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31题)_第1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31题)_第2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31题)_第3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31题)_第4页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31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8(共9套)(共31题)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受贿内幕(1)一石激起千重浪2003年9月15日,新华社在报道繁峙矿难的进展时出人意料地宣布,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存在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消息公布后,社会上一片哗然:到底是哪个记者收受贿赂?收受了多少贿赂?(2)新华社公布受贿记者名单面对质疑声浪,9月26日,新华社再次详细公布了11名涉案新闻记者名单。分别是: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涉案记者受贿金额合计7.46万元人民币。9月28日,记者奔赴山西,调查这场新闻权力与地方政治权力、金钱的交易内幕。(3)《中国青年报》、《华商报》最早披露矿难黑幕“6.22”繁峙矿难发生后,非法矿主不是设法救人,而是与个别地方党政官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据报道,事发当晚,涉案非法矿主殷三、杨海龙、杨治兴、王建勇等商定统一了“2人死亡、4人受伤”的事故口径,殷三、杨学兵指使其他矿井的10名民工冒充逃生工人,向繁峙县调查人员作伪证。当天晚上11时,矿主将遇难矿工尸体陆续转移、掩埋。其后几天,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和职能部门置事实于不顾,按照矿主谎报出具了“2死4伤”的事故伤亡材料。6月27日,《中国青年报》和《华商报》接到举报,先后赶到矿难现场。28日、29日,两家媒体先后披露了非法矿主转移、掩埋、焚烧死难矿工尸体和地方官员隐瞒真相的内幕。(4)金元宝击倒新华社记者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其实早在6月24日,新华社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潭旭4名记者,已在接到繁峙死难矿工家属举报后赶到繁峙。但他们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到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县委书记王建华还专门把忻州市委宣传部胡某请到繁峙商量对策。胡某出主意说:“这事需要打点打点。”于是,县长王彦平从县财政上提出部分钱来安排。酒足饭饱、吹捧承诺过后,胡某带吉普车将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4名记者送往太原。事后新华社披露说:“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鄯宝红、安小虎分别收受现金2万元、金元宝1个(价值约2400元)。记者王东平、谭旭各收受金元宝1个(价值约2400元)。”据悉,真相大白后,鄯宝红曾向忻州、繁峙方面打探“如何办”,对方称:“只要我们不说,你们不说,事情不会暴露。”鄯遂放心;但安小虎则没那么大胆,他还是于2002年7月10日,向太原市廉政账户上缴了花剩的2080元。据当时参与报道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畅介绍,看到中青报报道后,新华社总社有关负责人曾问山西分社记者:“如此矿难,为何新华社只字未发?”鄯宝红等人不得不重返繁峙,当遇到中青报的记者时,鄯宝红说:“你们的报道给我们的压力很大呀。”2002年7月3日,新华社推出《死不瞑目的控诉――山西繁峙6·22矿难追踪》的重头报道。署名记者是“刘诗平、鄯宝红、安小虎”。(5)受贿记者是山西“名记”当时参与报道的记者回忆,2002年6月29日上午,在繁峙县委、县政府采访时,他和几位同事曾遇见鄯宝红等几名新华社山西分社的记者。因6月28日那天报道说,该次矿难中有40多名矿工遇难身亡,鄯对几名记者用难以置信的口吻说:“那不可能吧!”记者说:“你们怎么就相信繁峙官员的一面之词?”鄯宝红、安小虎也没再多说。随后,记者赶赴义兴寨金矿爆炸现场,而鄯等人则进到办公室内,与县委书记王建华、县长王彦平私聊去了。“当时不知道他们已经受了繁峙地方的贿赂,现在想来,鄯宝红那是话中有话了。”薛振宇说。据薛介绍,2002年底,北京新闻界的一次座谈会上,某报因报道繁峙矿难的真相,不被利诱,新闻报道突出,总编助理受邀参加,但带回给他最震惊的消息就是“繁峙矿难中,新华社有几名记者受贿”。在2003年山西的一次煤矿矿难事故中,有地方官员再次确认说:“繁峙矿难中,新华社记者收人财物”,人们依然不相信是真的。2003年9月26日,新华社对外公布:根据调查结果,决定给予鄯宝红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给予安小虎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分别给予王东平、谭旭党内严重警告处分。4名受贿记者中,鄯宝红、安小虎是近年来山西新闻圈内比较活跃的“名记”,年龄都在30~40岁;王东平、谭旭年龄都是20出头,但不为当地新闻圈熟知。(6)《山西法制报》3记者受贿2.2万元据《山西法制报》有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6月2日山西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爆炸事故发生后,《山西经济日报》聘用记者苏勇,召集《山西法制报》驻忻州记者站站长刘玉柱(聘用)、白建芳(聘用)、阎珍寿(特约)3名记者者前往采访。刘、白、阎三人结束采访离开繁峙后,在山西代县被苏勇随后追到。苏勇称:“繁峙方面托关系,表示一定送些钱来,务必请求不要公开报道该案。”苏同时将2.2万元现金,按刘8000元、白7000元、阎7000元的标准给3人留下。但3人事后向报社反映,当时他们根本不接受这些钱,坚决要求苏勇将这些钱退回。而在不久后,他们也确实将2.2万元交还给苏勇,但苏勇一直没把这些钱退还。后苏勇见“6.22”矿难事件越闹越大,欲找当时送钱给记者的官员或办事人员,但对方已经躲避起来,谁也不敢回接这笔钱。无奈之下,2002年7月12日,刘玉柱等三人将2.2万元以通过有关方退还给苏勇的方式,上缴山西省忻州市纪检委。而苏勇的8000元是否上缴,则无从可知。据《山西法制报》有关负责人介绍,刘、白、阎都不是报社正式在编人员。该报在接到3人受到举报消息后,高度重视,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给刘玉柱撤销记者站站长职务,建议原单位党组织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刘的党组织关系一直在原单位);给白建芳解聘留用察看处分;给阎珍寿取消特约记者资格,收回特约记者证的处分。但因报社人手不够,三人现都还在忻州记者站留用。苏勇在《山西经济日报》的身份比较复杂。据该报广告部有关人士介绍,苏为报社聘用的广告人员,受贿案发生前已经离社,其受贿的金钱事后是否退还,报社并不知情。(7)1万不够分,再要5千元据知情人士介绍节,刘、白、阎,苏4名记者,在应聘的报社内是广告、发行、采编“一肩挑”。《山西法制报》的几名记者还兼职诉讼代理,有无律师资格则无从查考。他们常以“记者”“广告”“广告员”“发行员”等多种身份出入各种体面的场合。除此4人外,在繁峙矿难中,《山西生活晨报》的3名记者魏停、樊武杰、郭龙也收受了非法金矿矿主和地方官员共1.5万元的“闭口费”,每人分得5000元。山西一资深记者告诉记者,据可靠消息,当时繁峙有关负责人和非法矿主只给3名男记者10000元“摆平费”,但3名记者发现每人分3000元后剩下的1000元分不开,就又打电话给非法矿主,要求能否再给12000元或15000元,3人好平分,最后繁峙方面又补拿5000元,3人每人平均分5000元才了结。9月29日下午,记者赶到位于太原市康乐街15号的《山西生活晨报》,但报社放假,报纸休刊。记者偶遇该报社职工,他告诉记者,前几天还在报社见到上述3名记者,至于受贿金钱是否上缴、涉金记者是否受到处分则不得而知。(8)受贿记者不止11名?2003年9月30日,记者奔赴繁峙“6·22”矿难现场――山西繁峙砂河镇义兴寨。繁峙矿难中的涉案工头舒仕斌的一个弟弟告诉记者,如要了解当时记者受贿内幕,就必须找到义兴寨金矿背后最大的后台老板杨治兴,但此人至今一直在逃。记者赶到杨治兴家――砂河镇代堡村,尽管记者就在其家门口,但其家人坚决地告诉记者,不知道谁是杨治兴。采访无功而返。在繁峙砂河镇东关旅社,记者见到旅社的东家殷三的儿子。据他透露,在繁峙矿难中,到底有多少记者受贿,只有杨治兴一人知道。但绝对不止11名记者,也绝不止7万多元人民币。有的外地记者,在太原、繁峙一下火车就被“打点”回去了。2003年9月29日,记者在山西省纪检监察部门采访时获悉,因为涉金案的11名记者收受贿金都超过5000元人民币,已经违法。该案已经转交山西省检察机关,11名记者可能受到法律制裁。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标准答案:2002年6月,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事故,4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矿主串通当地政府少数官员隐瞒事故真相,移尸、焚尸。而前去采访的新华社驻山西的4名记者、以及山西当地的7名记者,总共11名记者却被矿主和当地政府少数官员用现金和金元宝收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答案:(1)培养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记者是社会良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脊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记者,如同盲人瞎马,最终将掉进自欺欺人的深渊。坚守道义,秉笔直书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道德底线。(2)坚决惩处记者群众的腐败分子。如同其他行业一样,记者行业中也存在着有偿新闻、软广告、为关系户压批评稿、新闻发布会拿“红包”等不良风气;甚至有依仗职业优势吃、拿、卡、要甚至收受贿赂的败类,以至于出现了假冒记者到处参加会议混吃混喝拿“红包”的骗子。这次,前去山西繁峙矿难采访的11名记者受贿,就是“冰山”下的一角。(3)严惩记者群中的败类。像上述这样的记者群的败类,要坚决开除出记者队伍,违反国家法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标准答案:记者受贿拷问良知11名记者在报道山西繁峙矿难中受贿,这条由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引起了轰动,也特别令人深思。本来在民主和法制的社会里,新闻自由主要就是通过记者客观公正的报道来体现的。一个好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他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而上面11名记者呢?