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早上7∶00,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第4天上午,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4秒的成绩获得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冠军(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 A.“1分4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B.孙杨200米自由泳的平均速度为1.92m/s C.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 D.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是静止的 解析时间间隔指一段时间,对应一过程,孙杨游泳200米,是一过程,故1分44秒为时间间隔,A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eq\o(v,\s\up6(-))=eq\f(x,t)得eq\o(v,\s\up6(-))=eq\f(0,t)=0(位移为0),B不正确;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孙杨的形状不能忽略,即孙杨不能看做质点,C不正确;孙杨在游泳过程中,以水为参考系,他是运动的,D不正确。 答案A2.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乘氦气球到达3.9万米高空后纵身跳下,在平流层接近真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面2.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图2 A.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104m 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1×104m C.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102m/s D.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102m/s 解析根据题意,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60s,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eq\f(1,2)gt2=1.8×104m,A、B错误;运动员自由落体的末速度v=gt=6.0×102m/s,C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eq\o(v,\s\up6(-))=eq\f(1,2)v=3.0×102m/s,D错误。 答案C3.(2017·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联考)如图3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质点()图3 A.0~2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 B.0~4s内做曲线运动 C.0~4s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4s内位移为零 解析x-t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则0~4s内斜率一直为负,一直沿x轴负方向做直线运动,A、B错误;在0~4s内,斜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质点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在0~4s内,质点的位移Δx=x2-x1=-10m-10m=-20m,故D错误。 答案C4.小球沿某一斜面下滑,在斜面底端与垂直斜面的挡板相碰后又回到斜面上的某一位置,小球与挡板作用时间不计,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以下滑起点为位移坐标原点和t=0时刻,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运动的图象是()图4 解析由小球运动的v-t图象可知,小球下滑和上滑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不等,由图线斜率可以看出,下滑加速度小于上滑加速度,加速度方向都沿斜面向下(即正方向),C、D两项错误;下滑时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eq\f(1,2)at2可知,x-t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且位移x随时间增大;上滑时末速度为零,可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减小,因此x-t2图象也是一条直线,由v-t图象可知,小球反弹初速度小于下滑末速度,运动时间比下滑时间短,因此小球速度为零时没有回到初始位置,A正确,B错误。 答案A5.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P、Q两个物体在t=0时经过同一个位置,它们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 A.在0~3s内P做匀减速直线运动,Q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1s内两物体逐渐靠近 C.在t=2s时两物体相遇 D.在0~3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解析在0~3s内物体P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物体Q一直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1s内,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之差越来越大,在t=1s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而面积之差最大,即相距最远,B错误;在t=2s时物体P、Q的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C正确;在0~3s内物体P的位移较小,故D错误。 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2017·山西模拟)一物体自t=0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15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2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75m/s D.在4~6s内,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根据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物体在5s时位移最大,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17.5m,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17.5m+2.5m=20m,选项A错误,B正确;在0~4s内,物体的位移为x=15m,平均速度eq\o(v,\s\up6(-))=eq\f(x,t)=3.75m/s,选项C正确;在5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物体不是做单方向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答案BC7.水平面上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后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9s停止。在先后加速和减速的两个运动过程中()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1 D.位移大小之比为1∶3 解析在两个过程中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时间之比为1∶3,由a=eq\f(Δv,Δt)得,先后两个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选项A正确;由eq\o(v,\s\up6(-))=eq\f(v0+v,2)得,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选项B正确;由x=eq\o(v,\s\up6(-))t得,两个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ABD8.