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审计实务》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审计实务》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审计实务》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审计实务》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审计的含义幻灯片3审计的种类幻灯片14审计组织幻灯片21第1页163审计的含义第一节一、审计产生的原因二、审计的定义三、审计的职能四、审计的特征第2页一、审计产生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越做越大,企业管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技巧,所以企业的所有者开始聘请管理者来替他管理运营这家企业,但是,由于人类道德的不健全,管理者必然不会全心全意管理这家企业,而所有者也必然不完全相信这些管理者。那么该怎么办呢?于是就出现了审计,就是请另外一批独立的、公正的、有能力的人来检查一下管理者的工作并报告检查结果。总的来说,审计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人类道德普遍不健全而产生的。当然,也正是由于审计的出现,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及企业的快速发展都成为了可能。第3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一、审计的定义第4页1.授权或委托人2.审计人3.被审计人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人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和人员。例如,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宪法授权行使审计职责,其授权人就是国家。审计行为的执行者,指拥有并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机构和人员,如国家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如国家法规所确定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第一章

审计概论第5页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三方关系第一章

审计概论审计的职能有哪些?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监督第6页一、审计的职能第一章

审计概论(一)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是否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第7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经济鉴证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和验证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记录,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并出具书面证明。经济鉴证需出具书面证明。第8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三)经济评价经济评价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具体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与效益的途径。经济评价=评定+建议第9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四、审计的特征审计有哪些特征?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第10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一)独立性组织独立:审计组织是单独设置的专门机构,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委托方的干涉和管制。人员独立:审计人员的指派和任命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委托方的限制,完全由独立的审计组织管理。审计人员要保持其独立性。经济独立: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要有法定的、专门的经济来源,不得受制于被审计单位,否则审计独立性是难以保证的。工作独立: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据《审计法》、审计准则等来执行审计业务,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结论,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第11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权威性审计权威性具体表现在:审计监督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审计结论和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第12页(三)公正性公正性是指审计人员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进行客观的审查、公平合理的判断,最终得出公正的结论。第一章

审计概论审计的种类第二节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第13页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执行主体分类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主要是检查各级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或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的审计,主要是检查各部门经营和管理情况。这种审计的目的在于帮助本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又叫独立审计,是指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同时,注册会计师审也是一种受托审计,是由某一方,一般是企业所有者,委托注册会计师按照事先约定的步骤和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第14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按审计内容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审计包括财政预算审计(即对财政收入、财政资金分配进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即对财政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即由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进行审计)。财务审计则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财务审计时常表现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财务审计是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2.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计,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经营目标。第15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一、审计的其他分类(一)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发生以前进行的审计,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等进行审计。2.事中审计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费支出情况和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3.事后审计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对经济业务的结果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的特点是证据确凿、结论准确。第16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按技术模式分类1.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是最传统的审计模式,具体方法是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和周转,验算其记账金额并核对账证、账账及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勾稽相符,就认为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2.制度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对与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审计,具体方法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3.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具体是指从被审单位的经营环境、财务状况及委托审计的动机等方面入手,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规划审计工作,全面评估风险,力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第17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三)按审计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内的全部经营活动及其经济资料进行审计。其优点是审查详细彻底,缺点是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一般适用于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简单、会计资料较少或内部控制薄弱及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差的情况。2.部分审计部分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内的全部经营活动及其经济资料进行审计,如现金审计和销售业务审计等。其特点是3.专项审计花费时间短、费用少,便于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项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一特定项目进行审计,与部分审计相比,专项审计范围更窄、工作量更小、花费时间更短。第18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四)按执行地点分类1.报送审计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所在地就地进行的审计。其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问题,不便于用观察的方法或盘点的方法进一步审查取证,从而使审计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2.就地审计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审计,以全面调查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第19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审计组织第三节一、国家审计机关二、内部审计机关第20页三、会计师事务所一、国家审计机关(一)机构设置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设置的,共分审计署、审计厅和审计局三级。