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1-3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1-3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1-3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1-3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1-3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教学设计者: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四、课前准备:

天平、台称、2分硬币、2袋分别重500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

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

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

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

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

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

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

——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

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

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

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①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

硬币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②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

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

克----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

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

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

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①现在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操作并交

流感受。

②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讨

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

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

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

(4个梨重约1千克)。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

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5000g=()kg3kg=()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教师: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

3.拓展练习:1000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谁重?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1000克=1千克,所以1000克的棉花与1千克

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有多

重用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千克=1000克。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课后反思:

第2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3、例4,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

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

算。

教学重难点

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图片(下方附文字:自重约8000kg)。

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它有多重?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随即课件出示火车车箱、鲸、

航母辽宁舰图片(图片下方附对应文字:载重60000kg,一头鲸重195000kg

满载时重约67500000kg),=

这些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

方便,容易出错。

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现在老师想当

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它们有多重你们就会读啦!可要看仔细哟!

课件对应8000kg、60000kg、195000kg、67500000kg出示:8吨、60吨、

195吨、67500吨

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

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把kg换成了吨。

教师:吨的作用大吧?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吨

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飞船8吨、一节火车厢60吨、一头鲸

鱼195吨、辽宁舰满载67500吨的图片。

你对图中物品轻重有什么感觉?吨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描述吨和千克、克一样,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也是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

(1)课件出示1袋玉米100千克的图片。100千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能

抱(背)得动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100千克比较重,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背不

起的。

课件出示10袋玉米的图片,10袋玉米多重呢?

学生观察到10袋玉米也就是10个100千克,10个100千克也就是1000千

克,揭示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借助学生体质,体验、推想1吨有多重。

教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千克左右)

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千克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全班40个同学合在一起约重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40个同学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约重1吨。

教师:你能谈谈对1吨的感受吗?学生交流。

(3)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约重1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予以纠正。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

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2000kg=()吨4吨=()kg

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一种:因为1000kg=l吨,2000kg里面有2个1000kg,也就是2吨,所以

2000kg=2吨。

第二种:因为1吨=1000kg,4吨里面有4个1吨,也就是4个1000kg,也

就是4000kg,因此4吨=4000kg。

教师: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出: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教师: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克千克00f吨

教师:我们已学了三个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

品的轻重?

学生总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①还剩多少吨小麦?②还剩多少千克小麦?

教师: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5吨和2000千克单位不同。你有解决办法吗?独立解决试

试。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学生展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①2000kg=2吨5-2=3(吨)答:还剩3吨小麦。

②5吨=5000kg5000-2000=3000(kg)3OOOkg=3吨答:还剩3吨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相同才能计算。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对口令

小组内由两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另两位同

学当小裁判,然后互换角色。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

6吨=()kg8000kg=()吨()kg=3吨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到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

的进率是lOOOo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吨=1000kg

克*1000-千克X1000一吨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2、3、5、7、8题。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和吨,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

认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克与千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并能

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在应用克、千克和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认识,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单

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根据学生表达,教师板书:质

量单位克、千克、吨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大家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吗?

二、基本练习

L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小鸟重60()一台平板电视机重15()

9个苹果重2()一辆货车能装白菜重3()

一本连环画重216()一艘轮船重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追问:(1)你是怎样选择克、千克或吨作单位的呢?

全班交流得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

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

教师同步板书:克(g)一较轻千克(kg)一较重吨一很重

(2)列举生活实例。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轻重用克作单位?

学生再列举生活中以千克或吨作单位的物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练习第2题、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2题。

6kg=()g1000g=()kg8000g=()kg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根据思考过程完成吨、千克、克之间进率的板书:1吨=1000kglkg=1000g

补充练习:9吨=()kg8000kg=()吨()kg=5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

原因,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一第5题。

教师:在比较大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右两边单位不同,数也不相同时,不能直接比较,要把单

位化为相同的后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结:当单位相同时,数大的较大;当数和单位都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

相同的再进行比较。

三、实践运用

1.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展示)

早晨起床,我拿起3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喝了一杯250

克的牛奶,再吃一个20千克的鸡蛋和一个150吨的苹果。妈妈往我的书包里放

上一瓶重250千克的矿泉水,我再告别足足有18克重的小花狗,背起3吨重的

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在路上,我看见一辆满载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从我

身边经过……

教师:说一说,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改?为什么?

(30千克重的牙刷改成30克重的牙刷;20千克的鸡蛋改成20克的鸡蛋;

150吨的苹果改成150克的苹果;250千克的矿泉水改成250克的矿泉水;18克

重的小花狗改成18千克重的小花狗;3吨重的书包改成3千克重的书包;满载

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改成满载着5吨蔬菜的大货车。)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

作单位,如果计量很重的物品要用吨作单位,选用单位时还要考虑到数的大小,

用错了单位就会闹笑话的。

2.完成练习一第3题,先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订正。

教师:“6kg和1000g比较大小,怎样解决?”

