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一般中学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晰,将条形码精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依据题号依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运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运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很多喜闻乐见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雁南下的进程,故而将衡阳当作大雁南飞之极点,但我们现在知道回雁峰的海拔实际仅有90多米。二是外形酷似。宋荦等人认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飞动之雁,明代胡贞开《回雁峰游记》中也说明为:“盖衡之七十二峰,从洞庭叠翠南来,奔八百里至湘江,而一峰夭矫回伏若雁之落。”然此种说明难与诗歌中的“衡阳雁”意象以及“衡阳雁断”等典故发生关联。三是气候相宜。《吕氏春秋·季秋纪》曰:“季秋之月,候雁来宾……是月也,霜始降。”因此有人认为回雁峰以南气候极热,不利于雁的生存。但此处的“霜降”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只是用以记载鸿雁南来的时间,而鸿雁的迁徙实与其地是否有霜并无必定联系。就实际状况来看,大雁也确能飞至衡阳更南之地,据《会稽典录》记载,连越南也可见到大雁。既然如此,为何还会产生“雁不过衡阳”的说法呢?这应当与古人对雁的生活习性和九州边界的相识有关。古人很早就留意到了大雁春去秋来的生活规律,认为大雁于农历八九月间南来,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北归。他们对雁的相识虽然还较为感性,但也颇能与现代生物学学问相印证。因大雁的迁徙整体呈现出随阳习性的特点,《尚书·禹贡》将其称为“阳鸟”。古人认为随阴阳而迁徙之鸟都不是中国固有的物种。郑玄曰:“凡鸟随阴阳者,皆不以中国为居。”雁既然不居“中国”,则其所居当在边裔。古人认为可以用来区隔“中国”,也就是古九州边界的重要地点有两组四地。一组是作为燕、楚两地圣山的碣石与会稽;另一组是雁门与衡阳。山南为阳,衡山之南即是衡阳,所以《尔雅·释地》有雁门为北方荒芜边裔之地一说,《礼记·王制》有衡山是天下南端一说。碣石、会稽、雁门、衡阳均在九州的边界,是上古时期人们对“中国”边界相识的极限。现代生物学探讨表明,大雁在西伯利亚、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一带繁殖,其南飞至越冬地主要有两条路途:一是从繁殖地动身,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最远可到南洋诸岛;二是从繁殖地动身,经由内蒙古进入华北地区,南下最远可到缅甸、印度。(冯国超主编《动物百科全书》)虽然碣石与会稽、雁门与衡阳不是鸿雁迁徙路途的真实两极,却均位于这两条路途上,因此古人将此四地看作大雁迁徙路途的极点。先秦时期,人们囿于对九州边界的认知局限,以衡阳为九州的南极,雁门为九州的北极,认为鸿雁从碣石和雁门南下,栖止会稽和衡阳,即郑玄所谓雁“不以中国为居”者也。所以我们就简洁理解为什么早期的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也就能更简洁读懂跟“衡阳雁”有关的作品了。(取材于孟国栋、孙晓磊《也说“衡阳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雁不过衡阳”的观念影响了“衡阳雁”意象的生成,关于这个观念的三种成因,“地势使然”说被认同度更高。B.宋荦和胡贞开认为外形酷似飞动回伏之雁才是回雁峰得名的缘由,但他们的看法与“衡阳雁断”等典故相违反。C.古人对雁的感性相识不仅与《尚书·禹贡》称大雁为“阳鸟”的缘由相像,也与现代生物学的有关学问完全相符。D.先秦人们对九州边界的认知限制了自身对大雁迁徙路途极点的相识,这是早期诗文中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的缘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古代诗词意象的角度给“衡阳雁”下了精确定义,并举例说明“衡阳雁”在古代诗词作品中具有经典性。B.文章在论述中,先明确反对了前人“雁不过衡阳”观念成因的三种说法,后顺理成章地用一个设问句强调了观点。C.文章干脆或间接地引用了古今著作中的句子,不仅使论述内容丰富且有学术性,也使论述过程既严整又有劝服力。D.文章末段对论述作了简要归纳,同时补充提及了早期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的现象,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张力。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勃对“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描写,与当时人们对大雁的生活习性和九州边界的相识有关。B.“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表明大雁在雁门和衡阳间的迁徙路途要比碣石和会稽之间的更遥远。C.古代诗词中对“衡阳雁”意象的运用,不会因为作者缺乏现代生物学学问而使作品的艺术性受影响。D.古人认为鸿雁也会从碣石南下栖止会稽,这意味着如将碣石和会稽对举也有助于理解“雁”的意象。【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

A.“‘地势使然’说被认同度更高”错误。“被认同度更高”的说法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列举了三个成因。B.“但他们看法与‘衡阳雁断’等典故相违反”错误,属曲解原意。由原文“宋荦等人认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飞动之雁,明代胡贞开《回雁峰游记》中也说明为:‘盖衡之七十二峰,从洞庭叠翠南来,奔八百里至湘江,而一峰夭矫回伏若雁之落。’然此种说明难与诗歌中的‘衡阳雁’意象以及‘衡阳雁断’等典故发生关联”可知,是他们的看法与“衡阳雁断”等典故“发生关联”,而不是“相违反”。