(二)审计人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和审计专业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国家审计署的审计长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人选,国家主席进行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领导人员,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免;国家审计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其聘用按照国家对公务员聘用的有关规定进行。第21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内部审计机构(一)机构设置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设置,既受审计署领导,又受本部门领导;另一种是在部门内部最高领导人的领导下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对本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执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二)审计人员由于审计的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内部审计机构要配备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并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所配备的干部和一般审计人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与国家审计机关相同;相关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本企业的员工,由本企业负责人领导。

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从事组织和办理审计业务的专门组织。第22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三、会计师事务所(一)机构设置1.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合伙人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2.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是指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并负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第23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二)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专业审计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注册会计师的资格通过考试取得。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简称《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而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高等专科以上学历;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等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第24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三)主营业务1.审计业务审计业务主要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验资、办理企业变动产生的审计业务和办理其他审计业务。2.审阅业务审阅业务和审计业务都是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只是相对而言,审阅业务的程序更简单、成本更低、保证程度也较弱。3.其他鉴证业务我国其他鉴证业务主要针对历史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如内部控制审核、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等。4.相关服务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以及会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第25页第一章

审计概论谢谢观看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幻灯片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幻灯片8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幻灯片10第1页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一节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定义二、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2页三、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定义第3页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标准。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二、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鉴证业务涉及到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二)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在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鉴证业务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鉴证对象,相应地,鉴证对象信息也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第4页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三)鉴证业务的种类1.按鉴证业务是否被审计单位认定分类按是否被审计单位认定,鉴证业务可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2)直接报告业务2.按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类按保证程度不同,鉴证业务可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其中,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要低于合理保证。(1)合理保证(2)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分类方式包括按鉴证业务是否被审计单位认定分类和按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类两种。第5页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三、业务质量控制准则(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二)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1.领导责任2.职业道德规范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程序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业务工作底稿7.监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业务质量水平的条例。第6页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第二节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含义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原则第7页第8页《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条例,规定了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解决职业道德的问题。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原则(一)诚信(二)独立(三)客观(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五)保密(六)职业行为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第三节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二、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第9页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一)违约责任的认定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二)过失责任的认定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导致出现行为失误。(三)欺诈责任的认定欺诈又称舞弊,是指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欺诈责任的认定要依靠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存在不良动机,并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且没有其他合理的令人信服的理由。第10页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二、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第11页

具体内容

承担责任的主体行政责任(适用于违约、过失、欺诈)民事责任(适用于违约、过失、欺诈)刑事责任(适用于欺诈)注册会计师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会计师事务所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审计结果赔偿受害人损失——表2-2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谢谢观看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一节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幻灯片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幻灯片18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第一节一、审计总目标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三、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而达到的境地和最终结果。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前所确定的工作方向,其具体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一、审计总目标(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详细审计阶段查错防弊资产负债审计阶段鉴证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财务报表审计阶段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从审计内容的发展来看,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审计总目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审计总目标(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以下方面发表审计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简而言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具体项目时必须达到的目标。