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32题)_第1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32题)_第2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32题)_第3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32题)_第4页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32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9套)(共32题)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1.北京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就是想让孩子能进入公办园中的示范园。人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入一所好的幼儿园,就好像踏上了一条比别人更靠近终点的起跑线。卢哲锋也不例外。他在新能源领域工作,儿子已3岁。直到卢哲锋为儿子报名上幼儿园时,才明白媒体上那些专业名词: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对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累、焦躁和烦恼。”卢哲锋说。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认为,这些社会不公,和财政投入的不公平有关。目前的现状是,只重视示范园,不扶持民办园,忽略城乡接合部的黑幼儿园。在孩子入园问题上,卢哲锋承认自己有些松散。他家住方庄。周围邻居都提前两年为孩子报名,而他一直没上心。孩子一岁多时,卢哲锋跟风去方庄一幼、二幼报名,才发现这些公办园早就报满。卢哲锋开始发愁。艾米和卢哲锋不同,她更积极。她孩子于2008年出生,2009年,艾米就已在两家公办园为孩子登记。她说,当时只要在传达室师傅那儿就能登记。后来,一家园说不再对外招生:另一家园称,不再接收3岁内的孩子。艾米又去总政幼儿园。她说,按早年形势,内部收完后,还能有空余名额,所以没“关系”而早报名的孩子,便会有点希望。但是今年的情况是,“必须要有关系才能上”。受困扰的不仅是家长,范佩芬也被“入园难”烦恼着。她是崇文区第三幼儿园的园长。“现在孩子入园,首选的就是公办园。”她说,她曾设立过一个家长咨询日,一下就排了400多名家长。为了进公办园,家长们什么都愿迁就。他们会对范佩芬说,“没地儿,我有一个角落都行。没椅子,我拿小板凳来,甚至可以不睡觉,不吃饭,只要你让我孩子受教育。”刘金玉也是每到招生时,就感到压力重重。她是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北京一幼坐落于京城黄金地带——东四北大街的汪芝麻胡同内,5584平方米的场地,犹如一座王府。该园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创建于1949年,曾专门接收外国商社、使馆的子女。2001年,成为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如今,园内有孩子400多名。据知情者称,进入“一幼”的许多都是“条子生”,多是政府官员的孩子。每年,教委把条子一打包,直接交到幼儿园。4个班,100多个名额,就被占得差不多。2.2009年被媒体称为“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2010年刚来临,我们却又读到了两条“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的新闻。据1月5日《安徽商报》报道,记者接到安徽灵璧县西关小学一位学生家长的投诉,称校园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钱的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灵璧西关小学校长王法乐承认分班情况确实存在,并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4,年签订的“参加‘小班化’教育协议书”,其中学校承诺对于参加协议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家长则一次性交纳三千元教育赞助费。无独有偶,同天的《楚天都市报》披露,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七年级4个实验班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2000元。由于该校七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曾几何时,择校费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而在上述新闻的学校里,择班费就那么现实而残酷地摆在了学生及其家长面前:交了钱,就可以上“小班”也就是“富班”,教学质量佳,教学设施全,并保证严格控制每班学生不超过35人;不交钱,那就去挤近百人一个教室的大班。交了钱,就可以享受到“贵族班”富贵的教育;不交钱,校长就会教育家长,“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中小学是如此,高校里更直接,教育部不得不强调,高校不得按学生贫富安排住宿。凡此种种,难怪去年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的调查中,有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而校园里存在着的“穷富班”,让孩子们体味到了贫富的差别。“穷富班”的出现根源于教育投入不足。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但这个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而学校的最大资源,就是学生,多交钱进“富班”、“实验班”,没钱么,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就像银行的VIP贵宾用户,不是VIP,您就慢慢等着吧!3.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的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细细思量,问题不少。首先,教育如何使家长满意?这其间,众口难调自不必说,又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令家长满意呢?多少家长满意才行呢?更为重要的是,难道家长满意就行了吗?毕竟,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打个比方,好比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就餐,孩子吃饭,家长付账,要问对餐馆饭菜、服务满意不满意,恐怕不能只问家长,还要问最直接的消费者——孩子。家长的感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与评价。因此,很多学校刻意宣扬的“让家长满意”,其实在教育观上遮蔽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比这种理论上的困惑更使人纠结。不少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备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活力之源,来自于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来自于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使他们在成长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而不是沦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4.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09年6月24日举办的“借鉴美国经验——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研讨会”上,与会的学商界人士针对教育改革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有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有8.7%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说,到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学与所用差距很大。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5.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养、使用和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谁占领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正是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关键要素,这类人才富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精神,在所从事科技领域中具有精湛学术造诣或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产业发展的格局。美国的情况具有典型意义。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技人员总数的20%左右。在集中了美国90%半导体产业的硅谷,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自印度和中国。2005年,美国每10万移民中大约每月有350人创建新企业。