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年11月29日晚,土星、月球、金星和木星齐聚天宇,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下图为该日“四星连珠”天文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四星连珠”景观中各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星距离地球最近 B.月球的体积最大C.都属于类地行星 D.运动轨道均近圆2.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上述四颗天体且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 B.银河系C.太阳系 D.总星系【答案】1.D2.C【解析】试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1题详解】土星、月球、金星和木星相比,月球距地球最近,A错。木星体积最大,B错。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C错。运动轨道均为近圆,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图中月球和地球组地月系,地月系和金星、土星、木星都属于太阳系,太阳系级别低于银河系和总星系,因此包含上述四颗天体且级别最低的是太阳系,C正确。故选C。2024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胜利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月球背面影像图传输质量和速度的是()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自转 D.地球自转4.月球上没有形成相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缘由之一是()A.距离太阳太遥远 B.无昼夜更替现象C.质量体积比较小 D.运行轨道担心全【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月球背面影像图的数字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传送,因此影响电磁波传送的环境条件会影响月球背面影像图传输质量和速度。太阳辐射、月球自转、地球自转很难影响到“鹊桥”中继星向地球传送电磁波信号,解除A、C、D;太阳活动释放的剧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干扰“鹊桥”中继星工作及传送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影响月球背面影像图传输质量和速度,B符合题意。故选B。【4题详解】月球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相差不大,不是没有生命存在的影响因素,A不符合题意;月球有自转运动,因此月球有昼夜更替现象,B不符合题意;月球质量仅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约1/4,月球质量体积比较小,引力较小,难以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导致温度改变大,无生命存在的相宜大气等,从而没有形成相宜人类生存的环境,C符合题意;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运行轨道平安,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减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相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足够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觉,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绘出的太阳黑子分布图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觉太阳黑子()A.温度比四周太阳大气温度更高B.在太阳表面的纬度分布有规律性C.出现在太阳大气圈色球层上D.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6.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A.24小时 B.1年 C.11年 D.76年7.“蝴蝶”翩翩起舞的年份()A.干旱或洪涝灾难频率加剧B.极光现象范围扩大到中低纬度C.地球磁场受干扰,影响无线电信号传输D.干扰电离层,引发磁暴现象发生【答案】5.B6.C7.A【解析】【5题详解】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四周的温度低,A错误。通过图可以看出,相同的纬度的太阳黑子数量相近,有肯定的规律性,B正确。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C错误。数量的增加会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但不肯定是变暖,D错误。故选B。【6题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周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蝴蝶”翩翩起舞的年份说明是黑子爆发的高峰年,其对地球的影响越大。会使地球干旱或洪涝灾难频率加剧,A正确。CD是耀斑和太阳风引起,CD错误,极光只出现在高纬,B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布规律和影响。相对简洁。2024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Ⅱ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下 D.古登堡界面以下9.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立刻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务的生理反应实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答案】8.A9.A10.D【解析】【8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其次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即图中Ⅱ圈层,A正确、C错误;图中Ⅳ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即2900千米以下,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不行能位于Ⅳ圈层,B、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立刻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简洁逃命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摆,建筑物简洁倒塌,此时不简洁逃命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符合题意;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务的生理反应实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解除B、C、D。故选A。【1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干脆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改变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 B.侧壁陡立C.沟壑纵横 D.地势平坦12.该地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冰川积累 B.流水积累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结合材料,新疆的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大,风携带沙体磨蚀岩石而形成的,据图可知岩石多悬崖,所以地貌特征是侧壁陡立,故B正确,而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符合流水侵蚀的地貌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和黄土高原的地貌,故AC错,图片显示地势并不平坦,故D错。故选B。【12题详解】据上题分析,该地地处干旱区,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近年来上海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上海某区域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①~④处,②处()A.气压最高 B.气温最高C.白天温度最高 D.昼夜温差最大14.郊区②与城区③间的风向为()A.西风 B.东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5.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A.提高建筑物高度 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答案】13.A14.C15.C【解析】【13题详解】读“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可知,②③位于近地面,①④位于高空。依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可知,③气压大于④,②气压高于①。另外,③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②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所以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②③④①,最高为②。A正确,气温城区高于郊区,B错误。白天气温城区高,C错误。郊区的昼夜温差小于城区,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③处气温高,气流受热上升,形成低压,②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近地面风由②吹向③,由于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是向右偏,因而形成西北风。C正确,故选C。【15题详解】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会使植物汲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实力增加,降低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提高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市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故A项错误,增加市区道路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交通排放的热量增多,热岛效应增加,故B项错误。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加强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城市风的形成及热岛效应,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进行分析解题。