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重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时空坐标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民主政治三大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党的广泛建立三种方式:暴力革命、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四大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影响了国际秩序,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1)政治上: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经济上:一战期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3)思想上: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4)外部原因: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5)重要原因: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那些指导成功的独立斗争的领袖,是曾就读于西方大学、体验过西方制度的运转,并且也熟悉不同于西方社会模式的苏联模式的一流人物,如甘地、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人。——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在大战期间忙于相互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于是,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之下,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和侵略的一种回应,在亚洲大地出现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此同时,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形成战后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2.表现(1)东亚: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上海望志路106号)誓师北伐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地区(2)其他(1)在东南亚,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2)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3)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特点:地域广泛,遍及亚洲;领导主体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政党,也有无产阶级政党;斗争方式多样,既有武装斗争,又有和平运动;目标多元,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一些国家还将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2.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1)第一阶段:民族大起义1926—1927①建立政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②概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③结果: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1万多起义者被捕,不少印尼共产党领导人遭到杀害,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④影响: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对印尼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表示深切同情。⑤特点:无产阶级领导(2)第二阶段:民族独立运动①建立政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②概况: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③结果: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④特点:资产阶级领导印尼国父苏加诺苏加诺,印度尼西亚运动领袖,1927年7月成立民族党并任主席。
我们接受和平的原则,甚至我们接受这样的原则: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
——苏加诺起义的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1)变化:①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②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2)原因: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概念①“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目标)。②“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甘地(1869年--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人们尊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甘地主义”1、哲学宗教观念: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2、政治思想:争取印度自治独立。3、社会思想: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平等和谐的社会。4、经济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5、核心思想:非暴力主义。(2)指导思想: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政策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3)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4)过程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①第一阶段(1920-1922)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a.背景:阿姆利则惨案。b.措施: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饰。甘地发起手纺车运动
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畴,决定停止运动。②第二阶段:1930—1934年,“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运动a.背景: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b.措施: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c.结果: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一位主张非暴力的人,手握食盐,象征印度的荣誉。紧握盐的手可被砍断,但他决不交出食盐。”
——甘地食盐进军: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80名信徒,从艾哈迈达巴德出发,步行3周,行程240英里,到达古吉拉特海峡,自取海水熬盐,以示对食盐专卖法的抗议。由于广大农民痛恨盐税,这次运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930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③第三阶段:1940—1942年,“退出印度”行动/反战不合作运动a.背景: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b.措施:甘地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c.结果:英国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民主的建立需要非暴力,每个人将会有平等的自由,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主人……当我可能必须发动生命中最大的战役之时,我不再对任何人心存怨恨。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后,甘地在狱中几次绝食,从1944年初到1945年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才陆续被释。
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第61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以表彰他的行为。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甘地《论非暴力》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罗曼·罗兰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1)积极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②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斗争。②始终对英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抵制西方先进物质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里,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
——《甘地主义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非暴力思想较早植根于印度民众心中,此外,它与印度民众的本能想法非常契合。在印度,信教群众比较多。对于暴力活动,宗教一般采取“不提倡”态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三、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2.埃及的抗英斗争(1)领导力量: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扎格鲁尔,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埃及独立后,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2)第一阶段:民族独立1918—1922①斗争方式: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②斗争结果a.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b.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3)第二阶段:护宪运动1923-1935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4)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5)影响: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摩洛哥抗西抗法斗争(1)领导者:克里姆(2)斗争对象: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3)结果①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部落联合政权)。②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1912年,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摩洛哥苏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将4/5的国土分割为两国的“保护区”。1920年西班牙殖民军进犯里夫地区,克里姆同其父组织武装,并被乌里阿格勒部落选为军事首领,率军阻击敌军,揭开了里夫起义序幕。192l~1922年,克里姆联合里夫各部落的起义军,打退了侵略军的多次进攻,包括阿努瓦勒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923年,里夫中部和东部实现了统一,经各部落代表大会确认,宣告独立的里夫国家成立,首都阿杰迪尔。克里姆在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4.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概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尔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3)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独立运动开赴前线的埃塞俄比亚士兵墨索里尼知道,侵占了埃塞俄比亚,这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就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打击它们和亚洲殖民地的联系,有利于对英法两国的竞争。——罗洪彰《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海尔·塞拉西(1930—1974年在位)非洲独立运动的特点①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②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③群众基础广泛;④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⑤带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原因①非洲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一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③意大利等国产生了法西斯组织,对外侵略扩张。
殖民主义者在对非洲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在帝国主义忙于战争的时候,主张民族自决的泛非运动开始兴起,它对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一些先进人物起到了启蒙作用……非洲反殖斗争程度南北不一。埃及和北非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的高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建立一批民族主义政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多半是自发的群众运动,政治要求也比较模糊,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萌芽状态。——摘自顾学宏《20世纪世界史》,四、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拉美各国独立100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经济上:保留了封建大地产制,种植园经济,结构单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2)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制度(考迪罗体制),政局动荡。(3)国际上:遭到了欧美帝国主义的侵略。(4)思想上: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失败总是意味着他人的胜利;我们的财富哺育着帝国和当地首领的繁荣,却总是给我们带来贫困。殖民地和新殖民地时期的炼金术使黄金变成了废铜烂铁,粮食变成毒药。--[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王玫等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四、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拉美各国独立100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经济上:保留了封建大地产制,种植园经济,结构单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2)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制度(考迪罗体制),政局动荡。(3)国际上:遭到了欧美帝国主义的侵略。(4)思想上: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失败总是意味着他人的胜利;我们的财富哺育着帝国和当地首领的繁荣,却总是给我们带来贫困。殖民地和新殖民地时期的炼金术使黄金变成了废铜烂铁,粮食变成毒药。--[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王玫等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2.表现(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2)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在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中,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最具代表性。3.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1)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2)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桑迪诺1821年尼加拉瓜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但随后英美势力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实际上已沦为美国的保护国。1926年尼加拉瓜爆发内战,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并支持臭名昭著的保守党。后由于保守党不得民心,转而支持自由党人的立宪政府。自由党首领蒙卡达签订了关于交出武器、以换取美国承认的协议,起义将军桑地诺因此与其分道扬镳。
我们的解放军一如既往,坚定而不可战胜……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给北美合众国干涉我国内政的任何恶劣行径以无情的惩罚。
——桑地诺致胡佛的公开信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有效实施。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为保证宪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模式试题与答案总结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的温馨提示试题及答案
- 深入解析2024年专利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焊接中的气体保护技术试题及答案
- 药师考试策略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 川大拔尖计划试题及答案
- 小升初直播测试题及答案
- 学习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时的备考资源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项目技术支持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审批表
- 接地网状态评估课件
- 英语口译基础教程--Unit-7-10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二套)
- 《淮阴师范学院二级学院经费核拨管理办法(试行)》
- 诺基亚LTE FDD设备技术说明(2)
- 清筛车挖掘输送装置
- 实名核验(法人)业务办理表
- 离合齿轮的工艺规程与专用夹具设计
- 武汉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征税等级现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