C.“也与现代生物学的有关学问完全相符”错误。由原文“他们对雁的相识虽然还较为感性,但也颇能与现代生物学学问相印证。因大雁的迁徙整体呈现出随阳习性的特点,《尚书·禹贡》将其称为‘阳鸟’”可知,原文说的是“相印证”,“完全相符”说法不精确。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A.不属于定义,属诠释;“并举例……经典性”言过其实,意在表明“衡阳雁”的意象在唐诗、宋词中运用的普遍性。

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实力。B.“表明大雁在雁门和衡阳间的迁徙路途要比碣石和会稽之间的更遥远”错误。由原文“一组是作为燕、楚两地圣山的碣石与会稽;另一组是雁门与衡阳。山南为阳,衡山之南即是衡阳,所以《尔雅·释地》有雁门为北方荒芜边裔之地一说,《礼记·王制》有衡山是天下南端一说。碣石、会稽、雁门、衡阳均在九州的边界,是上古时期人们对‘中国’边界相识的极限”可知,原文并没有说哪个更遥远,“更遥远”的推断于文无据。故选B。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4年9月17日,世界自然爱护联盟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爱护动物长江白鲟灭亡。这是继白暨豚和长江鲥鱼被探讨人员宣布功能性灭亡之后的又一坏消息。长江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但多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此前报道,2003年,中国水产探讨院长江水产探讨所的科学家最终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消逝,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摘编自《澎湃新闻》2024年1月2日)材料二:2024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自2024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等332个自然爱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爱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最迟自2024年1月1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爱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爱护区以外的自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自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渔业生产也受到严峻影响,鱼儿越捕越少、越捕越小,一些渔民起先铤而走险,竭泽而渔,结果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打破困局的必要措施。(摘编自新华网2024年1月1日)材料三:为了推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复原,长江流域已长期实行了禁渔期和禁渔区等制度:从2003年起,长江流域实行每年三个月的禁渔制度;2015年12月起,调整为每年四个月的禁渔制度;2024年1月起,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领先实施全面禁渔十年的试点;2024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爱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4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捕制度。这次十年禁捕制度的设计,是基于近20年爱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阅历与相识的科学总结。首先,禁捕时长为十年,长江里的大部分鱼类完成生活史通常须要四年,禁渔十年可让它们繁衍两三代,种群得以复原。其次,禁捕范围广,主要考虑到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等在长江空间分布及洄游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此外,禁捕制度充分考虑到退捕船网处置,退捕渔民补偿补助、转产就业和社保安置及禁捕执法监管,真正做到退得出、禁得住。(摘编自《十年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光明日报》2024年12月3日)材料四:长江禁捕退捕以来,江苏在严格落实禁捕要求的同时,多渠道推动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主动帮扶职业渔民“转业”,推动“生计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打鱼”向“打工”转变。考虑渔民历史生产生活习惯,江苏多地主动开发护鱼员、护堤员、蓝藻打捞员等渔民上手快、适应性强的公益性岗位。同时,多渠道推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依据政策,上岸渔民劳动年龄段人员纳入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养老年龄段人员纳入被征地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江苏领先出台《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管理暂行方法》,明确失水渔民参照失地农夫参保,助力上岸渔民托底安置。除了一次性买断渔船、渔网,泰州市高港区还赐予劳动年龄段每名渔民两年生活补助。无房渔民由社区统一规划安置,危房渔民也可享受拆迁安置。渔民上岸视同征地,政府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引导大家就近到企业上班。(摘编自《告辞水上漂,打鱼变护鱼》,《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12月2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白鲟灭亡表明虽然执行了长江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但没能减缓长江生态的恶化,长期禁捕势在必行。B.