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
1怎样才能更省力2撬棍的学问
3轮子的妙用4斜坡的科学
5自行车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
6小鸟和小猫7落地生根
8相似与差异9克隆羊——多莉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
10生命从哪里来11寻找进化的证据
12生物进化的秘密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
13山脉的变化14沙洲的形成
15溶洞里的钟乳石16人类改变地表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
17常见矿物18金属的来历
19煤与石油20矿产资源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
21工具一一人类的帮手22机器人
1.怎样才能更省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
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
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
观察结果说明理由。
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探讨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2个以上使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实例。
2.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
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有关省力工具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1.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过程导入。
2.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板书: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
(-)出示目标
2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
观察结果说明理由。
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活动1:拔图钉比赛
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
下吧。
1.出示比赛要求:
①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
②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
伤眼睛。
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比赛。
3.讨论与交流
谈活动中的体会。
♦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
1.读图回答问题。(先学)
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
2.教师总结。(后教)
①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②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③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④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3.讨论
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
械?
3
4.交流
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当堂检测)
1.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
作用?
2.教师举例总结。(后教)
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镣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
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
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板书设计:
第一课怎样才更省力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①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②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③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④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2.动物的省力“工具”
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镜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
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
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课后反思:
2.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提出问题一一学生独立提出解决办法(假设)一一学生独立设计模拟实验一
学生实验一一记录一一讨论一一总结交流的顺序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
5.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
2.能大胆想像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4.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杠杆应用的图片。
课时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谈话: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中国古代的《墨经》上就有记
载,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普遍利用杠杆,那杠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
二课一一撬棍的学问。
(二)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
5.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a.提问:阿基米德真的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b.活动:把重物抬起来。
(1)谈话:大家翻开书P4看上边的插图,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利用绳子和长木棍制作
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抬到岸边的汽车上。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简单机械并思考问题。
①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
②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
③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
④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3)记录结果。
省力的杠杆(能用较小的力把较重的物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很短的一段绳
体抬高)子,把重物抬得很高)
(4)小结
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而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
说它是杠杆。
杠杆具备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杠杆: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
杠杆的三个点:
①动力点
②阻力点
③支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个点?举例。
(-)新课教学
♦活动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1.认识杠杆尺
6
见书上P6上方图片。
2.实验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
平衡,并记录结果。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3.记录
阻力点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钩码(个)
的距离(格)的距离(格)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4.交流。
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阻力点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钩码(个)
的距离(格)的距离(格)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新课教学
♦活动3: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
1.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最好2人一小组,对课本插图及本组的材料逐个分析。
7
2.分析时,可让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支点,通过动作找出动力点、阻力点,然后确定杠杆
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3.在实物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边分析边在图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
4.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原理的工具是如何工作的,去分析这些工具帮
助我们省力了还是省距离了,从而再次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活动: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学生利用本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去解决问题。采取个人独立思考设计方法:画
出个人的设图一一小组交流一一补充修改个人的设计图。
天平的介绍及使用步骤。
板书设计: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一、三种杠杆结构
1.跷跷板
支点在中间,动力点、阻力点在两边。
2.蒜夹压汁器
阻力点在中间,支点、动力点在两边。
3.夹子
动力点在中间,支点、阻力点在两边。
二、应用:
剪刀和划桨属于支点在中间的杠杆。
高尔夫球杆属于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
课后反思:
3.轮子的妙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
滑轮及齿轮的作用。按照从认识轮轴开始,然后提出假设,验证得出结论、建立概念,最后
找出生活中轮轴的应用的顺序来认识轮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简单机械)工作时省力的原因。
8
2.能通过观察发现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
3.能通过观察找出变形的轮轴。
4.能独立设计一个应用轮轴原理的简单机械,帮助自己完成一项特殊任务。
5.能通过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与不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各种轮子的作用。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轮轴的基本组成。
2.能说出齿轮与轮轴有什么关系。
3.能说出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4.能用类比的方法解释螺丝刀的工作原理。
5.能准确地说出齿轮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找出在自行车的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并能解释在这些地方使用轮轴的原因。
2.能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遇到的应用了轮轴的实例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轮子及其工作原理,并会运用其原理制作简单机械。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轮轴的图片。
课时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杠杆的工作原理?
