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26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共9套)(共264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桑代克初步解决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他主张研究教育心理学应采用()。A、观察和测量的方法B、调查和观察的方法C、观察和实验的方法D、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桑代克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初步解决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2、“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由()提出。A、维果斯基B、罗杰斯C、班杜拉D、皮亚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此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3、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进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4、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让儿童先去玩能体现数学概念的具体游戏,然后再接触完全符号化的概念。这是()。A、外显学习B、内隐学习C、程序性学习D、技能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内隐学习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6、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桑代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实验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7、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一部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A、陈老师应禁止学生观看这部卡通片B、陈老师应对有模仿行为的学生进行说理教育C、卡通片中应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因此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8、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是()。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9、下列选项中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教育要培养知情合一的人B、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C、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D、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为人本主义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B选项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选项为马斯洛的动机和需要的层次理论中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10、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发生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11、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焦虑程度。故本题选A。12、学生采用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记忆课文内容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如画线、过度学习等。B项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如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C项组织策略是指将精细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如纲要、流程图等。D项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1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属于()。A、负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题干描述符合一般迁移。14、学生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后,理解“鲸”的含义,属于()。A、下位学习B、总括性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下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也叫作总括性学习,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产生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又称并列组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鲸属于哺乳动物,因此题干描述的是下位学习。15、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练习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B、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C、尽量增加练习次数和集中练习时间D、练习方式多样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练习时,应遵循的原则有: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第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第三,正确掌握练习的次数、时间,保证练习的质量;第四,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1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作()。A、原型启发B、原型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事物是原型。17、儿童在10岁以后,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不只依据社会规则和对权威的遵从,开始受自己主观情感的判断标准支配。这说明儿童这个时期的道德判断特点是()。A、他律B、自律C、前习俗D、习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lO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18、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会谈B、鼓励C、倾听D、询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会谈。会谈的技术有六种: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19、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A、期望B、能力C、知识D、人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包括()。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待。21、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A项属于监控策略,B、D两项属于调节策略,C选项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22、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或重现出来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课题所必需的,其原因可能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原因有:①旧知识的干扰;②学生已有知识的完备程度;③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3、下列属于教学设计特征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教学设计的特点:①具体性: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而设计,即有的放矢。②系统性:要求设计科学、逻辑严密、要素齐备。③灵活性:强调预设,更注重生成。④综合性:要通盘考虑人、财、物、时的关系。⑤程序性: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其程序性的规定性和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⑥可行性: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二是具有操作性。⑦反馈性: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其目的是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⑧创造性:教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⑨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一切设想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应该反映在教学设计中。24、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不适包括()等方面。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离异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离异家庭学生知道父母离婚后感到愤怒、痛苦,极易产生恐惧、羞愧和攻击性行为;一般都有情绪低落、烦躁、冷漠、孤独、受压抑的特征。所以,ABDE项符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三、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5、孩子每次按时上课均予以表扬的效果优于偶尔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效果。()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强化程序会影响强化效果,立即强化效果优于延缓强化,间隔强化效果优于连续强化。26、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青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27、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中,这是一种垂直迁移。()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垂直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乘法口诀属于一般原理,将其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中,属于一般迁移。28、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29、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态度形成的内化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A、问卷调查法B、实证研究法C、文献研究法D、理论分析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法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实证性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因此选择B项。2、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6~11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的勤奋感对许多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有影响。3、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特点是()。A、未掌握守恒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C、理解补偿关系D、相对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守恒观念,思维出现了可逆性,所以排除A和B。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上已经出现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就是理解补偿关系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4、某生会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就是3个3相加之和得9,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5、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系统是()。A、经典条件反射系统B、操作条件反射系统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为了区别人类意识和动物行为的本质差异,巴甫洛夫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他指出,有两类不同的条件反射,一类是以实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一信号系统;一类是以言词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皮层进化到人类阶段所特有的产物,是人类大脑才能实现的条件反射。6、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而实现的学习行为即观察行为。题中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观察到一名儿童吃零食而被揭发,所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符合观察学习的学习行为,所以本题选择A项。7、()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加涅B、奥苏伯尔C、斯金纳D、布鲁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8、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这一思想是()理论的基本观点。A、集体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文化建构主义D、个人建构主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9、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A、学习期待B、学习准备C、学习效果D、学习目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0、“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①附属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内部动机④外部动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11、学生利用列提纲、画图形、列表格等方法进行复习的做法属于()。