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40-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_第1页
DL∕T 1940-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_第2页
DL∕T 1940-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_第3页
DL∕T 1940-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_第4页
DL∕T 1940-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测试规范国家能源局发布I前言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缩略语 35测试条件 35.1测试环境 35.2仪器仪表 36测试方法 46.1电源影响测试 46.2温度影响测试 46.3气压影响测试 46.4盐雾影响测试 46.5接口测试 46.6结构及外观检查 66.7双电源测试 76.8功能测试 76.9性能测试 6.10通信安全测试 6.11功耗测试 6.12绝缘性能测试 6.14机械性能测试 206.15电磁兼容测试 217检验规则 27.1检验分类 27.2检验项目 2附录A(资料性附录)仪器仪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SNMP管理信息(MIB) 26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2423.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GB/T17626.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O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IEC62439-3工业通信网络一并行冗余协议(PRP)和高可靠性无缝冗余(HSR)(Industrial2IETFRFC2544-1999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networkIETFRFC2889-2000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ryforLANIEEE802.1w局域网和城域网—通用规范第3部分:媒体访问控制(MAC)网桥—修订2:快速重配(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CommonspecificationsPart3: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Amendment2[DL/T1241—2013,定义3.3]3ART:交换延时累加(accumulatedresidencetime)BC:边界时钟(boundaryclock)CSD:交换机配置描述(configuredswitchdescription)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DUT:被测试设备(deviceundertest)FCS:帧校验序列(framechecksequence)GARP:通用属性注册协议(genericattributeregistrationprotocol)HSR:高可用性无缝冗余(high-availability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DI:介质有关接口(mediadependentMDIX:介质有关接口交叉(mediadepen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timeprTC:透明时钟(transparentclock)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相对湿度:45%~75%;4交流或直流供电电压按DL/T1912—2018中5.1规定的工作范围进行试验。在-20%~+20%波动件下,高温室以不超过1℃/min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到DL/T1912—2018中5.2.1规定的相应等1)按图1搭建测试环境,使用直通线进行连接;2)配置网络测试仪端口分别工作在100/1000Mbit/s强制半双工模式下,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发送数据,持续时间60s;3)使用交叉网线(568A)代替直通网线(568B)进行连接,重复测试步骤2);5b)预期结果:被测设备能够实现速率自协商、MDI/MDIX自协商,在各种模式下与网络测试仪1)按图2搭建测试环境;2)将光功率计设置到相应波长档位,在被测设备光接口输出端进行测量;3)重复测试步骤2)完成所有类型的光接口测试。b)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光接口的光功率应符合DL/T1912—2018中5.3.1的规定。图2光功率测试连接示意1)按图3搭建测试环境;2)将光功率计设置到相应波长档位;3)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数据,同时调整光衰减器,在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监视4)断开光衰减器与被测设备的连接,将光衰减器接上光功率计测量光功率,记录当前光功率5)重复测试步骤1)到4)完成所有类型的光接口测试。b)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光接口的光接收灵敏度应符合DL/T1912—2018中5.3.1的规定。图3光接口接收灵敏度测试连接示意61)按图4搭建测试环境;2)设置光谱仪测量范围为适当波长档位,与被测设备输出端口连接测量工作波长;3)重复步骤2)完成所有类型的光接口测试。b)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光接口的工作波长应符合DL/T1912—2018中5.3.1的规定。1)按图5搭建测试环境;2)配置网络测试仪,由测试端口2向测试端口3发送带有不同源MAC地址的数据帧;3)网络测试仪通过测试端口1向被测设备调试接口发送广播数据帧和目的MAC地址同测试步骤2)中源MAC地址的数据帧,观察测试端口2和测试端口3的数据接收情况;4)网络测试仪通过测试端口2向被测设备发送广播数据帧,观察测试端口1的数据接收情况。