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
教师: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这节课我们来
研究轮轴和滑轮。
(二)新课教学
出示目标:
1.能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简单机械)工作时省力的原因。
9
2.能通过观察发现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
3.能通过观察找出变形的轮轴。
4.能独立设计一个应用轮轴原理的简单机械,帮助自己完成一项特殊任务。
5.能通过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与不足。
♦活动1:杠杆和轮轴
1.观察书上P9两幅图,分析以下问题。(出示自学要求)
①分析石磨上杠杆(木棍)的工作原理。
②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
③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2.阐述原理。
工作时轮轴上有一个支点、一个动力点、一个阻力点,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决
定轮轴的作用。
3.试着将石磨上杠杆的三个点标在P9左图中,将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标在P9右图上。
4.小结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5.交流
①把自己小组的分析与其他组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②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活动2:巧用“轮子”
1.提问:如何改造一下轮子,使它变成另一种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呢?
2.观察书上P10插图,轮子变成了哪种机械?
①左图一个学生在升旗,轮子变成了滑轮。
②右图中的轮子变成了齿轮。
齿轮属于传动机械,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3.交流: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板书设计:
第三课轮子的妙用
1.轮轴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轮轴上有一个支点、一个动力点、一个阻力点,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决
定轮轴的作用。
2.改造轮子①滑轮,例:升旗。②齿轮,例:发电机。
10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轮轴的工作原理?
2.语言过渡。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轮子”。
(-)新课教学
♦活动3: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1.认识吊车上的轮子。
教师:看书上P11插图,回答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①定滑轮
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
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③实验验证
选择吊车上的一种轮子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来验证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与不足。
2.拔河比赛
①根据书上P12的插图样式,选择不同的滑轮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亲身体验滑轮的作用。
②讨论:分析滑轮在比赛中的作用。
3.结论
①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缺点是不省力。
②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改变力的方向。
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滑轮组合理的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
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4.思考:除了滑轮以外,你们小组还想研究吊车上的哪种“轮子”?
板书设计:
第三课轮子的妙用
①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缺点是不省力。
②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改变力的方向。
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滑轮组合理的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
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1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动、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
2.语言过渡
教师:轮子的研究很有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轮子。
(-)新课教学
♦活动4:研究另一种“轮子”
教师: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轮轴、滑轮、齿轮等,滑轮又分定滑轮和动滑轮,请每组同
学选择一种“轮子”来研究,看看不同的“轮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学生活动。
教师提示:可按照P13研究计划的格式把计划书写出来。
★拓展活动:一种新“轮子”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设计一种更新颖的“轮子”吗?它有什么特殊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课轮子的妙用
研究计划
研究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过程:
记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2
4.斜坡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先思
考教材所设计的三个思考问题后再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
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3.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4.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两种模型的差异。
5.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斜面的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
3.能说出科学实验的作用。
4.能用斜面的原理解释密螺纹的螺丝钉比疏螺纹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的原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出3个以上应用了斜面的地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轮子分几种?各有哪些作用?
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
13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一一斜面。
(-)新课教学
出示目标:
(1).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
(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3).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4).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两种模型的差异。
(5).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活动1:研究斜面的作用
1.识图思考。
看P14上面插图:工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用了什么工具?
2.假设。
提问: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
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①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②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③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3.验证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提示:
①实验因素的控制: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
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②实验记录表是帮助学生从实验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材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填好、
用好记录表。
4.记录。
14
5.分析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研究结论和自己的假设一致吗?
