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海水晒盐 D.干冰制冷2.今有下列①②③④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了四种元素B.②表示阳离子C.③表示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3.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口的的是()A.制备氢氧化铜:将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过滤B.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C.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高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D.分离MnO2和KCl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4.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原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5.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氢气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用灼烧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B.测定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C.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7.金属制品在曰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金属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因为铝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B.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C.铁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D.铁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干燥CO2 B.收集O2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9.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82205反应后质量/g待测10813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C()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D溶液()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 B.B C.C D.D11.下列天于碳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内部结构不同B.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去除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只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1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硫元素的化合价:C.溶液的pH: D.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化学离不开生活。请回答: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14.铜片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表面会生成铜绿[Cu2(OH)2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11.2g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先加热待完全氧化后,再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15.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当滴加至A点时,烧杯中溶液呈_____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3)来说明反应的发生,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16.请用C、H、O、Na、Cl、Ca、N中的某些元素按要求用化学式填空:(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溶于水能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被称为“绿色能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焙制糕点所用小苏打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实验B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开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2)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3)关于实验A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否则结果偏小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可用木炭代替红磷,其它仪器、药品不变。(4)实验A、B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18.如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A、B、C、D、E中均可观察到明显现象。(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2)请写出E产生的现象_______,并解释产生E出现的现象的原因。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设计实验初步证明白色粉末A的成分都是钾盐(且不含氢元素)。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1)写出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方程式______。(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A中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3)白色粉末A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含量为________。(4)C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且质量分别为______。(5)计算所得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制冷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C【解析】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A错误;B、在②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镁原子,故B错误;C、粒子③的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粒子①中,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D错误。故选C。3、C【解析】

A、制备氢氧化铜:将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选项错误;B、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高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因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D、分离MnO2和KCl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4、A【解析】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A。5、D【解析】

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D。6、A【解析】

A.用灼烧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涤纶,选项正确;B.测定溶液的pH时,如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酸性变弱,测得pH偏大,选项错误;C.制备Cu(OH)2固体:用硫酸铜或氯化铜等含铜的可溶性盐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不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C【解析】

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故A错;B、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金属要排在氢的前面,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故B错;C、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所以铁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C正确;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D错。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8、B【解析】

A、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氧气的入口端;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详解】A、酸性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气体CO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验证了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溢出,所以通过气泡冒出的速度不同,来监控气体流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是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掌握气体的检验、干燥、收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B【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8g+2g+20g+5g−10g−8g−13g=4g,选项错误;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4g):(20g−8g)=1:3,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X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属于生成物,选项错误;D、Y、Q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0g−2g):(13g−5g)=1:1,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一定为1:1,选项错误,故选B。10、A【解析】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方法提纯氯化钾,而不是二氧化锰,故A错误;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氧化钙,故B正确;C、氮气不与铜反应,氧气可以和铜反应转化成固体除去,故C正确;D、碳酸钠与适量氢氧化钙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再经过滤操作可除去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故选A。【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C【解析】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A不正确;B、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故选项B不正确;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C正确;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还能用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对所学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行解答。12、B【解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故A选项错误;B、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硫单质中硫为0价,氯化氢中硫为-2价,故B选项正确;C、糖水的pH值为7,汽水中溶有较多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因此pH值应小于7,故C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则放热由多到少应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故D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C①④清除可燃物微量【解析】

(1)铝制成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故填:C;(2)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铝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银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锌、铜,银金属活动性最弱,但不能比较铝、铜的活动性;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由于铜、银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铝金属活动性最强,但不能比较铝、铜的活动性;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由于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铜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故填:①④;(3)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填:清除可燃物;(4)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填:微量。14、1.6【解析】

铜片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表面会生成铜绿[Cu2(OH)2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设参与反应的所有铜元素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可知,,解得x=9.6g,则11.2g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5、红NaOH、NaClNaOH+HCl=NaCl+H2O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解析】

(1)由图可知,滴加稀盐酸至A点时,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填红;溶液显碱性,其中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还有加入的稀盐酸遇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其化学式分别为NaOH、NaCl,故填NaOH、NaCl;B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属于碱,稀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16、CH4CaOHClNH4NO3C2H5OHNaHCO3【解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水分且无毒,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3)人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4)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于水能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是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5)酒精可由植物种子或果实酿制,是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被称为“绿色能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化学式为:C2H5OH;(6)碳酸氢钠受热、与面粉发酵时产生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焙制糕点所用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①中酚酞溶液变红,②中无明显现象BCE4P+5O22P2O5【解析】

根据实验猜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详解】(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受热温度相同,且同时与氧气接触,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开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2)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②中无明显现象,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3)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使瓶内氧气消耗完,不符合题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否则结果偏大,符合题意;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装置没有冷却,结果偏小,符合题意;D、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否则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E、可用木炭代替红磷,其它仪器、药品不变,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大,水不能进入瓶内,无法测出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故选BCE。(4)实验A、B中发生化学反应都是磷燃烧,方程式为:4P+5O22P2O5。18、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