(2016·河南模拟)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 A.t=0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s C.刹车过程经过3s时汽车的位移为7.5m 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解析由图象可得x=-eq\f(1,10)v2+10,根据v2-veq\o\al(2,0)=2ax可得x=eq\f(1,2a)v2-eq\f(veq\o\al(2,0),2a),解得a=-5m/s2,v0=10m/s,选项A正确,D错误;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为t=eq\f(0-v0,a)=2s,选项B正确;汽车经过2s停止,因而经过3s时汽车的位移为x=10m(要先判断在所给时间内,汽车是否已停止运动),选项C错误。 答案AB9.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开始,如图8所示为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空中梯队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空中梯队零时刻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受阅区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到达C位置,已知AB段长为L1,BC段长为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 A.空中梯队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eq\f(2L1+L2,t) B.空中梯队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eq\f(L1,t) C.空中梯队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eq\f(L1+L2,t) D.空中梯队在AB段的加速度为eq\f(1,2L1)(eq\f(2L1+L2,t))2 解析由于时间t与L1+L2对应,故空中梯队在AC段的 平均速度为eq\f(L1+L2,t),选项C正确;空中梯队在AB段运动的时间小于t,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eq\f(L1,t),选项B错误;空中梯队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设空中梯队在B点的速度为v,则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eq\f(v,2),根据eq\f(L1,\f(v,2))+eq\f(L2,v)=t,解得v=eq\f(2L1+L2,t),选项A正确;根据2aL1=v2解得a=eq\f(1,2L1)(eq\f(2L1+L2,t))2,选项D正确。 答案ACD三、简答题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9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cm,x12=2.15cm,x23=2.91cm,x34=3.65cm,x45=4.41cm,x56=5.15cm。试问:图9 (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原理类似。 (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m/s,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意知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打点计时器原理类似。 (2)可把小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v4=eq\o(v,\s\up6(-))=eq\f(x34+x45,2T)=eq\f((3.65+4.41)×10-2,2×0.2)m/s≈0.20m/s; 求加速度利用逐差法: a=eq\f((x56+x45+x34)-(x23+x12+x01),9T2), 解得a≈0.19m/s2。 答案(1)打点计时器(2)0.200.19四、计算题11.(2016·贵州三校联考)如图1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距L=10m的A、B两小球均以v0=10m/s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10m/s2。求:图10 (1)B球刚要滑上斜坡时A、B两球的距离; (2)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 解析(1)设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t1时间B球滑上斜坡,则有t1=eq\f(L,v0)=1s A球滑上斜坡后加速度a=gsin30°=5m/s2 设这段时间内A球向上运动的位移为x,则 x=v0t1-eq\f(1,2)ateq\o\al(2,1)=7.5m (2)B球刚要滑上斜坡时A球速度v1=v0-at1=5m/s B球滑上斜坡时,加速度与A球相同,以A球为参考系,B球相对于A球以v=v0-v1=5m/s 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时间t2两球相遇,有 t2=eq\f(x,v)=1.5s 则两球相遇时已经过的时间t=t1+t2=2.5s 答案(1)7.5m(2)2.5s12.甲、乙两车从相距110m的两地相向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11所示,忽略车掉头所需时间。图11 (1)求t=4s时甲、乙两车各自的位移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两车是否相遇。如能相遇,则计算相遇点的位置;如不能相遇,则计算两车间的最小距离。 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甲向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1=4m/s2 乙向甲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2=10m/s2和a2′=30m/s2 t=4s时甲的位移大小为x1=v0t-eq\f(1,2)a1t2=48m 乙的位移大小为x2=eq\f(1,2)×4×30m=60m (2)乙车t=4s时掉头开始做与甲同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甲、乙两车此时相距 Δx=110m-x1-x2=2m, 甲的速度大小为v1=v0-a1t=4m/s 假设两车从t=4s时再经t1时间能够相遇 乙的位移大小x2′=eq\f(1,2)a2′teq\o\al(2,1) 甲的位移大小x1′=v1t1-eq\f(1,2)a1teq\o\al(2,1) 两车相遇应满足x2′=x1′-Δx 联立并整理得17teq\o\al(2,1)-4t1+2=0,由判别式可知方程无解,所以假设不成立,两车不能相遇。 设从t=4s时再经t2时间两车速度相等,即两车相距最近,有a2′t2=v1-a1t2,可得t2=eq\f(2,17)s 即两车间最小距离 xmin=eq\f(1,2)a2′teq\o\al(2,2)+Δx-(v1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寄宿合同范本
- 熟人转让店铺合同范本
- 房屋债权质押合同范本
- 托运车辆合同范本简单
- 正规租房合同范本Pdf
- 国际失踪儿童日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 人教PEP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3PartB第三课时教学课件完整版
- 中建工程合同范本
- 交通保险合同范本
- 聘请婴儿保姆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 《公因数和公倍数》练习题
- 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发展方案
- 2024年叉车司机N1特种作业证初审取证(安徽)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货架回收合同范例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曹冲称象课件》课件
- 【MOOC】宇宙简史-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餐厅经营管理方案 餐厅的经营与管理计划
- 公民基本权利课件
- 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应用 课件 第1、2章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概述、深度学习基础
- 糖尿病诊治发展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