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动中国教师事迹材料(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阔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照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事迹究竟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1】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高校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安排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原来是学校老师的孙丽娜,由于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洁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预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房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剧烈的紫外线照耀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急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能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学校,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同学食堂。偏远的山寨由于他们的消失而看到了盼望,他们也由于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意,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22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老师的颁奖。谈起将来的准备,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布满生气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头糊涂,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终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觉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由于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暖和如春。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2】
雷江荣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虽然她没有得到过多少荣誉,但是她在同学和同事的心目中却被评价为“最好的老师”!雷老师做事洁净利落,走路快步如飞,急急匆忙地行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她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同学和家人,优秀人民学校老师感动中国个人事迹。如今,面对她的突然去世,面对她短短的42的人生,她的同学和家人都为她感到难过落泪。
2022年3月24日下午,学校放学前半个小时,华池职业中专九班级英语老师雷江荣照旧踏着她那疾步如飞的步伐,快速走出校门,向着离校内不足300米的保险公司走去。她是怕同学误了时间,亲自为班上的丁涛同学去补办升学手续。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她与自己的.同学和同事永久的绝别。3月25日早晨,噩耗传来,年仅42岁的雷江荣老师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
3月26日,在第一节课上课期间,当得知雷老师的遗体被运回华池,并临时安放在她的家里时,同学们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思,个个泪流满面,纷纷跑出课堂,要去见雷老师最终一面。同学们或借钱,或直接跑回家向家长要钱,去为雷老师买花圈,以表达他们对“始终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的雷老师”无尽的哀思。一上午,240多面悼念的花圈、挽幛就布满了柔远教育路两旁,处处更是泣声一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是雷老师的老师,在现场动情的说,有这么多同学主动来悼念老师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
3月26日中午,阴沉的天色,覆盖着华池职业中专校内,低回的哀乐,激荡着人们心中的波澜。教学楼前,一幅巨大的黑色挽幛正上方,悬挂着雷江荣老师的遗像,铮亮的眼镜,衬托着白皙的面庞,她依旧是那样的贤淑、慈爱,英姿飒爽。
这一天,她曾经的老师,她的生前领导,还有她的同学、同事和家人都来到了这里,为她送行。
凄风阵阵哀云起,痛悼亡灵泪纷纷。她的老师不盼望她走,是由于她不仅曾是一位勤奋好学、成果优异的好同学;更由于她接过了老师的教鞭,历照前辈的夙愿,扎根三尺讲台20多年,悄悄奉献,勤苦钻研,引用科学、敏捷的教学艺术,将学问和抱负灌授给了每一个同学,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健壮成才,育得花烂漫、春满园!
她的领导不想让她走,是由于她不仅是一位教学能手,更由于她始终胸怀大局,喜爱自己的崇高事业,具有剧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听从组织支配,无论被指派教哪一科,她都能很快胜任。
雷江荣第一学历仅为高中毕业,曾先后在华池乔川中学、悦乐上堡子学校、五蛟学校、华池一中和华池职专五所学校教过学。起初她的主教课目只是中学语文和学校数学,1988年,英语教学向初级中学延长,当时,英语只是她上高中时的一门特长而已,在英语老师非常奇缺的状况下,她坚决听从学校的调配,自信的执起了英语教鞭。由于自感底子薄,又怕误人子弟,她坚持自学自修,边教边学,常常是与自己的同学一起背诵单词,分析语法。在家里,即使吃饭和给孩子喂奶时,也手不离课本和辅导书。她的丈夫杨满怀也是一名老师,据他回忆,妻子雷江荣在有生之年,始终在不断学习。雷老师掌管着他俩的工资,平常生活特别拮据,从不买任何化妆品,也没有穿过一件价值超过35块钱以上的线衣,但在学习上,却特别舍得投入。这些年,光买英语教学图书、磁带、光碟就达100多套。在雷老师的办公室和她家里,我们发觉有许多她的学习手抄本,留存的就达五十多本,仅今年就有六七本,近七万余词。经过刻苦自学,她顺当获得了甘肃教育学院英语大专文凭。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英语成果始终在全县学校会考中名列前茅。