6.结论
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要把物体匀速推上斜面,则作用在斜面上的动力等于物体
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这就是斜面原理。
板书设计:
第四课斜坡的科学
1.实验验证的注意点
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
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2.结论
①斜面的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就越省力。
②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要把物体匀速推上斜面,则作用在斜面上的动力等于物
体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这就是斜面原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回忆上节课的所学知识
提问:什么样的斜面最省力?
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斜面。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把斜面“卷”起来
1.照P16图作实验,看一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左图:蚂蚁沿着斜面长度与高度比为2:1的斜面向上爬。
右图:蚂蚁沿着卷在铅笔上的斜面向上爬,这个是斜面的变形,叫螺旋。
实验条件:保证斜面与螺旋等长。
2.交流
①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②卷起来的斜面有什么优点?
③画出两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小结
15
螺旋是斜面的一个变形。
♦活动3:斜面的应用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了斜面?
2.看书上P17插图,了解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劈柴图,图中的斧头是简单机械“尖劈”,斧头刃的两侧分别是两个斜面。
3.总结斜面的省力原理
斜面的高度总是比斜面的长度小得多,所以F的值要比P的值小得多。斜面的高是斜面
长的几分之一,所用的推力F就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这样就能达到省力的目的,假如斜
面的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就越省力,使用螺旋密的螺钉省力的原理也是如此。
板书设计:
第四课斜面的科学
1.螺旋是斜面的一个变形。
2.斜面的省力原理
斜面的高度总是比斜面的长度小得多,所以F的值要比P的值小得多。斜面的高是斜面长的
几分之一,所用的推力F就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这样就能达到省力的目的,假如斜面的
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就越省力,使用螺旋密的螺钉省力的原理也是如此。
课后反思:
16
5.自行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
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按照图纸说明、制作齿轮装置。
2.能设计各种实验方式发现齿轮传动的情况,并准确记录在记录表中。
3.能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推测出齿轮传动的规律。
4.能从模型中指出机器的“动力、传动、工作、控制”等四部分。
5.能独立分析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由哪些简单机械构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比较默契地与其他同学完成研究齿轮传动原理的研究。
2.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对自行车各部分的分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描述齿轮传动的规律。
2.能举例说出传动的类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机器的含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描述几种机器工作时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
部分组成的,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自行车、拖拉机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分别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和齿轮等简单机械,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
认识机器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出示目标:
17
(1).能够按照图纸说明、制作齿轮装置。
(2).能设计各种实验方式发现齿轮传动的情况,并准确记录在记录表中。
(3).能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推测出齿轮传动的规律。
(4).能从模型中指出机器的“动力、传动、工作、控制”等四部分。
(5).能独立分析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由哪些简单机械构成。
♦活动1:分析自行车的结构
1.分析玩具机器的组成部分
谈话: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这些机器综合利用了多种简单机
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们以玩具车为例,研究机器的组成部分。
①控制部分
开关是玩具车的控制部分。
②动力部分
电动机是玩具车的动力部分。
③传动部分
齿轮箱是玩具车的传动部分。
④工作部分
轮子是玩具车的工作部分。
2.教师讲解四部分的工作原理。
3.分析自行车的结构。
①谈话:自行车是一种设计合理、广泛应用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和玩具车十分相似,
请大家找出自行车的四个组成部分。
②讨论:小组间讨论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③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④总结
动力部分脚踏板
传动部分车链
工作部分车轮
控制部分车把
板书设计:
第五课自行车
18
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动力部分脚踏板
传动部分车链
工作部分车轮
控制部分车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
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下面,我们对自行车的某一部分进行研究。
(二)新课教学
1.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自行车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
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下面让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研究,首先,小组内讨论研究
计划,并将计划写成书面形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研究报告的内容
研究报告
研究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结论:
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组年月B
3.交流。
小组间相互交流研究结果。
♦活动2: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9
1.谈话:我们研究了自行车的组成部分,那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2.分析拖拉机是怎样工作的
①拖拉机的组成部分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②小组讨论交流并将结果写出来。
板书设计:
第五课自行车
研究报告
研究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结论:
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组年月日
课后反思:
20
6.小鸟和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为了展示生物生殖方式的多姿多彩,教材在直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后,安排了“新
生命的诞生”与“特殊的本领”两个活动。其中活动1是教学重点,首先搜集有关资料,然
后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讲解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活动2简单介绍了动物的求
偶本能以及孵化哺育下一代的独特方式。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收集描述各种动物(除人类以外)在生殖季节所表现出的各种生殖行为,并将这些
行为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
2.能将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理由的合理性。
3.能通过比较找出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不同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体验到小动物生存的艰难,强化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殖”的概念以及生殖的两种主要方式。
2.能说出不同类型动物是怎样进行生殖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己话解释什么是“试管婴儿”技术,尝试讨论这一技术带来的利弊。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动物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观察、比较和分
类等探究活动,进一步明确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的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动物的相关图片。
课时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动物是怎样产生后代,让生
命得以延续,使人类拥有更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动物的生殖方式。
(-)新课教学
♦活动1:新生命的诞生
1.设疑:我们每个人都有爸爸和妈妈,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生活的动物是否有爸爸
和妈妈?