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长江为流域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渔业生产也长期陷入了恶性循环。C.禁捕是改善长江生态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但长江生态的全面复原还有赖沿岸生产企业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D.长江流域近二十年爱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积累的阅历为此次十年禁捕制度的设计供应了重要依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长江渔业生产价值每况愈下,禁捕可使渔民摆脱逆境,这将是对子孙后代和人类将来生态平安作出的重大贡献。B.十多万渔民和水产从业者的安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相较于生态环境的爱护及沿线渔民的长远利益来说,这份付出是值得的。C.将来十年,长江江面上再也看不到“老翁破浪行捕鱼”的场面,再也听不到“渔歌颂晚”,长江的美学价值将大大受损。D.十年禁捕目的在于养精蓄锐,这表明白我国复原长江生态的决心,禁捕也必将开启我国大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6.生态脆弱与贫困互为因果,十年禁捕是我国涵养长江朝气的德政,此法得以顺当推动的缘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4.A5.C6.①生态环境恶化、渔业生产实力降至冰点,迫切须要实行措施打破困局。②国家在总结阅历基础上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③沿岸各级政府落实保障到位,保证退捕后渔民生产生活无后顾之忧。④广阔渔民听从国家发展大局,听从指挥,主动转产再就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

A.“但没能减缓长江生态的恶化”错误。自2003以来,长江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没能解决生态恶化的问题,所以长江白鲟等濒危物种灭亡,但并非没有减缓生态恶化。故选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实力。

C.“美学价值大大受损”错误。对“美学价值”的理解偏颇,虽然看不到“老翁破浪行捕鱼”的场面,听不到“渔歌颂晚”,但是长江的生态环境好了,水变清了,美学价值并没有大大受损。故选C。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实力。

由原文“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渔业生产也受到严峻影响,鱼儿越捕越少、越捕越小,一些渔民起先铤而走险,竭泽而渔,结果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打破困局的必要措施”可知,生态环境恶化、渔业生产实力降至冰点,迫切须要实行措施打破困局。由原文“为了推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复原,长江流域已长期实行了禁渔期和禁渔区等制度:从2003年起,长江流域实行每年三个月的禁渔制度;2015年12月起,调整为每年四个月的禁渔制度;2024年1月起,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领先实施全面禁渔十年的试点;2024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爱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4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捕制度。这次十年禁捕制度的设计,是基于近20年爱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阅历与相识的科学总结”可知,国家在总结阅历基础上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由原文“禁捕制度充分考虑到退捕船网处置,退捕渔民补偿补助、转产就业和社保安置及禁捕执法监管,真正做到退得出、禁得住”可知,沿岸各级政府落实保障到位,保证退捕后渔民生产生活无后顾之忧。由原文“长江禁捕退捕以来,江苏在严格落实禁捕要求的同时,多渠道推动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主动帮扶职业渔民‘转业’,推动‘生计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打鱼’向‘打工’转变”可知,广阔渔民听从国家发展大局,听从指挥,主动转产再就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偏枯①王思玷②刘四,……唉,这个苦人儿!他得了半身不遂的病了。……他没日没夜地,躺在他的屋子里,失却了一切举动的自由,生活的欢乐。他的屋子,是靠着佛寺的院墙盖的。屋子的右边,土炕上,躺着刘四,二子睡在他的脚下,左边一口小锅,墙上贴着灶神码子,还有乱杂的一些破盆,破罐子,破锄头,破镰刀,新沉几年的斗笠,蓑衣,愈多愈显着不值钱。院的左边,树底下,进门的一边,铺一片破席,阿大哄着他兄弟小三儿,在那里玩耍,突然一个燕子飞过了,吱吱啁啁地叫着,把阿大惊觉了。他一边仰着脸看着,一边喊:“妈……妈……燕子来了!……财主们又好盖屋了!……该锄地了!……收麦的时候也快了!……”他母亲不但不看那个燕子,更极可怜地说:“傻孩子,不要再提那一些了!你父亲睡在那里,有谁再去锄地,再去作泥瓦匠给人家盖屋。唉,麦与我们也断缘了!”“不!”他在屋里说,“我时常就要好了。我经常梦着在屋上工作,或在地里割麦呢!唉,我的那张锄,卖得惋惜!唉,这都是因为我的病呀!这是个什么病呵!”一个催命的判官来了!他的小二子起来了。他呆着小脸定省一会,一边用手揉着眼,渐渐地走到他母亲的身边。他母亲又犯了愁了,好歹地哄着他睡了的,怎么又起来?又要闹吃了。那种干煎饼,他确定还是不情愿吃。好的,又哪里有?她不由地就恳求似的说:“你那边给你兄弟玩去吧!一会我烧煎饼汤给你喝,好孩子,去吧!”一时,一个小院落都宁静。她又自己念着:“怎么和尚也不来呢?”阿大急促地说:“母亲,快别提他了!那人,老大地不好。我昨天见他把他徒弟按在凳子上,使板子把臀打得通红,就要露出血来了!我怪胆怯 的。”于是她的头垂下去了,忧愁,恐惊,而且哀痛;又极力地隐藏着,不愿叫小孩子望见,只说:“不好吗?……那个人不好吗?……不好?……”这时,二子急促地说:“母亲,母亲,张奶奶来了!”