时下,中国不乏好记者,比如《中国经济时报》的高级记者王克勤。近年来,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震惊海内外的深度调查报道,有《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有《甘肃回收市场黑幕》,有《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有《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仅2001年,被他的笔“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近年来,中国的记者写出了许多出色的报道,辽宁的刘涌案、广东的孙志刚事件、陕西的夫妻看黄碟案、广西的南丹矿难……都是经由一个个充满正义感的记者向世人披露的。然而,记者行业中也存在着有偿新闻、软广告、为关系户压批评稿、新闻发布会拿“红包”等不良风气;甚至有依仗职业优势吃、拿、卡、要,甚至收受贿赂的败类,以至于出现了假冒记者到处参加会议混吃混喝拿“红包”的骗子。最近,新华社披露了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时收受钱财被查处的事件。这11个记者当中“身价”最高的拿了非法矿主2万元现金、1个金元宝(价值2400元)。与兰州证券黑市的老板欲收买王克勤的50万元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但50万元没打动王克勤,22400元却买动了新华社山西分杜记者。于是,一场造成4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的矿难被轻轻地掩盖过去了,本该大声疾呼的“喉舌”,集体失声,尽管死难矿工被焚尸藏尸,尽管死难者家属悲痛无助,尽管社会大众一无所知……记者是社会良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脊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记者,如同盲人瞎马,最终将掉进自欺欺人的深渊。坚守道义,秉笔直书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道德底线。记者蒙羞令人深思,到底还有没有未被揭出的新闻败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二、给定资料1.2011年6月23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北京遭遇了10以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的侵袭。在莲花桥,平日的路面变成了河道,交通瘫痪,多辆汽车浸泡在水中,市民回家的路寸步难行。部分地铁站也遭到雨水渗漏,一些站点甚至变成了“水帘洞”,不得不停止运行。凌晨三点半,管头桥的积水在经过20辆抽水车4个小时连续不停地抽水之后,还没有将道路积水完全排除。6月23号这一天,北京城区一共有29处桥区出现严重积水,22处路段因积水无法通行,交通中断,许多市民在凌晨还未到家。而就在这个暴雨倾盆的晚上,有两位年轻人却因为帮助别人在水中推车不慎落人排水井里,永远不能回家。2011年7月26日晚上10点左右,北京再次迎来了一场暴雨。在新兴桥和莲石桥交界处,排水井已经开始不停地反涌着地下水。在莲花桥下,一辆黑色越野车试图从桥下穿过,但由于积水过深,车子熄火困在水中。车主在齐腰深的水中想把车推走,但车依然纹丝不动。记者看到,泡在桥下积水中的轿车已经不止一辆。一位北京市民无奈地说道,下这么一场大雨,主干道已经堵得没法回家了。8月9日傍晚6点左右,强降雨又一次倾城而下,北京再次变成一片泽国。连着三场大雨,都让北京发生内涝,很多市民对此表示难以理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以前北京不怎么出现内涝情况,是因为河流、湖泊等湿地能够消纳雨水,但是现在调蓄水的湿地却变成硬制地面,降雨很快地汇集起来根本就排不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北京原有的河湖系统不可避免的遭到严重破坏。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者有没有考虑到这种地表变化会给城市排涝带来的这些影响?2.近来一些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管理问题长期积累的一次爆发,另一方面,从城市生态视角看,说明城市及其造就的“人化自然”与水体、地形等自然环境存在冲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自然环境的特征常常被忽视,城市生态的规律还没有被充分掌握,城市的“自然意识”还没有觉醒。当我们在寻找和呼唤城市的“自然”之时,转身又会发现近年来经过“大手笔”规划建设的城市,是那么的“不自然”。据报道,在过去的10年当中,我们完成了欧洲国家100年的建设量,规模是巨大的,变化也是惊人的。人们对城市景观作了戏剧性的全面改造,所有这些变化——摩天大楼、旧城改造、近郊住区、快速路网、历史街区等——正在成为一种奇异的文明魔术和壮观的橱窗布景。我们大多数城市都是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宏伟目标来规划的,凡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改造,于是对旧城区和老建筑开展了“大扫除”和“大拆迁”。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造城”运动,却是以拆毁和破坏原有城市为前提展开的。旧城中残存的历史地段经过精心改造成为了时尚的消费场所,上海新天地、北京前门大街和成都宽窄巷子无不如此,“贵族化”的旧区改造模式一时替代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历史保护。在快速开发的过程中,很少有城市能够舍得“浪费”珍贵的土地来改善环境条件,城市公园也正成为“袖珍”景观,摩天大楼夹缝中树木植物显得是那么孤立和可怜。而在旧城改造的规划中,建筑物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有的开发商甚至认为现在多为双职工家庭,白天大人上班、小孩上学,根本不需要什么阳光和日照,小区的绿地也是尽可能利用地下车库的占地来建设,根本不可能种大树,多为草坪和水池等“看上去很美”的人造景观,城市的户外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少。3.从全国来看,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重光告诉记者,城市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是同等重要的事。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更重要。但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一关系却被颠倒了过来。“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杨重光说,在城市规划上,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怎么能够相互匹配与适应,城市内部与外部如何协调,有很多具体细致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但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有不小的偏差,各地都更看重地上建设,可以直接带来城市外表的提升,对地下建设重视不够。在杨重光看来,城市地下系统建设是公益性质的,不像地上的房地产开发可以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地下建设完全需要政府投入,但各地投入都不够。不仅如此,各个城市的地面都被大面积硬化,导致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越来越差,结果就是一下雨就内涝。有数据显示,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根本无法渗透。类似的观点来自市政问题专家、《公权市场》作者徐宗威。在他看来,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在国内,排水管沟直径超过3米的几乎没有。而在一些国家,排水管沟可以跑汽车。”徐宗威说,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观念造成了现在的结果,各个城市都在建设高楼大厦,但地下系统建设却裹足不前。在徐宗威看来,尽管城市地下系统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城市内涝,但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地下系统建设的滞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城市规划。“城市太大不仅带来排水问题,还会带来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但我国城市却争先恐后地朝‘大’发展。”徐宗威说,城市太大,搞再多的排水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城市发展能不能改变思路,搞小型的、组团的城市?4.前段时间,国际慢城会议开展了评选“慢城”的活动。“慢城”就是“深切地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热情接待外来客人、鼓励积极参与公共活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格调,敬仰自然规律,注重返璞归真,注重精神内涵,以及温情脉脉的城市文化。联系到城市发展,就是城市发展除了注重外在形象、大广场、摩天楼,更应该充分考虑到宜居氛围、人情味、城市主体的生活和谐和方便需要,住得舒心,活得愉快。这样的城市,就算是没有华美的外在,因为城市和人之间的情感默契,人们的幸福指数就高,就很快乐。“慢”的理念很受人称道,可落实得却不好。当今,很多城市发展为了打造耀眼的形象名片,更注重“快城”观念,大干快上,大力营造现代化的形象工程,最典型就是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中国首份《摩天城市竞争力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而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快城”的确能在短时期内改善城市形象,可因为过分功利、过分追求城市政绩,城市基础性设施投入和重视意识不够强,却呈现严重的先天不足。这种所谓“快”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现代化漏洞”,会加剧城市的精神拥挤化程度和精神粗糙化。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受到忽略,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缺乏亲情,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精神损伤远比城市成为“水上威尼斯”更让人担心。