21
2.充分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生殖方式。
3.讲解动物的生殖方式
(1)水帽的生殖。
看书上P24插图,说说水蛆的生殖方式。
(2)昆虫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
看书上P24插图,说说昆虫的生殖方式。
(3)鱼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
看书上P24插图,说说鱼的生殖方式。
(4)青蛙等两栖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
看书上P24插图,说说青蛙的生殖方式。
(5)爬行动物、鸟类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
看书上P25插图,说说海龟、鸟的生殖方式。
(6)猫、牛等哺乳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
小结:
(1)出芽生殖
水帽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一个个“芽”,这些芽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水蟾,
这种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2)卵生
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动物体外直接发育成新个体。鱼类、青蛙的生殖方式都为卵生,体外
受精;鸟类、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也为卵生,体内受精。
(3)胎生
胎生是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利用胎盘吸收母亲的养分,待发育成幼体后再娩出。一般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胎生。
板书设计:
第六课小鸟和小猫
活动1:新生命的诞生
(1)生殖的方式
出芽生殖:例水蝗。
卵生:例鱼、蛙、龟、鸟。
胎生:例猫、牛、人。
(2)生殖方式的介绍
①水帽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一个个“芽”,这些芽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水
22
蝗,这种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②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动物体外直接发育成新个体。鱼类、青蛙的生殖方式都为卵生,体
外受精;鸟类、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也为卵生,体内受精。
③胎生是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利用胎盘吸收母亲的养分,待发育成幼体后再娩出。一
般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胎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提问:生殖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生殖方式,以及了解了哪种动物采取什么样的生殖方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们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教学
1.分析动物生殖方式的异同
教师:大家翻开书P26,按照表格的内容分析前面图中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
2.分析讨论:
(1)四种动物各代表哪一类,有什么变化规律?
(2)表中四种动物的产卵环境、卵的数量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规律吗?
(3)表中每种动物一次产卵数量有什么差异?所产卵都能成活吗?为什么?
(4)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表中四
种动物产生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中,其生殖的特点和生殖方式也在发
生变化。
3.小结:
(1)鲤鱼、青蛙在水中产卵,海龟在海滩上挖坑产卵,麻雀在陆地上筑巢产卵。鲤鱼、
青蛙的卵没有硬壳保护,海龟、麻雀的卵有硬壳保护。
(2)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都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
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不同之处是鸟类动物是卵生,而猫这类哺乳动物是胎生。
(3)几种动物的产卵数量逐渐减少,但成活率高。
板书设计:
第六课小鸟和小猫
代表动物产卵地点卵的数量卵外有无硬是否需要孵成活的情况
壳保护化
23
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中,其生殖的特点和生殖方式也在发
生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提问:不同动物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讲述: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动物是怎样吸引对方与之交配、生殖、
哺育下一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本领”。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特殊的“本领”
1.看图回答问题。
教师:当生殖季节到来时,动物为了吸引对方,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本能,有些动
物在孵化和哺育下一代时,也会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请大家翻开书P27,看动物有哪些特
殊的表现方式?
