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积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积累作用强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加航行平安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解析:1.C2.A3.B第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外侧为细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削减,因此河流的积累作用弱,带来泥沙削减,A、B错误;海流增加,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上升,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第3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加航行平安。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米等深线改变图,完成4~5题。4.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改变,缘由最可能是()A.上游过度砍伐植被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5.2014年2月,长江口遭遇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解析:4.B5.B第4题,影响河底深度的因素是泥沙的淤积程度,泥沙淤积越少,等深线数值越大。看图可知,5米等深线越来越靠近陆地(沙洲)部分,说明泥沙淤积越来越少,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可拦蓄泥沙,使下游泥沙淤积削减,故答案选B。第5题,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水量可以减轻咸潮影响。其他三项措施均不合理。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沉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简单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改变大、坎坷峡谷河段C.平原水位季节改变小河段D.流量季节改变大、地势平坦河段7.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6.D7.B8.C第6题,流量季节改变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流水沉积作用剧烈,河流滩地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沉没,D正确。第7题,依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已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B。第8题,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依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实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积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选C。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下图为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南向西北10.图示河流阶地形成之前,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内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地震 D.岩浆活动解析:9.A10.D第9题,图中箭头与河道垂直,指向东北方向,说明河道呈西北—东南方向。读图可知,该河段河流西南岸的积累地貌较对岸少,且河岸较陡,说明河流侧蚀作用显著,据此可推断,河流流向最可能为自西北流向东南。第10题,读图可知,金沙江该河段的基岩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河流阶地形成之前,最可能发生过岩浆活动。二、非选择题11.(2024·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脉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密。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旁边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积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缘由。(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缘由。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肯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积累在此,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磨圆度较差。第(2)题,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肯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实力减弱,沙和粉沙便沉积在山坡上。第(3)题,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合,地下水位较高,为冲积平原供应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肯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肯定位置后风力挟沙实力减弱,沙和粉沙便沉积在山坡上。(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合,(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12.(2024·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探讨发觉,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为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示意图。(1)依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改变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2)探讨发觉,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想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将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河流流速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材料信息表明,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由此推断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改变为慢—快—慢(或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关洲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事实上是关洲岛的形成过程。第(2)题,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缘由与南北河道的形态亲密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快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河道较深河水简单经该河道向下流淌,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第(3)题,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因此必需先明确地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然后针对表明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答案:(1)流速改变: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改变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接着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化为双汊型。(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接着淤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