1)测试步骤2)中测试端口1接收不到数据;2)测试步骤3)中测试端口2与测试端口3均接收不到数据;3)测试步骤4)中测试端口1接收不到数据。图5调试接口测试连接示意1)按图6搭建测试环境;2)开启被测设备的供电电源,检查此时被测设备告警硬接点输出情况;3)断开被测设备的供电电源,检查此时被测设备告警硬接点输出情况。b)预期结果:测试步骤3)中,被测设备告警接点输出状态与测试步骤2)应不一致。检查被测设备的结构及外观,包括机箱尺寸、接地、防锈蚀措施、端口与接线说明及指示灯、散7检验项目1用标尺测量机箱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标准19in(lin=2.54cm)机箱,高度采用1U的整数倍,测量误差应满足GB/T1804中公差等级的要求2交换机不带电的金属构件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具备接地端子,并有相应标识3防锈蚀4外壳防护等级5端口与接线说明检查交换机端口、电源端子的标注信息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6指示灯7 按图7搭建测试环境,按DL/T860规定的一致性测试方法,用DL/T81)按图8搭建测试环境;2)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和测试端口3线速发送数据帧,记录测试端口2和测8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线速发送数据流量,其中包括正常背景流量及非法数据流量(如FCS帧校验错误、超短帧、超长帧等);4)配置被测设备端口1的MAC地址绑定功能,测试端口1发送两条数据流到测试端口2,其中数据流1的MAC地址为绑定MAC,数据流2的MAC地址为非绑定MAC。1)测试步骤2)中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和测试端口3都接收到数据且数据帧无丢失;2)测试步骤3)中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接收不到非法数据流;3)测试步骤4)中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能接收到数据1,接收不到数据流2。端口1端口2端口3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RSTP测试1)按图9搭建测试环境;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与测试端口2双向发送测试数据,负载率设置为95%,查看数据帧4)分别中断和恢复路径A、路径B和路径C,查看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5)设置环境交换机1为根节点,重复测试步骤3)和测试步骤4)。注:环网恢复时间(ms)=(帧丢失数/总发送帧数)×测试时间(ms)。1)测试步骤3)应无数据帧丢失;2)测试步骤4)、测试步骤5)各中断的路径恢复后数据可恢复传输。路径C环境交换机3路径D9HSR测试1)按图10搭建测试环境;2)网络损伤模拟器1和网络损伤模拟器2分别加入0ms~300ms的随机延时;3)被测设备开启HSR协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与测试端口2双向发送测试数据;5)依次中断和恢复环境交换机1和环境交换机2的供电电源,查看并记录数据帧的发送和接b)预期结果:测试步骤4)和测试步骤5)应无数据帧丢失。图10HSR单环测试连接示意1)按图11搭建测试环境,被测设备开启LLDP;3)通过被测设备调试口,分别利用SNMPV1、V2c、V3版本协议对被测设备进行网络5)更改被测设备配置信息(如VLAN,IP等),并导出配置;1)测试步骤2)能够对被测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网管软件能够连接被测设备并进行信息管2)测试步骤3)能够对被测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SNMP网管软件能信息管理,SNMP网络管理功能至少应支持装置基本信息、装置配置信息、工作状态识别、端口数据量统计、异常告警信息、网络拓扑发现及日志录B;3)测试步骤4)不能对被测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4)测试步骤5)、测试步骤6)能够实现配置文件导出导入。DUT1)按图11搭建测试环境,被测设备开启LLDP;2)被测设备支持DL/T860时,通过被测设备调试接口,采用DL/T860协议对被测设备进行3)通过非调试接口连接被测设备,重复测试步骤2);4)更改被测设备配置信息(如VLAN,IP等),并导出配置;5)被测设备恢复出厂设置,查看并确认配置信息已恢复,导入测试步骤4)的配置。1)测试步骤2)能够对被测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网管软件能够连接被测设备并进行信息管理,网络管理功能至少应支持装置基本信息、装置配置信息、工作状态识别、端口数据量2)测试步骤3)不能对被测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3)测试步骤4)、测试步骤5)能够实现配置文件导出导入。1)按图12搭建测试环境;2)被测设备端口1分别开启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构建4条数据流,分别为数据流1(广播帧)、数据流2(组播帧)、数据流3(未知单播帧),数据流4(已知单播帧);4)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按线速向测试端口2发送上述4条测试流,测试时间30s;图12网络风暴抑制测试连接示意b)预期结果:能够实现网络风暴抑制功能且已知单播帧不受影响,计算实际抑制结果应符合1)按图13搭建测试环境;2)测试帧长度为64B,测试时间为30s;3)配置被测设备端口1、端口2、端口3为不同VLAN,端口4、端口5设置成汇聚链接(trunk)端口,配置环境交换机的端口1为汇聚链接端口,端口2与被测设备端口2为同VLAN,并在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4上相应构造不同VID(包括无VID标识)的数据4)测试端口4向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5发送数据,判断VLAN5)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5构造若干个不同VID的数1)测试步骤4)中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5仅能收到包含各自对应2)测试步骤5)中端口4能收到所有VID的数据流。