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_第1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_第2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_第3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_第4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1801—1839年中国银钱比价变化表,这一时期银钱比价发生变化,原因在于()时间一两白银换铜钱数1801年1040.71810年1132.81820年1225.41830年1364.41839年11678.9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白银开采难度增大致使数量减少C.鸦片大量输入我国导致白银外流D.投资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2.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3.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行为会对中国造成的后果是()A.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清政府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D.统治者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4.《天朝田亩制度》:“尽忠报国者则为忠,由卑升至高,世其官;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则由高贬至卑,黜为农”,“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这表明太平天国()A.建构人间天国B.维护统治秩序C.保障农民利益D.赏罚公平合理5.1896年,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制定的汉阳铁厂招商承办章程中规定:“用人、理财、筹划、布置及应办一切事宜,遵照湖广总督札饬,均由督办一手经理,酌量妥办,但随时择要禀报湖广总督查考。”据此可推知,当时()A.汉阳铁厂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B.企业经营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趋势C.洋务企业具有半殖民地性质 D.民用企业摆脱了封建化管理模式6.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B.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D.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7.官僚阶层对士大夫出身而热衷洋务的郭嵩焘等仇恨颇深,有官员上奏:“请戮郭嵩焘、丁日昌之尸以谢天下。”然同期郑观应、王韬,或稍晚的严复等持激烈变革之意者,却并未招致士大夫官僚的合伙打击。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B.士大夫阶层都是因循守旧C.维新派比洋务派更受欢迎 D.民族工业的发展阻力重重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俾斯麦上述言论的主旨在于()A.揭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比较中日留学生的差异性C.肯定明治维新的进步性D.宣扬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9.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10.干支纪年是我国发明和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任寅、癸卯、辛丑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的《庚子国难记》写的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请判断作品记载的是()A.旅顺大屠杀 B.台湾被割占C.八国联军侵华 D.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11.“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B.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D.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12.“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分离)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民军起事”指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13.蔡元培说:“……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蔡元培肯定“先生”()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C.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4.以下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名称领导人结果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等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护国战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A.袁世凯破坏了责任内阁制 B.北洋军阀黑暗统治C.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D.工人运动的发展15.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6.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7.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 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18.毛泽东在中共三大期间说:“一定要有革命的大联合,不能孤军奋战。”他很快就成为与孙中山的国民党联合的热心支持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B.中共在合作中创建了人民军队并独立领导C.此次合作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合作失败19.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构成1927年4月1928年工人51%10%农民19%76%其他30%14%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20.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发生在1935年的是()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露雳一声暴动 D.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21.1931年末,某画报重刊一幅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并配文:“国难日蹙(急迫),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画报这样做是为了()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激励民众共御外侮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倡导国共合作共赴国难2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全面内战爆发23.下图为1931~1940年中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高等教育趋于完善 B.人才培养适应战时需求C.高等教育偏重工科 D.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24.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会战()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5.1940年,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相关政策()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C.推动了敌后根据地的人民团结D.调动了农民参加解放军的积极性26.据学者统计,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比例如图所示,由此可见()A.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东方主战场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D.百团大战后日军放弃正面作战27.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义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A.真心期盼能早日会见毛泽东 B.希望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权C.完全履行了避免内战的承诺 D.急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8.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了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赢得民心C.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D.解放军装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29.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是()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3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B.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作品C.聂耳在抗日救亡运动洪流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曲目D.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若干片段被拍摄成无声电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小题13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4分,共40分。31.教育关系着国运的兴衰、民族的未来,一部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振兴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860年代至1890年代清政府新开设的专门学堂统计表(部分)时间学堂名称时间学堂名称1865年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1882年上海电报学堂1886年天津武备学堂1887年广东水师学堂1893年天津军工学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该折(注:梁启超1896年草拟、李端棻定稿奏呈的《请推广学校折》)开宗明义,提出上奏之由,在于“时事多艰,需才孔亟,请推广学校,以厉人才,而资御侮”……(洋务教育)“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无自致用”等五大弊端。奏折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国家不一收奇才异能之用”教育困境,必须对原有的科举学制进行改革,“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各级学堂分等教育,自州、县学堂起即兼习中西课程……京师大学,其课程设置“一如省学”,但学生重于钻研,“惟益加专精,各执一门,不迁其业”。——郑永华《<请推广学校折>: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的珍贵档案》材料三:(民国)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又奉命迁云南……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增设师范学院……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新式学堂主要注重哪方面人才的培养?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办者,属于什么派别?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学堂主要学习什么内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和李端棻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民国)二十六年”是指哪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学校迁校办学的原因和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有何特点?(3分)3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兴起、民营资本企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个阶级,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工人阶级开始逐渐形成。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工厂、矿山和铁路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寻找工作。这些工人大多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长时间劳动,工资微薄,生活困苦。工人们面临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没有基本的劳动保障和权利。——陈家锟《中国工业史》材料二: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人阶级形成的背景,并指出当时中国工人所面临的处境。(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3.近代广东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前哨阵地和近代化的发祥地之一,许多历史人物和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许多在这里诞生的先进思想、变革和革命信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亲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谢觉哉《花县九潭大队为天王洪秀全故居》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广东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就组织翻译国际法著作“各国律例”1863年广州同文馆设“万国公法”课程,教授国际法和各国法律1872年爱国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工厂——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两广总督瑞麟开办的广东机器局,是广东第一间官办军火工厂;后来两广总督张之洞将该局与广东军火局合并,改名广东制造局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中山四路创办万木草堂,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1905年广东设立法政学堂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人民群众收敛安葬了起义烈士的遗体,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001910年全国500工人以上的较大型民族企业厂矿有116家,广东有38家,占32.7%,居各省第2位;共有工人13.1万人,广东有2.16万人,占16.5%,亦居第2位——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王”领导哪场运动,并分析这场运动有何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广东地区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任选一角度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标题、主题鲜明,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年广东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项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CBBABADCC11121314151617181920ADBCDBCAD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