2.教师讲述一些有趣的关于动物特殊本领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性。
3.教师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特殊本领的故事。
4.阅读科学在线。
试管婴儿:分别将卵细胞与精子取出后,在体外使其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后,再植回母
体子宫内。
讨论:试管婴儿技术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第六课小鸟和小猫
动物名称特殊的方式
24
课后反思:
7.落地生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在学习了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殖,切实感
受到植物同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教材安排了“各有各的‘高招'”、“帮助植物生殖”
两个活动,其重点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点,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感悟科
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收集植物生殖方式的资料。
2.能用多种方式记录杆插或嫁接后植物生长的现象。
3.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能将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理由的合理性。
5.能选择一种方法帮助一种植物进行生殖。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列表等方式发现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说出人类帮助植物生殖的各种方法。
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通过讨论发现人类帮助植物生殖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整理有关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能发现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
点,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感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25
教学过程:
(-)导课
谈话:我们知道,植物大多是用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吗?(学
生讨论)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各有各的“高招”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观察:书上P29几幅图中,新的植物体分别是从哪儿长出来的?
(2)提问:这些植物的繁殖方法与种子繁殖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植物的根、茎、叶是
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像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
的茎、落地生根的叶等都能发芽、生根,长出新的植物体,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繁殖方法叫做
营养繁殖。
2.讨论。
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2:帮助植物生殖
1.指导学生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杆插法、压条法、嫁接法。
(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
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杆插、压条和嫁接等。
(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有关内容。
(4)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教师介绍相关方法及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
(5)学生汇报自己对人工营养繁殖的想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杆插法繁殖月季。
(1)讲解:用人工营养繁殖植物的方法,在农业生产、花卉栽培中应用很广,你们想学
会其中的一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杆插法繁殖月季,让大家亲自做一做。
(2)提问:用托插法繁殖月季包括哪些步骤?
(3)学生讨论。
(4)教师讲解并演示用杆插法繁殖月季的操作过程。
①从一株月季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剪掉枝条下部的叶,只留上部的两片叶和顶芽,用
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的刺。
26
②在花盆里放好土,适量浇水,在土中挖一个洞,把经过修剪的月季枝条的下部插进土
里。
③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的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
④2〜3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5)学生分组杆插月季。
(6)小结并评价学生操作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缺点。
(1)讨论:在周围的植物中,还有哪些是可以进行营养繁殖的?
与植物的种子繁殖相比,你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有哪些优缺点?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与种子繁殖比较,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是所育成的新个体能保持母本特性;
开花结实较早,对于果树生殖用途很大;单性结实,花器退化而无种子的植物均可使用。缺
点是不易大量生殖,浪费人力。
4.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植物组织培养。
板书设计:
第七课落地生根
1.活动1:各有各的“高招”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
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像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的茎、落地
生根的叶等都能发芽、生根,长出新的植物体,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繁殖方法叫做营养繁殖。
2.活动2:帮助植物生殖
(1)托插
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杆插。
(2)压条
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
法叫压条。
(3)嫁接
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课后反思:
27
8.相似与差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动植物繁殖方式方面的问题。教学中引领
学生从观察自身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相似和差异入手,通过联系紧密的3个活动和1个
拓展活动继续探究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自己与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并分门别类地列在表中。
2.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同种动物的相似点。
3.能设计一种可以快速分别找出全班同学中与自己一种、两种、三种、四种特征都一样
的人数的方法。
4.能找出某种动物或植物上一代和下一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或相同及差异之
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实例或自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2.能举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3.能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特点的意义。
4.能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科学家利用哪些技术使生物发生变异,从而选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大量事实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很多特征是
遗传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遗传特征的图片。
课时建议: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教师:同学们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像爸或妈。
学生回答。
28
教师:你觉得你哪些地方长的像你的爸爸,哪些地方长的像你的妈妈?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的体形、举止、音容笑貌,我们会惊奇的
发现一些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一一相似与差异。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仔细观察找相似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教材上P33表格中的内容,并补充一些内容。
如:是否有双眼皮?头发是否卷曲?大拇指是否向背侧弯曲?