①把单位千克化作克,6kg=6000g,6000g里面有6个1000g,可以装成6袋。

②把单位克化作千克,1000g=lkg,6kg里面有6个1kg,可以装成6袋。

小结:当单位不相同时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先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种:3000kg=3吨1+3=4(吨)答:沙坑里总共有4吨沙。

第二种:1吨=1000kg1000+3000=4000(kg)4000kg=4(吨)答:沙坑

里总共有4吨沙。

小结:当单位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才能计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把''克、千克、吨”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怎么放?为什么?

1>503000=34000<7

2.补充题:李阿姨家准备装修新房,现在建材市场买了以下材料,

水泥2吨河沙3000千克地面砖1200千克墙面砖1吨

墙脚砖800千克

李阿姨准备租2辆载重4吨的小货车将这些材料运回家,你来帮她安排安排,

怎样装货?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把2吨水泥、地面砖1200千克和800千克墙脚砖装在一辆车内。

因为2吨=2000千克,2000+1200+800=4000(千克),4000千克=4吨;把3000

千克河沙和1吨墙面砖装在另一辆车里。因为3000千克=3吨,3+1=4吨。4吨

刚好是两车的载重量。

小结:货车运送物品时,既要尽量做到满载,但又不能超载。

3.数学小调查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学生先将自己在超市调查到的商品质量相关情况在组内交流,再独立

完成第一个调查表的填写。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

(2)学生先将自己在互联网或书籍上查阅到的动物有多重的情况在组内交

流,再独立完成第二个调查表的填写。

五、反思总结

教师:你能说说这节练习课你有哪些收获吗?在本节课中,你解决了哪些疑

惑?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克(g)f较轻千克(kg)一较重吨一很重

1吨=1000kglkg=1000g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目标

1.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

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

吨等的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

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体重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播放邻居家几个小孩游戏玩耍的画面,小胖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比别人

慢,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对体重的对话讨论)小胖的体重太重了,动作不

灵活,所以比别的小朋友慢。我们班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体重有了解吗?大家想知

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吗?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今天这节

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重,揭示课题:称体重。(板书课题:称体重)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称一称,填一填。

1.了解称体重方法。

你打算怎样了解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先称出我们自己的体重,再和同

龄人比较)

称体重需要什么工具?你会使用它称体重吗?课件介绍指导学生认识体重

秤。

请一名学生称出体重,边称边说明称体重的步骤:站上体重秤一一读出体重

——记录体重,重点强调读数时要看清楚仪表上的单位,指针所指刻度的读法。

2.分组称体重。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体重秤,和一张体重记录表,各小组在组长的

组织下,称出每位同学的体重,称体重前要把谁看重量读数、谁记录分好工,安

排好称的顺序,再开始称体重。

活动要求:(1)数学小组长组织称体重活动。(2)谁看体重读数、谁作记

录分好工。(3)按次序依次称出体重。

看哪一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称重速度快。

学生分组称体重,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体重记录表展示。

对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请一至两个小组展示体重记录表,小组代表介

绍本小组的体重记录表。

第()小组同学体重记录表

姓名

体垂(kg)

活动二:看一看,比一比。

1.独立观察。

课件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或每小组一张纸质表):

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男女

体重(kg)体重(kg)

6岁18〜2417〜22

7岁2()〜2619〜26

8岁22~3021~30

9岁24〜3424〜35

1()岁27〜3927〜41

老师这里有一张“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大家把自己的体重和标

准体重对照一下,你的体重符合标准吗?是胖了还是瘦了?

2.小组讨论。

把自己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观察的结果,和小组内的同学

交流一下,根据你们小组同学体重是否符合体重标准的情况,给同学提出点建议。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

请一至两个小组的学生交流展示,重点根据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

照表”观察的结果,给同学的建议。教师相机梳理建议:保持体重、偏瘦的增肥、

偏肥的减瘦,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标。

活动三:比一比,说一说。

1.独立思考。

观察自己小组同学的体重记录表,把自己的体重和同学比较一下,或者是比

较另外两个同学的体重,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合作讨论。

把你自己观察发现和同学说说,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请一至两个小组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情况,师根据交流情况评价引

导。

三、全课总结

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回顾我们这节课,你们参加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较为熟练地口算一位数

乘整十、整百数,能正确计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3.能结合现实情况进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4.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

和有条理地思考。

5.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数学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

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发展实践能

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进位和连续进位,一位数乘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