它必须根据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来确定。审计具体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即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即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截止,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分类,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即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权利和义务,即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以恰当的金额计入财务报表,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也已恰当记录。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即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即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即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三、审计具体目标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就可以确定出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包括: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三、审计具体目标(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这类审计目标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真实性目标是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真实,验证被审计单位是否虚构经济业务和交易。1.真实性完整性目标是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是否已经记录,验证被审计单位是否隐瞒经济业务和交易。2.完整性准确性目标是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验证金额有无错计的情况。3.准确性截止目标是指确认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已记入恰当的期间,验证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交易有无提前或推后入账的情况。4.截止分类目标是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是否经过适当的分类。5.分类三、审计具体目标(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认定类别对应的审计具体目标发生真实性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真实的完整性完整性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是否已经记录准确性准确性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截止截止目标:确认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已记入恰当的期间分类分类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是否经过适当的分类表3-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具体目标与认定三、审计具体目标(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这类审计目标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存在目标是指确认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否存在。1.存在权利和义务目标是指确认记录的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否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2.权利和义务完整性目标是指确认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否均已记录。3.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目标是指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否以恰当的金额计入财务报表,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4.计价和分摊三、审计具体目标(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表3-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具体目标与认定认定类别对应的审计具体目标存在存在目标:确认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目标:确认记录的资产确实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确实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完整性目标:确认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计价和分摊目标: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审计具体目标(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这类审计目标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发生及权利和义务目标是指确认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目标是指确认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均已记录。2.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是指确认财务信息是否已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3.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目标是指确认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否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4.准确性和计价三、审计具体目标(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表3-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具体目标与认定认定类别对应的审计具体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发生及权利和义务目标:确认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完整性目标:确认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记录分类和可理解性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确认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准确性和计价目标:确认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第二节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从程序上说,审计过程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采取的系统性的工作程序,具体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并编制审计报告一、接受业务委托(一)签约前应做的工作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委托人签约前,首先应与对方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和审计范围达成一致意见。审计业务的性质主要指业务种类。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总和。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则注册会计师就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就无法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范围的确定是以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为依据的。一、接受业务委托(一)签约前应做的工作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基本情况:①业务性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②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③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④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⑤其他与签约相关的事项。对于那些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高、经营状况极差的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拒绝接受委托。一、接受业务委托(一)签约前应做的工作3.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应对自身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评价执行审计的能力,确定审计小组的关键成员和考虑在审计过程中向专家寻求协助的需要;②评价独立性;③评价保持应有关注的能力。若经评价发现自身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则应当拒绝接受业务委托;若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则可接受。一、接受业务委托(一)签约前应做的工作4.商定审计收费为了客观地反映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收费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②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③每个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④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在专业服务得到良好计划、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先估计每位审计人员的工时,然后选择适当的小时费用率,最后计算并与被审计单位商定审计收费。一、接受业务委托(一)签约前应做的工作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明确需要由被审计单位准备的会计资料和相关文件,以及需要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协助执行的工作等事项,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一、接受业务委托(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一经有关签约主体签字或盖章,即对各签约主体产生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如需修改或补充审计业务约定书,均应以适当的方式获得对方的确认。