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目录

1.1正数和负数3.2.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3.3.1二元一次方程组

1.3有理数的大小3.3.2消元解方程组(1)

1.4.1有理数的加法3.3.3消元解方程(2)

1.4.2有理数的减法3.4.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1.4.3加、减混合运算3.4.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1.5.1有理数的乘法3.5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1.5.2有理数的除法3.6综合与实践

1.5.3乘、除混合运算4.1几何图形

1.6.1有理数的乘方4.2线段、射线、直线

1.6.2科学计数法4.3线段的长短比较

1.7近似数4.4角

2.1.1用字母表示数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2.1.3单项式与多项式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2.1.4代数式的值5.1数据的收集

2.2.1合并同类项5.2数据的整理

2.2.2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加减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3.1.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沟1)5.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3.1.2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泡2)5.5综合与实践

3.2.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正数和负数.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重点难点】

会和认识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整理前两个学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与对基准的理解.

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难点:正数、负数的意义以及对基准的理解.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的分类的理解.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既复习小学

自我介绍:

里学过的数,又能激

我叫刘辉,身高1.80米,今年30岁,体重77公斤.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班男生有……

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

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哪些数,你能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

情境,以尽量贴近学

类吗?

生的实际.

生活中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

1.安龙县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七~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

1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天安龙的温差是多少?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

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

顺序?优势,调动学生的积

3.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mm极性.

±0.5mm,这里的±0.5mm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

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在上面的实例中出现了一用正数、负数表示相

种新数: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

-3,-2,-0.5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小于设计重点.通过例题的设

尺寸0.5mm.置可让学生更深刻地

3,2,0.5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大于设计尺寸0.5mm.理解正数、负数的意

像3,2,0.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义.

像-3,-2,-0.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强调: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

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

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通过讨论加深对0的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页例1.认识.

你能再举出一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数量的实例吗?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让学生讨论:

2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0只表示没有吗?

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

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你能试着把有理数进行

分类吗?

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

1正分数

分数彳

1〔负分数有理数的认识.

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

12

的集合框里:-16,0.04,-,+32,0,-3.6,-4.5,+

0.9.

OD通过独立思考检验学

生的学习效果.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对有理数你还有其他分类吗?

学生在组内讨论解决,得出分类:

’1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4o

[负整数

负有理数

1[负分数

3

2017-2018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

优势.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6页习题1.1第7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养成及时总结的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惯.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5~6页习题1.1第1~6题.

【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正整数

整数,o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

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结构上与以前的知识相连接,体现了数学的

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数轴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知道如何重点: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掌握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

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L古代部落酋长上任时先在绳上打个绳结表示财物往来.从0开

始,如捕获一只羊就在红绳结右边顺次打一个结,每向其他部落借一

只羊,就在红绳结左边顺次打一个结,你能解读图中A,B,C处绳

用问题及故事吸

结的含义吗?

引学生的注意,激发

CB红绳结A学生探索的热情,初

步感知数轴.

2.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机器人走步取物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如杆秤、弹簧秤、刻度尺、温度计I启发学生设计创

你能仿照绳结记数和温度计自己设计一个可表示所学的数的工造,激发潜能,培养

具吗?学生的类比思想意识

老师尊重学生的设计,合理的给予肯定,师生共同总结出用数轴和自学能力.

表示有理数.

2.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画通过这一环节,

数轴?让学生加深对数轴的

学生自学教材,作出回答.理解,并在教师的引

3.总结得到数轴的三要素及规范画法.导下总结出:任意一

演示画数轴时的常见错误,让学生加深对数轴的了解.个有理数,都可以用

4.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3,-4,3的点吗?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通过例题讲解及

先画出数轴,再找到各点.与同伴在一起,一个说数,一个在数轴学生活动,培养学生

上找点.的数感,感知数与点

5例.题讲解.的对应关系.

出示教材第8页例1,例2.

5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第1,2题.

充分体现小组合

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在组内讨论解决.作的优势.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养成及时总结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习惯.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预习相反数的内容.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课时数轴【教学反思】

1.数轴从历史与现实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高

长度单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

6—~~•方向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探究.