下图为“1965~2024年珠三角地区与南海海面平均气温季节改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能正确反映珠三角滨海地区热力环流的是()A. B.C. D.17.珠三角与南海海面间的热力环流最显著的季节()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6.C17.D【解析】【16题详解】依据图示信息,珠三角与南海海面间的夏季温差小,热力环流较弱。夏季,由于陆地受热增温幅度高于海洋,故滨海地区的近地面风向应为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滨海地区的夜晚,近地面温度低于海洋,则近地面热力环流风向为从陆地吹向海洋,B错;冬季,珠三角与南海海面间的温差大,热力环流较为明显,由于南海气温高于珠三角,则珠三角滨海地区近地面热力环流由陆地吹向海洋,C对;D选项,白天,海洋增温慢于陆地,海洋上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热力环流从海洋吹向陆地,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17题详解】热力环流的显著程度取决于温差大小,依据图示分析可知,珠三角与南海海面间的夏季温差最小,热力环流最弱,冬季二者间的温差最大,热力环流最显著。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睛】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洁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耀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上升),形成“海风”;夜晚状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改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19.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缘由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20.位于青藏高原河谷地区的拉萨()A.距太阳距离近,太阳辐射强 B.夜晚易形成上升气流,天气多雨C.白天对流旺盛,易成云致雨 D.白天大量汲取太阳辐射,气温上升【答案】18.C19.C20.B【解析】【18题详解】据所学学问可知,成都地处四川盆地,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因此与成都相比,拉萨海拔高,空气淡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导致地面辐射较弱。综上所述,故选C。19题详解】据所学学问可知,成都与拉萨纬度相近,A错误;气温日较差与经度无关,B错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面状况不同,空气密度差异大,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异大,因此两地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C正确;气温日较差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20题详解】拉萨太阳辐射强是因海拔高,空气淡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导致太阳辐射强,但因大气淡薄,能汲取的地面辐射有限,因此气温不高,AD错误;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河谷地区,盛行山谷风;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白天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B正确,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点睛】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暖空气不断沿山坡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因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对山顶上空流去,因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下表反映“南京市2024年12月连续五天的最低和最高气温改变状况”,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图中,近地面大气的干脆热源是()A.① B.② C.③ D.④22.五天中,最有可能是晴天的是()A.5~6日 B.6~7日 C.7~8日 D.8~9日23.当前,农夫利用“温室大棚”来种植蔬菜,主要是因为温室大棚可以()A.增加① B.减弱② C.减弱③ D.增加④【答案】21.C22.C23.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弓|起大气运动的相关学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干脆热源,图中③为地面辐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2题详解】从表格的数据可推断,5、6、9日温差小,可能阴天或下雨,白天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温差小,7、8温差大,可能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晚上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故晴天最有可能是7-8日。故选C。【23题详解】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大气逆辐射,晚上对蔬菜有保温作用,防止低温冻害,从图上看,④为大气逆辐射,温室大棚增加④,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应用,依据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即可。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25.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为生物生长供应全部养分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水循环是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加了海陆间水循环26.水循环()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答案】24.C25.D26.D【解析】【24题详解】图中显示,①环节中的水由大气圈指向岩石圈,应指大气圈成云致雨,着陆到岩石圈表面,因此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C正确;蒸发环节中水由岩石圈和水圈进入大气圈,与题意不符,A错误;下渗环节中水由水圈进入岩石圈,与题意不符,B错误;径流环节中水在水圈中运动,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岩石圈为生物生长供应大量养分,但不是全部养分,如二氧化碳等,A错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表四大圈层运动,并不只是围绕生物圈进行,B错误;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是大气运动的结果,不是由水循环塑造,C错误;季风环流把大量海洋水汽输送至陆地,从而参加了海陆间水循环,D正确。故选D。【26题详解】水循环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水循环不行能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A错误;水循环可以更新水资源,但在肯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水循环不行能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错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削低(侵蚀)高地,填平(沉积)低地,有可能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平坦,C错误;水循环通过的水在地表各圈层的运动,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正确。故选D。【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护水量平衡,促进水资源更新;实现各圈层、海陆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当环境改变和减轻自然灾难等方面具有肯定的功能,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7.海绵城市中的A.树木、草坪可大量汲取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调整多雨期和少雨期的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28.城市小区建设实行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地等措施,主要作用是A.增加雨水的滞留和下渗B.减弱雨水对建筑物的冲刷C.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保证小区生活和绿化用水【答案】27.B28.A【解析】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海绵城市的作用。【27题详解】树木、草坪大量汲取大气降水,可以增加地下水含量,A错。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对。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的水量,河流无调整径流的功能,C错。城市小区地面硬化,可以削减下渗水量,D错。【28题详解】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地可起到增加雨水的滞留和下渗作用,A对。雨水对建筑物的冲刷与雨量的大小有关,与地面绿化无关,B错。生物物种多少与所在生长环境有关,与小区绿化建设关系不大,C错。雨水无法干脆替代生活用水,D错。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30.塑造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读图分析,该峡谷是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不断下切侵蚀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随着流水侵蚀加剧,峡谷不断加宽、加深,因此对应的地质过程为乙—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3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峡谷是由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A正确;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风蚀蘑菇等地貌,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等地貌,C错误;波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D错误。