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A/1D/wKhkFmavbe6AFhcdAAF01f_HnW8149.jpg)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A/1D/wKhkFmavbe6AFhcdAAF01f_HnW81492.jpg)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A/1D/wKhkFmavbe6AFhcdAAF01f_HnW81493.jpg)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A/1D/wKhkFmavbe6AFhcdAAF01f_HnW81494.jpg)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A/1D/wKhkFmavbe6AFhcdAAF01f_HnW81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小升初语文试卷1.用竖排格式默写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布局合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书写。根据例子可知,书写古诗的格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书写时先要古诗观察格式,注意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怜、屐、苔、柴、扉、墙”的正确写法。2.根据读音,结合语境,书写字词。九天揽月、嫦娥奔月、鲲鹏展翅……这些充满làngmàn_______诗意的名字,jìtuō_______了中华儿女几千年的飞天梦。数代航天人甘于jìmò_______,不惧生死,将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也将追寻他们的脚步,jiànwēizhīzhù_________、不断探索,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jiànshù_______。【答案】①.浪漫②.寄托③.寂寞④.见微知著⑤.建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书写时注意“漫、寄、寂、寞、微、著、建”的正确写法。3.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没有错的一项是()A.书藉炽热(chì)模样(mú)锲而不舍(qì)B.拔弄哀思焚烧(fén)万象更新(gèng)C.通宵残暴徘徊(huí)含情脉脉(mò)D.唯恐控制葬送(zàng)翻箱倒柜(dǎo)【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形近字的辨析。A.书藉(籍)——书籍,锲而不舍(qì)——锲而不舍(qiè);B.拔弄(拨)——拨弄,万象更新(gèng)——万象更新(gēng);C.徘徊(huí)——徘徊(huái);故选D。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孰为汝多知乎知无不言B.走马观花诸儿竞走取之C.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D.虽与之俱学声泪俱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A.智慧/知道;B.都表示“跑”的意思;C.都指“热水”的意思;D.都表示“一起”的意思;故选A。5.下面名句或谚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希望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因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让我们更了解一个人。C.古人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及时行孝。D.与智者交流,我们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名句、俗语谚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了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用来形容“要孝敬父母,及时行孝”不恰当。故选C。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暑假快到了,我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B.这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非常可耻的。C.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像,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之手。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B.成分残缺,在“任意浪费”后加上“的行为”;C.句式杂糅,“作者是”和“出自……之手”保留一个即可。故删除“作者是”或“出自”“之手”;D.否定不当,“避免”和“不再”表意重复,应删去“不”;故选A。7.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其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具有行书的笔意,《三门记》是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B.即兴发言时要提前打好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重点说什么。C.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时,如果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那还是不要表达了。D.我们在策划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活动目的是否合理,时间和地点是否可行,要做到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与文学常识的掌握。C.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时,即使想法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也应该勇敢表达,这样才能促进更深入的交流和思考,该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8.“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请选择习俗的寓意。A.年年有余B.福气盈门C.祈福健康D.辞旧迎新(1)大年三十守岁:_____(2)端午节挂艾草:_____(3)建筑上刻蝙蝠:_____(4)过年时候吃鱼:_____【答案】①.D②.C③.B④.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习俗寓意的掌握。(1)大年三十守岁:守岁有对旧岁的留恋,也有对新年的期待,寓意辞旧迎新。故选D。(2)端午节挂艾草:有驱邪、消毒、祈福健康之意。故选C。(3)建筑上刻蝙蝠:“蝠”与“福”谐音,建筑上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故选B。(4)过年时候吃鱼:“鱼”与“余”同音,过年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足。故选A。9.根据加点词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和它意思相近的词(不重复)。节日期间,杭州地区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中外游客,西湖人头攒动,良渚古城_________,野生动物园_________,西溪湿地_________。【答案】①.人潮汹涌②.人山人海③.熙熙攘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运用。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且频繁地在移动。“人头攒动”的近义词有: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水泄不通、人来人往。如:节日期间,杭州地区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中外游客,西湖人头攒动,良渚古城熙熙攘攘,野生动物园水泄不通,西溪湿地人来人往。按照要求写句子。10.体会句子加点部分的特点,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他大吼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羞愧紧张吵闹喜痛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喜)爸爸要给他买礼物回来,他今天喜得都要发疯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原句“他大吼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大山都抖了三抖”极度夸大他吼声的威力,突出其气势。我们需要发挥想象力,用夸张的语言来强调所选词语所代表的情绪或状态的强烈程度。示例:(吵闹)他们吵闹得屋顶都要被掀翻,嗓子都喊哑了三个。11.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或“不好”的状态写几句话,表达情感。