1995-2005年,加州所有新建的工程技术公司中有39%是移民创建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伟大的事业呼唤着广大科技英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8年我国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68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61.4万人,年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还远不是科技人力资源强国,特别体现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极度匮乏。我们不仅缺乏像钱学森、袁隆平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大师,而且也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实现创新型国家奋斗目标的最大桎梏。6.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7.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8.2010年的夏天,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多名“9+3”学生参加了培训;在成都市中职校文明风采大赛小品比赛中,“9+3”学生表演的小品《成长》取得了好名次……四川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一年多来,处处都有放飞希望的动人故事。“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这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也是四川教育史上藏区学生赴内地读书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已有1万多名藏区学生分别在四川的g5所中职学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四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将教育与关爱相结合,使藏区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许多学校的校长、教师把藏区的孩子视如己出,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他们为爸爸、妈妈。在今年的招生宣传中,赴甘孜县宣传的乐山竹根职业中学的许副校长,是位女同志,高原反应特别强烈,一直都在吸氧,说话都困难,但当听到几名初三毕业生说“想去读‘9+3’,但是家长担心年龄小”时,她摘掉氧气罩,喊出:“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我在学校等着你们来。”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年17岁的足巴甲,来自阿坝州若尔盖县,现就读于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足巴甲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最难适应的就是上课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针对足巴甲等“9+3”学生年龄相差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文化基础课实现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现在足巴甲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9.“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近年来江苏省提出建设教育强省,为“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谈起这次教育工作会议,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表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切实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研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与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曹卫星说,要把关键点放在“优先”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做到教育发展在各级政府全局工作中摆上优先位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上,对照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找出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教育的公益性质,切实履行好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曹卫星说,具体说来,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深入开展示范区创建与辐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内教师适度流动制度,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缓解“择校热”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曹卫星说,当前要加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形成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各类人才,也要主动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直接贡献。”曹卫星说,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是江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教育必须在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更大作为。1、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1-4”,分别用一句话归纳每则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标准答案:材料一:公立幼儿园资源稀缺化、特权化、贵族化,给家长和相关负责人带来巨大压力。材料二:部分学校为获得更多资金,向学生家长收取择班费,出现“贫富班”的不公平现象。材料三: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偏离了立足于学生的教育本位。材料四:我国教育现状受到企业界的质疑,认为大学生存在所学与所用脱节、知识老化等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给定资料2”中,某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有理有据,逻辑严谨,分析恰当,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穷人和富人受教育不平等的现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区教育发展落后,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条件。但是这一情况不是必然的。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教育规模正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认为“穷人与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的看法,是消极的、片面的,是为向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正当化而找的借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给定资料3”,提到了“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的问题,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要求]有条理性、有针对性,见解全面、深刻,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首先,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应面向学生而制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次,了解学生需求。家长的感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学校应当将教育与关爱相结合,在教育的同时,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切身感受,使校园真正成为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再次,创新教育方法。填鸭式的教学、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并不是学习的固定模式。学校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吸收能力,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并从中获得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应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就这一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篇幅控制在1000字左右;2.主旨明确。针对性强;3.思路清晰。内容贴切;4.语言准确顺畅。书写工整。