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于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审计报告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一、接受业务委托(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的事项,进而保护签约双方的利益。一般来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可增进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了解,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自身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避免产生误解。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履行约定义务情况的依据。出现法律诉讼时,可作为确定签约各方应负责任的重要依据。一、接受业务委托(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很多,其具体条款和格式会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审计范围。一、接受业务委托(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及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即指明即使审计工作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得到恰当的计划和执行,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一、接受业务委托(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和安排(如收费方式、时间等)。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审计方向审计资源二、计划审计工作(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事项: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审计方向审计资源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等。调配资源的时间,即何时调配审计资源,是安排在期中、期末,还是安排在关键的截止日期等。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二、计划审计工作(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二、计划审计工作(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1.风险评估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注册会计师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策。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询问,即注册会计师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以获取对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分析,即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查和分析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有严重偏离的的数据关系,进而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观察和检查,即注册会计师通过据悉的观察和检查活动来印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了解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主要包括:二、计划审计工作二、计划审计工作(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一步审计程序是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的,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所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并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通常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等。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二、计划审计工作(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二、计划审计工作(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3.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审计业务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包括没有涵盖在上述进一步审计程序中、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的实施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就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风险评估程序后,根据计划审计工作确定的范围、要点和方法进行取证和评价,进而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③汇总审计差异,并提醒被审计单位作调整或适当披露。④形成审计意见,并编制审计报告。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应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2)收件人: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通常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审计报告应载明收件人的全称。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3)引言段:①被审计单位的名称;②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的说明;③整套财务报表中的每张报表的名称;④财务报表附注;⑤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①注册会计师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②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③注册会计师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6)审计意见段:应当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7)注册会计师签名和盖章:审计报告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审计报告应当载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和地址,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9)报告日期:审计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该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二)审计意见的种类1.标准无保留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即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二)审计意见的种类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即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1)强调事项的条件①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②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2)适用情形①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②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除持续经营问题以外),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③其他审计准则规定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3)内容及措辞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使用“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这样的术语。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即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二)审计意见的种类①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②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1)适用情形(2)内容及措辞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首先应当修改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描述:“我们相信,我们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保留意见提供了基础”。其次,应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之后、审计意见段之前增加一个段落,清楚地写明“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除××的影响外”等术语。4.否定意见即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五、审计完成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二)审计意见的种类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首先应当修改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描述:“我们相信,我们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否定意见提供了基础”。其次,应当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之后、审计意见段之前增加一个段落,清楚地写明“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没有在所有重大方面”、“未能公允反映”等专业术语。谢谢观看第四章审计方法、证据与工作底稿第一节