原点在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预习

2.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下一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点来表示.

第2课时相反数

【教学目标】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

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重点难点】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分成两类,并

且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2,—5,+2,+5.

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说明: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给予鼓励,

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的

分法.

师:+5与一5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2与-2呢?

6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总结出: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规

定:0的相反数是0.

师:让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

1.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

与原点的距离________;

2.用a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师: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生: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你能总结出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生:小组讨论得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一”号,所得的数

就是原数的相反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你能说说对有理数的认识吗?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2页习题1.2第1,2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的点在原点的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反思】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借助数轴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得出了相

2.0的相反数是0.反数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优势,体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第3课时绝对值

【教学目标】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重点难点】

对值.重点:绝对值的意义.

2.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联系.难点:绝对值的意义的学习.

3.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如下图所示.

单位:米

11小明八R小红

5_12___0____10―j,东

-10010

7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

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

近)_________.

生:口答.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10

到原点的距离也是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______个,

它们的关系是一对________.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

的绝对值也是10.

师:你能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生:思考答出:一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的

绝对值是6g等.

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

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记作间.

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记作

(3)|24|=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0|=

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在组内讨论.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师: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是正数(即a>0)时,同=_________;

(2)当a是负数(即a<0)时,|a|=________;

(3)当。=0时,同=_________.

生:完成填空.

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4.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在练习本上完成,

一个学生上黑板完成.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11~12页练习第1〜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2〜13页习题1.2第4〜7题.

【教学小结】

8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第3课时绝对值

L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记作团.

a(a20)

2.同=

—a(a<0)

【教学反思】

通过数轴设置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得出绝对值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何求一个

数的绝对值,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并巩固知识.

1.3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熟重点: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

练地应用解决具体问题.难点:探索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的

2.经历探索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的过程,熟练地应用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一

早晨,小英对小华说:“昨天的最低温度是一6℃,今天的最低温度个实际例子,

是一9。。.”小华奇怪地说:“怎么温度高了,我却觉得更冷呢?”激起学生的

同学们,小华说得对吗?学完今天的课之后你就明白了!求知欲.

9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复习提问:

①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②绝对值的意义是什么?

复习旧

③你能把有理数分类吗?

知,为探究新

学生举手回答.

知做好准备.

2.让学生画出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4.6,3,0,-2,

-4,-3.

3.让学生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4.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与点的位

置有关吗?

讨论得出: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

充分发

边点表示的数大.

挥小组的合

5.让学生说出正数,0,负数的大小关系.

作优势,让学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生体会集体

6.出示课件:

的优势.

①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1与-1.5;(2)一,与一;;

(3)—2与-2.5;(4)—10与-0.1.

②求出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思考、讨论得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讲解例题.(教材第15页例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充分体

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第1〜3题.

现小组合作

尽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在组内讨论解决.的优势.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养成及

时总结的习

教师弓1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

惯.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6页习题1.3第1〜7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探究出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在授课过

1.3有理数的大小程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增强了学

1.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生的合作意识.

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

数.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经学习的数轴入手,引导学生

10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有理数的加减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

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行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

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

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

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呢?

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生:小组讨论之后分别列出算式:(1)(+2)+(+3)=+5.(2)(一

2)+(—3)=-5.(3)(+2)+(—3)=-1.(4)(+3)+(—2)=+1.

师:引导学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师:用课件出示以下5个问题: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

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________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卜,4「卜2「

-101234567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

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了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________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

卜..•卜-2

-7-6-5-4-3-2-1012345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

起点向东走了________米,写成算式就是____________.这个问题用数

轴表示如下图所示.

1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________4一

_-2

-2-i0i234

'2

(4)利用数轴,求以下t青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先向东走3米,再向诋i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

米;

先向东走5米,再向诋i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

米;

先向西走5米,再向分: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2吉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

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_______米,写成算式就是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答案.

师: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小组

讨论之后完成填空吧!