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1)按图8搭建测试环境;2)设置被测设备为绝对优先级模式,测试帧长度为64B,测试时间为30s;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与测试端口2分别构造4个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并同时以线速向1)按图13搭建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设备端口4为镜像端口,端口1和端口3为镜像源端口,镜像方式为输入和输出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与测试端口2双向发送负载为25%的数据帧,数据帧长度为64B,测试端口3与测试端口2双向发送负载为25%的数据帧,数据帧长度为128B,测试时间30s;b)预期效果:测试步骤4)中测试端口4收到数据帧长度为64B的流量为50%,数据帧长度为128B的流量为50%,且无丢帧、乱序、复制等现象。2)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按上述静态组播地址表建立组播组1,以及静态组播地址表之外的组播组2,并向测试端口2发送包含组播组1与组播组2的数据流,测试端口3作为监视3)记录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数据流的接收情况。1)按图14搭建测试环境;2)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4作为加入端口,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5作为组播源端口,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6作为监视端口,被测设备与网络测试仪连接端口开启GMRP功能,被测设备1与被测设备2之间连接的端口开启GMRP功能;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与测试端口5分别发送组播流1与组播流2,负载流量各50%,且4)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组播流1的加入报文,测试端口4发送组播流1的加入报文与组播流加入离开5)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组播流1的离开报文,测试端口4发送组播流1的离开报文与1)测试步骤3)中,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无法收到组播流2)测试步骤4)中,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应收到全部组播流1的流量,测试端口4应收到全部组播流1和组播流2的流量,测试端口3和测试端口6收不到数据;3)测试步骤5)中,网络测试仪所有端口应无法收到组播流量。4)被测设备时钟类型为TC时,按图16c)更改测试拓扑,被测设备时钟类型为BC时,按11)重复测试步骤8)~9)。1)测试步骤6)中|t₂-t₁|不应大于200ns;2)测试步骤9)中|t₃-t₁|不应大于200ns,且被测设备、PTP主时钟、PTP异常。PTP时钟(主)PTP时钟(从)a)PTP主、从时钟同步连接示意图(TC)b)PTP主、从时钟同步连接示意图(BC)PTPPTP时钟(从)PTP时钟(从)PTP时钟(主)c)PTP时间同步测试连接示意图(TC)d)PTP时间同步测试连接示意图(BC)流量控制测试步骤及预期结果如下:1)按图8搭建测试环境;控制阈值为2Mbit/s和15Mbit/s;3)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3发送多路GOOSE报文,测试端口2向测试端口3发送多路SV报文,负载均不超过50%,且每路GOOSE、SV流量应超过设置的阈值,记录b)预期结果:测试步骤3)与测试步骤4)中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3收到的每路GOOSE、SV流SV交换延时累加测试方法及判定如下:1)按图17搭建测试环境;2)网络测试仪自环,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发送随机帧长的SV报文,测得自环固有延时t₁(单位为ns);4)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SV报文,保留字段中ART的值ART₁为0x00;5)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发送SV数据流量,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4和测试端口5向测试口2发送背景流量,背景流量报文长度为1500B,报文优先级高于SV6)记录被测设备转发SV报文的延时为t₂(单位为ns),解析接收的SV报文,根据保留字段7)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SV报文的ART值ART₁为0x001FFFFF,重复测试步骤8)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SV报文的ART值ART₁为0x00FFFFFE,重复测试步骤9)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SV报文的ART值ART₁为0x40FFFFFE,重复测试步骤10)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发送CRC错误的SV报文,记录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的接1)测试步骤6)、7)中交换延时累加精度t不应大于200ns,OVF为0;2)测试步骤8)、9)中ART应为0x40FFFFFF,且OVF为1;3)测试步骤10)、11)中测试端口5不应收到SV报文。网络测试仪自环延时t₁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测试端口41)按图18搭建测试环境;4)将与DUT相同端口配置的单装置CSD配置文件(CSD配置文件配置正确)导入到1)测试步骤2)中DUT的配置应与CSD中的配置一致;2)测试步骤3)中导出的CSD文件应与全站CSD文件中该交换机的配置保持一致;3)测试步骤4)中DUT的配置应与CSD文件中的配置保持一致;4)测试步骤5)中导出的CSD配置文件配置应与测试步骤4)中的CSD配置文件一致;5)测试步骤6)中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且配置与CSD文件中的配置一致。