走在回家的路上奔跑在田野里听树上的小鸟叫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好:今天考了满分,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小花向他微笑,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向他祝贺。心情不好:今天考砸了,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小花也在嘲笑他,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仿佛在笑话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写话。从给定的三个情境中选择一个,然后基于心情“好”或“不好”的状态,用几句话来表达相应的情感。心情“好”时看到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心情“不好”时,内心是很烦躁的。情境一: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好:描述可以围绕家的温暖、归途的宁静与放松展开。比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将天边染成了温柔的橘红色,微风轻拂,带走了一天的疲惫。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和期待,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轻松和愉悦。”心情不好:描述则可能侧重于内心的沉重、孤独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例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已深,街灯昏黄,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失落和烦躁,每一步都似乎沉重得难以提起,家的方向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情境二:奔跑在田野里心情好:描述应体现出自由、畅快和释放的感觉。如:“奔跑在广阔的田野里,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由和快乐,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无垠的绿意和奔跑的激情所吞噬。”心情不好:描述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迷茫、无助或逃避的情绪。比如:“独自一人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上,四周是无尽的绿色,但我的心中却是一片荒芜。脚步虽然急促,却像是在逃避什么,无法停下的奔跑,只让心中的烦恼和困惑更加纷乱。”情境三:听树上的小鸟叫心情好: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树上小鸟的欢歌。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心情不好:独自漫步在树林间,耳边是树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但此刻它们的声音却像是一种嘈杂的干扰,让我本就纷乱的心绪更加难以平静。12.根据积累或要求填空。【诗词品人】读《石灰吟》:“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读出了于谦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读《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我读出了苏轼的_________。【文中明理】我们要珍惜时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们要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听从他人中肯的劝告与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答案】①.粉骨碎身浑不怕②.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同流合污③.谁道人生无再少④.门前流水尚能西⑤.旷达乐观⑥.像针尖上一滴水⑦.时间的流里⑧.苟周于事⑨.不必循俗⑩.忠言逆耳利于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通过石灰不怕“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表述,借石灰之口表达自己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词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作者以反问起笔,强调人生可以重来,门前的流水都能向西流,不要在老年时哀叹时光流逝,从中体现了出了苏轼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书写时注意“骨、碎、道、流、滴、苟、周、循、俗、逆、”的正确书写。13.【材料一】光明小学六(1)班学生名著阅读目的情况调查见下表。阅读目的人数比例书中的故事情节比较有趣10%提高理解力和写作能力23%提高应试能力55%纯属无聊消遣8%其它4%【材料二】六(1)班李欣同学收集了有关阅读名著的相关资料斯蒂夫•艾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名著)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它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名著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宝库不仅可以启发写作灵感,提供精妙的作文素材,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借鉴实用的写作手法。——摘自报刊我们为什么读名著?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名著中通常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阅读名著能让你形成比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摘自网络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建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个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摘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1)阅读【材料一】,你得出什么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欣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阅读书籍等。(3)读【材料二】周国平的《经典和我们》选段,短文想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著中通常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B.不管读什么,只要是阅读,都值得提倡。C.班级学生对阅读名著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我们为什么读名著”讨论交流会,让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阅读意义的认识。D.经典名著魅力很强,我们班级可以开展一次阅读经典读书笔记展示活动。(5)最近你读过哪些名著?请你选择其中一本,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读过的名著:__________,最喜欢的人物:_______,结合具体事例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六(1)班大多数同学阅读名著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是很全面。(2)①.报刊②.网络(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4)B(5)①.《水浒传》②.武松③.武松打虎表现了武松坦白直爽、粗中有细的性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从文本内容的提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一中可知:光明小学六(1)班学生阅读名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这一比例高达55%,远高于其他阅读目的。这表明学生在选择阅读名著时,更多地是出于应试的需求。有23%的学生表示阅读名著是为了“提高理解力和写作能力”,而只有10%的学生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比较有趣”。有8%的学生将阅读名著视为“纯属无聊消遣”。由此得出:六(1)班大多数同学阅读名著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是很全面。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从文本内容的提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二中“摘自报刊”“摘自网络”“摘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可知,李欣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报刊、网络、阅读书籍。