标准答案:育人、公平、创新、质量——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改革迈向新明天国以人立,业以人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会议上强调,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因此,育人、公平、创新、质量,是未来一段时期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四个重要标准。育人,是教育改革之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动关系,通过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设成“让学生满意的学校”,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活力。公平,是教育改革之基础。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突破,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教育改革之动力。如果改革是巨人,创新就是巨人身上健硕的肌肉,力挺着巨人勇往直前;如果改革是油轮,创新就是油轮仓内的滚滚汽油,推动着油轮迎风破浪。改革需要创新,但不能盲目创新。一方面,教育创新要因地制宜。各地各校的师资力量、学生水平情况迥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同样的方法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教育创新要善于继承。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质量,是教育改革之核心。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重视教育质量,需要党和国家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无疑是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改革。经过以育人为目标、以公平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相信我国一定能够尽快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让所有的孩子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给定材料1.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1月10日,兰州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与此同时,北京、西安、济南、太原、唐山等多个城市均宣布将在重污染天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然而,专家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顽疾”,仅采取机动车限行、提高停车费、摇号中签等“打针吃药”的措施是不够的,还要从调整城市规划、控制机动车总量等宏观层面“动手术”,才能走出越治越堵的“死胡同”。北京市民孙先生家住朝阳区东四环外,孩子在二环内东城区的小学上学,每天上班和接送孩子,他都要开车在市区来回穿行好几趟,饱受堵车之苦。孙先生无奈地说:“我也不愿这么折腾,但好学校都在市中心,有什么办法呢?”专家指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一直围绕旧城中心地区以“摊大饼”的方式展开,各类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投放过度集中,导致中心城区“不堪重负”。“科学的城市规划能有效降低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蒋伶表示,从国外经验看,一个城市多个中心能有效降低交通出行总量。大城市应构建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等多中心体系,分级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实现交通减量化。另有业内人士认为,交通拥堵的源头是机动车总量快速增长,拥堵现象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据测算,目前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高达每公里628辆,是香港、深圳的两倍以上。“修路的数量跟不上车辆增加的数量,政府部门还有很多欠账要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即便北京实施了汽车限购措施.但每年新增汽车达10万~20万辆,这意味着每年有5%左右的增长率。相比之下,全市道路里程每年增加不足1%。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但道路建设、停车设施却严重滞后,道路微循环系统严重不畅,都使交通状况雪上加霜。“小区门口的道路本来是三条车道,但道路两侧都停满了车,只剩下道路中间一条车道,会车时经常会堵死。”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岳女士无奈地说。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分析说,北京市城市道路网络还不完善,单位大院和大型居住区对道路系统造成割裂和阻断,南北向路网连接不畅,次干路和支路通行能力不足。此外,各类公共交通之间换乘设施不足、换乘不便、换乘距离长等问题都需要改进。“城市交通是否顺畅,不取决于主干道有多宽,主要看道路交叉口的通畅度以及整个路网的匹配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刘攀表示,在国内,很多城市把街区规划得很大,好处是地块完整,便于开放,缺点是主干道占比过大,与次干道难以形成良性交通循环,导致主路虽然很宽,但交叉口往往特别拥堵。2.2014年北京摇号政策将怎样变化成为各界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摇号限购等治堵治污的行政化手段难以长久。治堵治污最有效、最长效的手段应该是市场之手而不是政策之手。摇号限购貌似公平,但是丧失了市场经济中的要素——效率。而政府部门面对上百万急于中签的个体,根本没有能力、办法和资格从中高效率地区分出谁购车的理由更迫切、谁购车的需求更优先。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治堵新政”不但很难改善北京目前的拥堵状况,可能对全国其他大城市产生示范作用,而且在“摇号上牌”过程中也可能滋生腐败问题。安邦财经研究部主管贺军认为,新公布的方案还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北京汽车产业和就业环境的杀伤力都较大,摇号将会产生不透明的寻租空间和牌照黑市。而一些普通市民,尤其是一些“北漂”族,感到很不公平。外地人来到北京工作、生活,地点往往都多位于远离市区的五六环;而现在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又没有完善到四通八达的地步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有车才能方便出行,“将每年60万到80万的购车需求缩水到24万,实在有些不合理,而且按照新政的规定,没有五年完税证明的外地人连参加‘摇号’的资格都没有,对于到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来说这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不便。”当然,在北京公交、地铁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种行政治堵手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应当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长远看必须过渡到使用市场化手段治堵。让市场效率、市场选择逐步替代一刀切的限行、限购政策。至于未来,“限购、限行”这样的短时间临时政策如何被更好的法律、经济手段替代,更是值得国内各级研究机构重点关注的战略课题,因为这不光关系到北京一个城市,对其他正在拥堵困扰的大城市同样是急需的。3.交通拥堵日渐成为不少大中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过去的一年里,宁波市开展交通拥堵、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已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迈人2014,“治堵”仍然是宁波城市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作为中国汽车社会爆炸式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并发症”,交通拥堵没有“一贴灵”可医,而需要从城市功能再规划、社会管理创新、交通文明培育、公交优先建设等多个方面对症下药。对此,两位公共交通方面的专家,开出了“一动一静”的治堵药方。2013年11月底,宁波创建第二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获正式批复。“公交都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顺势而为,建议开展公交优先实施情况专项审计。”长期从事宁波城市交通研究的杨仁法委员指出,像公交优先这种涉及部门多、实施难度大、民生关注度高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杨仁法委员认为,在目前以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BRT等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租车可替代私家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但前提是能够比较便捷地打到车。“在马路边的小型餐饮店、便利店、加油站设立待调点,不仅方便司机停车‘补给’,又变‘路抛寻客’为‘候客调度’。”在杨仁法委员看来,设立遍布全市的标准化的候召服务点可谓“一石二鸟”,能够为已经建立的出租车智能电召平台提供地理硬件支撑。除了让公交和出租“动起来”,作为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停车场够不够,直接关系到停车难不难。