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6月最后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6月最后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6月最后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6月最后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6月最后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历史6月最后一测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金朝猛安谋克的编制,实际是将已经存在的认同单位——传统的部族改造为新建立的金政权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这既是对此前女真人认同的认可,又体现着以地缘组织人民。金朝的这一做法(

)A.构建了政权的法理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C.体现出鲜明的国家特征 D.彰显出儒家文化的影响2.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C.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3.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 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4.为了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要求收集世界各国的宪法,比如苏俄(联)、德国、法国的宪法,并要求大家学习;中央曾专门派飞机运送全国各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全国各界共有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集中体现了1954年宪法(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B.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C.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D.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5.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论述斯塔夫里阿诺斯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恩格斯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艾尔弗雷德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 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 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6.17世纪的英国农村,地主把土地租给资本家建立大农场,农场主雇用工人,通过使用人造肥料、改良农业工具、改善轮作制等方式,使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到18世纪中期,深刻的土地革命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和整个农业体系。这些变化(

)A.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奠定了议会制度的基础 D.表明议会改革势在必行7.1871年,美国海军袭击了朝鲜半岛西侧的江华岛,并摧毁了当地的要塞。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王国并宣称:“我们需要夏威夷就像我们需要加利福尼亚一样,而且更加需要。”这些行为(

)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C.致力于扩大倾销商品的市场 D.表明美国拥有亚太地区霸权8.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有公司通过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有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施全球化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公司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研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据此可知,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创新能力 B.利用数字技术 C.开展国际合作 D.强化风险管理9.1950年婚姻法从起草到结稿的一年半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据曾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员回忆:“讨论问题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因为这是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据此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

)A.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B.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C.体现了立法的严谨性和民主性 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10.从1980年4月开始,中国实行外汇兑换券制度,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这一政策的推行(

)A.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B.说明旅游业市场得到了健全和规范C.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外汇资金 D.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11.下面为武周时期恒州鹿泉县检校官裴琳的德政碑的部分记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其年(长安二年)检校官奉敕总停(朝廷停罢检校官),君(指裴琳)则随停,例也。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奔赴京都)乞留,道路相属。奉长安三年四月救:“元瑶清平化俗,奉法无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特听修旧检校。”A.德政是地方监察的价值导向 B.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博弈行为C.官僚考课呈现多元评价体系 D.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能动性12.如图所示为1982~2011年中美日三国历年经常账结余(出口商品和服务净额、净所得和经常转移净值等三项之和)对当年GDP比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发展趋势(

)A.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B.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更加突出C.体现冷战改变了大国的力量对比 D.折射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世界贸易13.“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土垠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i)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A.形成了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B.在西域地区设置了都护府C.推动了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D.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14.18世纪,美洲加勒比地区形成了克里奥尔语,它以非洲土著语为主干,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融合而成。这一语言影响了当地的官方语言法语,使其发音、语调、词汇,甚至语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反映了(

)A.人口迁移促进文化融合 B.民族间的差异趋于消除C.殖民扩张重塑世界格局 D.殖民国家丧失文化优势15.“革命”一词源出《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王韬、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人数番阐释后,“革命”超出了改朝换代的范畴,其含义与西方的revolution实现了国际接轨。这反映了他们(

)A.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 B.吸收了西方现代政治理念C.受到了中体西用原则的影响 D.主张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6.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

)时间概况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 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 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维护“大一统”的举措。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对外援助减少10%。新经济政策引起了西欧及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应,除纽约和东京外,各国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纷纷关闭。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1971年12月18日,十国集团部长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举行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主要内容有:20.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21.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22.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23.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材料二

