的否定性,但不行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原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别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事实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探讨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探讨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B.虽然“内美”是词学探讨的要旨,但是在宋词探讨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究它。C.外部探讨和外缘探讨侧重点不同,后者的探讨意图是要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探讨。D.古典文学探讨当中的“考证”,是一种看法、方式与基础,也是一种指责。2.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验,其词作内容转为深厚,但依旧保持了音律之美。D.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3.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宋词的探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确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B.材料一通过论述告知读者,要了解宋词,走进宋词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的考据工作,阐明文学本质。C.材料一论述了马里扬所著书籍的学术价值、出版背景、意义、探讨方法等,为宋词探讨的拓展与深化供应了重要的依据。D.材料三论述了词的发展,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主要以消遣为目的,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起先出现尊体之说。4.材料三对于“尊体”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说明。(4分)答:5.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尊体“两个层面”的理解。(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全部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①缠绕这座城市的水都是有来历的。②那天到得早,大明湖或许刚醒来,朦胧中水波不兴。沿湖走几步,却似听到了话语声,瞻顾去找,四周无人,湖面如镜,枝叶低垂,只有那些仿佛从水底发出的微细声音跳进耳里,鱼贯而入。③济南是鼎鼎大名的泉城,水源众多,耳熟能详的有趵突泉、黑虎泉、大明湖,好像每一位到济南的人都不愿错过。水邀请我们作想象的旅行。700多处自然泉,潜藏地下,阡陌纵横,想象中那应当是中国的“地下威尼斯水城”。我在两年前的夏秋之交来过,像是赴一场水的约会。地下那么多的水,从何奔流而来,又在呼唤什么,人们并不去探究,只愿观赏水所带来的陪伴和惊异。我多年生活在洞庭湖畔,也见识过不少江河湖泊,睁眼闭眼都可触摸到水的身影。我深深地懂得,水流淌在一座城市里,就是对古老记忆的唤醒,对生活在此的人的内心烛照。④济南是古城,齐鲁大地的中心。“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随意翻开历史的一页,一个个显赫的名字就让人对这片土地心生钦敬。诞生于此的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到此游历生活工作过的有闻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曾巩,闻名小说家刘鹗,现代文学家老舍等等。这里的水,印鉴过他们的面容,涤荡过他们的身体,也守护过祖辈灼热的灵魂。⑤水,像时间里的淘洗器,在覆遮中显影那些宝贵的过往。⑥曾巩整饬过济南的水。济南的地势从古至今都是南高北低,济南城的北边老城区,地势低洼,水最宠爱朝这里奔涌聚集。原先宁静澄澈的水,却成了人们心头的隐忧。宋熙宁四年,52岁的曾巩来济南担当齐州地方长官。入夏到来的他,横亘眼前的不仅有风景,也有积水顽症。宋代文人多为务实的改革家,曾巩“无忘夙夜,勉尽疲驽”,大刀阔斧地在北城大规模地修堤筑堰、疏水浚道、挖渠建闸。一番疏堵,水的格局悄然改变。全城地下泉水的流积之处聚为大明湖。曾巩深思熟虑的是水的平衡,他主持在大明湖上修筑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百花堤”,大堤将湖分成东西两半,从南岸登临北岸北渚亭,大堤可行吟可驻足。后人感念,称此为“曾堤”。来过济南两次,沿曾堤观赏过大明湖风光的苏轼,治理西湖的方法也就是受此启发。⑦到济南的当晚,我在泉城广场遇到一位老人,他提笔习书,精神灼灼,在大石板上写着米芾,内容是曾巩咏大明湖盛夏风光《西湖纳凉》中的“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地上水迹未干,他又接着写《趵突泉》一诗中的“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他重复着写,站在一旁观赏的人跟着念读,很快也就熟记了这两句。老人说,曾巩老先生说出的是水的来处。来处一词突然让我心里一震,曾巩的济南政绩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消弭了水患,他不只是给水找到了去处?⑧缠绕这座城市的水都是出名字的。老人如数家珍,除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十大泉群,济南境内的水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以及济水、护城河、玉符河等河流。水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在济南的泉涌中是一个困难的布局。泉水的喷涌,让时间凝练,也让时间延宕。很多人多把近水楼台的济水归为泉水之源,但曾巩是位有实证主义精神的人,他前往南部山区实地勘查。