【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材料二中周国平《经典和我们》选段“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建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个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可知,首先,作者强调了并非所有的阅读行为都能被称之为真正的阅读。比如背功课或读时尚杂志这类活动,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接着,作者指出真正的阅读需要有灵魂的参与。这意味着阅读不仅仅是眼睛扫过文字,而是读者的精神要沉浸在文字所构建的世界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感悟。最后,作者提出经典作品是最适合这种有灵魂参与的精神漫游的。因为经典作品内部蕴含着独特而完整的精神世界,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体验和成长的机会。综合来看,作者的观点核心在于强调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不管读什么,只要是阅读,都值得提倡”与材料二中周国平的观点相悖。周国平强调“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并非所有阅读都能达到这一层次。特别是当阅读仅仅是为了应试或消遣时,它可能并不具备真正的阅读价值。因此,理解是不正确的。故选B。【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情况的掌握。首先,回顾自己最近读过的名著,筛选出印象深刻、有深刻感悟的作品。在选定的名著中,思考并确定一个你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人物。这个人物应该是你理解深刻、有独特见解的,以便能够充分展开评价。总结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聪明、复杂等。分析该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理解其行为逻辑。概述该人物在故事中的命运轨迹,包括其经历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为了增强评价的说服力,需要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例来阐述。这些事例可以是人物的重要行动、经典台词、关键情节等,它们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最后,将以上内容组织成一段清晰、连贯、有逻辑的文字。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确保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示例:我读过的名著《水浒传》,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理由:鲁智深为人豪爽仗义,嫉恶如仇。例如,在“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中,他得知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负,不仅慷慨解囊相助,还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弱者出了一口恶气,展现出他的正义和勇敢。14.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③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③治:社会太平,治安良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从师家授业还:_______②鞭乎: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送鲍浩然之浙东B.思援弓缴而射之C.通国之善弈者也D.井底之蛙(3)王安期不鞭书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同学认为:王安期明明下令“夜不能私行”,却对违规者“夜行书生”另眼相看,不仅释之,而且令吏护送其归家。这说明王安期是个徇私枉法的人。你赞同王同学的观点吗?请你结合课文,阐述你的观点以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回来②.鞭打(2)B(3)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4)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5)对此观点我不认同。观点:王安期不鞭打书生,不一概而论,表明他是一个实事求是,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人。理由:“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王安期不一概而论,不鞭打书生,做得对。要让国家太平,不能只靠武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从师家授业还”的意思是从老师家学习功课回来,其中“还”的意思是回来。“鞭乎”的意思是要鞭打他吗?其中“鞭”的意思是鞭打。【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释之”的意思是释放了他,其中“之”是代词,代指书生。A.到,去的意思;B.是代词,指鸿鹄;C.“”的意思;D.“的”的意思;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王安期直接说明了不鞭打书生的原因,即“ 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可知王安期说:“靠鞭打书生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治安良好的根本办法!”【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意思。“鞭”是鞭打,“以”是用来,“致治之本”指达到社会太平、治安良好的根本办法。故该句的意思是用鞭打书生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治安良好的根本办法!【小问5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逻辑推理和观点表达的能力。深入理解文本中王安期的行为和决策,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判断他的行为是否属于徇私枉法,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同时要紧密结合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和描述来支撑自己的看法。比如:不赞同王同学的观点。王安期并非徇私枉法。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混乱,他下令夜不得私行是为了维护治安。而对于书生夜行,他经过了解,知道书生是从老师家学习归来,并非故意违反规定。他认为靠鞭打书生来树立威名不是实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所以释放书生并让官吏护送其回家。这体现了王安期的宽厚仁慈、明智善断,而非徇私枉法。【点睛】译文:王安期担任东郡太守时,社会局势混乱,他下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到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那人)回答说:“从老师家学习功课回来,没发觉天已经晚了。”差役问:“要鞭打他吗?”王安期说:“靠鞭打书生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治安良好的根本办法!”(于是)释放了他,并且命令差役护送他回家。15.从背后照来的光①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②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不早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③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门前,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笑容满面地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和蔼可亲地招呼我,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我不由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的额头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④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脸严肃,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专心致志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⑤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掉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知道,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关爱着我们。⑥“做完了?”“嗯!”