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38614-2020 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1.040.39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Ⅲ 1 1 1 1 1 16.1轴向行程 1 26.3单向重复定位精度 26.4双向重复定位精度 36.5迟滞误差 4 56.7位移分辨力 66.8角摆偏差 6 86.10平面度 96.11正交误差 ⅢGB/T38614—202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建筑大学、三英精控(天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1GB/T38614—2020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柔性铰链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的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的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336—2004直线度误差检测GB/T38616—2020纳米定位与扫描平台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38616—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测量条件平台的测量应满足如下条件:a)测量场地应无影响测量精度的灰尘、振动、气流扰动和较强磁场;b)测量时的环境温度为(20±1)℃,其变化应不大于0.5℃/h;c)测量时的环境相对湿度为(50±5)%;d)测量前应确认平台无影响测量正确性实施和测量结果的外观缺陷;e)测量时平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测量仪器本标准中推荐使用激光干涉仪(以下简称干涉仪),角摆偏差也可使用自准直仪,测量仪器精度应满足测量要求。6测量方法6.1轴向行程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轴向行程测量:2a)将平台移动至行程反向极限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b)将平台移动至行程正向极限位置,记录干涉仪测量值;c)重复步骤a)和步骤b)不应少于3次。轴向行程T,按式(1)计算:T;—-—平台第j次轴向行程测量值;6.2准确度6.2.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确度测量:a)按图1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₁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₁,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₁开始依次定位到p₂,ps,…,pn,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图1单向测量位置行程示意图第i个测量位置的准确度A;,按式(2)计算: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测量值;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目标值;取A=max(A;)为平台被测轴的准确度。6.3单向重复定位精度6.3.1测量步骤单向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步骤同6.2.1,其中步骤d)的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10次。单向重复定位精度计算过程如下:3式中:P;个——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正向测量值;b)第i个测量位置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R;个,按式(4)计算:式中:P;个——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正向测量值;P个——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P个;取R个=max(R;个)为平台被测轴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6.4双向重复定位精度6.4.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双向重复定位精度测量:a)按图2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₁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₁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i,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1开始依次正向定位到p₂,ps,…,p,再从p开始依次反向定位到p10,pg,…,p₁,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重复步骤c)不应少于6次。图2双向测量位置行程示意图6.4.2计算双向重复定位精度计算过程如下:a)由于第一次测量误差较大,在进行双向重复定位精度数据处理时将第一次测量数据去掉,取m=n—1,其中n为测量次数。4GB/T38614—2020式中: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平均测量值。c)第i个测量位置的正向重复定位精度R;个,按式(6)计算:·,11)……(6)式中:P;个——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正向测量值;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双向平均测量值;m——测量次数n—1,m≥5。d)第i个测量位置的反向重复定位精度R;↓,按式(7)计算:……(7)式中:P;v——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反向测量值;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双向平均测量值;m--——测量次数n—1,m≥5。取R=max(R,个,R,V)为平台被测轴的双向重复定位精度。6.5迟滞误差6.5.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迟滞误差测量:a)按图2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i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l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1开始依次正向定位到p₂,ps,…,p,再从p开始依次反向定位到p10,pg,…,p₁,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迟滞误差计算过程如下:a)按式(8)计算第i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差值B:B;=P个-PV(i=1,2,…,11)…………(8)式中: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P: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反向平均测量值。