山南水北,是典型的济南地理特征。诸多水流,就是沿山脉由高往低延绵而至。时间迢远的地质变迁,百泉争涌的地底下,自然有着奇异的构造。济南地下多是可溶性灰岩,挤压和溶蚀,形成了众多的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像一张张大大小小的管网,把南边山脉的水引向城内。向北的途中,水脉被阻隔,北边的岩浆岩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石墙,水被拦蓄下来。困难而不行掌控的水的流向,在曾巩的勘查中找到一条清楚的线索,玉符河水自渴马崖潜藏地中五十里,复出而有趵突泉,他又依据济南泉水同色同味,作出“泉皆泺水之旁出者”的论断。⑨出名有姓的733个自然泉,把济南变成了一座自然岩溶泉水博物馆。从大明湖出来往南,经曲水亭芙蓉街到泉城路,没多远就到了趵突泉东门。假山乱石,泉水汩动有声,行人的脚步与声语混迹此间,编排成了一支变奏曲,须凝神细听,才能隐隐听到泉水演奏的主旋律。若是拍一张卫星俯瞰图,大大小小的水,点缀、坐落、环绕、圈囿、流淌在城市的身体里,有关济南前世今生的日常生活想象就被水布局、打开。水,成了这座城市的锦上添花之物。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流成了济南的掌纹。掌纹里有时间,也有情感记忆;有遐想,也有俗世生活;有安静,也有热情美妙。⑩次日,天微明,我走在空旷的街巷,昨日的攒动和喧闹,像是被水冲走。济南日夜坐卧在水流之上,有着属于她的妙不行言。我想象那位诗人兼地方长官,在整治水患之后的每个早晨,也如我这般心怀欣喜地行走。他沿着一条水的来路,走上另一条水的路。济南人世代也就在这蛛网状的水路上走来走去。我特意寻到“他”的跟前,突然明白所谓的与水的约会,其实也是对一个人的瞻仰。后世济南人记忆犹新,为他立祠,明代建在历山称“曾巩庙”,清代移至大明湖东北岸,称“南丰祠”。入祠,有比我到得更早的人,有比我仰头读得更仔细的人。我双手点燃三炷香,烟雾瞬间袅娜,仿佛又听到了水的声音。我恍然,那些凹凸长短的声音就来自一个人的吟咏。水的盛衰,城市的变迁,风景的变与不变,人的今生来世,都被这声音记录、铭刻。⑪水,让济南日新月异又亘古不变。水,也成了我对济南的印象中最松软也最刚硬的部分。⑫全部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你,是一座城,也是一个人。(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散文)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不仅给济南的水找到了去处,而且也给济南的水找到了来处。B.曾巩是位有实证主义精神的人,他作出泺水是泉水之源的论断。C.“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体现了曾巩对水的宠爱和整饬济南水的缘由。D.写济南周边水系和曾巩勘察泉水的来源,是为了突出济南城市特色并凸显曾巩仔细负责、造福百姓的特性形象。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写水微小的声音跳进耳里,鱼贯而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济南泉水的灵性和神奇。B.第③段写作者自己多年生活在洞庭湖畔,意在表明他对水的理解以及水对于一座城市的作用——唤醒古老的记忆,烛照人的内心。C.第⑥段中引用“无忘夙夜,勉尽疲驽”,体现出曾巩以驽钝之力勤奋工作的精神。D.第⑩段“都被这声音记录、铭刻”中的“这声音”指的是水流的声音,也能让人联想到世世代代民众的心声。8.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⑨段画线的语句。(4分)答:9.本文题目“全部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请谈谈这个题目给你的启示。(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行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高校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土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用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B.“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方主动退让,不争高下。C.“迁”指古代官员的升职,如“左迁”。与职位调动有关的词还有“擢”“拔”“拜”“除”等。D.“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把州府迁往阳信,并坚决地将多余粮食无偿发放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便利。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宦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状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他从公心动身,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4分)译文:(2)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4分)译文:14.士逊称道:“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事。”为何有这样的称道?请简要概括。(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木兰花慢[元]张弘范①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舞。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浩歌一曲饭牛③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注】①张弘范:元朝将领,擅长立刻舞槊,也能文。中统三年任行军总管。后被免去军职。其后又被起用,率兵灭宋。