亡者灵魂归天去,留下几多未了情!她的家人舍不得她走,是由于她不仅是一位好母亲,更由于她是一位好妻子。她把家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支配和照看的无微不至,有条有序,而她却始终不将自己的苦痛外露。这些年,她始终生活在“眩晕的天地里”,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抗争,由于从起,她就患上了重度眩晕症!丈夫很多次发觉,很多次劝她到医院看看,她总是由于同学课不能误,而一推再推……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3】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评比组委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很多路,总是围围着大山;吃了许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盼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感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由于看到盼望才坚守,而是由于只有坚守才能有盼望。”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老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学校,成了一名深山女老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觉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特别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非常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老师犹如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谈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确定会专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老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敬重的人民老师。
“不是看到盼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盼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学问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熟悉大千世界。但贫困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与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常常为同学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抓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担当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同学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松。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和善”。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情愿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盼望。在颁奖现场,当记者连线支月英时,她用朴实的语言告知记者:“我就是一个特别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由于看到盼望才坚守,而是由于只有坚守才能有盼望。”
”一人一校多次婉拒调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乐观参与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力量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同学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同学,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细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同学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殊辛苦,支月英老师常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22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猛烈痛苦,几位家长快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立刻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始终惦记着她的同学。刚刚出院,就立即回到了学校。202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打算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光明。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同学玩耍。家里人担忧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假如人人都憧憬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怀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我亏欠了自己孩子,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支月英其实也有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亏欠。“这么多年来,我亏欠了孩子太多,但为了山里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谅,由于我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带哽咽的说出这番话,“不过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完全理解我了,并且也特别支持我。”
这次参与颁奖,支月英离开教学点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山里的孩子们却心心念念的牵挂着她,“孩子的家长们都通过微信向我拜年,孩子们也在微信里奶声奶气地说想我了,其实我也特别想他们,特别特别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我只盼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就是支月英对孩子们最大的盼望。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4】
张桂梅,1977年6月,河汇村村民。在丈夫惨遇车祸身亡后,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公婆,她断然拒绝“好心人”让其改嫁的劝告。最终,签订以“为公婆养老送终”为提前的入赘协议,招夫上门共同孝敬公婆,担当养老抚幼责任,树立了尊老敬老的典范。
摆脱丧夫之痛,以单薄的双肩毅然挑起生活重担
张桂梅诞生于木石镇俭庄村一个一般农村家庭,虽然家里经济并不富有,但却是一个忠孝之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仁爱。
2022年,心地和善的张桂梅嫁到了河汇村,可就在2022年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不仅带走了丈夫年轻的生命。巨大的哀思让她痛不欲生,一度丢失生活信念,但是看着风烛残年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立刻糊涂过来——“绝不能让丢失独子的公婆整日以泪洗面,无依无靠,即使命运抛给我千斤重担,我也要英勇地肩负起身为儿媳和母亲的责任。”
于是,张桂梅掩盖住心内的痛楚,每天早出晚归外出工作,回家后悉心照料公婆和儿子,田间地头更是常常看到她独孤的身影。为了不让公婆看出她的痛苦和艰辛,张桂梅总是面带笑容,于是欢声笑语再次回到这个不幸福的家庭。
签订“入赘协议”,坚决为老人养老送终膝下尽孝
