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主题理念的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_第1页
基于学习主题理念的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_第2页
基于学习主题理念的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_第3页
基于学习主题理念的语文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語文知识的庞杂及体系的不清晰,让不少的语文课堂陷入琐碎知识的教学泥潭。为此,教师应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采取单元学习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概念性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确立学习主题,再根据主题将单元学习内容结构化,最后以主题的理解统领单元学习进程,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形成带得走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学习主题;单元结构化;语文要素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工具性等特点的语文学科,其知识具有鲜明的迁移性。在教学实际中,不少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可面对真实问题时,总显得手足无措。为何学生不能有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这引起我们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重新思考。早在20世纪,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在其所著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就指出:“学生学习零碎的、琐细的种种事实及其性质,而不涉及它们代表和象征的更为普遍的性质。”同时,《我们怎样思维——再论反省思维与教学的关系》中指出:“将事实和原则的描述,装进儿童的记忆中,并且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某种法术,就能使心灵发现这些东西的用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专注于那些“代表和象征的更为普遍性质”的知识,也就是修订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所提出的概念性知识。这些知识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黏性”,处在认知结构的中心,能让知识彼此产生关联并形成意义。只有对这些知识有深层次理解,才能将其迁移运用到相关的情境中,从而具备应对新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只有真正理解处于知识核心地位的概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语文知识迁移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首次提出以大概念统整学科内容的理念,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概念”的要求,但提出了与“大概念”内涵十分接近的“学习主题”这一理念。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正因为这样,运用系统思维,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单元结构化整体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学习主题在语文知识中的地位及关系见图1。[抽象概括][迁移应用][学习主题(概念)][知识、技能][事实、材料(课文等)]图1学习主题在语文知识中的地位及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单元应该是一种学习单元,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统编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一个单元主题下的课文更多的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如何将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成的自然单元,通过结构化设计,转化为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学习单位,让知识更好地迁移运用呢?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学习主题理念指导下单元结构化教学的路径。一、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确立学习主题统编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主题”(大概念)更接近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学习主题(大概念)更具“黏性”,处于知识的中心,而语文要素相对来说是更具体的概念,需要对其进行再提炼才成为学习主题。因此,确立单元的学习主题时,语文要素是重要的抓手。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另外还有《习作:我和过一天》《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单元语文要素共有三个,其中两个是阅读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另一个是习作要素“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分析这三个语文要素,提炼出两个相对独立的核心概念:一是了解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感受神奇的想象。这两个概念都可以作为学习主题,引领学生探究。经过进一步分析,笔者最终将“了解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这样的选择除了便于论述,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笔者认为,用神话来学习“神奇的想象”本身就值得商榷。对创造这些神话故事的先民们来说,神话的内容并不是想象,而是现实。换句话来说,要想学习“神奇的想象”这一主题,应选择更好的学习材料。对“了解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学习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就涉及另一个语文知识概念,即叙事类文章的读写。经过梳理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后发现,叙事类文章的读写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知识是叙事类文章读写的最重要基础,也是小学第二学段最重要的语文知识之一。参考林恩·埃里克森所著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提出的结构图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四年级上册的关系及其结构可以用图2表示。[][][][][][事情的起因往往决定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事文的读写)][因果律][后面的叙事文][第七单元][第五单元·写][第四单元·读][前面的叙事文][概括][学习材料][学习主题][原理]图2“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四年级上册的关系及结构图二、基于学习主题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统整确立了单元的学习主题,还要对单元学习材料进行结构化统整,进一步明确对学习主题的理解路径,确保学习内容都指向学习主题的理解。单元学习内容应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前后的内容应该相互关联,呈现出结构化的渐进关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呈现出有序的结构,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有指向学习主题的题目。如《盘古开天地》一文记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故事完全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清晰明了,易于辨析,这是叙事叙述的常规模式。《精卫填海》是一则文言文,由于文本的特殊性,故事的起因是不清晰的,甚至可以说是残缺的,这可归为叙事中的缺损模式。《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外国神话,相比于中国的神话,一般都经过文学修养较高的人进行修改,所以结构相对复杂。分析《普罗米修斯》这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发现它有两个连环相套的故事:一个是“盗火”,一个是“受罚”。前一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我们将其归为叙事中的多故事模式。而最后一篇课文《女娲补天》的结构相对完整,可归为常规叙事模式。但它和第一篇文章《盘古开天地》也有不同,故事的起因并不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而是第二自然段,需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辨析。教学中,将它作为检测本单元学习主题掌握效果,是较为恰当的选择。四篇课文的叙事模式各有侧重,但都紧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学习主题,并且做到有所拓展和深化,为单元结构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并不是单元所有的内容都指向单元学习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教学内容结构符合逻辑,符合理解单元学习主题的需要。本单元的习作内容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本单元习作以“我和过一天”为题,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某个神话或童话人物。教材这样提示:“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显然,这是一次想象作文训练,与已确定的单元学习主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联不足,导致单元阅读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单元习作。为此,我们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学生习作时,教师给予提示:“你选择哪一个神话人物?你为什么选择他?如果故事的起因是你想要改变的某种状态,那么理想的结果将是怎样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改变。神话(童话)人物再厉害,他可能只能帮你解决表面的问题,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自己,需要你的勇气和智慧。”这样的提示和引導,既让习作训练指向单元学习主题,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也提升了习作的质量,避免作文出现追求新奇而空洞的现象。三、以学习主题的理解统领单元学习进程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告知和强化训练,而是在整个单元学习中一步步体验、感悟出来的。也正因这样,需要进行单元结构化教学,使各板块的学习互相关联、循序渐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学习主题,形成带得走的能力。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整体学习就遵循了上述的原则。依据《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一书中关于目标的描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进行表述。【知道】神话是人们依据现实存在的世界和生活(结果),用超人的方式想象出它们的起因、经过的特殊故事。【掌握】找出(辨析、补充)课文中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理解起因、经过、结果在叙事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故事起因进行辨析,理解故事的起因应是故事需要改变的状态,并不完全等同于课文的开头。结合本篇课文的故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应该归入故事的起因部分。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经过进行辨析,理解经过包含三个部分,即变化的开始、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完成。最后,引导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结果进行辨析,明白一个故事的结果就应该是变化后的状态,在本课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涵及相互关联可以用图3加以揭示:[变化的完成][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开始][结果变化后的状态][经过][起因需要改变的状态]图3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涵及相互关联图接下来,对《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三篇课文的学习都建立在《盘古开天地》对学习主题的揭示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概括和运用。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在辨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这个故事与前面两篇课文的故事不一样,更复杂一些。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知道本课其实写了“盗火”和“受罚”两个故事。两个故事就有两个起因、两个经过和两个结果。在进一步探讨后,学生发现第一个故事“盗火”是第二个故事“受罚”的起因,因此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同一篇文章中的两件事情,前面发生的事往往是后一件事的起因。其他两篇课文的学习也基于这样的模式。这样,整个单元的学习就成为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学习主题逐渐揭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深化理解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4加以表示:[学习材料:其他课文][学习主题: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