②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多为陶制。③饭牛:喂牛。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春秋时,宁戚因穷困无法得到举荐,于是为商人驾车到了齐国。遇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他“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听到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加以重用。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说功名失去了,也不过像陶甑摔碎了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显示了作者的潇洒。B.“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反用三国魏阮籍和东晋渡江文人的典故,一“莫”一“休”,写出了作者的乐观开朗。C.这首词用典贴切,风格慷慨悲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出作者文武双全的大将风范。D.词的结尾提到“青春富贵”,表明此时作者虽然已经确定放弃功名,准备隐居,但对当年的春风得意仍难以忘怀。16.作者在下阕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两句:,。(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两句,回忆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提示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特别美的印象。吉普车在山顶的马路上慢行着。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①,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软,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特别悠然安稳。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耸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②。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洁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瘦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18.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夸张、排比、叠词B.比方、借代、拟人C.夸张、排比、借代D.比方、叠词、拟人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不行以改成“高大的云杉密密地耸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为什么?(4分)答: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21.依据下面材料供应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25字以内。(4分)钟南山2日表示:“目前全国的疫情仍处于上升期,但我们推断疫情应不会产生全国性爆发,而可能只为局部爆发。”钟南山说,面对此次2024-nCoV肺炎疫情,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早发觉、早隔离”。“我们政府和相关部门实行了多项全国性的举措:延长假期,交通管制,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排查,主动宣讲少聚集、个人防护学问等,而国民公共平安意识的提高也保证了相关举措的顺当实施。”钟南山说:“这些举措有效阻断了传染源,大大削减了二代、三代传染,我们推断此次疫情有望在将来10天至两周左右出现高峰,但我们仍需加强防护,不行放松警惕。”答:22.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截至目前,各省已派出多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共赴救援前线。未着白衣时,他们是儿子、女儿、妻子、丈夫、妈妈、爸爸,但是在这场难打的防疫战面前,他们披起白衣,成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毅然选择了“舍命逆行”!在生与死之间,为我们筑起挡在疫情面前的坚实防线。请你以家人的身份给“逆行”的“他(她)”写一封家书。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三单元综合检测1.解析:“但是在宋词探讨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究它”曲解文意,文章中提到马里扬自谓本书的探讨并不干脆探究“内美”,而不是宋词探讨中须要这样做。答案:B2.解析:“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错误,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三第2段中“苏轼事实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可知,原文中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答案:D3.解析:“为宋词探讨的拓展与深化供应了重要的依据”错误,关于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材料一第1段称其“可谓为宋词探讨的拓展与深化供应了宝贵的尝试”,而选项将“供应了宝贵的尝试”改为“供应了重要的依据”,不符合文意。答案:C4.答案:①采纳总—分—总的结构。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次绽开论述。②采纳对比论证的方法。