5.2011年8月2日,武汉市水务局长姜铁兵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前一天晚上,武汉三镇瓢泼大雨,水务局办公大楼许多办公室的灯火彻夜通明。8月1日晚,武汉再次发生内涝,横穿城区的主干道雄楚大道由于路面积水导致交通瘫痪,水务部门设法连夜排涝。6月以来,暴雨连降江城,每一次降雨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内涝在6月18日到达顶峰,武汉市政府随后迅速问责四名水务系统官员,姜铁兵的副手被免职。2011年6月间,全国二十余城市市内相继发生严重内涝,武汉是第一个对排水部门动真格的城市,其问责力度之大,所涉人员之多,为近年少见。问责四名官员的消息一公布,在武汉官场引起了极大震动。7月21日在武汉市委会议中心播放问责视频短片时,与会干部个个神情严肃,会场鸦雀无声,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在会上说,把前几任没有完成好的治水工作全部记在一个人(姜铁兵)的头上,实在有些过意不去,但在重振“大武汉”雄风而掀起的问责风暴眼上,“我们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武汉真正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始于2011年4月6日,以期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剑指干部“庸、懒、散”等作风问题。针对全城多处严重渍水问题,市长唐良智在东湖排涝工作紧急会议上怒斥水务部门“反应不快、应急不力,这也是典型的慢作为!”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问责视频放至东湖水位严重超高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出时,解说员的语气突然加重,“五年间水务部门不积极组织清淤,这是不是不作为?明渠所涉在建工程和违法建筑的工地倾倒垃圾渣土,是否有效制止,整改通知为什么不兑现,执法的效果又在哪里?”武汉市纪委的一位同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次问责,其实“问的是一种责任心”。但多位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只有水务部门承担责任,规划、城建、交通和环卫等部门也不能摆脱干系。6.暴雨过后,座座“水城”骤然现身,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大的病根在于城市开发、‘重地表、轻地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虽然极端气候是导致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但与快马加鞭式的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严重“肠梗阻”,这才是症结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加之当时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偏低,相关部门对下水道等基础市政工程的设计、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急速扩张。以北京为例,2000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2010年已达近1400平方公里,10年间翻了一番。随着城市数量增加、范围扩大,“热岛效应”也在不断加剧,城市遭受突发强暴雨袭击的频次显著增多。加之城市地面硬化及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大,城区雨水汇集速度加快,地面下渗能力大幅减弱,河道缩窄行洪断面减小,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明显加大。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目前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按标准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排水标准一般只有一年一遇到两年一遇,其他城市的排水标准更低。7.2011年7月2日这天,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安宝月在工作日志上记下了四个时问点:12:30,15:30,16:00,21:00,它们分别对应着当天这个部门发出的准备预案、三级预案、一级预案、特级预案。作为应急机制的顶级方案,特级预案意味着排水管理处全体员工和车辆将按照周密部署全部到位,严密监控并及时维修各个路段的排水设施。当天,大约15时左右,窗外天色逐渐转暗,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至,这座城市经受了2011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水。令安宝月不安的是,对一座海边城市而言,这一天正逢农历初二即天文大潮的日子。这意味着海水潮位上涨,部分低洼区域会受海水顶托影响正常排水,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能力由此将受到严重挑战。在应急预案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刘利及同事们同样奔波在勘察积水情况的路途上。据刘利介绍,每逢暴雨必到现场查看,一直是几代设计工程师延续至今的传统。和往常一样,她重点查看的是市区内几处容易积水的路段:“有短期积水,都是由于地势原因造成的。”直至3日16时最终解除预案,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降雨时间内,安宝月和她的同事们始终没有合过眼。暴雨过后,令她欣慰的是,整座城市的交通没有发生瘫痪,没有内涝产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零积水,也不意味着青岛完全不怕水淹。”安宝月并不讳言,毕竟还有几则商铺被淹的消息见诸当地媒体第二天的报道中。安宝月解释,积水处一般发生在低于零海拔的铁路桥下、在建工地,以及路面不平的地段中,“这些都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之前全市已改造15处较为严重的积水点,剩下4处的改造工作将在7月中旬左右完成。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青岛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雨劫,与自身地理优势有关。“青岛的丘陵地形以及三面沿海的位置决定了降雨时积得快,排得也快,与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有很大优势。”刘利解释。“在这座城市,排水重现期的设计均高于国家标准。”刘利介绍,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最大雨水流量为根据的,所谓重现期,是一个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3年,青岛主干道的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20年的标准。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排水系统,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地理优势,这样的“地利人和”被安宝月归纳为青岛排水系统的优势所在。而在城市设计者们的规划中,雨污分流模式显然在整座城市排水系统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雨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管道中处理,据刘利介绍,目前市内绝大部分地段已完全实现这一点。8.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众多城市遭遇“水浸街”后,这句话被多家媒体数次引用,用以再次向世人介绍那个连下水道都仿佛承载着文化的巴黎。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从1851年一个名为欧仁尼贝尔格兰的工程师首次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起,一直到1999年,巴黎才完成对这个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完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这样的市政工程初期投资巨大,但后期使用过程却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即便在多雨季节,巴黎仍旧畅行无阻,地铁通道上不会挂“瀑布”,车子也不会变成“潜水艇”。那么,国内的下水道工程是否可借鉴这种看似完美的巴黎模式?在中国的城市马路下,密密麻麻分布着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电力、电信等各种管网。由于在初期规划并未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速度,各种管网铺设往往是反复开挖,各自为政。而出于各种安全考虑,不同管道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例如,为防止污染,污水管与给水管不能离得太近;而为了防止漏电导电,电力管又不能与水管离得太近。因此,如果要扩大原来的排水管口径,周围的其他管线位置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把地下所有的设施都重建一遍。在业内人看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最值得国内城市学习的东西。9.在一些发达国家,防止城市内涝的问题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譬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其中,佛罗里达州就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在日本,甚至还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内涝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让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痛心的是,由于相关部门对于城市排水管网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的流失问题也已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日趋严重。在周玉文看来,以前不少大学都曾在本科设有给排水专业,但由于近年环保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原来读给排水专业的人都转行去做污水处理,还有大批人才流失国外。