(路由计算)1)按图19搭建测试环境;3)记录不同帧长的吞吐量。1)按图20搭建测试环境;1)按图8搭建测试环境;口1),测试端口(测试端口2)和监视端口(测试端口3);3)配置网络测试仪,由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源MAC地址的学习帧,学习4)配置网络测试仪,由测试端口2向测试端口1发送目的MAC地址为测试步骤2)中源MAC地址的数据帧,逐渐增大测试端口2向测试端口1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1)按图8搭建测试环境;口1),测试端口(测试端口2)和监视端口(测试端口3);3)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源MAC地址的学习帧,发送数据帧长为64B;4)配置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2向测试端口1发送目的MAC地址同步骤2)中源MAC地址1)按图20搭建测试环境;1)按图20搭建测试环境;1)按图20搭建测试环境;1)按图20搭建测试环境;长测试时间为2s,重复测试50次;1)按图13搭建测试环境。2)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与测试端口2以线速互相发送数据,测试端口3分别以50%的负载512B、1024B、1280B、1518B,每个帧长测试时间为30s。3)记录测试端口3向测试端口4发送数据帧丢失率及存储转发延时。1)按图21搭建测试环境;4)网络测试仪测试端口1向测试端口2线速发送数据流量,测试端口3向被测设备管理地1)测试步骤3)中被测设备应符合DL/T1912—2018的5.6中相应要求;2)测试步骤4)中恶性攻击流量不影响正常数据流量。测试端口1测试端口2测试端口3a)测试电压按照DL/T1912—2018中5.8的要求,频率应为50Hz的正弦波,也可采用直流电a)每个电路(或规定的冲击电压相同的每组电路)与外露导电部分之间,对该电路(或该组电b)调整试验箱内温度达到(40±2)℃,相对湿度达到(93±3)%,使被测设备达到温度稳定;c)根据GB/T2423.3的要求,试验持续时间为2d,试验结束前1h进行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1.5MQ。之后调整试验箱湿度为73%~77%,待湿度达到设定值后0.5h,再试验项目13级23级3级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3级4浪涌(冲击)抗扰度3级53级3级65级5级75级5级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3级3级9交流电源短时中断抗扰度0%,250周期0%,250周期阻尼振荡波抗扰度3级3级3级3级频率范围注1:在过渡频率处(230MHz)应采用较低的限表4检验项目出厂检验电源影响△△温度影响△△一OOOO接口△△△△△△△△OO △△组网△△ OO网络管理△△△网络风暴抑制△△ △△ △△表4(续)型式试验出厂检验△△△△时间同步△△—OO—流量控制O交换延时累加OOO△△—△△△地址缓存能力△△—△△△△△延时抖动△帧丢失率△△—△△队头阻塞△△△△△△△△△△△△△△△△△ 电磁兼容△△ 注:表中符号“△”表示该项为必检项目;符号“O”表示该项为可选项目;符号“—”表示该项目不要求。c)支持流量编辑功能,可任意设置每条流量的带宽、帧长和帧内容(如帧头类型、VLAN、“500kVG0OSE-Anetswitch2”生产厂商固件版本IP地址CPU使用率(乘100上送)板卡电压(单位:mV)板卡温度(乘100上送)CPU温度(乘100上送)端口索引1“Port1”10Mbits、100Mbit/s或1000Mbit/s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32位整数,0~4294967295数据端口SFP模块温度(乘100上送)端口SFP模块电压(单位:mV)端口SFP模块发送光强(乘100上送)端口SFP模块接收光强(乘100上送)表B.3端口邻居信息表拓扑邻居索引1本地端口索引Port_20远方MAC地址Port_5“500kVG0OSE-Anetswitch2”数据15(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表B.5端口VLAN信息表“port_1”51组播MAC地址2(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当前组播最大允许流量(单位:kbit/s)数据1镜像端口Ingress端口列表(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数据“disable”“disable”“port_1”延时时间(ns)端口索引1“port_1”输入端口速率限制值(单位:kbit/s)输入端口的缓冲区(单位:kbit)0输出端口速率限制值(单位:kbit/s)输出端口的缓冲区(单位:kbit)0数据风暴抑制设置值(单位:kbit/s)1001需要进行流量控制的报文类型5—DstMAC,6—L4SrcPort,2(根据选定的流控类型,设置指定值)“00”(范围:0~100000kbit/s)(范围:0~8000kbit)01报文中的优先级(取值范围:0~7)7交换机中的优先级队列(取值范围:0~7)7表B.14交换机SNMP信息表数据1(1—选项V1:开启SNMPV1版本;2—选项V2C:开启SNMPV2C版本;3—选项V3:开启SNMPV3版本;4—选项V1/V2C/V3:三个版本同时开启)2(表示不限制NMS管理站的IP地址,填写NMS管理站实际IP地址,则只允许指定IP访问)SNMP读团体名(1~31个可见字符)SNMP读写团体名(1~31个可见字符)用户名鉴权模式(1—NoAuth,2—HMACMD5)2加密协议(1—NoPriv,2—CBC-DES)2表B.15交换机GMRP配置参数数据1GMRP中的leave时间间隔(推荐值为18000ms,最小值600ms)(推荐值为20000ms,最小值为10000ms,且必须大于leave间隔)开启GMRP功能的端口(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表B.16交换机组播信息表23静态配置端口(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GMRP动态学习端口(bit0~bit23表示端口1~端口24,bit24~bit27表示端口G1~G4)表B.17交换机RSTP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