A、注意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故选B。12、学生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属于()。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垂直迁移D、顺应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之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答案为A项。13、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属于一种下位学习。14、“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学习者“高原现象”的是()。A、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B、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确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C、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课堂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决心D、在每学期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可一过了期中考试,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易急躁烦闷的现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选项内容不符合高原现象的内涵。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身不努力以及基础薄弱,不能对应于技能学习曲线中的高原期。15、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设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一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A、逆向反推法B、类比思维法C、手段目的法D、爬山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爬山法的基本思想是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16、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四个阶段。在自我中心阶段,规则对儿童来说,不具有约束力;在权威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在可逆性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在公正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17、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的教师领导方式为()。A、民主式B、权威式C、放任式D、温和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权威式领导方式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18、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是()。A、心理健康课B、个别心理咨询C、课堂教学渗透D、学科知识竞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A、教师控制点B、教学反思C、教学效能感D、教学操作能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0、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构成的。而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21、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22、学习、背诵一系列英语单词时,常常很难记住全部的内容,一般来说,遗忘会有如下规律()。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中间部分记忆容易受到前面记忆和后面记忆的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记忆效果最差。为了防止遗忘,我们要及时复习,如果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这样可用极少的时间挽回大量的内容。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学完后及时复习比重新学习某一知识点更有效率,更省时间。23、能促进问题解决的因素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迁移、原型启发以及情绪和动机。其中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关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动机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过强或过若都会阻碍问题的解决。24、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判断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5、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到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27、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水平迁移。()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垂直迁移。28、每个人的品德特质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品德具有可变性,指个体已形成的品德,必然会由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会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9、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热议。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室将其割喉致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另据报道,2016年4月15日晚,安徽蒙城县某初中发生5名男学生群殴英语老师事件。现场视频显示,当晚,蒙城县某中学英语马老师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马某和其他4名同学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期间,无一学生上前劝阻,且有不少学生围观起哄。4月21日,涉事的5名学生向马老师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马老师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向学生道歉,双方互相达成谅解。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标准答案:埃里克森把人的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矛盾。矛盾的解决有两种结果: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成功的解决矛盾,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矛盾处理的不成功时,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埃里克森认为在青年期(12~18岁)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如果能够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否则,会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扩散或者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导致骚乱和攻击现象。材料中,群殴、杀害教师的青少年都处在青年期,正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A、客体客观性B、主体客观性C、客体永恒性D、主体永恒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2、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照的认知风格称为()。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到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功=力×距离”是学习力与距离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属于原理学习。4、太阳小学三(2)班学生小明数学考试没考好,其父母一改以前的决定,暂时不为他购买小天才电话手表。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强化是指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惩罚则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题目中的孩子出现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现象后,父母给他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即暂时不给其买小天才电话手表,目的是消除数学成绩不好这种现象,是一种惩罚。5、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外部动机的是()。A、学习兴趣B、好奇心C、学习抱负D、奖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学习抱负属于内部动机,作为外部刺激的奖惩措施属于外部动机。故选择D。6、“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反映人的需要具有()。A、自然性B、层次性C、选择性D、动力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意思为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引申为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级的需要,体现了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7、对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8、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最重要的B、两种情景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C、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贾德的水中打靶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事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这一实验说明: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9、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及认识深度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10、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出“鸡、鸭、鹅”等,是恰当地运用了()。A、变式B、反例C、同位概念D、以上三者兼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变式就是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不断变换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列举“鸡、鸭、鹅”等,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鸟”的本质特征。11、某学生学习英语“t”时,发出的总是汉语拼音字母“t”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晕轮效应D、思维定势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思维定势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本题中的例子属于思维定势。12、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13、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极分化的关键期。14、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柯勒D、瓦根含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15、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的属于典型的社交恐惧症的症状。16、教师倦怠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其中的核心成分是()。A、情绪衰竭B、去人格化C、心力衰竭D、低个人成就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7、儿童经常说“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而他们的思维又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表现:同时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对物体的认识受其形态变化的影响。此材料说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材料中儿童认为“月亮跟我走”“花儿想看看我”,体现了其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而儿童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表现,则体现了其思维的不可逆性;认知事物时只注意某一方面以及“认知受形态变化的影响”则体现了其认知尚未守恒的特点。18、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效果律是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减弱甚至淘汰。练习律是指练习的应用会增强联结的力量,不练习则导致联结的减弱甚至淘汰。准备律指学习者有准备而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活动都会烦恼。