她转过脸去,擦擦眼,果真张奶奶来了。刘四也凄惨地抬起他病黄了的脸,但是他的身子,却不服他的吩咐,不能起来致敬来宾。他无奈地喊着:“张婶子!张婶子!”他的两个嘴角,就酸下去了,再不能说了。他的妻子,只怔着眼,看定张奶奶的脸儿,包藏无限的恐惊,无限的忧思,似乎有很多吉凶参半的问题,亟待张奶奶推断出来,但是她不敢先问她。张奶奶看着他们,开口就吁出一口气来:“唉!我适才来又遇见和尚。他也说:‘怪可怜的。无论怎样,我没有不应承的。’论起来,也不错,不过是他的规则大点,唉……”“我都给你串通好了,你若情愿做奶妈,钱可多啦!每月三吊大钱!我是和孙老爷说的。孙太太还应承我叫你带着二子。他那样人家,每天吃他两顿饭,是没关系的,这样可倒怪好。阿大,二子,都有了吃饭的地方。你的工钱,也满可以养活病人——只有一件,这个吃奶的小孩子,是必需离……”“我的小孩吗?”张奶奶起先说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就盯在她的脸上,以后渐渐有了泪了,以后竟哭起来了。“你们不要急躁!咱渐渐协商。”张奶奶说。“不用协商了,张奶奶。”她决断地说,“确定是得走这条路的!大的确定得去当和尚的!只有小的……”阿大猛然哭起来了!口里不住地喊:“母亲……母亲……俺不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俺不情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张奶奶说:“阿大别哭了,你母亲是说不叫你做和尚了!叫你和你弟弟,都跟你母亲上李太太家吃馒头去!等你父亲好了再回来。我看四哥的脸上,好了老多了,也像快要好了。”刘四说:“婶子说得不错。我从来没有做过坏事,莫非叫我就这样了吗?”这时的太阳,将要沉下去了。大白果树上,满含着充溢的春烟。金日脚从大殿的红山墙映到小院子里,像一片血雾。人们的愁惨的面庞,都像浴在血里。这时,外面突然又有一阵脚步声,想是和尚来了。【注】①偏枯,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②王思玷(1895-1929),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一个贫困家庭的凄惨经验来表现二十世纪二十年头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体现了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B.作者对刘四家境的描写突出了一个“多”字。盆、罐、锄头、镰刀、斗笠,蓑衣……,可见在刘四生病前,这个家的生活还是富足的。C.小说语言很具地方特色,人物对话运用民间方言。“催命的判官”“老大地不好”“怪胆怯 ”等,使小说充溢生活的气息。D.小说结尾处景物描写沉郁、凄凉,本该盎然的春日却充溢血色,示意了本该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妻离子散、骨肉分别的凄惨结局。8.小说的题目“偏枯”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中“和尚”这一人物虽未出场,但对小说人物心理刻画与主题表现均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B8.①刘四的“偏枯”。点明白男主子公农夫刘四得了“偏枯”的病,只能卧病在床,不能再到屋上工作,或在地里割麦。②刘四一家的“偏枯”。失去了顶梁柱之后没有了生活来源面临坍塌,无奈之下,只好让大儿子去当和尚,柔肠寸断的妻子为养活丈夫和次子只能给人做奶妈。③旧中国社会的“偏枯”。这个二十世纪二十年头的中国数见不鲜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偏枯”,底层百姓面对生活厄运的无助。9.①人物心理刻画上:对于阿大来说,和尚是凶暴的象征,令其恐惊不已(他担忧自己也会像和尚的徒弟一样挨打);对于母亲来说,和尚让她既有期盼又有担忧(她期盼和尚能给阿大带来活路,又担忧和尚对阿大不好),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②主题表现上:刘四一家对和尚的恐惊与期盼,示意底层百姓想要摆脱生活的苦难却又无力摆脱的凄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遭受的怜悯。【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和鉴赏小说艺术特色实力。B.“盆、罐、锄头、镰刀、斗笠,蓑衣……可见在刘四生病前,这个家的生活还是富足的”错误,由“还有乱杂的一些破盆,破罐子,破锄头,破镰刀,新沉几年的斗笠,蓑衣,愈多愈显着不值钱”可知,这个家以前也不富足。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标题含义的实力。小说标题含义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表层含义可以干脆看出,深层含义须要结合小说情节和主旨分析。表层含义:由“刘四,……唉,这个苦人儿!他得了半身不遂的病了。……他没日没夜地,躺在他的屋子里,失却了一切举动的自由”“你父亲睡在那里,有谁再去锄地,再去作泥瓦匠给人家盖屋。唉,麦与我们也断缘了”可知,标题表层含义是指刘四的“偏枯”,他只能卧病在床,不能再进行劳动了。由“我都给你串通好了,你若情愿做奶妈,钱可多啦!每月三吊大钱!我是和孙老爷说的。孙太太还应承我叫你带着二子”“你的工钱,也满可以养活病人——只有一件,这个吃奶的小孩子,是必需离……”“大的确定得去当和尚的!只有小的……”可知,标题还指刘四一家从今再无依靠,陷入“偏瘫”状态,妻子须要给别人当奶妈,大儿子只能去当和尚。由“人们的愁惨的面庞,都像浴在血里”和刘四一家的遭受可以推知当时百姓的生活,表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因此,标题指的是整合社会的“偏瘫”,反映了社会的悲剧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实力。题干干脆点明“对小说人物心理刻画与主题表现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本题分析“和尚”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即可。人物心理刻画上:由“阿大急促地说:‘母亲,快别提他了!那人,老大地不好。我昨天见他把他徒弟按在凳子上,使板子把臀打得通红,就要露出血来了!我怪胆怯 的。’”“阿大猛然哭起来了!口里不住地喊:‘母亲……母亲……俺不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俺不情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可知,阿大特殊胆怯 和尚,怕被打;“由她又自己念着:‘怎么和尚也不来呢?’”