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⑦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⑧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1)认真阅读,用小标题概括短文写了哪几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2)读③④两个自然段,梳理相关信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3)结合第2题的导图,读以下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①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脸严肃,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这句话通过对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②“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灯,倚在门口。”这句话是怎样写出老师对“我”的关爱?请你抓住两处,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最后一句“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理解不准确的是
A.这道光不仅是指夜晚老师擎着灯为我照亮的光,而且还指老师对我的关爱犹如一束光滋养着我,激励着我。B.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强调了老师对我的关爱让我终身难忘。C.从“始终”“时刻”这些词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灯光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影响之大。D.本文的结尾和《匆匆》一课中“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结尾作用相同,都是点明主题,引发他人的思考。(5)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有你最敬佩的老师!读了此文,写几句对这位老师的临别赠言吧!至少引用一句诗句或名言。(所有老师都不出现姓氏,只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老师深夜给“我”讲解题②.老师为父亲病倒而伤心③.老师擎着台灯在门口帮“我”照路(2)笑容满面惭愧和蔼可亲吃惊(3)①.神态描写②.语言描写③.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④.运用对比写法及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关爱,事事为“我”着想。(4)D(5)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永驻我心,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每个成长的日子里,我们都要祝福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您的学生:XX2024年7月17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小标题拟写和内容概括。结合第②③④段可知,“我”在寒冬的深夜里找老师求教数学题;结合第⑤段内容可知,老师在父亲过世的时候,依旧忍着悲痛给我们上课;结合第⑦段可知,深夜我离开老师家的时候,她她擎着灯,倚在门口给我照亮前行的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③段通过描述老师的笑容、认真的讲解,以及“我”对老师白发和皱纹的注意,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我”对老师的感激与敬爱之情。从“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门前,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笑容满面地出现在眼前。”可知面对“我”的忐忑不安,是老师迎接“我”的满面笑容;从“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可知,当“我”惭愧的提出问题时,老师是慈母般的淡淡笑意;从“她和蔼可亲地招呼我,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我不由地低下了头。”可知,面对“我”的不好意思的是老师和蔼的地招呼“我”;第④段中描述了老师严肃地要求“我”再做一遍题,做完后老师专心致志的批阅,展现了她的严格与负责;而“我”对老师的回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敬爱之情,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词句。①句中通过“一脸严肃”神态描写和“自己再做一遍!”语言描写,深刻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负责态度。夜色已深,学生急于离开,但老师并未因此放松要求,而是坚持让学生再做一遍题,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老师对教学的严谨,更表达了她对学生未来学习的深切关怀。②句中“背后有一道光照来”细节描写和“她擎着灯,倚在门口”动作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表现了老师为“我”照明的具体行为,还通过“倚在门口”这一细节,暗示了老师对“我”的不舍与关注。她可能一直在等待“我”完成并检查好作业,确保“我”安全离开后才放心。这种无声的关怀与守候,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内容理解。D.《匆匆》一课结尾通过提问“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珍惜时间的意识。而本文的结尾则更多地是在表达老师关爱对“我”成长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和感恩的表达,而非引发他人对某一主题的广泛思考。因此,这一选项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选D。【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篇名句识记。结合文本和题干可知,需要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可以结合自己小学六年时光中与老师之间最为重要的事情,也可以结合老师日常所做的工作,对学生的关爱。示例:亲爱的老师:六载光阴匆匆过,您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知识的海洋中,您是那座明亮的灯塔,引领我们破浪前行。您不仅教会了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更以身作则,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临别之际,我想对您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无私奉献,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愿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安康,桃李满天下!您的学生:XX2024年7月17日16.表达与交流。课文《那个星期天》中的“我”是失落委屈的,而你最难忘的是哪一天?那一天,你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是充满喜悦,是郁闷烦恼,是激动人心,还是伤心难过的……请你认真回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选取最让你难忘的那一天,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完成一篇习作。要求:1.题目自拟。2.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公路申请书
- 2025年党政教育服务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章节练习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2023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黑钻押题2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范本
- 金融风险层次化防控策略
- DB2111-T 0023-2023 饵料用活河蟹出口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DB2201-T 16-2022 城市智能体数据治理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与机遇并存
- 2024-2025上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附每周工作安排)
- 【中考真题】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JT-T-445-2021汽车底盘测功机
- 高考英语经常用的七百个词汇
- 不定代词用法总结及配套练习题
- 糖尿病孕妇护理:案例分析
- 2022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NBT 32039-2017)
- 铁路扳道员培训课件
-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