故选A。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改变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缘由主要是()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3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改变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答案】31.A32.D【解析】【31题详解】由图可知,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奉节性波动,夏季低,冬季高,主要是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02多;夏季低,主要是因为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汲取CO2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题详解】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合热带作物,A错误。由于全球变暖,森林分布应向北扩展,B错误。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C错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北部海岸南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洪涝灾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下图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难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难分布的正确描述是()A.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难B.东部地区洪涝灾难北多南少C.青藏地区洪涝灾难较多D.台湾地区洪涝灾难频繁多发3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难多发,与其成因亲密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C.土壤、植被 D.资源、水文35.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难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供应定位服务C.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供应依据D.遥感系统可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答案】33.D34.B35.D【解析】33题详解】据图可知,西北地区是最少洪涝灾难区,不是没有,A错误;东部地区南方为多洪涝区,北方为少洪涝区,因此洪涝灾难南多北少,B错误;青藏地区是最少洪涝灾难区,C错误;台湾地区为多洪涝区,洪涝灾难频繁多发,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34题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难多发是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河流水源补给量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南北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抬升,蓄洪实力减弱;与岩石、土壤、资源没有关系,B正确,解除ACD。故选B。【35题详解】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难,A叙述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供应定位服务,B叙述正确;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供应依据,C叙述正确;遥感系统不能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只能把不同时间的卫星影像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再通过对比分析出也许的损失,D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点睛】遥感技术能够对火灾、洪灾等灾难状况、灾难损失及灾后复原等进行长期连续跟踪监测,并且卫星影像能够获得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并且不同空间辨别率的卫星影像,具有肯定的便利性。下图为“某河流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图中①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搬运 B.积累 C.侵蚀 D.风化37.下图中的①至④中,适合修建深水港口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36.C37.C【解析】【36题详解】读图分析,①处河岸比较平直,因此河流在该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比较明显,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①处位于河流的右岸,因此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故选C。【3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①②两处的河段比较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比较明显,①位于河流右岸,易受侵蚀,河道较深,②位于河流左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③④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其中③位于凸岸,沉积作用明显,河道较浅,④位于凹岸,侵蚀作用明显,河道较深,因此适合建深水港的是①④处。故选C。2024年异样的高温天气和严峻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起先爆发的森林火灾持续了数月,直到2024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火灾时,漫天的烟雾会使()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增加39.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后()A.土壤袒露,下渗增加 B.河流径流量季节改变变小C.风化、侵蚀作用增加 D.蒸腾作用增加,蒸发加剧40.为了减轻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有()A.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B.组织居民进入火场参加培训,增加救灾实力C.应用GIS技术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预料火灾发展趋势D.将林区及四周的居民、财产及产业全部外迁【答案】38.C39.C40.A【解析】【3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澳大利亚大火产生了大量的烟雾,烟雾属于尘埃颗粒物质,在大气的保温柔减弱作用中,对可见光和红外光有阻挡、反射和汲取的作用。太阳辐射波谱中有可见光和红外光,颗粒尘埃阻挡、反射和汲取的作用,使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削减,故而造成地面辐射②削减,解除A、B;地面辐射主要为长波辐射,是红外光,空气中的烟雾汲取地面辐射放射的红外光,以大气逆辐射③的形式,返还给地面,故③增加,散逸到外界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削减,解除D,选择C。【39题详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后,植被破坏,导致土壤袒露,下渗削减,解除A;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季节改变变大,解除B;植被破坏,使地表风化和侵蚀作用加强,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高,使地表趋于平坦,选择C;植被破坏,蒸腾作用减弱,解除D。【40题详解】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加强森林灭火人员培训,扩大灭火专业队伍,都是应对森林火灾、减轻火灾损失的有效措施,而不是对居民进行培训,选择A,解除B;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须要应用RS技术,预料火灾发展趋势应用GIS技术,解除C;将林区及四周的居民及产业全部外迁,成本太高,不行行,解除D。【点睛】该题考查烟雾,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各环节的影响,以及火灾对水循环、外力作用的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41.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单位:hPa)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O、P为三个气压中心,其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推断依据________。(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处,④处风向是________。【答案】(1).P(2).北(3).水平气流向右偏转(4).③(5).偏南风(或西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压系统及风向推断,考查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难度一般。【详解】(1)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依据这一原理,由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中心,M、0为低压中心。故本题答案为P。

(2)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理由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推断风力大小可通过等压线疏密程度来推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③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故本题答案为③,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然后依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可得出④吹西南风。42.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储量来看,水圈中占比最大的水体类型是________水;人类大量运用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