“于是她的头垂下去了,忧愁,恐惊,而且哀痛;又极力地隐藏着,不愿叫小孩子望见,只说:‘不好吗?……那个人不好吗?……不好?……’”可知,母亲一边盼望和尚来,把阿大带走,给他一口饭吃,另一方面又担忧和尚对阿大不好,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主题表现上:“这时,外面突然又有一阵脚步声,想是和尚来了”中,“想”字情感丰富,既有和尚来了,阿大有饭吃的期盼,又不希望阿大被带走,被打,这种冲突的心理,突出了小说的主旨:底层人民温饱不继,挣扎在深重的苦难中,无力摆脱,小说通过刘四一家的遭受,表现了整合社会中底层人民艰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遭受的怜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行,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论奏郭皇后不当废,坐赎。再迁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在江、淮,岁荐部吏二百人。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越州。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奏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堂好学,工文辞,尤嗜作诗,有《吴门集》二十卷。(节选自《宋史·蒋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B.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C.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D.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试判,唐代取士选官有试策、试赋、试诗、试判等科目,宋时“皆以律疏试判”,并形成制度。B.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总管全国财政。C.豪右,原是西汉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为豪强地主,因以右为下,故称豪右。D.致仕,辞去官职。官员致仕后的俸禄及待遇,与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堂除强扶弱,断案充溢才智。对待不法的李甲,用强硬的手腕获得关键物证,依法处置;对待禁中火灾,他护佑弱者,并趁机规劝君王修德。B.蒋堂公而忘私,不顾自身安危。他不顾政治风险,上书皇帝,反对废黜郭皇后;不惜被贬越州,坚持为蕲州王蒙正有意判属吏死罪之事翻案。C.蒋堂为官清正,不附豪族权贵。他在鉴湖将豪门大族侵占的土地归还百姓;他拒造大船给京师权贵馈送物产,每年的税收靠驿站送往京师。D.蒋堂重视教化,更有文化底蕴。他扩展文翁石室的屋舍作为学宫,选择所属官吏任教,获得了士人的称颂;自己也爱好学习,著《吴门集》二十卷。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2)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答案】10.C11.C12.B13.(1)蒋堂告诫训谕,他也不悔改,就告知州里用兵士搜寻他的家,搜得超越皇帝用的器物,把他处死。(2)有人对他说:“万一有错误的举荐,将要招惹罪过,因为什么多举荐呢?”【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游宴”共同做“节”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选项AB;“日严之政”做“变”的宾语,“铜壶阁”做“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选项D。

故选C。

句子翻译:杨日严在蜀地,有才能和名望,蒋堂始终不观赏他。因此省俭游宴,削减供应过客食宿与车马的处所,特地留意宽容松放,很是变更了杨日严的政务。又建立铜壶阁,它的规模宏大宽敞,然而材料没有预备全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

C.“因以右为下”错误。以右为上。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实力。

B.“坚持为蕲州王蒙正有意判属吏死罪之事翻案”错误。由原文“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越州”可知,(后来,蒋堂)因对蕲州王蒙正有意判属吏死罪一案失察而获罪,被降职管理越州。由此可知,不是为王蒙正翻案,而是因对此案失察获罪。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赋分点:(1)悛:悔改。白:告知。以:用。索:搜寻。僭:超越。(2)或:有人。谬:错误。且:将要。何以多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多为”。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行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实行干脆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纳意译作为协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需遵从。考生确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确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假如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蒋堂,字希鲁,是宜兴人。蒋堂考中进士,担当楚州团练推官。满一年后,被吏部引见问答,真宗阅读试判的内容,认为他很好,特旨授予大理寺丞、临川知县。县里富人李甲多做不法之事,以前的县令不能制止他,蒋堂告诫训谕,他也不悔改,就告知州里用兵士搜寻他的家,搜得超越皇帝用的器物,弃置他于死地。皇帝下召任命他做了监察御史。禁中失火,有司恳求追究引起火灾的缘由,牵连出很多宫人,把这些宫人交给执法官吏处理。蒋堂说:“大火燃起没有痕迹,怎么知道不是天意呢,陛下应当修养德行应对变更。