b)取测量位置反向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max(|B;|)为平台的轴向反向差值B,即:B=max(|Bi|)。c)迟滞误差δH,按式(9)计算:δH=B/T×100%…(9)5GB/T38614—2020线性度测量步骤同6.2.1。线性度计算过程如下:a)按式(3)确定第i个测量位置的正向平均测量值P;个;b)按图3所示,以指令p;为横坐标,P;个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对P个(i=1,2,…,11)进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计算出P;个与其对应的拟合点P个之间最大偏差值的绝对值△Pma;δ=△Pmax/T×100%…………(10)拟合直线AP注2:P↑对应的最小二乘拟合点P't。图3△Pmax求解示意图6GB/T38614—20206.7位移分辨力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位移分辨力测量:a)按图4所示,将全行程十等分,依据平台的有效带宽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使得采集的数据信息覆盖平台的有效带宽;b)将平台移动至反向极限位置,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按照图4所示的台阶波运动,每个台阶待系统稳定后记录干涉仪测量值。注1:采样频率的设置要高于平台系统工作频带宽度的2倍。注2:系统稳定时间取系统阶跃响应稳定时间的2倍。位移;m位移;m位移分辨力计算过程如下:a)将每个台阶波测量数据平均分成3段,分别计算3段数据的标准偏差值,取3段数据标准偏差值的平均值作为相应台阶的位移分辨力e;(i=1,2,…,10);b)取∈=max(e;)为平台的轴向位移分辨力。6.8角摆偏差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角摆偏差测量:a)按图1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i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₁,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7GB/T38614—2020c)将平台从p₁开始依次定位到p₂,p₃,…,p,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偏摆角δp;,俯仰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e)此方法为仲裁方法。将自准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角摆偏差测量:a)按图1所示,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i为行程反b)偏摆角δp;和俯仰角80;的测量设置如图5所示,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₁,自准直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开始依次定位到p2,ps,…,pl,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偏摆角δφ;和俯仰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e)滚转角δY;的测量设置如图6所示,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i,自准直仪测量读数f)将平台从p1开始依次定位到p₂,p₃,…,p,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滚转角δy;的自准直仪测量值;g)重复步骤e)和步骤f)不应少于5次。反射镜反射镜平台运动轴方向运动轴方向运动轴方向反射镜反射镜平台角摆偏差计算过程如下:…………8式中:………………oθ;——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俯仰角测量值;δY;;——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第j次滚转角测量值;b)取δφ=max(δφ;)为平台运动轴向的偏摆角。取8θ=max(δ0)为平台运动轴向的俯仰角。6.9直线度6.9.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直线度测量:a)以X轴作为被测轴为例,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在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₁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₁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₁,Y轴干涉仪和Z轴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₁开始依次定位到p₂,ps,…,p,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干涉仪测量值;d)记录Y轴干涉仪第i个测量位置的值为P,;(i=1,2,…,11);Z轴干涉仪第i个测量位置的值e)重复步骤b)~步骤d)不应少于5次。直线度计算过程如下:式中:…………Py;——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Y轴干涉仪第j次测量值;式中:...........…...Pi;———平台第i个测量位置的Z轴干涉仪第j次测量值;9GB/T38614—2020式中:PZ方向第i个测量位置的单向平均测量值。GB/T11336—2004;e)X轴运动时的直线度误差L。,按式(17)计算:L,=2△Pzimax…………(17)式中:△Pximax--——X方向,第i个测量位置单向最大测量值。轴直线度误差测量方法参照X轴测量方法。注2:lis——最小二乘中线。6.10平面度6.10.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平面度测量:a)平台在XY平面内运动的平面度测量,按图8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被测平面为X轴和Y轴所建立的平面,在平面范围内,沿X轴和Y轴平均分布11×11个测量位置,记为p(i,j);b)将平台移动至第一个测量位置p(1,1),Z轴干涉仪测量读数清零;c)将平台从p(1,1)开始按图8所示蛇形网格布点形式沿各条测量线逐点顺序定位,直至定位到p(11,11),在每个位置稳定后记录该位置的Z轴干涉仪测量值Z(i.j);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不应少于5次。GB/T38614—2020图811×11个测量位置行程示意图平面度计算过程如下:……式中:Z(i,j)k——测量位置p(i,j)的Z轴干涉仪第k次测量值;Zq,;(i=1,2,…,11;j=1,2,…,11)计算出最小二乘平面上各点坐标值Z'(,j)。c)分别计算出各测量点p(i,j)的平均测量值Z(;)相对于最小二乘平面上拟合点Z'(.)的差值△Z(i,j)。d)平面度误差F,按式(19)计算:F=max(△Z(i.;))—min(△Z(i.;))…………(19)式中:△Z(.)——各测量点的平均测量值相对于最小二乘平面上拟合点的差值。注:其他平面内的平面度测量,其方法参照XY平面测量方法。6.11正交误差6.11.1测量步骤将干涉仪严格对准平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正交误差测量:a)按图9a)所示,在Y轴全行程平均分布11个测量位置,分别为p,;(i=1,2,…,11),其中p为行程反向极限位置,py₁1为行程正向极限位置;b)将平台在X轴方向归零,沿Y轴移动至第1个测量位置py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