“有限的公共停车设施存在被擅自改变用途、出租等现象,‘公共’变成了‘专属’。吴宗良代表此前参与的停车难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将“停车场变身”问题置于聚光灯下。据吴宗良代表介绍,富茂停车场地下一层131个公共停车位,摇身一变成了娱乐和餐饮场所;东方瑞士小学地下停车库98个停车位,有67个被改成仓库用于出租;波特曼大酒店将地下二层的50个停车位改为仓库或堆放杂物。针对这种公共资源悄悄变身的问题。市城管部门已于2013年底完成了对老三区停车场基础数据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之后,怎样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规范使用很重要。”吴宗良代表表示,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参与停车场的建设,利用价格杠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逐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频率,推进停车场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是城市停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宁波停车产业化政策的出台以及停车信息化建设,吴宗良代表将继续密切关注。4.如何建设一座没有拥堵的城市?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总裁罗兆广于2013年9月18日在“中国——世行知识共享:城市发展领域的交付科学实践”研讨会上,介绍了新加坡城市交通统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据他介绍,新加坡95%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在高峰期没有交通拥堵。而之所以取得这一成就,政府统筹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没办法修建很多公路,只能通过优化公共交通来解决拥堵问题。”罗兆广说,很多地方的公共交通都是碎片化管理,导致公共交通效率不高。1994年,新加坡将原有的四个陆路交通机构合并,统一由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管理所有交通方式和方方面面的问题,统筹制定交通政策和战略,规划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道路交通建设中,土地使用规划也十分重要。据了解,新加坡每16年就会进行一次土地的概念性规划,制定未来40-50年的土地战略规划,每5年进行一次实施性较强的土地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保证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有些城市政府花费了很大投资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但整合工作没有做好,对地铁的利用没有达到最优。这是非常可惜的。”罗兆广说。据他介绍,新加坡于2009年开始进行了公交、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促进公交路线直接衔接地铁站。罗兆广认为,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交通拥堵问题。新加坡政府着力建设无缝整合的交通枢纽。住宅楼盘、商业购物与轻轨、地铁、公交、出租车相互临近,实现交通方式一体化、设施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出行距离和时间大幅缩短。在新加坡,政府还建设了大量有遮挡的通道,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比如我下班碰巧赶上下雨了,从办公室去坐地铁,然后再坐巴士,即使没带伞也不会被淋到,因为一路上都有这种有遮挡的走道。”罗兆广说。罗兆广介绍说,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新加坡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同时,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限制车辆上路。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引入机动车配额系统,每两个月拍卖购置新车的拥车证。拥车证有效期10年,大多数不可转让。这一举措将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幅控制在了较好的水平。此外,新加坡还对机动车收取基于里程的道路拥堵费,以此疏导交通需求。罗兆广说,实施拥堵费政策后,很多人都会提早出门,避免拥堵收费。还有人开车送家人到地铁站去上班。总体来看,拥堵费给市民带来的好处多于不便,确保了交通的顺畅无阻。5.连日来,一些城市收取机动车“拥堵费”的呼声再起,特别是北京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对于即将到来的“拥堵费”政策,各方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这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谁占用道路资源就需要付出成本。分析人士指出,“收费治堵”在不少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政策能否“洋为中用”?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公车和公交问题。但反对者认为。该开车的人还得开车,收费并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近年来,公车数量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冲击。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估算,中国全口径公车总数可能超过400万辆,“即使一个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小县城,公车可能也有几百辆,如此膨胀的速度,再多的道路资源也不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央企的一辆公车,一年时间跑了近10万公里。“有时候一天跑三四百公里,比出租车都多,反正都是公家报销,使用者也不心疼钱,进进出出都用车,公事私事分不清。”驾驶员告诉记者。北京交通大学季文玉教授的看法是,运用经济手段肯定会有一定效果,但有些人根本不怕罚款,最终为政策埋单的还是拥有私家车的工薪阶层。数据表明,北京市公务用车数量已经突破6万辆,“征收再高的费用也不会影响这些公务用车的出行。”据分析,公车改革如果不推进,大量公车依然消耗公路、畅行无阻,收取“拥堵费”的抑制作用很有限,不仅影响了私家车同行的公平性,也会减少治堵措施的效果。“现在油价涨、停车费涨,如果再加上一笔拥堵费,谁还开得起车?恐怕就剩下那些不怕收费的公车和富豪了。”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王先生有自己的私家车,他认为,采用收费的方式治理拥堵有点让人大跌眼镜。“每次政策出台好像都是要老百姓掏钱,肯定会激起大家的不满情绪。”不少没车的人也不赞成通过收费来治堵。“一遇到什么状况就会加收费用,那还要‘相关部门’干嘛?收的费用谁能保证会用于改善拥堵?别又给腐败提供了空间。”广东东莞一名打工者在民意中国网留言。“拥堵费不能想收就收。”律师刘家辉说,“收来的钱是否用于治堵,还是借治堵进行收费敛财?”6.2014年,北京市将制定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调整完善方案,并从2015年起正式实施。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需要收交通拥堵费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局部区域污染指数非常高,比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排放较高的区域。另一种是限定排放标准的区域,比如学校、医院、公园、老人院等,这些区域就要限制车辆的进入。“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大家出行成本会增加。”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提到,对于居住在收取交通拥堵费区域的市民收费影响可能最大。对此,交通专家王江燕表示,可以对收费区域的市民发放通行证,并且给予一定优惠,但不建议全免。因为交通拥堵区域内应该减少车辆出行,选择生活在该区域居住.就必须承担出行成本增加的结果。王江燕建议分不同时段收费,引导车辆在低峰时段进入。她认为,开始收费后,收费区周边交通压力不一定会加大。长安大学教授段里仁介绍,目前北京已按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但区域划分还不够精细。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细化区域,即在地区差别政策的前提下,将停车收费与市场需求、地区开发建设程度联系起来.制定更为细致的停车收费政策,这也符合北京城市交通的需求。7.“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城”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对于拥堵,我们确实需要下大力气治理了,而治理拥堵,没有一招鲜的好办法,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征收拥堵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不能成为一些单位或个人的敛财手段。拥堵费的征收和支出都必须公开透明,遵循严格程序,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拥堵费必须取之于拥堵。用之于缓解治理拥堵。征收拥堵费也需要其他缓堵措施相配合,有关部门还应该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便捷度和舒适度)、减少公车数量、科学管制车辆、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合理谋划停车区域等方面多下功夫。