许多高校甚至还取消了给排水的本科专业设置,以致目前全国真正能培养排水管网专业人才的学校已寥寥无几。周玉文表示,“一到出了问题,才发现能解决问题的人太少了。”周玉文把自己的专业领域形容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似乎真的像城市脚下的下水道,很有些寂寞清冷的味道。三、作答要求1、请根据给定资料,回答下面两题。(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分析我国城市内涝的原因。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2)给定资料4重点对比了“慢城”与“快城”的发展理念内涵,请你为其写一个短评。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标准答案:第一问我国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老城区的防洪排涝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历史欠账较多;二是“重地上、轻地下”的扭曲发展观和片面政绩观是中国一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通病;三是由于很多城区的坑塘被侵占、排水系统没有实现雨污分流,排水设施老化且不能及时改造和维修,加重了老城区的排水不畅;四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问责机制不健全等,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第二问“城市成泽国”再次提醒我们,与其追求“快”,倒不如多落实朴素的“慢城”观念: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多一些放眼未来、科学和谐的规划意识;城市注重涂脂抹粉,更需打牢基础设施等根基;城市管理者考虑政绩需要,更要多考虑市民和群众的生活需要、精神幸福。知识点解析:该答案能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地分析概括出我国城市内涝的原因:规划标准不高、片面的政绩观、部分分流设施被占、多头管理。分析的非常准确,概括也很简洁,是一份高分答案。紧扣给定资料4,在深度分析“慢城”与“快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追求‘快’,倒不如多落实朴素的‘慢城’”的观点,也对当时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内容虽简短,但点评的很到位。2、给定资料8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分析晗当,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值得中国的城市深思。近一段时间,北京、武汉、杭州、南昌等城市均在大旱之后遇大涝,皆因下水道乏善可陈。排水设施是城市必须为市民提供的最为基本的公共品,它如同一个人的德行不事张扬,却始终默默地支撑着天大的事情——衣、食、住、行。城市的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很多城市近年来在整治积水问题上屡战屡败,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更说明发展基础设施的责任重大。我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将决定我们的子孙后代未来在城市里获得何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去建设有良心的城市,而建设有良心的城市,又必须从下水道开始。知识点解析:紧扣给定资料8,结合法国文学家雨果的话,引出了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良善的责任心,要用心去建设良心的城市。理解新颖,分析恰当,语言流畅。3、假如你是某市发展规划部门的一位顾问,请就“如何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提出建议或对策。要求:结合实际,条理清楚,分析恰当,400字左右。标准答案:首先,先进的天气预报可有效提高灾害性天气的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防御暴雨灾害的信息化技术中,推广应用灾害检测设备,健全灾害应对预案,对市区暴雨灾害重点地区进行监控。其次,尽快改造陈旧的排水系统,完成低排水能力区域的管道改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居民小区内设置雨水调节池或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河流等蓄洪能力,能够有效削减暴雨排水洪峰流量,降低排水工程造价。再次,推广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路线。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必要建立家庭、社区、城市共同构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发和应用渗水道路和地面技术。这既能防止暴雨积水,又能就近利用雨水资源,形成高效率和低能耗的雨水资源管理利用的绿色技术方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将防治水患放在城市规划的整体考虑中,切忌“边建边毁”。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上海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比如在更多的中心城区改造或新建排水系统中采用两年一遇或三年一遇的标准。知识点解析:紧紧以某市发展规划部门的一位顾问虚拟身份,就“如何提高城市内涝问题”,从“准确的预备能力、改造现有的排水系统、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整体规划”四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4、结合给定资料,以“切实提高城市应对内涝的能力”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语言通达,条理清楚,观点恰当,有可实施性,字数为1000~1200字。标准答案:切实提高城市应对内涝的能力城市内涝灾害是一个世界性讨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气候条件变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今天,提高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认识,构建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城市防涝排涝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市区内涝灾害应急能力,对推进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入夏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变得脆弱而无奈。被称为城市“良心”的排水系统缘何屡屡经不起考验?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城市内涝?又该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内涝的能力?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要科学规划。综观经常内涝的城镇,大都存在着规划与决策上的不合理、不科学和没有长远的预期判断等问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认真研究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排水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避免重建设轻规划;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以及新、改、扩建工程的排水设施,应当做好雨污分流,不断提高规划标准和投入水平,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内涝之困。二要堵疏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全面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做好汛前城市排水系统的检修、疏浚等工作;根据城市排涝的实际需求,加快完成城市老城区排水管网以及城市进、出水口的改造;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和养护,做好排涝泵机检修、泵机前池清淤、变压器校验和供电线路检查等工作,及时更新配置水泵、电机等设备,并指定专人管理,确保汛期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三要部门联动。现代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涉及多个部门,城市抗击内涝的主体也是多元的,解决城市内涝不能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彻底解决,需要城市管理者、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共同参与。因此,应该形成建委、国土、园林、林业、城管、市政、环保、房管等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城市内涝问题解决。四要综合利用。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开展雨洪水利用还面I临四大缺失:法规缺失、管理缺失、标准缺失和社会参与缺失。有鉴于此,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对雨洪水利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雨洪利用,使城市雨水得以回归自然。建议各地政府考虑出台激励政策,鼓励用雨洪水来灌溉、洗车、冲厕,进行道路清扫和消防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公园、楼顶、绿地等区域雨洪水的利用标准,制定政府管理和经济激励并重的城市雨水管理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加快试点建设雨洪水利用示范工程,并加强宣传引导,有序推进雨洪水的综合应用。五要加强问责。为防止城市规划盲目、冒进,保障将科学规划坚持到底,各地应该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的城市防汛预警系统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各地防止内涝的应急预案,成立由市政公用事业、气象局、公安局、水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会商小组,建立健全应急预警和处置机制。