第二节审计方法幻灯片3审计证据幻灯片31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幻灯片48审计方法第一节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审计方法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审计目标,对审计对象进行检查、分析,收集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审计方法?5函证法4分析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按审查技术分类,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可分为:3验算法2核对法1审阅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1.审阅法审阅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及管理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和审查,以查明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与合理。审计工作中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技术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当审阅对象的不同时,审阅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原始凭证的审阅审阅原始凭证时,应注意原始凭证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规定;注意记载的抬头、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方面的字迹是否清晰、数字是否相符,有无涂改情况;审阅填发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地址和公章,审查原始凭证的各项手续是否完备等。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2)记账凭证的审阅合规性审阅,审阅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完整性审阅,记账凭证的审批传递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有无制单、复核、记账和主管人员的签章。正确性审阅,记账凭证上载明的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是否与原始凭证的张数一致,记账凭证的记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分录编制及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计入总账、明细分类账,业务摘要是否与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内容相一致。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3)账簿的审阅审阅会计账簿时,应注意账簿的启用手续、使用记录和交接记录是否齐全完整;期初和期末余额的结转、承前页、转下页、月结和年结是否符合规定;账簿各项记录是否规范和完备,如业务摘要、对应科目是否齐全,有无涂改痕迹,是否按规定的方法更正记账错误;账簿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正确。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4)会计报表的审阅审阅会计报表时,主要是审阅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审阅财务报表项目是否完整,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和勾稽关系是否正确,相关数据是否一致,审阅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对应予以揭示的重大问题作了充分的披露。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5)审阅其他资料审阅其他资料是指审阅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一般来说,应审阅的其他资料通常包括有关法规文件、内部规章制度、预算安排、经济合同、考勤记录、生产记录、各种消耗定额、出车记录等。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2.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书面资料之间的有关数据,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对照检查,以认定其内容是否一致、记录是否正确。核对法的内容包括:主要核对记账凭证注明的所附原始凭证的数目是否完整、会计科目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记录的资金金额、日期是否相符。例如,核对付款凭证上的日期和支票存根的日期,发现相差几个月,说明该单位在支票管理上存在问题。证证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主要核对分类账与记账凭证的内容、日期、金额、科目名称、借贷方向等是否相符,以及有无多记、少记、重记、漏记、错记等现象。账证核对(分类账与记账凭证)主要核对总分类账的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本期发生额之和、期初余额之和是否相符,以及核对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与日记账有关记录。账账核对(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主要核对两者相应项目的数据是否一致,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正确性。表账核对(财务报表与分类账)主要核对财务报表中具有勾稽关系的项目。表表核对(资产负责表、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主要核对实物的账面记录和盘点资料的数据是否一致。报表与实物核对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3.验算法验算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其主要包括:验算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中单价乘数量的积数,小计,合计数和和百分比数;验算各项目中的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4.分析法分析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以调查异常变动的数字、找出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常用的分析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某一具体项目与其既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差异、发现问题。(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所构成的比率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以对照相关项目的变化是否合理。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5.函证法函证法又称为函询法,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方发函询证。函询可以很好地了解信息来源和真实情况,但其花费的时间较多、成本较高。因此,注册会计师一般只对重点信息进行函证。常见的通过函证核实的主要信息类型及其函证回函来源如表所示。重点信息表4-1函证的主要信息类型及其函证回函来源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信息类型回函来源银行存款银行应收账款债务人应收票据出票人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代理人应付账款债权人预收账款顾客或有事项公司律师、银行等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按审查技术分类函证包括:肯定式函证要求收函单位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回函,确认函证所列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函证要求的信息。肯定式函证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差、会计核算质量差、资金数额大、审计疑点多的情况。(1)肯定式函证否定式函证要求收函单位对询问的事项有异议时才予以回函。否定式函证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好、会计核算质量好、资金数额小、审计疑点少的情况。(2)否定式函证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二)按审查范围分类按审查范围分类,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可分为:2抽查法1详查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二)按审查范围分类1.详查法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被审事项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都进行详细审查。全面审查、不宜疏漏,保证审计质量。优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缺点规模较小、经济业务较少、会计核算简单的单位,或者为了揭露重大问题而进行的专案审查。适用情况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二)按审查范围分类2.抽查法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被审查期内特定审计事项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取部分资料进行审查,进而根据审查结果推断全部资料有无错弊。效率高、成本低,节约时间和人力。优点如果样本选择不当,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就可能作出错误结论。缺点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抽查技术的发展,抽查法成为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三)按审查顺序分类按审查顺序分类,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可分为:2逆查法1顺查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三)按审查顺序分类1.顺查法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指按会计核算程序,从检查会计凭证开始,按顺序核对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从问题的起因查起,以资料相互核对为核心,审查全面而仔细,容易发现会计处理中的细小问题。优点费时费力,且不按业务查账,掌握不住审查方向,可能遗漏或疏忽某些严重问题。缺点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二)按审查范围分类2.逆查法逆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账簿、记账凭证和会计凭证等。从大处着手,审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主要问题,审计效率高优点难度较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且可能遗漏或疏忽某些小问题。缺点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除了收集书面资料方面的信息,审计工作还必须取得实物存在方面的资料,即证明客观事物的形态、性质、存在地点、数量、价值等,以确认是否账实相符。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盘存法调节法鉴定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盘存法盘存法可以取得实物证据,一般与核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即先用盘存法证实库存现金和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情况,然后与账面记录相核对,从而查证有无错弊。盘存法又称盘点法、实物清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金额等实际情况,以验证账面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二)调节法该方法通常用来审查银行存款和存货的结存情况,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存在银行已收到或已支付某些款项,但被审单位尚未接到通知的情况,或者存货的盘点日迟于结账日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结账日数据和审计日数据不一致。调节法是指在某一项目中,由于被审计单位结账日数据和审计日数据不一致,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增减调节,从而验证被查事项是否正确。