治理城市拥堵必须有着长期的整体规划,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配置,科学管理城市道路,科学规划居住区域,全面提升驾驶人素质和交管人员的执法水平等方面着手.才能下好这盘大棋。城市拥堵需要从治理车辆管理汽车行路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采取交通单双号限行,道路分开行驶,强化城市主副干道通行疏通引导。加强交通信号现代化建设以及增加交通交警指挥等途径实现车辆的合理科学快捷通畅。通过合理的交通管制以及分派一定量的人力导引办法促进车辆有序行驶,快速流通不拥堵。另外解决城市拥堵还需要做好车辆停靠管制.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场停车泊位,减少道路车辆行路压力。8.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国内多数大中城市的“城市病”,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2013年3月2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解决城市拥堵确实是个难题,交通部门致力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来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何建中表示,世界各国都有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和过程。交通运输部致力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来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目前来看,真正把公共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还有差距,需要多方努力。——从优先理念上要加强。首先要意识到城市交通引领城市的发展,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应该在财政投入上优先,在路产路权上优先,在公交发展政策上优先。——要完善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要想别人乘坐公交车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应便捷、通畅、能够通达、零换乘,首先要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能做得到。——要加强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交通部门正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制定工作,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原则和政策,用行政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公共交通发展的问题。——优化公交营运管理。特别是在服务质量、安全、应急保障和营运线路、网络的合理化和可行性方面,要进行优化,真正让出行者比较便捷地去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只有少开车或少开私家车,才能有效地减少城市的拥堵。比如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比较畅通,就是因为车少。大力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把地下、地面和地上立体交通网络完善起来,另外,把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有效衔接起来,出行当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就会更多一些,开私家车出行的频率就会减少一些,城市的拥堵问题就会得到大幅度的缓解。作答要求1、请根据给定材料1,概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不超过150字。标准答案: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有:一是城市宏观层面调控缺失。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摊大饼”方式展开,各类资源投放过度集中。二是道路资源有限,新修道路不足;汽车总量难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速快。三是道路网络不完善,交叉口拥堵,微循环系统不畅,公共交通之间换乘设施不足。停车设施滞后,停车场所不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阅读给定材料3,分析宁波市“一动一静”的治堵药方含义。要求:分析全面,表述简明。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一动一静”的治堵药方指动态的公共交通建设和静态停车场建设。动态的公共交通建设,指实施公交优先政策,开展公交优先实施情况专项审计;用出租车对常规公共交通进行补充;在马路边区域设立待调点,方便停车补给,建立出租车智能电召平台。静态的停车场建设包括增加公共停车位,普查停车场基础数据,调查停车场被改建、出租的问题,出台停车产业化政策和停车信息化建设,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规范使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征收交通拥堵费引发争议,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材料,总结各方观点,并在政府网站上发帖说明,为群众答疑解惑。要求:(1)总结各方观点,概括准确,100字左右:(2)回帖有说服力,条理清晰,200字左右。标准答案:(1)支持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观点:征收交通拥堵费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一些国家采用该措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不支持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观点:征收交通拥堵费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对公车抑制作用有限,而收取的费用更易滋生腐败。(2)为解答群众对征收交通拥堵费的疑惑,确保该政策顺利推行,我在此谨代表政府作简要说明。近年来我国汽车数量增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征收交通拥堵费符合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收取交通拥堵费可使出行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出行车辆,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该政策的实施:一要给交通拥堵区域居民一定优惠,分不同时段收费;二要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三要征收费用透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阅读给定材料,以“城市交通拥堵”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标准答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还靠“组合拳”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居住得更好。”如今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圆梦之所。然而,我国部分城市发展进程虽快,但“摊大饼”的发展方式却令城市交通不堪重负,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本应予人幸福快乐的城市,如今却被交通拥堵的顽疾折磨。究其原因,应当是部分特大城市建设之初缺乏科学规划所致。这些地区公共交通没有随着城市扩大而与时俱进,路网不完善导致微循环不畅。而近年各地风起云涌的“造城运动”,更助推拥堵问题扩散全国。“治大国如烹小鲜”,面对交通拥堵的复杂难题,我们唯有采取多种措施,以“组合拳”疗治顽疾。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应协调城市规划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心区域规划不合理,必然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北京摊大饼般城市扩张模式,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区都集中于中心区域。极易引发严重交通拥堵。为此应系统梳理中心城内的城市功能,将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疏散,有效缓解中心区域交通负荷。同时,应统筹制定交通政策和战略,对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统一规划。对城市土地科学规划,保证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建设是一剂良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小汽车无序发展、过度使用,加剧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宁波市通过“一动一静”的公共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由此。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应开展公交优先实施情况审计,确保公交优先落实到位。通过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对现有交通建设进行整合,完善路网建设,提高出租车、地铁等的使用率。