有必要给城市管理者和相关专家戴上问责的“考核”,把官员、专家的饭碗和科学规划、保障实施联系在一起。只有如此,城市内涝之病才有望得到根治。知识点解析:该答案从“提高市区内涝灾害应急能力的意义”写起,由2011年城市频现内涝问题引出了自己的论述分析。五个基本对策都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并且论述很充分。人民警察招考选拔(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1.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2.据北京市国土部门调查,2006年北京市农村乡镇企事业用地中,本身并没有审批权限的村组织自行“审批”的宗数占到总数的近80%,面积接近70%。北京的情况在全国应当说有一定的代表性,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但地方经济发展又需要用地,在土地管理高压政策下,集体土地非法入市已经成为土地供应的“暗流”。发展用地矛盾突出从批次用地审批方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发布、土地出让“收支两条线”管理,到至今实施一年有余的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在土地管理制度层层加码的情况下,2006年1~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土地违法情况有所遏制,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245件,涉及土地面积约22万亩,同比分别下降了3.6%和12.14%。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据了解,在上述土地违法中,地方政府和涉及地方政府的案件占20%,但从违法用地面积来看,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占到了80%,从违法类型来看,绝大多数属于非法占地,是农村集体土地违法交易和农民违法占用土地兴建住宅,这一类案件大概占到整个案件总数的80%。上述北京2006年的农村乡镇企事业用地即是这样:除了村组织自行“审批”占地总宗数的77.1%外,没有审批手续的用地宗数占总数的5.9%,面积占总面积的6.8%,此外,区县批准的用地宗数占总数的12.4%,面积占总面积的21%,乡镇批准的宗数占4.6%,面积占4.7%。驱使违法用地的是地方政府强烈的用地冲动,“冲动”的结果是一些省市用地指标缺口很大。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市,用地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0%,缺口高达90%;重庆直辖十周年之时,部分区县提出GDP年均增长20%甚至30%的高指标,意味着用地指标也将“水涨船高”。从省一级来看,以河南为例,每年的建设用地需求大约在50万亩左右,而计划指标只有17万亩,2006年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之后,缺口仍在10万亩左右。而广东,现有耕地面积与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相差了近600万亩。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宏观调控政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而地方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违法数量有重新扩大的趋势。一些地方甚至流传着“中央强调从严,省市强调发展,管理部门为难,乡镇村热衷换钱”的说法。对此,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上升,农用地减少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在现存的行政体制以及土地管理模式下,中央和地方在发展与保护耕地上必然存在博弈,违法用地居高不下也就不言而喻了。“制度创新”还是“滥占乱用”?“沈北新区作为国务院新近批准的四个新区之一,没有地怎么发展?”,针对用地指标紧张这一现实问题,身为沈北新区专家顾问的彭真怀指出,“发展占用一定的土地是必然的,关键是怎么占的问题。”不仅是沈北新区。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后,东北三省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黑龙江省“1000平方公里哈大齐工业走廊”思路,吉林省“有序推进各级开发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构想等,均将工业园区作为了振兴的重要措施和招商载体,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占用土地。据调查,东北三省有关部门和市县擅自批准设立了各类工业园区达百多家,规划占地十多万公顷。“为缓解用地矛盾,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屯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彭真怀在“建立沈北新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规划管理模式、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等。为促进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之一的重庆市,在用地政策上则朗确了“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但上述的改革、创新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日趋紧张的发展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彭真怀认为还需要看具体的操作,如果执行“越轨”,反而会加剧“违法违规,滥占乱用”行为。事实上,一些地方出现了假借改革创新之名,滥占乱用土地的现象:一是以工业集中区名义变相新设园区。二是一些已经国务院划定四至范围的开发区,暗中扩区,规划面积大大超出公告面积。三是通过“以租带征”等方式进行集体土地非法流转。四是以新农村建设名义占用土地,未取得合法土地审批手续。五是在现行政策的“灰色地带”做文章。伴随着违法形式的隐蔽,借创新、改革的名义占用土地,其违法主体和方式也由过去以政府为主导为主,转为以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违法占地为主。3.一方面是用地指标不够,另一方面却是土地利用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宽马路大广场在开发区和“新区”中并不鲜见,对此,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邹玉川指出,“长期延续的以土地换发展的用地模式,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造成的土地浪费;二是闲置土地和大量的低效率利用土地;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老化,生产力水平衰退,造成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这位老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指出,发展需要空间,但是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用地方式,不能把发展的空间锁定在无限制地扩大城市规模上,而应该在节地挖潜上多动脑筋,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多花力气。事实上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是在人类对土地的不断重复利用基础上实现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用不完的土地。事实上,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很大,保障发展的国土空间潜力也很大。据了解,目前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十五”期间我们每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年均400多万亩。城市里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也较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总量数倍于城镇建设用地,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的潜力非常大;而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用地也同样有潜力可挖。推进城镇化问题也有土地利用率问题。有专家测算,小城镇的人均占地面积是大城市的10余倍,如果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就比进入大城市多占地上亿亩。促使各地挖潜节流,集约利用土地,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还存在其他一些制约因素。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指出,如区域发展缺乏协调,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导致建设用地粗放扩张,城乡建设缺乏统筹,城镇化不仅没有提高城乡用地效率反而造成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同步增加;利益关系不够合理,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动力不足等。而除了生产力布局与土地功能空间规划需要统筹规划外,有关人士指出,考核体系也应分解不同的GDP考核标准,同时,完善财税体系,不让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的地区“吃亏”。4.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出台好几十年了,但耕地减少并没有好转。要守住18亿亩红线,至少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点。①大力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立一套有效的保护耕地和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使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②要设立各种用地指标,鼓励符合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方案。