1972年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表(基数1971年4月30日)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货币名称对美元升值百分比比利时法郎11.57荷兰盾11.57法郎8.57瑞典克朗7.48联邦德国马克13.57瑞士法郎13.88里拉7.48英镑8.57日元16.88加拿大元浮动——摘编自彭春林《尼克松政府应对“美元危机”的探究(1971-1973)》等(1)尼克松政府为什么实行“新经济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对“史密森协议”进行评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耕地面积达.524亩,前所未有。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南方水稻产量一般亩产“大约共三石(一石约180斤)为常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有不少地方专门或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乾隆年间,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通州和海门厅所属各县“每村庄知务木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例如,乾隆中期后苏州产丝区的粮食,常年由江西、湖北、安徽供应,每年计数百万石,天津粮食则由东北地区供应,乾隆年间,由东北运粮到天津的船只达数百艘,山东的临清县产棉区,粮食由河南供应,广东珠江三角洲缺粮,主要靠广西、湖南供应。——摘编自黄启臣《清代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温饱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功能主要是食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功能除满足基本吃饱需求外,各种粮食加工制品日益丰富。——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农业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与加工出现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民族先民们经过夏、商、西周时期的交融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华夏民族共同体。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与发展,华夏民族进一步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发展成为人数众多的汉民族。经过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内迁各民族以华夏自居,中华民族的内在联系与整体性逐步加强。隋唐大一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与华夏认同,而此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背景下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华夏认同发展为超越族类文化认同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认同。元朝规模空前的大统一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的交融凝聚,强化了这种超越族类的共同体意识。历经明、清时期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华夏作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身份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渐清晰,并在近代各族人民反对列强入侵的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化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这一时期的女真人“将已经存在的认同单位——传统的部族”发展到“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也就是从血缘到地缘的变化,这一做法体现出鲜明的国家特征,因为国家与氏族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国家是按照地域划分民众,C项正确;猛安谋克制度是金朝的基层管理制度,并不是金朝构建政权的法理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度体现的是民族特色,并不能彰显儒家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俄国)。根据材料可知,沙俄政府组建的针对新疆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开展的“学术调研”活动,意在探明新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结合沙俄侵略新疆的历史背景可知,沙俄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为其侵略新疆提供各类辅助信息,B项正确。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并非沙俄目的,排除A项;沙俄没有在新疆建立殖民统治,排除C项;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是沙俄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希望以对外‘镇静’工夫来对内,以对内强硬态度来对外”和所学可知,当时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了媒体舆论的谴责,要求其转变策略一致对外,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B项正确;“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并非文章的主旨,排除A项;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报刊中的内容只代表一个媒体舆论的态度,不可能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如此重大的影响,而且1932年才开始局部的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为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我国广泛收集、研究了各国宪法,并向全国人民征询意见,这体现了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两项都只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都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新航路开辟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新航路开辟对社会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艾尔弗雷德从社会史观的角度批判了新航路开辟对美洲传统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这反映出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知三位学者的史学素养差异,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的差异对历史结论的多元解读,这与“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无关,排除C项;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英国。据题干中英国农村的一系列变化,如农场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产量提高、土地革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变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原料等条件,B项正确;圈地运动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议会制度,排除C项;议会改革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需求,与题干内容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下半叶,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进行武力扩张,加速了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亚太地区的野心,助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A项正确;帝国主义时代来临的标志是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并占据优势,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美国兼并夏威夷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扩大商品倾销市场,排除C项;美国当时并未取得亚太地区霸权,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中提到的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和服务、专注于技术研发等都体现了这些企业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来应对经济全球化,A项正确;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研发和创新,而非数字技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开展国际合作,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排除C项;强化风险管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由题干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等信息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体现了“规范性”“严谨性”“民主性”等特征,C项正确;1954年宪法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排除A项;“人大制度”确立于1954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50年”,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和所学可知,“外汇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进行非贸易外汇管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非贸易外汇收入集中到国家手中,由国家统一调配,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C项正确;外汇资源长期稀缺的现实困境是“外汇券”发行的客观因素,与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的旅游业市场并不健全,排除B项;材料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武周时期(中国)。据材料“检校官奉敕总停”“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乞留,道路相属”“特听修旧检校”等可知,检校官一职被朝廷停罢,而鹿泉县的百姓“诣阙乞留”裴琳,直到次年收到了朝廷的回复,裴琳凭借鹿泉县民的请愿恢复了检校官身份。