同时要做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停车信息化建设。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还要辅以行政、经济手段。交通管理.逐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拥堵的作用。所以辅以行政、经济手段治堵不容忽视。要制定合理限制购车政策,但同时应保证市场正常需求。征收拥堵费需有细则,可分时段收取,给交通拥堵区域居民一定优惠,要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既要保证收费透明。也要使其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辅手。缓解交通拥堵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城市合理规划,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辅以行政化、经济化手段治理好城市拥堵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交通顺畅,才能切实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辽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二、给定资料1.在全省建成4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80个乡镇服务点、5760个行政村服务点;建设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17380场,每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0场;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1800个农家书屋,这是辽宁省2008年年底必须完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项工程。记者从2008年9月23日召开的辽宁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项工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自2007年中央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项工程后,辽宁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面,已建成市、县支中心和乡镇、村服务点92个;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方面,已建成多功能、较高标准的乡镇文化中心180个;在农村电影放映方面,放映了85000场电影,并开展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面,已完成50%以上建设任务;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已建没了66个农家书屋。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较为普遍,忽视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市场不健全缺乏有效管理,由此所导致的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下及思想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闭塞、落后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用先进文化培育和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观念保障,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重要支柱,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优化,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3.在5天时间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的“希望之光”团队,在衢州社阳乡大公村发现,乡村文化令外来人叹为观止,却正在失去本村年轻人的关注。“在感叹文化经典多彩的同时,害怕和不安也深深地困扰了我们,特别是在大公村的调研。”“希望之光”队员说,他们来到衢州龙游两个参赛村-大公村和下童村,发现“滚花龙”“脱节龙”“断头龙”“硬头狮子”“清明花灯”,还有湖镇独有的“下童村小脚灯”等坐唱班里,二胡、笛子、月琴、金拨、先锋……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乡土艺术家都是“多面手”,随手拿起个乐器,曲子就应声而来。而在浙江文艺之乡-龙游湖镇,76个行政村中,竞有64支民间文艺队伍,参加演出的农民达2218人。然而“希望之光”团队在他们的实践博客中点出了一些担忧:我们看到农村文化的前景堪忧,在年轻人中缺少热爱,更别说有人愿意学习继承了。比如说“下童村小脚灯”坐唱班的“首吹”今年刚过世,村里却无人能顶上,结果每次出去演出都只能由湖镇文化站吕站长临时顶上,但村里也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另外,村民的文化传承意识也不高,他们不能深刻体会到这些表演对于他们自身的重大意义。他们只是因为觉得有意思或者村里需要而表演,几乎可以说是纯粹为了表演而表演。面对文化断层问题,他们也相当坦然。我们在社阳乡大公村采访制灯高手叶爷爷时,他就认为“我只是闲来有空才制灯,年轻人不爱这个,不愿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年轻人学习工艺文化的意识不够强烈。平日,大公村里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有志向、勤劳一点的年轻人都出村学习、创业或打工去了,村里“清明灯”一年不如一年。其次,有手艺的老年人传承工艺文化的意识薄弱。在村书记的引导下,我们采访了仅存的几位制灯高手。当问到他们有没有将手艺教给别人时,他们的回答相当一致:有人来问的时候教教,没有特意去教别人。进一步问他们是否想过文化会没落,竞然得到的回答都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老人有一手绝活,可却没想过怎么传下去,慢慢地,就像很多已经失传的工艺一样,“清明灯”恐怕也难逃此劫吧!最后,政府也无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4.当前,农村一些地方的文化现状让人担忧。在偏远的农村山区,由于缺乏先进文化的引导,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赌博斗殴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得不到改观。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人们文明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文化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思想认识上文化工作可有可无的误区却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不抓粮食没饭吃,抓不抓文化不要紧”,把有限的财力全部用于经济建设项目上,无暇顾及文化工作,认为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无关紧要。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一些地方文化工作被忽略了,农民素质无法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应当用实际行动解决好农村文化工作“可有可无”的问题,把农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要都放在第一位,同时抓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只有让党的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这块阵地,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5.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面临五大困难亟待解决。-农村文化投入仍然不足。2006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的28.5%,对城市文化投入比重高达71.5%,超过农村43个百分点。全国农民人均文化事业费仅1.48元。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地区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还存在较大困难。我国多数县农村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有的省三分之二的图书馆全年没有购书费,文化馆站设备落后短缺。有的群众反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农民需要制作的资源很受欢迎,但当地网点太少或因网点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技术指导,导致工程资源无法有效使用。-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当前农村特别是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乡镇撤消了文化站,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工作处于涣散状态。有的地方虽然保留了乡镇文化站机构,但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有待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起步困难,基础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政府应在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方便,降低准入门槛,减免各种税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依然不顺。