通过行政、技术和经济等手段引导用地单位合理合法合规节约集约用地,弱化耕地占用压力。数据显示,近年来,违法用地情况面广量大,并且出现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新特点,表现为一是政府违法带有普遍性,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政府;二是政府违法用地带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色彩。根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公布的数据,目前从涉及违法的用地面积来看,非法批地的案件占涉及土地面积的80%,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旧的用地观念在地方上并没有完全得到扭转,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和意识在地方政府主政官员头脑中还未得到真正树立和获得足够重视,随意占用耕地和粗放利用土地的行为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笔者调查发现,凡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就高,反之则低。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公共部门节地意识(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路、广场、原划拨的企事业单位用地、政府部门、大学城用地等),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地区的集约节约用地。应该说,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了,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供给能够满足更多的用地需求,占用耕地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就会减小。2004年全国村庄建设用地按当年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村庄用地218平方米,高出国家定额最高值(150平方米/人)45.3%。城乡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十分巨大,这项工作如果做好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将会大为减小。要有科学的规划。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农村稳定、生态安全等紧密相关,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耕地保护的基础和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要充分体现耕地保护,不仅要确定耕地保护的数量,更要保护耕地的质量,而且还要将数量和质量在空间的分布确定下来并公布于众,让全社会监督。土地规划一旦把耕地保护的红线确定下来,还应把它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保护,一旦突破红线就是违法,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城市建设规划,应该把集约节约用地作为一个主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则要在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耕地保护与节地的引导,防止重复建设。同时要保证各规划间的互相衔接,从次序而言应该先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再制定城市建设规划,这样才能把耕地保护与城市布局相互协调起来。5.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向节约集约用地方向转变。集约用地是一个宏观概念,针对区域土地利用,不针对具体项目,比如城市体系分布是否合理就涉及用地是否集约;节约用地是一个微观概念,针对具体项目,通过一些具体的规范、技术指标来保证实现。近年来,各地对利用存量土地、挖掘再利用的潜力来满足发展需要,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城市用地看,立足建成区改造挖潜,一可使旧城更新,二可使城市增容扩能,三可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河北省唐山市实施“平改楼”工程和盘活“城中村”“城中厂”用地,基本实现城市发展不出城,近10年城市建设用地97%来自于城区存量土地。海南省三亚市对上一轮房地产热带来的大片闲置地进行了“二次开发”,盘活土地15000多亩。从开发区的情况看,只要注意择商引资,改变过去粗放用地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闲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完全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苏州工业园区对投资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项目原则上不供地,同时推荐企业进标准厂房,每万元GDP用地仅5.8平方米。昆山市两次提高开发区用地“门槛”,强化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能,以仅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占全国1.9%的外资。从工业企业用地来看,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实行“零增地”招商、技改,促使企业出城出村、向园区集中,不仅可以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化,还能够推动工业企业产业转移、集聚和改造升级。江苏无锡市以集中促进集约用地,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在占全国0.05%的土地上,实现了占全国1.4%的GDP和0.9%的财政收入。内蒙古包头市通过土地利用潜力调查评估,引导工业用地大户挖掘用地潜力,一个包钢就整理出土地3000多亩。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来看,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民“进城出村”,发展小城镇、中心村,迁村并点、建设农民多层住宅、整理“空心村”、退宅还田,可以腾出大量土地。2007年,江苏江阴华西村建起了15座塔楼,让农民出村进楼,仅此一项措施就使每户农民节约土地0.4亩。山东兖州市实施“合村并点”,计划用15~20年时间将400个村合为100个中心村,预计节约土地4万亩。从农地整理、废弃地整治来看,我国有约9亿亩中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质量、增加面积;另有工矿、交通业建设废弃地约2亿亩,也可以通过治理重新利用,宜建则建,宜耕则耕,浙江湖州市近7年实施了658个土地整理项目,建成标准农田151万亩,新增耕地35万多亩。河北邯郸市实施“千矿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复垦绿化上千座已闭矿山,一举收回上万亩废弃土地。6.土地面积1569平方公里的厦门,以占全省1.3%的土地创造了占全省15.5%的GDP、26.4%的财政收入、20.6%的工业产值和5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寸土寸金的厦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厦门市地域狭小、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仅0.23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水平的1/6,建设用地极限规模是780平方公里。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厦门市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比如:停止一般性工业项目用地单独选址,清理整顿了工业园区,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建设;修订基准地价,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地价和容积率,鼓励工业向空中发展;在国家和省级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各类工业园区土地投资强度标准;出台了高校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控制高校用地规模;出台了城市道路标准断面设计及分期实施意见,根据城市道路不同的等级,规定道路宽度标准等等。这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据测算,1999~2006年,厦门市每增加1亿元GDP,仅需新增建设用地220亩。按辖区内土地面积计算,该市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的GDP达7407万元、工业总产值15575万元、财政总收入1753万元,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深度挖潜,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厦门找到了一条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高效利用土地的新路子。7.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市,以发达的小商品经济闻名于世,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9.5亿元。但同时,义乌又是一个资源小市,“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交通居民点”,本地人口68.8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63亩。义乌市围绕“保护、保障、挖潜、维稳、固本”的总体要求,一是建立土地调控机制,每年都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总量、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来有效引导消费、投资方向和投资水平。二是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应。