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19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河南九师联盟)宋代广阔农户主动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实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纳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下年。”这反映出宋代(B)A.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B.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C.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D.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解析:宋代广阔农户主动投资购买耕牛,无力购买的通过租赁的形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并通过皇帝下诏的形式对耕牛买卖免税,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实行措施支持农业生产,不能说明政府是否拥有雄厚经济实力,解除A项;耕牛的买卖是为了进行农业生产,此外耕牛的买卖也无法代表畜牧业,C项以偏概全,解除;社会生活水平在材料中没有涉及,解除D项。2.(2024·广西桂林、贺州模拟)有学者依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B)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实力有限C.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由材料中汉代农业总收入与总支出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实力有限,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入来源与支出状况,没有详细体现生产技术的内容,因而无法得出自耕农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解除A项;图表中有赋敛的支出,但没有体现徭役状况,解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代中等自耕农的收支状况,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因而不能得出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除D项。3.(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更反映了(A)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解析:依据“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可知从公元前5世纪到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故选A项;依据“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无法推断铁农具的运用分布状况,解除B项;依据“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无法推断当时的社会秩序,解除C项;“铁农具数量对比”的增长趋势不能说明经济形态肯定是小农经济,解除D项。4.(2024·广东汕头调研)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需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C)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峻冲击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爱护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解析:细致研读材料可知,唐朝的这些规定目的是为了限制土地买卖抑制土地兼并,体现的是对自耕农经济的爱护,故选C项;材料中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不得私自买卖,但并没有说不得买卖,所以这些规定依旧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并没有对私有制造成严峻冲击,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只是有关土地买卖的法律规定,没有涉及经济立法的其他方面,所以无法得出经济立法是否完善,解除B项;材料“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表明并非世族门阀,解除D项。5.(2024·湖南永州信息卷)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更反映了(A)A.自耕农经济得到肯定发展B.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地主对农夫剥削有所减轻D.土地全部权更迭频繁解析:题干中宋代客户(绝大多数是佃户)比例由40%下降到4%,结合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得到发展的史实,推知宋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削减了客户比例,故选A项;佃户是客户的一种,且客户最高比例也只有40%,未超过一半,解除B项;材料未反映地主对农夫的剥削,解除C项;题干反映不出土地全部权更迭,解除D项。6.(2024·江西上饶联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D)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 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退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解析: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夫,变更了农村生产关系,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仍旧采纳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租佃式经营,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乡差别,解除C项。7.(2024·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东晋南朝时期面食非常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祭品。这一饮食习俗的变更主要得益于(B)A.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B.北方旱作技术的推广C.门阀士族的提倡 D.统治者的宠爱解析:东晋南朝时期面食的流行,体现了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更,由原先比较单一的水田农业,向水旱并举农业转变,从而促进了江南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故选B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因素之一,但假如旧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发生变更,新的生产面貌也不能出现,对比择优,解除A项;门阀士族是当时重要政治力气,提倡不提倡面食,都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解除C项;面食流行并成为朝廷规定的祭品不足以说明统治者的宠爱对于饮食习俗的推行,主要的缘由在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变更,解除D项。8.(2024·山东滨州调研)宋代圩田开拓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这说明当时(C)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峻破坏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拓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选C项;材料强调宋代南方圩田开拓增多,并非说明经济重心的区域格局,解除A项;圩田开拓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定关系,解除B项;圩田开拓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商品经济无关,解除D项。9.(2024·福建南平调研)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宋1122.562.9662.437.1上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D)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削减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解析: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起先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觉,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项;“文景之治”是在西汉,表格中无“文景之治”之前全国人口数据,不能说明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一结论,解除A项;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削减与表格中北宋人口成倍增加的史实不符,解除B项;导致古代中国人口变动的因素是多样的,从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的增多无法得出是朝代更替的结果,且表格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的变动,此变动和王朝更替关系不大,解除C项。10.(2024·山东青岛模拟)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前1600年前后)发觉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A.属于文明时代 B.实行分封制度C.形成早期国家 D.属于部落联盟解析:据材料二里头文化遗址发觉有制陶、铸铜作坊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这说明二里头文化属于文明时代(由于文字的独创和应用于文献纪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这是学会对自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故选A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材料不涉及这一方面,解除B项;氏族制度向政权制度(军队、监狱等)的过渡,以及阶级的划分和对立,构成了早期国家的时代特色,材料不体现这方面,解除C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须要(主要是斗争)结成短暂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时期,不是部落联盟,解除D项。11.(2024·福建福州调研)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状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C)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冲突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中后期,雇佣制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仍旧规定官营手工业者不能用交纳钱财的方式来免除徭役,以保证官营手工业内的技术人手,即首先要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地位,故选C项;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题干论及的是限制官营手工业者现象,解除A项;通过所学学问可知,在古代中国,手工业有三种形态存在,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三种形态始终存在,没有出现官营手工业垄断手工业市场现象,解除B项;题干述及唐中后期的官营手工业出现的一些现象,与社会冲突无关,解除D项。12.(2024·四川绵阳模拟)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缘由是(D)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峻后果B.农耕文明的旺盛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解析:明朝绢价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削减,结合当时棉布成为一般人的衣料这一史实,可知其缘由主要是棉纺织业的发展,故选D项;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施,明朝实施的是“海禁”,解除A项;农耕文明旺盛,农作物产量提高,只是米价价格下降与白银价格降低的次要缘由而非主因,解除B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原材料价格下降,只是绢价下降的次要缘由,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4·百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独创,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独创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须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夫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峻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材料二:(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削减,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独创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独创,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独创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独创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更,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15分)答案:(1)特点:先进农业技术独创的应用出现停滞;落后农业技术回潮。缘由: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养牛成本增加。(2)变更: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影响: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使英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扩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打算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的信息归纳回答;其次小问依据材料“养牛的空间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结合所学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的信息归纳回答;其次小问中国影响,结合所学从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思索回答;英国的影响从为英国工业革命打算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角度思索作答。14.(2024·辽宁沈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逆境,甚至面临失传。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史料五几乎全部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爱护、如何爱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好用的品行、理性的品行、审美的品行,人性、特性、能动性和永恒性。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24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摘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