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丰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乡镇文化站业务为综合性的,工作上应对多个部门,难以专心于文化工作。文化部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将一方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6.每年在新年或者重大节日前后,各地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每次演出都在农村引起轰动,特别是在农村的露天演出,上千人观看已不罕见,足见农民对文化之渴望。毋庸置疑,送演出下乡确实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上至中直院团下到县级小团,各种级别的大小明星下到基层,演上几场就走了。演员们来了,给农民带来的是“见真人看明星”的满足,演员们走了,带走的是农民对下一次演出的期盼。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短暂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的一位冯姓青年农民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数都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虽然现在回到了农村,但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不同。他希望农村的文化建设应该重点把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作为对象来考虑。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正日益影响和带动着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没者。7.近几年农村人口大规模的“移民潮”使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融合,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如今,大多数农村家庭能用上电视,对电影、文公团的演出需求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家庭与家族、宗族的关系日益松散,导敛一些集体性强的文化活动正在消失。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国有很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他们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许多表演团体从一个家庭、一根扁担、两只挑箱发展到现在拥有演职员的专业团体。他们常年深入基层,常年在外演出。他们正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8.在山西农村活跃着一种文化大院,以特有的方式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深受欢迎。像这样受群众欢迎的大院,充满着一定生机和活力。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很高、潜力很大,把这种热情和潜力调动发挥出来,将成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的农民符光录,18年来单枪匹马,坚持不懈地在南阳13个县区宣传法律知识。他根据农村的真实事件,自编自演适合农民口味的节日,向农民宣传宪法、刑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条例、殡葬管理办法和各种富民政策等。他的节日像刚刚从大田里挖出来,土得掉渣儿,却鲜活得如水洼里的泥鳅。“一人普法说唱团”成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的文艺形式,因看了他的演出,村民们主动解决的家庭矛盾不胜枚举。符光录本人也成了当地农民信赖的法律专家,仅他出面调解成功的民事纠纷就有80多起。当地的领导说,符光录和他的“一人普法说唱团”在提高当地农民的法治意识、建设文明乡风方面,功不可没。9.农村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还应适应农民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时,积极保护现有的、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整理民间艺术,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创新活动方式,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节庆日和农民文化艺术节,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民俗风情展演和民间绝技表演及美术、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使农民朋友在“农民演戏”“演农民戏”过程中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传承保护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加强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建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比如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给农村带旺人气,增加经济收入。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业、农村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演艺市场,增加经济效镒。逐步将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做到将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广大的农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实惠。源于民,唱于民,归根结底要办于民。政府应该把发展农村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由政府规划跑龙套,宣传部门挂帅出点子,群众出资唱主角。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农村,政府应该与基层的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所属文化单位相结合,对当地的文化大院、农民书屋、民间剧团、个体放映队等民办文化,都不同程度地给予扶持和帮助,激发广大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坚定他们办好农村文化的信念。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将文化建设与农民经济增收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劳动力产业,还要加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当前,尽快改善农村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成为紧迫任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逐步配齐配强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10.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群众对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农村群众文化要有“位子”。当前,农村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农民积极性非常高。但部分乡镇、村漠视文化工作,认为只要抓好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就行,对文化活动不关心,认为不是正事,使农村群众文化得不到重视,形成了农民群众“剃头匠挑子-头热”的怪现象。个别乡镇领导不仅不重视、不支持,还批评热心文化活动的村干部不务正业。建议乡镇、村把农民喜爱并渴望的文化与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放在同等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行政村设一名文化专职或兼职干部,并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基层领导干部考核。二是文化活动要有“场子”。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公共活动场所都分到农户,大部分村社无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排演节目,好天在庄院地头,冷天或雨天分散在农户家中,没有固定场地,不便于排演管理。建议乡镇、村规划调整部分场地用作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民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去处。三是开展活动要有“票子”。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朋友只要有饭吃饱,即使口袋无钱,也要开展活动。但买文化器具需要好几百元,农民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安排一定经费为村里购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服装道具,对举办文化活动积极性高的村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创作演出要有“方子”。