数的笔算。

2.发现现实生活中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数学问题,调动已有的经验、知

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想和应用意识。

教学课时:十六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7课时

一位数乘三位数...........................................5课时

问题解决.................................................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1、一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及练习二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

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迁移能

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并优化算法。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理解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口算。

课件出示青青大草原情境图,喜羊羊开着快乐列车(轻音乐:火车开啦),

列车上有许多算式:

5X9=8X7=6X5=8X4=

3X7=9X6=4X6=2X8=

引入:今天喜羊羊开着快乐列车从青青大草原来了,他将与我们一道走入今

天的数学课堂。在快乐列车上有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开火车口算,其他学生用手势去判断。

2.填空。

6个十是()16个十是()30个十是()56个十是()

指名回答,全班判断。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揭示课题(教学单元主题图)

(1)出示单元主题图。

引入:我们乘着喜羊羊的快乐列车,与喜羊羊一起从青青大草原来到了美丽

的大森林。提问:仔细观察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又

有什么数学问题?

(2)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的口算。

板书: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例1)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引入:大森林里的动物可真热情,这不,鸡妈妈邀请我们到她们家去做客。

课件出示例1图片。

提问:从这幅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一共有3盒鸡蛋,每盒20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解决,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说算理。

预设1:20+20+20=60(个)

预设2:20X3=60(个)把20X3看作2个十乘3,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

是60。

预设3:3X20=60(个)先用3乘20中十位上的数2得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1个0,得60。

(3)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30X440X85X60

②独立完成题目,同桌交流口算算理。

③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理。

(4)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提问: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呢?怎么算比较快呢?

小结:在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再去乘一位数,

积得多少个十,也就是几十;还可以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乘得

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3.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例2)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引入:喜羊羊带着我们继续在美丽的大森林前行,他又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

方呢?

提问:请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有两堆小正方体,每堆有13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独立解决,再与同桌交流说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说算理。

预设1:13+13=26(个)

预设2:13X2=26(个)13=10+3,10X2=20,3X2=6,20+6=26。(引导

学生借助情景理解算理)

预设3:13X2=26(个)先用2乘个位上的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

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结果就是26。(引导学生借助情

景理解算理)……

(3)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试一试:32X324X23X12

=1\*GB3①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同桌交流口算算理。

②全班集体交流,说出算理。

(4)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思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小结:在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不进位),可以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

和一个一位数,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再用一位数乘个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

得的积加起来;也可以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个位上,

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十位上。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算理。

(2)全班集体交流,说出算理。

2.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算理。

(2)全班集体交流:先说出算理,再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3.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第4题。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算理。

4.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3题

(1)同桌玩对口令游戏。

(2)师生玩对口令游戏。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20X3=60(个)13X2=26(个)

想:2个十乘3得6个十。想:13=10+3,10X2=20,3X2=6,20+6=260

答:一共有60个鸡蛋。答:一共有26个3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例3,课堂活动4、5题及练习二第6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

位数的估算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3.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估算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丰收果园情境图,果园里苹果树上挂着许多算式,你会算吗?(开火

车口算)

50X6=9X70=4X50=8X60=

32X3=12X2=24X2=22X3=

2.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选几道题目说出算理。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例3图片。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有6筐梨子,3袋化肥,每袋化肥48千克;问题:6筐梨子重多少千克?

3袋化肥重多少千克?)

(2)理解题意。

提问:“这一筐梨重32千克”是什么意思?

提问:你能从这筐梨重32千克,估一估其它5筐梨每筐重多少千克吗?

(引导学生从图中观察其它5个筐每个筐的大小与这个筐的大小相接近,从而

让学生明白,其它每个筐梨重大约是30千克。)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小明的话“6筐梨大约……”。

提问:小明看到这6筐梨,他有什么样疑问呢?你能把他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明白“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就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

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一位乘两位数

的估算)

(2)解决问题: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①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桌交流说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②集体汇报交流、说估算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预设:30X6=180(千克)32接近30,把32看作30。

(3)解决问题:3袋化肥大约重多少千克?

①教师:你还能用估算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3袋化肥大约重多少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桌交流说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法。

③全班集体汇报、交流、说估算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预设:50X3=150(千克)48接近50,把48看作50。

3.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下面的数和几十最接近?

28()41()36()62()89()73()

4.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思考:怎样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小结:在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两位数看作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4题。

(1)先体验能读多少字,再量一量一步走多远。

(2)提问:在这种情况下,需不需要算出准确数?独立完成第4题。

(3)同桌交流估算思路,集体交流时。

2.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5题。

(1)认真读题,收集信息。

(2)引导思考,分析问题。

提问:“带600元买门票够吗”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估算思路。

(4)全班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说出算式及估算思路。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50X3=150(千克)30X6=180(千克)

48接近50,把48看作5032接近30,把32看作30

答:6筐梨大约重180千克。答:3袋化肥大约重150千克。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练习二1〜3题、5题、7〜9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估算的过程,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

算及估算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进一步感悟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及结合现实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课题

1.口算

(1)完成练习二第3题。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算理。

提问:(选一、二道题)说说怎样口算与估算的?