可见,百姓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社会评论政绩得失,国家往往采取优容、接纳的态度,民间力量不仅仅是皇权统治下的“被动接受者”,在国家治理中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地方监察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政府与中央在权力上的对立,排除B项;材料中政府听取了民间舆论而非是对官僚的考课,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常账结余体现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一般情况下,如果结余是正数(顺差),表示一个国家的净国外财富或净国外投资增加;如果是负数(逆差),表示该国的净国外财富或投资减少,一国的经常账逆差扩大,该国币值将贬值,从1982~2011年,中国经常账结余对当年GDP比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日本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美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折射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贸易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贸易,“经济危机”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弊端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该时期处于冷战前后,C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居卢訾既是驿站也是粮仓。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这说明汉代时期朝廷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D项正确;材料中“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但无法据此说明汉朝时期有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都护府,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边疆地区的治理,而非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美洲形成的克里奥尔语是以非洲土著语为主干,而且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而非洲土著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能够影响到美洲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非洲和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带来了这样的结果。体现出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融合,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融合,“趋于消除”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排除C项;18世纪时,欧洲殖民国家依然具有文化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与西方的revolution实现了国际接轨,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部分先进中国人吸收了西方现代政治理念,B项正确;材料中“革命”一词已经不再是传统含义,无法体现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排除A项;王韬、梁启超和孙中山已经突破中体西用原则,排除C项;王韬、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者,孙中山主张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全球)。据题干中中国与蒙古国对蒙古族长调的联合保护举措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跨国合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范例,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蒙两国的做法,而非突出联合国的主体责任,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非拓展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渠道,排除B项;文化遗产是有其所属国家和民族的,并非没有国界,排除C项。故选D项。17.(1)背景:先秦时期天下共主局面和华夏认同;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和发展。(2)评述: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强化大一统有利于国家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国家的强盛既要依靠政治的稳定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要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基础。【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和所学可得出,先秦时期天下共主局面和华夏认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铁犁牛耕,生产力的提高可得出,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据材料“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和所学可得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据所学可得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据材料“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和所学可得出,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和发展。(2)......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评述秦汉时期维护“大一统”的举措主要从举措的概况、影响和启示等方面去概述和评价。据材料“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和所学可知,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据材料“在此过程中,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和所学从政治、民族、格局和后世等角度可得出,强化大一统有利于国家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据所学从启示角度可得出,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国家的强盛既要依靠政治的稳定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要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基础。18.(1)美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严重;美苏争霸、越南战争加大美国财政赤字;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显现。(2)从原因角度作答:新经济政策引发美元信任危机,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矛盾凸显,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从影响角度作答:史密森协议部分实现了币值、汇率、关税的调整,没有解决布雷顿体系的根本性问题,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其他国家货币作用增强。【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1年美国。根据材料“1971年”“冻结工资、物价、房租,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对外援助减少10%”和所学知识,可从美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严重;美苏争霸、越南战争加大美国财政赤字;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显现等方面分析。(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1年世界。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引起了西欧及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应,除纽约和东京外,各国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纷纷关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原因角度作答:新经济政策引发美元信任危机,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矛盾凸显,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根据材料“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1972年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表”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影响角度作答:史密森协议部分实现了币值、汇率、关税的调整,没有解决布雷顿体系的根本性问题,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其他国家货币作用增强等等。19.(1)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专门经济作为产区大量出现;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2)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确立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3)农业是国民经济根本粮食供应是否充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的功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据材料“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耕地面积达.524亩,前所未有。”得出耕地面积扩大;据材料“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得出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据材料“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有不少地方专门或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和“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通州和海门厅所属各县”得出专门经济作为产区大量出现;据材料“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得出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得出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确立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现代(中国)。结合材料二“粮食功能主要是食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功能除满足基本吃饱需求外,各种粮食加工制品日益丰富。”得出粮食的功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是国民经济根本粮食供应是否充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20.论题:华夏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阐述:古代中国经历了多次分裂割据时期,每一次的分裂都酝酿着华夏认同下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纷争,互相兼并,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频繁交流,形成华夏认同观念,为秦朝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