不少农民演员反映: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忙于政府中心工作,对农村群众文化不闻不问。大部分农民演员从未得到县(市)、乡、村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辅导,节目都是自创自演,外出商业演出也是自己摸索,致使演出水平无法提高。建议文化、体育、旅游等部门,特别是乡镇文化站的干部多下基层指导,派专业人员对农民演员开展业务辅导,精心打造他们的节日,同时为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提供发挥才能的环境。五是文化商业运作要有“路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自于基层的原生态文化很受外界欢迎。如定西市岷县的“洮岷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民族民间文化还有一大批具有市场潜力的文艺品种和文艺人才,急需借助一个平台对外推介。建议各级政府、宣传文化旅游部门要多关注农村文化和农民演员,多为农村文化商业运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使一部分有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节日,在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同时,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提升品位,推向市场,拓宽农民致富路子。11.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罗上宅村马灯表演有着30多年的历史,曾经一度兴旺,但后来却一直处于沉寂状态。为丰富村民文化活动,2008年,该村在小芝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重新成立了马灯表演队。2008年元宵节起,马灯表演队就走村串巷,足迹遍布了小芝的每一个行政村。马灯队不仅给广大村民们带来了欢乐,还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成为小芝镇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小芝镇以农村文化建设“一村一品”为载体,定期开展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和“3121”工程,每年播放露天电影约300场次,每村文化活动中心至少安排一台戏以上。积极创建文化先进村活动,在元旦、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各类文娱活动,诸如小芝鼓亭、上宅马灯、舞龙等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相声、歌曲、快板、广场排舞等文娱汇演,群众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自编自演,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大投入才有大发展,该镇先后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楼建设,同时投资15万元在镇政府对面的小芝溪岸建成一条长约250米的体育健身长廊,增加村民和各机关部门职工的活动场所。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29个村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村配有健身路径、室内外乒乓桌、台球室、棋牌室、电视室以及图书室等场地,16个村建立了篮球场。1、用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标准答案: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文化队伍素质不高、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充分发挥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大力弘扬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加大财政投入,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针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1)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2)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总字数掌握在400字左右。标准答案:解决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有:(1)加大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网络村村通工程的建设,送网络、送电脑下乡,使农民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此外,加快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2)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以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地方财政筹资为主的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吸纳民间的投资,扩展资金来源渠道。(3)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通过“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一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文化站工作。也可以在一些农业院校设置研究农村文化发展的专业,培养专门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大批人才。(4)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培训辅导,奖励扶持民办文化。培养农村青年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文化骨干和文化户自办、宣传农村文化进行资金奖励。(5)完善基层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管理局限,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给定资料7、8提到了“农民自办文化”,请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价值。[要求]总字数掌握在400字以内。标准答案:农民自办文化的价值有:(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了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并且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村民中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发挥“启智”效应,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结构完整,语言顺畅。标准答案:大力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破除保守习气,克服传统观念,保证新农村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说来,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充分挖掘农村自办文化的潜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扶持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是从根本上发挥农民文化自主性和自觉性,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花会灯谜、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展示活动和申报建立特色文化村活动,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展示新农村农民新形象、增强农村凝聚力和提高农民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二是培养“乡土艺术家”。最近几年,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如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这种“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培养乡土艺术家,可以保护大量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支持农村文化精英人才的培养,引导地方培养基层文化队伍,通过国家公共财政引导的方式,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如“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队”、“业余剧团”、“农家书屋”等,这种“自办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原始或者初级形态。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应当积极地发展健康的农村文化产业。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依托。近年来,有些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