既有北宋前期词风与尊体词风的对比,又有苏、李尊体的对比。(每点2分,共4分)5.答案:①尊体的“两个层面”指的是苏轼的“自成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词论,它们分别是意义层面的尊体和艺术层面的尊体,二者相反相成;②苏轼突破词的传统,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自成一家;③李清照主要从词的体性入手,强调艺术的加工,维护词的原来特征——音乐性,别是一家。(每点2分,共6分)6.解析:“整饬济南水的缘由”错,依据原文“内容是曾巩咏大明湖盛夏风光《西湖纳凉》中的‘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可知,体现的是曾巩对水的宠爱和赞美,没有写出整饬济南水的缘由,无中生有。答案:C7.解析:“运用拟人的手法”错,原文“只有那些仿佛从水底发出的微细声音跳进耳里,鱼贯而入”,水的声音应当是传到耳里,这里“跳”是将水的声音当作其他事物来写,是拟物,不是拟人。答案:A8.答案:①运用比方,把泉水比方成“济南的掌纹”,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济南水系困难、水源众多的特点。②借助排比的手法,赞颂泉水是济南城市变迁的历史见证者,是美妙生活的守护者。(每点2分,共4分)9.答案:寓意:赞扬曾巩对济南这座城市的贡献和为官兢兢业业、造福百姓的精神。(2分)启示:为民角度:实实在在做事;懂得感恩;为城市发展做贡献;为后人谋福利。为官角度:尽职尽责,实实在在做事;为官一方,要有所作为,造福百姓。(4分)10.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这一年发生旱灾蝗灾,张士逊恳求仿照汉朝的先例下文件免除赋税,(朝廷)没有答应。等到皇帝减去自己的尊号,张士逊又请降自己一级官位,来回应上天的灾变,皇帝劝慰勉励他”。“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中“册免”是“免除赋税”的意思,意思紧承前句,不行断开,解除AB;“及帝自损尊号”中“尊号”是“损”的宾语,不行断,解除BC。答案:D11.解析:“‘迁’指古代官员的升职,如‘左迁’”错误,“左迁”是降职。答案:C12.解析:“张士逊……公私兼顾”错误,“公私兼顾”于文无据,“公私兼顾”用于张士逊不得当,文中没有体现张士逊为个人私事供应便利的地方。答案:B13.答案:(1)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得)足够了才离开。(“寻”,不久;“廷”,通“庭”,院子;“须”,等到;“去”,离开。)(2)张士逊渐渐地说:“这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当不了解详细状况。”(“不肖”,不成才;“知”,了解;“状”,状况;“此独不肖子为之”,推断句)14.答案:放宫女,减不必要的开支,献宫女而推辞。(每点1分)[参考译文]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约公元992年)考中进士,担当射洪县县令。转运使发出公文晓谕士逊前去治理郪县,百姓得知后挡住马头,(张士逊因此)没能离开,于是(转运使)听从(民意),(又让张士逊)回去治理射洪县。安抚使到梓州(巡察),问下属官吏有没有才能,知州张雍回答说:“射洪县令,才能第一。”(于是)改任(张士逊)襄阳县令,(先后)担当过秘书省著作佐郎、邵武县知县等职,因为对待百姓宽厚仁爱而深得民心。以前管理射洪县时,因为旱情,到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足够了才离开。到了这里,邵武县大旱,他到欧阳太守庙去祈祷下雨,太守庙距离邵武县城超过三十里,张士逊撤去伞盖,雨水浸湿了双足才肯回去。(张士逊)升任侍御史,调到黄河以北任职。黄河侵蚀棣州,(朝廷)下诏迁州府到阳信,议事的人担忧粮食过多,不行能转运。张士逊看到靠近黄河的几个州的百姓正面临粮食匮乏的问题,马上统计多余的粮食借贷给贫困的百姓,约定其次年(还贷时)运输到阳信州,(这样)公家和百姓都得了便利。曹汭的案件发生了,宦官罗崇勋、江德明正掌权,于是进谗言中伤曹利用。(仁宗)皇帝对这件事感到怀疑,询问执政大臣,大家都回头相望没有回答。张士逊渐渐地说:“这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情,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当不了解详细状况。”太后大怒,准备要罢免张士逊。明道初年,张士逊又入朝为相。其次年,晋升为门下侍郎、昭文馆高校士、监修国史。这一年发生旱灾蝗灾,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开发耐低温材料保障极地工程安全
- 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答案-第三版-主编杨裕根第3章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 2024届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高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讲甲烷乙烯苯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贷款违约调解协议书
- 大数据时代语言学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年产500t o-甲基-n-硝基异脲技改项目可研报告
- 光伏项目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Unit 3 Family Matters Developing Ideas Writing about a Family Memory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方案
- 2024旅行社免责协议书模板范本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协议
- 普工附有答案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毕马威-202407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