三是推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年度考核制度,从2002年以来,每年对各镇、街道新增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盘活存量土地实绩、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再办理用地报批手续。在义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己见成效。除了向地下要空间,还向天上要高度。工业项目建筑密度控制在33%~40%,容积率控制在1.6~2.0,工业厂房要求建三层以上,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在建16层以上高楼达45幢,其中10幢已基本建成。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基本竣工,另有1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正在开工,全部为四层砼结构。8.针对招商引资过度用地、城市建设过度占地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宋林飞呼吁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据《经济日报》报道,针对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节约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提出,要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环保,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宋林飞委员对记者说,近2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人口流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现代城市文明。但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不能走污染和浪费的城镇化道路!”宋林飞委员对记者说。他提出,为避免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走过的资源过度利用、环境严重污染的老路,应该实行新型城镇化。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在人口城市化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形成适度集聚、节约土地、合理布局、环保优先、普及保障等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城镇化首先必须节约用地!”宋林飞委员对记者说,近几年来,“经营城市”已经成为普遍的理念,但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招商引资过度用地”、“城市建设过度占地”、“征用土地补偿不足”这三大问题。他提出,必须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与再生型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他说,近几年来,有的地区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城镇建设;有的地区利用县改市、乡改镇的机会,把大量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有的地区的开发区扩张、房地产开发使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日渐尖锐。宋林飞委员建议,应当建设再生型城镇,通过土地置换挖掘城镇内部的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质量,避免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改变片面重视政绩、忽视社会和生态成本、不考虑社会公平、不能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另外,要从摊大饼式城区扩张向发展卫星城转变。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度集聚,使城镇化速度和本地经济、就业岗位、用地等要素增长保持相对平衡;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布局,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布局合理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将现有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居民,涵盖到农民工,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农民进城保险基金,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保障。宋林飞委员特别提到,在这个过程中,要环保优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大力度修复生态。他说:“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9.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开展3个月来,清查出的土地违规违法宗数和涉及的土地面积已经基本摸清,全国初步圈定土地违规违法重点地区58个、典型案件251件,相关责任人将受到严肃处理。保持18亿亩耕地,是一条做到粮食基本自给的“底线”,是一个不能再少的数字,更是一条谁都不能碰的“红线”。然而,“红线”屡屡被碰,土地执法形势严峻。目前被监测的84个城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95%以上属于农村集体农用地,而在这其中,违法占用农村集体农用地的宗数、面积以及耕地面积,几乎都在50%以上,而且所有违规违法用地都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仅是生产要素,同时对农民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违规违法用地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土地闸门的控制效应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18亿亩耕地必须守住。经过充分调研,国土资源部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以查处“以租代征”为重点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重点是集中查处2005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全过程督察。已经持续了100多天的执法行动,以雷霆之势,有力打击了违规违法征占土地的行为,有力遏制了违规违法用地势头,关紧了土地“闸门”!12月24日,国土资源部圈定并直接督促整改的全国土地违规违法12个重点市、县、区的政府负责人赴京汇报。“震动极大”、“对宏观调控政策理解不深”、“全局观念不强”、“法律观念淡薄”、“未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地区的政府负责人,以带有强烈反省色彩的词语,表达了要深刻吸取教训的决心。这是场耕地保护战,也是一场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战。解决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不仅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还要切实解决用地浪费问题,大力促进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大政策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了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了集约节约用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土地供应的多与少,一度影响了福建泉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在2008年工作思路中,泉州国土资源局划出了一条谁都不敢逾越的“生死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推行基本农田三级监控,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有量211.16万亩一亩都不减少。泉州经济向少用地、“零”用地转型。集约用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存量土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陕西省志丹县盘活与规范并重,走出了一着好棋,他们通过收购改制企业土地、收回闲置土地等途径,充实土地储备库。坚决打击土地隐形交易、非法低价出让转让国有土地等行为,掌握了土地供应主动权,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发展。事实上,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很大。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大大高于国际水平,据对全国644个城市统计,人均建设用地已经到了133平方米的水平,而城镇规划标准是100~120平方米(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面积更低)。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也比较低,建设用地再利用潜力不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迁移呈逆向发展趋势,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潜力很大;公路、铁路、水利建设节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大。山坡办工业、建多层厂房等一系列盘活存量的办法走近人们视野,节约集约用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主动选择。单靠一个“百日行动”解决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不现实的。当前导致土地违法行为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疾风骤雨似刹风治乱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办法,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一个节约集约用地的深刻变革时代正在来临。