女人能顶半天,可是整个顶下来,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气,生活非常艰辛。张桂梅的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心里非常焦急,于是就劝她早日改嫁。可张桂梅死不同意。和善的她想到自己改嫁可以带着孩子走,但谁情愿接受两个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呢?如今公婆膝下已没有儿子,4个女儿又远嫁外地,谁来照看他们呢?两老都已经高龄,身体均不好,婆婆王传美有严峻的气管炎,公公张茂春腿脚不好,她实在是不忍心改嫁。
“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把这个担子扛起来,这是我应当替丈夫担当的责任。”张桂梅坚决地说。可婆婆王传美看着不忍心,一再劝她:“梅子改嫁吧,你这么年轻,不要由于我们拖累了你,我们不会埋怨你的。”婆婆的一席话让张桂梅泪如雨下,“娘,不要再说了,就是改嫁我也要带着你们。”
最终,在大家的劝告下张桂梅同意改嫁,但是她有个前提,就是必需招夫入赘前夫家中,一起服侍两位老人,否则她终生不嫁。她的这一要求在整个村子传开来,许多适婚男人听说后打了退堂鼓,然而还是有人被她这份执着的孝心打动了。忠厚狡猾的刘信听说她的故事后深为感动,他认为张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说明她很孝顺,有责任心,于是拍着胸脯答应了。就这样,又一个家庭组成了,婚后,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在照公婆的同时,对新的公婆张桂梅同样照看得很周到。刘信父母深明大义,也特别理解儿媳妇和刘信,一家人和和谐睦,日子又恢复了舒适幸福。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心尽孝感动乡邻
在张桂梅家中,刚刚过世的婆婆王传美生前,说起张桂梅和刘信,老人总是赞不绝口:“他们对我们真的很好,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好。”婆婆去世前,每日早晨,张桂梅即便再忙,也会给婆婆梳头,下午回来再晚,也会给老人捶捶肩膀揉揉腿。刘信每晚也会端着酒和菜到老人的房间,与老人边喝酒边谈天,排解他们心中的孤独。
可前不久,又一场突来的灾难再次考验着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刘信唯一的兄弟也因车祸不幸遇难,留下父母和孩子。面对两边都需要照看的老人和孩子,张桂梅和刘信谁都没有撇下,为照看两边的老人,他们常常奔波于山亭和滕州之间。目前,张桂梅和刘信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两个幼小的孩子也有了远远超过自身年龄的责任和担挡,不仅学会了料理家务,更学会了如何照看老人,如何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做一个好人。
“她对婆婆特别孝顺,我们村里人都很佩服她。”熟识张桂梅的河汇村村民于媜说,张桂梅逛街时看到好东西,首先想到给公婆买,每到过年,她都要给公婆买新衣,到了老人的生日,她还要做一大桌菜,一家人热喧闹闹地聚一聚。
在这个不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里,他们胜似亲人,其乐融融。如今,刘信到城区务工养家,张桂梅婚生了一个儿子后,重组的一家人在经受风雨之后,又恢复到往日的幸福和甜密。“百善孝为先”张桂梅虽然签订的仅是一张明确责任义务的协议,但它却有力表达了张桂梅孝敬公婆的决心,传承和升华了数千年中华孝道。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5】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丢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许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许多人都不理解,莫非她不要命了吗?她毕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化,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惭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桂梅始终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英勇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宏大母亲的责任。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很多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幻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鄙视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掌握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同学,给没有学费的同学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祥全部奉献给同学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假如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由于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当然重要,可是打算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如同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感动中国老师事迹材料【篇6】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诞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老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同学圆梦高校,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念盼望。
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关心数千名山区女孩转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决的抱负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喜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同学学习的好成果。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学问转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始终住在同学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同学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工厂转让合同协议书
- 甲板船合同租赁合同范本
- 食品委托检验协议书范本
- 聘请演员演出的合同范本
- 活动卫生间租赁合同范本
- 私人自建套房买卖协议书
- 申请充电桩物业合同范本
- 铺面加仓储出租合同范本
- 第三方合同非法解除协议
- 网络游戏公司合同协议书
- GB/T 3372-2010拖拉机和农业、林业机械用轮辋系列
- GB/T 31848-2015汽车贴膜玻璃贴膜要求
- 一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查房概要
- 2023年宝应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司制成检验记录表
- 全集举一反三课件奥数五年级(数学)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综合测评方案-理学院
- (高清正版)JJF(浙)1091—2014内测卡尺校准规范
- 智能化弱电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