有司竟然想要归罪宫人,把他们交给执法官吏,须要什么口供得不到呢,却竟赐他们死罪,这是加重天谴啊。”皇帝就下诏宽容了他们。(后来蒋堂)上奏论述郭皇后不应当被废黜的看法,定罪被惩罚金。蒋堂被两次提升,任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出京担当江南东路转运使,调职到淮南,兼管江、淮发运事。蒋堂在江、淮期间,每年举荐部吏二百人。有人对他说:“万一有错误的举荐,将要招惹罪过,因为什么多举荐呢?”蒋堂说:“举荐十个得到两三个,也足够报答国家。”(后来,蒋堂)因对蕲州王蒙正有意判属吏死罪一案失察而获罪,被降职管理越州。越州的鉴湖,是马臻治理的地方,浇灌八千顷田地,万户人家获利,之前的太守建言听任百姓自己随意占有,却多被豪门大族所侵夺,蒋堂上奏复原给他们。蒋堂调任到苏州,提拔为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在这之前,发运使上呈计议,建立几十艘大船,运载江、湖两地物产入京馈赠京师有权有势的人,蒋堂说:“我莫非做这个,每年的入供自然可以交付驿站进献。”在此前后五年,蒋堂不曾一次到过京师。(后来)凭借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当益州知州。庆历初年,皇帝下诏天下建立学馆。汉代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蒋堂就扩展其屋舍作为学宫,选择所属官吏来教化生员们,士人一样地称颂他。杨日严在蜀地,有才能和名望,蒋堂始终不观赏他。因此省俭游宴,削减供应过客食宿与车马的处所,特地留意宽容松放,很是变更了杨日严的政务。又建立铜壶阁,它的规模宏大宽敞,然而材料没有预备全,修建过半,就在蜀先主惠陵、江渎祠砍伐乔木,又毁坏后土和刘禅祠,蜀人渐渐不兴奋,诉讼案件增多。在尚书礼部侍郎的职位退休,去世,特赠吏部侍郎。蒋堂爱好学习,擅长文辞,尤其喜爱作诗,著有《吴门集》二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萤火陈与义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注】①相传古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体物写志,笔致生动,格调高远,立足生活场景,却透出不俗旨趣。B.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怜悯。C.萤火虫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而能洁身自爱,不假外物发光。D.五、六句承接前文,引用典故,说明萤火入方登堂,兼有好用价值和风雅意味。15.陈与义入南宋后取法杜甫,境界深广,风格沉郁,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作者是怎样“取法杜甫”的。【答案】14.B15.①最终两句的意思是,萤火虫不胆怯 月光的明朗反衬出自己的卑陋,只胆怯 风雨交加,天地凄惨,自己无法发出微弱的光线。②作者不以自己有限实力和不幸境况而消极沉沦,务求有补于世,胸怀博大,境界深广。③作者感慨动荡的时局,欲散发微弱光线与热力而不得,徒然忧国忧民,无力扭转乾坤,情感沉郁,风格悲壮。【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实力。B.对作者看法立场的把握有误,从“嘉尔萤火不自欺”就可以看出,飞蛾是作为陪衬事物入诗的,它不能发光,自取灭亡,其行为是痴妄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写作风格和情感的实力。依据题干“怎样‘取法杜甫’的”和“境界深广,风格沉郁”可知,须要结合尾联分析尾联的的情感和语言风格。本诗前面写萤火虫并不自欺欺人,旨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微弱的光,它还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然后在尾联“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顺势写萤火虫的更为高尚的品行:不胆怯 月光的明朗反衬出自己的卑陋,只胆怯 风雨交加,自己无法发出微弱的光线。虽然能量较小,发出的光很微弱,所处的环境也很恶劣,只能在草丛间飘舞,但是萤火虫并不因此颓废沉沦,它不怕与明月对比,衬托自己的卑陋,只怕自己难以在风雨夜发出埃及的光。这种拨打的胸怀,务求对社会有用的思想,境界深广。结合整首诗和陈与义的经验可知,当时时局动荡,作者始终想凭借一己之力匡时救世,然而却有心无力,徒然忧国忧民,情感沉郁,风格悲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方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即使是乞丐也会拒绝。(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善以夸张手法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众多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参差交织的瓦缝“___________”。【答案】(1).既替余以蕙纕兮(2).又申之以揽茝(3).呼尔而与之(4).蹴尔而与之(5).多于在庾之粟粒(6).多于周身之帛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实力。本题简洁写错的字有:既、蕙、纕、揽、茝、尔、而、蹴、庾、粟、帛、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正史上的包拯其实并没有传闻的那么神,他的那些的政绩,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勤勉而刚正的实干家。他任开封知府一共只有一年半,这期间基本没有什么的举动,也没有什么有广泛影响和威慑力的大案。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包拯的名字不仅比不上范仲淹洪亮,即使和“知府碑”上的其他人物相比,他也不能算是最精彩的。那么,人们为什么只找寻包拯呢?答案在于,虽然包拯不是挥手起风雷的文章高手,也不是落笔惊风雨的政治改革家——他似乎不长于诗赋,却以他的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而名世,人们找寻的正是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求的品行。民众的渴求和这种有着金属般质感的坚挺品行的碰撞,激起了黄钟大吕般的共鸣。