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说,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土地执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一次成功实践。最终目的是,要与各个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来共同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责任,共同破解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耕地的命题,共同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1、请根据“给定资料1~4”,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概述。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土地利用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和意识未真正树立和获得足够重视;③经济快速发展,而地方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引发了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违法数量有重新扩大的趋势;④现存的行政体制、土地管理模式,中央和地方在发展与保护耕地上存在博弈;⑤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⑥在土地管理高压政策下,催生了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概述题,难度不高。从题干指向的四则材料看,有用信息存在于相关新闻报道、有关人士讲话、权威部门通报中,比较分散,需要进行提炼。但做起来相对容易,因为只要概括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可。2、针对上题提出的问题,结合资料简析原因。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①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②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宏观调控政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地方政府强烈的用地冲动导致土地违法数量有重新扩大的趋势;③旧的用地观念在地方上并没有完全得到扭转,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和意识在地方政府主政官员头脑中还未得到真正树立和获得足够重视,引发了随意占用耕地和粗放利用土地行为的泛滥;④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造成土地浪费、闲置土地和大量的低效率利用土地以及生产力水平衰退,造成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原因分析题,与第一题紧密联系,只要问题把握准了,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3、“给定资料2,3”均提到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地方上所谓的“打擦边球”、“制度创新”等用地手法,请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要求:(1)简明、准确地分析问题;(2)有理有据,建议可行,不超过500字。标准答案:一些地方在拿地过程中采取所谓“制度创新”手法,掩盖违规用地,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上升与农用地减少是相伴而生的,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②我国现存的行政体制和土地管理模式,中央和地方在发展与保护耕地上存在博弈,地方为一域之私、一己之利必须要寻方觅策;③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地方经济发展又需要用地,在土地管理高压政策下,“集体土地人市”等便换了一件外衣成了所谓制度创新;④国家现有土地法律法规特别是土地督察制度,尚存在一定的漏洞;⑤驱使违法用地的是地方政府强烈的用地冲动,“冲动”的结果是一些省市用地指标缺口很大,地方政府只好“创新”了。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屯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②创新规划管理模式、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等。③促进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在节地挖潜上多动脑筋,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多花力气。④生产力布局与土地功能空间规划统筹规划。⑤考核体系分解不同的GDP考核标准,弱化政绩只看GDP。同时,完善财税体系,对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的地区实行相应的政策倾斜。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及提出对策题,首先,要分析披着“制度创新”外衣,打擦边球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其次,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原因,关键是要把握准这一类现象表面合法、不严重违规的表象,探究其违法、违规的实质,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分析部分的任务就会完成得顺利,到建议部分也就有的放矢了。4、请以“从节约土地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标准答案: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给定题目的作文题,“从节约土地说开去”内容比较宽泛,写作时立足点应放在科学发展观之下集约用地的高度。写作角度选择空间较大,如节约土地的政府责任、节约土地的重大意义、节约土地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如何节约土地等。写作要点可包括以下方面: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如何做到、如何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等等。5、“给定资料6~9”列出了用地方面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请就“地方政府用地观念和创新方法”进行简析。要求:(1)简明、准确地分析问题;(2)有理有据,建议可行;(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标准答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这一点上,地方政府的观念和作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认同这一理念的,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深度挖潜,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努力探寻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高效利用土地的新路。固守传统发展观念的,大搞歪门邪道,规避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进而实现违规违法用地的目的,还堂而皇之地称之为制度创新。在创新方法上,既有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环保、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正面典型,也有走资源过度利用、环境严重污染老路的反面典型。当下,国家正大力提倡新型城镇化,必须要探索人口城市化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适度集聚、节约土地、合理布局、环保优先、普及保障等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而且在具体方式上,应当建设再生型城镇,通过土地置换挖掘城镇内部的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质量,避免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最终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来共同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责任,共同破解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耕地的命题,共同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简析题,难度相当大,它需要答题者在真正吃透国家现行土地政策的基础上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即评析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反映出地方政府在节约集约用地上的观念差别与创新方法差异,在此过程中,对正面的加以肯定,对反而的加以批评。6、请以“土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用地问题上的某些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000~1200字。标准答案: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指定题目的作文题,“土地与发展”题目范围宽泛,自由发挥空间较大,构思时立足点应放在我国科学发展观语境下土地利用与发展模式如何更好协调的高度。写作角度可从如下范围内选取:土地对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模式怎样才能更有效利用土地、土地与发展的协调等。写作要点可包括以下方面: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模式的新要求、我国的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做到发展的最快速度与土地的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