19、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的培养应该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应该给予学生适当地奖励,而不是多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应适当地开展竞赛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标准答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判断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2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观察学习,操作性学习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22、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苛勒、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桑代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社会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24、智力技能又叫心智技能,也叫智慧技能或思维操作。()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解、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2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26、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的计划。()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的计划,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7、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出现,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无益的,应该尽量压抑这类情绪。()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有益的。五、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8、加涅按学习结果把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哪几类?标准答案: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9、知识的学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请简述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标准答案: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指的是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及其注意、情绪和意志的状态。如果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主动的,则其积极性就会高涨,就会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2)有关知识的准备。教学是连续进行的,当前教材的学习,总是以先前所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知识的掌握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背景上进行的,是在有关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完成的。(3)心智技能的掌握。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识记和保持,均是属于心智活动的范畴,其发展必然受到心智技能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制约。因此,心智技能对于知识的掌握必然有重大影响。(4)教材结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借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教材的重建过程。因此,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规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智慧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抽象推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主要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其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2、一般地,偏爱合作学习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A、反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暗示的程度,可把学生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两类。场依存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依赖外界的刺激或暗示,偏爱合作学习即依赖外界刺激较多,为场依存型。3、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一共包括八类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联结。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A、S-O-RB、R-O-SC、R-SD、S-R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S-R,即刺激-反应。5、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塑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强化是指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的一种手段。对学生来说,被点名回答问题是一种厌恶刺激,往教室后面坐是一种行为结果。教师不再提问即为撤销厌恶刺激,增加了学生往后面坐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因此,学生受到了负强化。6、研究表明,能够激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是()。A、教师的赞赏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C、父母的奖励D、同学的钦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7、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需要(M)×期望(P)×诱因(I)。P和I存在互补关系,即I=1-P。通过数学运算,当成功的可能性P是()时,个体的动机强度最大。A、45%B、50%C、55%D、6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P=0.5即任务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成就动机值最大。8、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是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9、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A、共同的表征B、共同的知识C、共同关系D、共同经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第一个情境中获得了选择颜色较深的地方觅食的经验的小鸡,在第二个情境中迁移的是颜色相对关系的经验。据此,他们提出了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他们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两次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共同的关系。10、根据()可以把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A、知识的反应水平B、知识的抽象水平C、知识的来源D、知识的加工方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知识的反应水平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抽象水平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来源分为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11、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变式就是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12、下列不属于一个人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的是()。A、已有的知识经验B、品德C、定势与功能固着D、问题情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13、“灯是照明的工具”反映了思维的()。A、灵活性B、间接性C、直觉性D、概括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14、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1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而要尽快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最好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16、最近,陈琳在上课时总是开小差,作业也不认真及时完成,教师和家长一起教育后,陈琳的学习态度仍然很消极,考试成绩不断下降也不在乎。陈琳的这一现象属于()。A、厌学B、学习疲劳C、考试焦虑D、学习适应不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17、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时的一种极端反应。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因为不能顺利应对教学的工作压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8、下列观点属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维果斯基在文化历史理论中提到,人类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维果斯基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的理论之一,B错误。19、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包括()。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C、D两项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20、下列关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行为表现描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1)决定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并能坚持到底;(2)影响个体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克服;(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习得新行为的效率高,也能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新行为;(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活动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十足。三、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1、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22、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学者是罗杰斯。()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学者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苛勒。23、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24、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三大领域。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大领域。25、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四、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6、简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种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的失败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形成的效能感不易持久。(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能影响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标准答案:在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②原型启发;③迁移;④定势和功能固着;⑤动机与情绪状态;⑥个性特征或人格特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8、生活中人们常说,温故知新,熟能生巧。学习中老师也经常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学生要获得知识,不能没有复习,但是复习却要讲求方式和方法,要适度。请问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标准答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绘制成曲线,即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根据遗忘曲线,可采用以下方法组织复习:(1)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各种方法以促进记忆保持的方法,如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视觉想象法等。(2)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42%;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了66%,并且遗忘的进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记忆效率,应及时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以放慢遗忘时间。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基本上需要重新学习了。(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需要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一般来说,分散复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4)反复阅读结合尝试回忆。