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
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
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
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
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
诚挚的热爱。
18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
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
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
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
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
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
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
为流传。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
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
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
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创作背景】
第1页共15页
《浪淘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
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
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似一座大厦有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
争……一点点地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
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
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
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
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
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
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
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
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
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
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
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第2页共15页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
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
沃土。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
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课件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
4.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
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现存诗800
余首。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
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
第3页共15页
文的学习作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曲:ququ九四黄河万里沙(qu)
簸:bobo浪淘风艘自天涯(bo)
(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
不是“士、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3,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
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疏通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
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一一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
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板块三想象画面,感受气势
1.品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第4页共15页
(1)指名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
②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
③提问:“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
(3)教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
么?
①指名交流。
②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啊!
(4)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
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
②指名读,齐读。
(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
势来。(板书:气势雄伟)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
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
(2)引导: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
(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补充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
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
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
织布机的石头呢!
(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
感悟?
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
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第5页共15页
(5)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②教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
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
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
解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
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说故事,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板块四总结方法,积累古诗
1.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预设:直接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学生默写。
4.拓展阅读。
(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提问: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嫦娥奔月)
点拨: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
精准落地。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交流平台的
教学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第6页共15页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
写景
浪淘风簸
联想
直上银河
故事
牵牛织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莺”字。
2.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
【教学过程】
板块一赏景读诗,导入诗题
1.赏图入境:课件出示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2.联想诗句: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
诗词呢?
3.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4.导入诗题: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再
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一《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6.了解诗人。
课件出示: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
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
第7页共15页
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
【设计意图】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欣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
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
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边读边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
画出来。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3.学生交流。预设:
(1)景物: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
相机指导写“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
稳定。
(2)诗的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
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
之中。
【设计意图】由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在
理解诗意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法迁移能力。
板块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1.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预设: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声色美。
①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引导质疑:诗人能看见“千里”之外的景物吗?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鸟鸣吗?
明确:“千里”是虚指,它是一个虚数,表示看上去很远。
③引导理解:莺在哪儿啼?“绿映红”是什么意思?
第8页共15页
④指导朗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千
里”稍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指名读,齐读)
(2)预设:读“水村山郭酒旗风”,想象其动态美。(指名读诗句)
①引导想象:“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
都在动)
②指导朗读: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
静的江南春景图!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指名读,齐读)
(3)预设:读“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象朦胧美。
①指名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引导想象: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引发思考: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明确:这也是一个虚数,它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很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
④补充资料。(指名读)
课件出示: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
土木,建造了很多寺庙,据《南史》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即今南京)附近,就建有寺
庙500余座,香火很盛。⑤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朦胧之美。所
以在读这句诗时声音可以舒缓些,轻柔些。(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中的声与色、动与
静、虚与实,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适时补充南朝的相关资料,增加课堂的厚重之感,
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板块四回归整体,感悟诗情
1.小组讨论:《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呢?
预设: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
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神往。
2.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读:读出地域的辽阔,读出景色的明丽,读出色彩的斑斓,读出烟雨迷
蒙的美感。
第9页共15页
(2)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布置作业:课后查找有关春天的诗句,背一背。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古诗表达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揣摩
诗人写诗的意图,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直至熟读成
诵,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晴朗之景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烟雨之色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之美。
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诗导入,理解诗题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古诗。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
题西林壁题临安邸
[宋]苏轼[宋]林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谈话: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叫“题壁诗”。今天,我
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提示学生读准节奏:书/湖阴先生壁)
第10页共15页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湖阴先生是谁?(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5.T解诗人。
课件出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等。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导入诗题,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根据题壁诗
的特点,读准停顿,借助注释,理解诗题,为读懂诗意作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1)提示字音:“畦”读qi,“阚”读历。
(2)理解字义。
①提问:“畦”“排阚”各是什么意思?
②指名读注释。
③出示插图,指名学生指出“畦”“排阚”在图中的位置。
3.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
4.感知诗意: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预设: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图片,读准字音。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
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首诗中来,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让
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感知诗的大意。
板块三想象画面,发现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
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
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两座
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
第11页共15页
3.品读第一、二句。
(1)点拨:“长”是指经常、常常;“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
(2)提问:湖阴先生的院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庭院的清洁幽雅,能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
4.品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一水一一护田一一将绿绕,
两山一一排阚一一送青来。
(2)学生交流。
①预设:对仗的运用。
a.对对子:“一水”对“西山”,“护田”对“排阂”,“将绿绕”对“送青来”。
b.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
明确:上下句一一对应。
c.学生说类似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
出示诗词,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一杜甫《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一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一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一王维《画》
d.小结:在诗歌中,对仗是很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预设:拟人化的表达。
a.提问:诗句中哪些词语使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护田、排阚、送青来)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写出了一条小溪的曲折身姿和两座青山相对的态势,又
赋予溪流、青山以动感和人的情意,仿佛青山绿水对居住在此的人们表现出了亲切友好的
态度。)
第12页共15页
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体会到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格、性情的欣赏之情,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b.指导朗读: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C.简介典故,体悟意蕴。
《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
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
而“排阚”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樊)哙乃排阚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卧病时
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
d.小结:我们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了解了诗中所运用的典故,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品
读、体悟诗歌的意蕴。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学法,自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风光之
美;引导学生发现诗句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诗中的对仗之美、表达之妙。最后补充典故,
让学生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板块四统整古诗,梳理学法
1.整体阅读: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
(1)三首诗都是写景诗。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通过描写湖阴
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三首诗都隐含了古代文化知识。《浪淘沙》(其一)和《书湖阴先生壁》都隐含
了典故。
2.梳理学法:学完这三首诗,我们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预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注释。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理解
诗意。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诗的意思。
3.小结: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外阅读古诗时,我们要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去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借助三首诗歌的特点,通过回顾、整理、发现,了解更多的读诗方法,
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第13页共15页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订购合同签订与食品安全标准
- 合并协议合同范本
- 2023年昆明市五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语老师招聘笔试真题
- 集团客户代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与咨询合同
- 服装代理商合同范本
- 庆典双方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汽车销售股份转让协议
- 泥工粉刷合同范本
- 签订品牌合同范本
-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 2023年用电信息采集员技能考试复习题库(核心600题)
- 灭火器点检卡
- 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监理工程师答辩试题
- 平果县采石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1入乡随俗
-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 GB/T 19889.5-2006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GB/T 18910.61-2012液晶显示器件第6-1部分:液晶显示器件测试方法光电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