其中,审核存货时,注册会计师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调节: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二)调节法结账日账面存货数=盘点日实存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发出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存入数审核银行存款时,注册会计师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调节:银行存款应存额=企业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被查单位尚未接到通知因而尚未入账的款项(如存款利息等)-银行已付,被查单位尚未入账款项(如已付公用企业托收水电费等)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三)鉴定法鉴定法又称专家鉴定法,是指对书面材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及鉴别超过注册会计师能力和知识水平时,聘请有关专业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并出具独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第二节一、审计证据的定义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审计证据的特征四、审计证据的获取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定义二、审计证据的种类按存在形式不同,审计证据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一)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地观察和参加清查盘点所获得的,用以证明有关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证据,主要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等各种实物资产及其盘存表。实物证据只能证明实物的存在,而不能证明其所有权和价值。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指以书面资料为存在形式的审计证据,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议记录、报告书、制度手册等。书面证据是最主要的审计证据,其特点是数量多、覆盖范围广、来源渠道多样化。根据来源渠道不同,书面证据可分为:3亲历证据2内部证据1外部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书面证据1.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与被审事项有一定联系的第三方提供的相关证据。外部证据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直接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证据,其主要包括律师对被审计单位资产所有权或负债的证明函件、保险公司的证明函件、寄售企业或代售企业的证明函件、证券经纪人的证明书等。第二类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出具,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保存和处理,然后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证据,其主要包括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顾客订货单、有关的合同和契约等。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书面证据2.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其可靠性不如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由相关组织或部门规定统一格式和填制要求,然后由被审计单位人员填制并提供的有关书面证据。在内部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第二类是由被审计单位人员编制和填报,用于对外公布的内部证据。第三类是既无规范要求或者无任何外部单位制约,且无需公开的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填制并出具的资料。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二)书面证据3.亲历证据亲历证据是指由注册会计师通过运用专业判断和相应的程序与方法,对被审事项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而得到的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种类(三)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指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或其他人员得到的口头答复。口头证据获取比较方便,但带有一定的个人成见和片面观点,所以其可靠性较弱。(四)环境证据环境证据又称状况证据,是指影响被审事项的各种环境事实。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基本证据,不能用于直接证实有关被审事项,但它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事项所处的环境或发展的状况,为判断被审事项和确证已收集证据提供依据。三、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衡量的是审计证据的数量特征,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特征主要指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审计风险。一般来说,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审计项目越重要,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可以从较少的审计证据中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从而减少对审计证据数量的依赖程度。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一般来说,一旦审计过程中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则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增大,因此需要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以确保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一般来说,如果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大多数是外部证据,则审计证据的质量较高,故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需要相应增加。三、审计证据的特征(二)适当性1.相关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只有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审计证据,才会对被审计事项发生作用。适当性衡量的是审计证据的质量,是指审计证据在支持相关认定和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应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好时提供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提供的可靠。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进行印证,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2.可靠性注册会计师考察审计证据可靠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三、审计证据的特征(二)适当性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实物资产、观察业务流程、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验算、重新执行、分析、函证等。四、审计证据的获取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项目的审计,在取得审计证据时,都会受到两样因素的制约,那就是金钱和时间。获取审计证据?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取舍计算分类小结比较综合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一)取舍在对审计证据进行取舍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1)金额大小一般情况下,对于金额较大、足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的审计证据,应当作为重要的审计证据。(2)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有些审计证据其金额不大,但出现的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仍应将这类证据作为重要审计证据。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二)分类分类是指将各种审计证据按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是否直接和可靠性的强弱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排序。(三)计算计算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数据方面的审计证据进行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出所需的新证据。(四)比较比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将各种审计证据进行反复比较,从中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另一方面,要将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所需理想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补充收集审计证据。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五)小结小结是指审计证据在分类、计算和比较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局部审计结论。(六)综合综合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各类审计证据及其所形成的局部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审计工作底稿第三节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也是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实践经验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它形成于审计过程,反映了整个审计过程,也表达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思考和逻辑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书、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分析表、核对表、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准备工作底稿有三个目的,具体包括:为了让会计师事务所的经理及合伙人审阅。对上级一旦别人继续跟进,或明年再做这个项目,就可以从工作底稿里找到足够的可以借鉴的资料,甚至于和销售部的哪个人谈的话等。对同级作为一个证据的记录。对外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的名称。审计时间或期间。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标识(审计符号)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码。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一般来说,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项目组内部复核主要是指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复核经验较少人员的工作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内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找出意见分歧并解决。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包括:(一)项目组内部复核(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审计档案。一般来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任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任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谢谢观看第五章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第一节