渴求愈是,共鸣也愈加亢激,中国老百姓心底的“包公情结”亦,愈演愈烈。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津津乐道叹为观止猛烈源源不断B.家喻户晓叹为观止激烈生生不息C.津津乐道惊世骇俗激烈源源不断D.家喻户晓惊世骇俗猛烈生生不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包拯虽然不是落笔惊风雨的政治改革家,也不是挥手起风雷的文章高手B.虽然包拯不是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高手,也不是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C.包拯虽然不是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也不是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高手D.虽然包拯不是挥手起风雷的文章高手,也不是落笔惊风雨的政治改革家19.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B.每年——特殊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C.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起先学习写作文起,我便经常跃居全班之冠。【答案】17.D18.C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实力。第一空处,津津乐道:很有爱好地说个不停。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此处语境是指他的那些人所共知的政绩,所以应当用成语“家喻户晓”。其次空处,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此处的语境是指这期间基本没有什么使人震惊的举动,所以应当用成语“惊世骇俗”。第三空处,猛烈:指力气非常强大,有很强大的冲击力。激烈:指的是(动作、言论)猛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此处与“渴求”搭配,应当用词语“猛烈”。第四空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的语境是指中国老百姓心底的“包公情结”亦不断地生长、繁殖,所以应当用成语“生生不息”。

故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两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虽然”放在“包拯”后面;词语搭配不当,“挥手起风雷的文章高手”和“落笔惊风雨的政治改革家”都搭配不当,应当是“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和“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高手”。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实力。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说明说明”。

A.表示转折;B.表示递进;C.表示语调延长;D.表示说明说明。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几代艺术家执着进取,对武戏美的追求影响深远。①______?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其次层次是“怜悯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②_______,如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塑造的多是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③_______,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揭示其原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答案】(1).武戏美在哪里(2).弘扬的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3).即使是反面角色【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实力。第一空处,由后文“第一层次……视觉的冲击力。其次层次是……”可知,是对武戏美的详细描述,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其次层次是“怜悯与共感”。再依据此处是问号,应当是问武戏美在哪里,所以此处应当填写“武戏美在哪里”。其次空处,由下句“如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塑造的多是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可知,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再结合上句“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可知,是在说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弘扬的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所以此处应当填写“弘扬的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第三空处,由后文“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可知,此处说的应当是“反面角色”,所以此处应当填写“即使是反面角色”。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当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安排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安排观测时间。