(1)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_____;绝对值不相等时,

取_______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____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________.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师:讲解例题:出示教材第18〜19页例1,例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19〜20页练习第1〜5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26页习题1.4第1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通过足球比赛这个实际例子引入新课,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轴,充分发挥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小组的合作优势,引导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则.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非常恰

并把绝对值相加.当,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学反思】

12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有理数的加减

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4.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培养

L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学生的创新思维.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重点难点】

3.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数学的转化思想.难点: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I: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

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一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

通过生活中的现

师: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________.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

象提出问题,引入有

试.

理数的减法,引起学

出示问题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一2℃〜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

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现

师: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2).象.

那么,3-(-2)=_______.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一减数

=________,差+减数=_________.

生:思考回答.

师:请你与同桌一起探究、交流:

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

数(差)应该是________.也就是3-(-2)=5.

再看看,3+2=________,所以3—(-2)________3+2.

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生:小组讨论,并写出来.

师: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________,—1+3=________,所以一1一(一

3)_______-1+3.

0—(-3)=________,0+3=________,所以0—(-3)________0

+3.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法则解决具体问题吧!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例3,例4.

13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出示答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L计算:

(1)(-37)-(-47);(2)(-53)-16;(3)(—210)—87;

1331

(4)1.3-(-2.7);(5)(-R_(-R;(6)(-2»-(一1菱);

(7)(—6—6)—7;(8)(1—5)—(2—8).

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一2的点与表示数一

3的点.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21〜22页练习第1〜4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

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探

究得出减法法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在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有理数的加减

第3课时力口、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重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式并读出来.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

习,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式并读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架0机1午将我表演,起e后的局皮发化如卜衣:

高度的上升4.5下降3.2上升1.1下降1.4

变化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记作+4.5千米一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匕匕起飞点高了

________千米.

生:口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各抒己见.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20)+(+3)—(一5)—(+7),t亥怎么计算

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生:独立算完后,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5乙有减法,第

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________,然后按照加法法则立七行计算.

师:在小学学习时,我们知道加法有两条运算律,4m还记得吗?

生:答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夕>别为:a+b

=6+a;(a+Z?)+c=a+(/?+c).

师:引入负数后,这两条运算律也同样适用,即这耳马的a,b,c

可以表示任何有理数.

师:你能试着说出下面这道题的变形依据吗?

(-12)+(+2)+(-5)+(+13)+(+4)

=(-12)+(-5)+(+2)+(+13)+(+4)(_______)

=[(-12)+(—5)]+[(+2)+(+13)+(+4)](_______

=-17+19=2.

生:答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15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师:几个正数与负数的和,叫做代数和.像上面的式子,通常可省

去加号及各个括号写成一12+2—5+13+4.这个式子可读作“负12、

正2、负5、正13、正4的和”或者读作“负12加2减5加13加4”.

师: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3〜24页例5及例6,先让学生独立思

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出示答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第1〜4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把减法

转化成加法,统一成加法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使用运算律

使计算简便.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也可以使用计算器,同

学们在课下探究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26~27页习题1.4第3~9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课时力口、减混合运算

1.加法交换律:a+b=h+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

则和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

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转化,这样有理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就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

法运算.然后让学生认识到引入负数后加法

的两个运算律仍然适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对

计算器的使用,因为品种很多,程序和方法

不尽相同,所以留作课下作业进行探究.

16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有理数的乘除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

概括等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计算.

问题1:

1.计算:

通过创设情境,

①(—5)+(—5);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

②(一5)+(—5)+(—5);

知识,以便形成知识

®(—5)+(-5)+(-5)+(-5);

迁移,出示负数与正

@(-5)+(-5)+(-5)+(-5)+(-5).

数相乘■的乘法引出新

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课,从而唤起学生强

(-5)X2;(-5)X3;(-5)X4;(-5)X5.

烈的求知欲.

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问题2:

如图,一只蜗牛沿数轴爬行.它现在位置恰在数轴上的点0.

024x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

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

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

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

位置?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思考:一个数同0相乘,如何解释?进一步引导学生

问题3:观察积的符号的特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__数.点,师生共同归纳出

18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__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__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