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回忆是一种有效的保持记忆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反复阅读虽然也是一种学习记忆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通过回忆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有助于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特别是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阅读边回忆,使阅读与回忆交替地进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9、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标准答案: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指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而且学生是多样性、发展中的人,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1、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最早、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是()。A、发展过程B、学习过程C、教育过程D、教学过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3、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可能是()。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所以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的认知风格可能是场独立型。4、根据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能将新事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能力是()。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动作技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言语信息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B项认知策略是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D项动作技能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C项智慧技能是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包括五个小类,即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及高级规则学习。其中,辨别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本题中能将新事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学习是一种辨别学习。属于智慧技能。5、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A、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B、如果学习者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C、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D、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③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因此,AD项是准备律的启示,B项是练习律的启示,C项是效果律的启示。6、教师在“光荣榜”上给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好的学生贴“红五角星”,属于强化中的()。A、替代强化B、延迟强化C、局部强化D、符号强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属于符号强化,符号强化是指当幼儿表现出成人所期望的分享行为后,教师、家长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小红旗、画勾、小红花等来提高幼儿对该反应的发生概率的方法。这是当前幼儿行为训练中运用比较普遍、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7、布鲁纳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是()。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接受学习D、观察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8、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A、皮亚杰B、信息加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社会建构主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一是强调知识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客体在特定的情境当中互动建构的,因时空、地域、情境、个体经验的差异,知识具有多元、动态和生成性的特点。二是强调互动论,认为知识既是人与自然交互建构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互动的产物。9、20世纪60年代,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B、罗杰斯C、罗洛.梅D、布鲁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A、动力来源B、作用C、社会意义D、个人前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11、下列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A、努力B、能力C、工作难度D、运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能力属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故此题选A。12、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理解-控制策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理解控制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符合精加工策略的定义要求。13、元认知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即元认知控制和()。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计划C、元认知监控D、元认知调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A、定势B、正迁移C、记忆D、负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定势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与这道题目无关。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故选B。1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人事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产生式系统。故选B。1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应该()。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及时复习D、过度复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很重要。17、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心智技能的是()。A、心算B、观察C、分析D、综合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可分为一般的心智技能和特殊的心智技能。前者如观察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后者如阅读、运算技能等。所以心算属于特殊的心智技能。18、下列活动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9、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①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一定很低②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③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④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故③④正确,故选B。20、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内容B、途径C、基础D、关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21、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2、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的人际关系中,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及助学的形式,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作()。A、心理活动B、心理治疗C、心理咨询D、心理平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3、红苹果幼儿园中班新来了一名叫阳阳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都要睡觉了,他却不睡,非要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玩玩具。姚老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就对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觉,谁下午就可以先玩玩具,谁今天中午不睡觉,谁下午就不能玩玩具。”这样小朋友都纷纷到各自的床上安静地躺下。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姚老师塑造儿童行为的方法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姚老师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觉,谁下午就可以先玩玩具。”是运用了正强化。“谁今天中午不睡觉,谁下午就不能玩玩具。”是运用了惩罚。24、为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下列选项中属于迁移作用的例子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A、C、D均属于迁移,B项属于原型启发。26、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应()。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主要有: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A、B、C、D项均符合题意。27、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三、判断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8、一般来说,听觉型学习者比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优。()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听觉型和视觉型是学习风格的差异,二者并无好坏优劣之分。29、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表现为,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与学生的互动关系。30、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评价=成长。()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故此题是错误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刻板现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选项A、B、C都是描述个体身心发展过程差异特点的术语。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的一种现象。2、“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学习者因为表现出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自我强化是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规则和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故而是替代强化。3、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A、中等偏低的强度B、中等强度C、中等偏高的强度D、越高越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一般表现为: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通常我们简称这种关系为倒U形曲线。5、迁移的实质是()。A、新旧经验的整合B、新旧经验的同化C、新旧经验的顺应D、新旧经验的重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不仅对以后经验的获得产生影响,而且对先前获得的、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也会产生影响。不断获得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个整合的心理结构,并不断发展,从而稳定地调节人的行为。因此答案为A。6、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的题干即为学习定势的概念。在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定势即心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形成的愿望、态度、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能构成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后继学习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并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变式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因此直接排除。8、根据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其中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属于()。A、隐性知识B、显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