“中国天眼”面对全球科学家开放的第一年,预料安排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答案】“中国天眼”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各国科学家的观测申请,FAST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评审、提出遴选建议后,于8月1日起安排观测时间。【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实力。新闻语段压缩主要保留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缘由、意义等信息。第一句是新闻导语部分,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当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可概括“‘中国天眼’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各国科学家的观测申请”;由“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安排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安排观测时间”可概括“FAST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评审、提出遴选建议后,于8月1日起安排观测时间”。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2024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澄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去年6月份喀喇昆仑加勒万河谷,在我军与越境来犯外军殊死搏斗中,战士陈祥榕英勇牺牲。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欢乐的水,想不通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突然惊醒,他们是为我而死!”光明中学打算在清明节实行“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主题升旗仪式,请你以该校一名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近年来,互联网上时有摸黑低毁英雄的事务发生。有凭空捏造来哗众取宠的,有打着求真的旗号恶意炒作的,有歪曲历史否定民族精神的,当然还有一些“精日”分子吃着中国的饭安图砸中国锅的。不管是哪种性质的荒缪言论,在网络上都遭受了无一例外的滑铁卢——全民群起而攻之,为什么?缘由非常简洁,在历史笃定真实的国家,在人人都崇尚英雄的民族低毁民众心目中的榜样,这怎么会可能有市场?再说了,即便是那些在网上大放厥词的喷子和黑子而言,他们的内心又如何没有几份崇尚英雄的情怀了呢?当然,虽然网络上的这些无良网民和荒缪之论并不能对人民大众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任何冲击,但是从保障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荣辱观的角度动身,从维护英雄庄重形象的肃穆性动身,我们还有要将打击这类不法分子作为爱护英雄的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再打击和整肃的同时,我们照旧要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照旧要将崇尚英雄的传统大力提倡下去。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因为崇尚英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崇尚英雄,是对英雄贡献的确定。不论是在抵挡侵略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烈士英雄,还是在推动祖国建设过程中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努力奉献的先锋英雄,他们都是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功臣。不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他们都用无私的奉献转化成了功不行没的贡献,历史不会遗忘他们,人民不会遗忘他们,我们崇尚他们,仰慕他们就是对他们突出贡献的着重确定!其次,崇尚英雄,是对民族精神的确定。英雄是民族的珍宝,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浩荡五千年的进程中,英雄始终是先锋的存在,而英雄身上的英雄精神也始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的主要构成。是英雄,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是英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行摧的永恒。最终,崇尚英雄,有助于英雄精神的传承。英雄是英雄精神最干脆的载体,同时也是英雄精神的干脆践行者。对中华民族而言,要想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通过提倡崇尚英雄来作为导引,从英雄身上干脆学习英雄精神,这种没有加工的最真实学习无疑是最干脆高效的!崇尚英雄,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当代负责,更是对将来负责。作为接受传承并发起传承的连接点,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一重托!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力。【审题】题干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其次部分为任务和详细要求。材料中,第一段列举了2024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的颁奖词,从中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无惧艰难,英雄的拼搏奋斗,英雄的爱国精神等。其次段列举18岁的烈士陈祥榕的事例,并通过“我”的感受告知学生,英雄不是利己主义,而是爱国、奉献、拼搏、为人民服务等。他们心系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