2.课上教师让学生将调查结果填入到P33表中。
提问:
根据表中所填写的内容,请大家说说在这些特征中,自己与父亲相似的有哪些?与母亲
相似的有哪些?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似的有哪些?
3.学生交流。
4.除外形上的相似,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自己在为人处事等方面是否有和长辈相似的地
方。
5.讨论:
世界上有没有长的一模一样的人?
板书设计:
第八课相似与差异
遗传特征
舌额头耳垂手指
卷舌不卷舌发际有发际无有耳垂无耳垂食指比食指比
尖尖无名指无名指
长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到些什么?
谈话: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舌、额头、耳垂、手指四方面特征上与咱们班同学有没有
相似的地方呀?今天我们就在班上做个调查?
(二)新课教学
29
♦活动2:找“朋友”
1.设计记录表,从舌、额头、耳垂、手指四方面特征上在全班展开调查。
2.展示汇总各组的调查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3.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看谁找到了最相似的朋友。
讨论:从统计结果中发现什么规律?有没有与自己的各个特征完全一样的同学?
4.教师总结规律。
特征的比较项目越多,相似的人数越少。
柱状图中由A到D高度递减。
5.搜集资料,说说某类动物或植物的下一代与其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八课相似与差异
活动2:找“朋友”
\特
\征舌额头耳垂手指
卷
有耳
耳
不
卷舌发际发际无食指比食指比无
垂
垂
舌
有尖无尖无名指名指短
长
规律:
特征的比较项目越多,相似的人数越少。
柱状图中由A到D高度递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提问:
30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如何统计?如何画柱状图?
(-)新课教学
♦活动3:寻找它们的差异
1.观察书上P36插图,比较同种动物或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
2.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制定适合的研究方案。
3.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4.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
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举出更多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实例。
5.阅读科学在线。
★拓展活动:豌豆荚中含有几粒豌豆
1.步骤:
(1)统计本组每个豌豆荚中豌豆的数量,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2)将全班各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在一张表中。
(3)将全班的统计结果汇总在坐标图中。
2.讨论:
(1)在小组研究时,每组的各个豆荚中所含的豌豆粒数一样吗?
(2)将各组的研究结果统计在一起后,容易找出规律吗?为什么?
(3)对“豌豆荚中含有豌豆粒的多少”,作出自己的解释。
3.通过对多种材料的研究,发现正态分布的规律。
4.利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板书设计:
第八课相似与差异
含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8粒9粒
豌
豆第一组
粒
数第二组
|)
不第三组
31
同
第四组
的
豌
第五组
豆
家
的
数
里
课后反思:
9.克隆羊一一多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生物
繁殖技术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感悟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讨论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设计成有条理的讲演稿向其他人介绍。
3.能有一定根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含义。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举出3个实例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乡给排水工程建设事故预防技术服务报告模板
- 《电气控制及PLC》详细笔记
- 保健按摩师(高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书模板-个人所得税退税的租房合同
-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浮力(原卷版)
- 2024年梯度飞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 技能评定与评价技术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习题及答案 ch09 实验5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国家开放大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 《观沧海》说课(课堂PPT)
- SF305无卤阻燃型聚酰亚胺薄膜挠性覆铜板-PCBGlobal
- 政府采购会议领导讲话稿
- 交警大队协勤人员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文书
-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 新建国际学校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密协议(中英文模板)
- 2021年日历表(A4)
- 罗伯特议事规则 (讲义)(课堂PPT)
- 会计工作年限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