第二节内部控制幻灯片3风险评估幻灯片29第三节风险应对幻灯片48第四节理解和运用审计重要性幻灯片58内部控制第一节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二)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环境内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二、内部控制的要素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能否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5组织结构4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1道德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1.道德规范的制定与落实良好的环境控制要求企业管理层制定相关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使这些规范在企业内部得到落实。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评估这一要素时,应该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有书面的道德行为规范并向所有员工传达;被审计单位的企业文化是否强调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管理层是否身体力行;对违反有关政策和行为规范的情况,管理层是否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由于执行各项控制制度的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胜任能力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该要素时,应当考虑主要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承担的工作和职责。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治理层是指对企业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职责包括对编制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其中,财务报告由管理层负责编制。注册会计师在对治理层的参与程度进行了解和评估时,应考虑:董事会是否建立了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是否独立于管理层;治理层成员是否充分地参与了监督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是否对经营风险的监控有足够的关注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4.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评估该控制要素时,应考虑:管理层是否对内部控制给予了适当的关注;管理层是否由一个或几个人所控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其是否实施了有效监督;管理层在承担和监控经营风险方面是风险偏好者还是风险规避者;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时是倾向于激进还是保守等;对于重大的内部控制和会计事项,管理层是否征询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或者经常在这些方面与注册会计师存在不同意见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5.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评估企业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是否将业务授权、业务记录、资产保管和维护以及业务执行的责任尽可能地分离;是否已针对授权交易建立适当的政策和程序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一)控制环境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涉及招聘、培训、考核、咨询、晋升和薪酬等方面。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能够为企业保留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优秀员工。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该要素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在招聘、培训、考核、咨询、晋升、薪酬等方面是否都有适当的政策;是否有书面的员工岗位职责手册,对于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期望是否做了适当的交流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二)内部风险评估一个内部控制较健全的企业应该制定关于识别、评估和防范风险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注册会计师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在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的设计和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如何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如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管理这些风险。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5与职责分离相关的活动4与实物控制相关的活动3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活动2与业绩评价相关的活动1与授权相关的活动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1.与授权相关的活动授权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指管理层制定的要求组织内部遵守的普遍适用于某类交易或活动的政策。特别授权:指管理层针对特定类别的交易或活动逐一设置的授权,如重大资本支出和股票发行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2.与业绩评价相关的活动与业绩评价相关的活动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分析评价实际业绩与预测或前期业绩的差异;综合分析财务数据与经营数据的内在关系;将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评价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项目活动的业绩;对发现的异常差异或关系采取必要的调查与纠正措施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3.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活动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真实、合法、安全,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措施,包括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又称为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通常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控制。应用控制:是对具体财务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的控制,通常包括检查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审核账户和试算平衡表,设置对输入数据和数字序号的自动检查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4.与实物控制相关的活动实物控制是对资产和记录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下列措施:强化授权控制,对访问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文件设置授权;实行实物防护措施,如将存货存入仓库,将现金放入保险柜中,限制闲杂人员接近仓库,定期盘点存货等。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三)控制活动5.与职责分离相关的活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将交易授权、交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责分配给不同员工,以防范同一员工在履行多项职责时可能发生的舞弊或错误。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四)信息系统与沟通信息系统与沟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2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四)信息系统与沟通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相关的信息系统时应注意: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应当与业务流程相适应;应当特别关注由于管理层凌驾于账户记录控制之上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四)信息系统与沟通2.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包括使员工了解各自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角色和职责,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工作联系,以及向适当级别的管理层报告例外事项的方式。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如何对财务报告的岗位职责,以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沟通。管理层与治理层(特别是审计委员会)之间的沟通,以及被审计单位与外部(包括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五)监督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监督活动,并了解如何采取纠正措施。监督是指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三、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一)文字说明法优点:灵活简便。缺点:缺乏层次感和形象感文字说明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以简洁的文字加以说明的方法。三、内部控制的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