过渡:今天喜羊羊又要带我们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继续参观,可是,灰太狼在

去美丽的大森林的路上设置了四路关卡,你们能闯过这四路关卡吗?

二、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第一关:做一做。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反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口算的?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1)独立完成。

(2)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第二关:练一练。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1)提问:你能看懂题目中的表格吗?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

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提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题目要求我们算出准确结果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解题思路。

第三关:想一想。

过渡:刚才我们用前面学习的知识,顺利地通过了前面两关,打退了灰太狼。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灰太狼又设立了什么关卡?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1)理解题意

提问:“一篇400字的作文稿她8分能打完吗”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1)理解题意:“够座吗”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估算思路。

(3)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四、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第四关:做一做,说一说

1.出示:一个书包32元,李阿姨带150元钱买5个这样的书包,够吗?

(1)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2)集体汇报、交流:如果每个书包30元,买5个书包就是150元,估小了

都不够,所以带150元钱不够买5个书包。

2.课件出示:同桌交流课堂中、教室里、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乘法口算

与估算的问题。

同桌选择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小结:同学们,你们和喜羊羊一起,闯过了灰太狼设置的四关,来了美丽的

大森林,你们太了不起了!(课件出示美丽的美丽的大森林的画面。)

五、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第4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会

乘法算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并优化算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会乘法算式的书写格

式。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整两位数(不进位),理解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洋洋”超市情境图,喜羊羊推着手推车进入超市购物,在超市大

门前的手推车上有许多算式:

50X6=7X60=5X20=30X6=

23X3=31X3=42X2=2X34=

教师:同学们,在“洋洋”超市的手推上有许多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2.开火车口算,选一、二道题说出算理。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例1)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例4图片: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信息:有4堆茶杯,每堆有1盒零2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12X4)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2)交流口算方法: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1:12X4=48(个)12=10+2,2X4=8,10X4=40,8+40=48。也就

是先算盒子里的茶杯,再算盒子外的茶杯,最后把它们和起来。

预设2:12X4=48(个)先用4乘个位上的2得8,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上;

再用4乘十位上的1得4,表示4个十,写在十位上,结果就是48。

预设3:12X4=48(个)12+12+12+12=48(个)

(3)自主探索,学习用竖式计算。

提问:你们能用乘法竖式来计算12X4吗?

①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

②展示学生学生出现的情况,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预设1:

12

X4

8...2X4=8

4010X4=40

48...8+40=48

先用4乘个位上的2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4乘10得40,写在第一次乘的积下

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8+40=48结果就是48。

预设2:

12

X4

48

先用4乘个位上的2得8,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4乘十位上的1得4,

表示4个十,写在十位上,结果就是48。

③比较分析,优化算法。

提问:在这两种竖式的写法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喜欢哪种呢?为什

么?

(都先算了2义4=8,再算10X4=40,最后算8与40合起来是48)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白第二种写法更加简洁。)

(4)回顾计算过程,交流互动,规范书写教师板书:

用纸块盖住十位上的“1”,现出2X4。要求学生算出2X4=8。

提问:你能指出这8个茶杯在图上是哪8个茶杯吗?(盒子外的8个茶杯。)

提问:还有哪些茶杯没有算?(盒子里的茶杯。)

提问:盒子里有多少个茶杯?(一个盒子10个,4个盒子是10X4=40(个)

用写有“0”的纸块盖住12X4中个位上的2,现出10X4。

提问:是这个意思吗?思考:这个4该写在哪一位上?(4应该写在十位上,

因为它表示4个十。)

提问:谁能把计算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12X4时,先用2义4,乘得的积对着因数

的个位写;再用10X4,乘得的积对着因数的十位写。)

提问:最后的乘积是多少?(48)(主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竖式写法)

2.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13页“试一试”。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思考: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是怎样笔算的?

小结:写竖式时,先把两位数的因数写在上面,一位数的因数写在下面,两

个因数的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

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上。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课堂活动”第1题。

(1)交流:3X32怎样写竖式计算?(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独立完成3X32的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1)读题,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算理。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X4=48(个)

10X4=402X4=840+8=48

12

X4(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48

教学反思:

第5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5,课堂活动第2、3题及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2.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从

而得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从而

得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整两位数(进位),理解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23X3=2X34=

学生笔算完后,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用一位数分别去乘

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