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4讲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标要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相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干梳理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冲突尖锐,农夫骚动此起彼伏。(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学问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4)军事:克里米亚斗争俄国战败使国内冲突进一步激化。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夫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4.影响(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冲突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事务,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心政府干脆管辖之下。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同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③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全部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④“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依据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化体制,实行“和魂洋才”的教化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动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化,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影响(1)进步性①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更。④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加,为摆脱民族危机创建了条件。⑤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同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①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深厚封建专制色调的近代天皇制度。②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殊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起先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肯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②康梁维新思想:主见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扬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1)起先标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内容、意义、作用内容意义作用政治激励官民上书言事;改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给的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加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见,在肯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中心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嘉奖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高校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嘉奖科学著作和独创;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加国防力气3.结果:失败(1)标记: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缘由: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纳的方式及手段有误。4.主动意义(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状况下起先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干脆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提动身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行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要点深化一、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因此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及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1.影响(1)经济近代化①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②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①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②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③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④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⑤教化近代化:激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⑥思想近代化:促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在俄国传播,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剧烈。2.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定,只能迎不行拒。(2)从目的看,必需体现民生需求,获得人民的支持。(3)从过程看,刚好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4)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需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三、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的作用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关键在于激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志气、信念、技术和资金,因此,须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力气发展经济,这一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四、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1.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内容:洋务运动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以维护封建制度;而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对封建制度都有肯定程度的改造。3.方式:洋务运动主要靠少数地方实力派官员主持;明治维新在天皇的主持下进行了比较全面、广泛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4.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更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踏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留有大量封建残余。五、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缘由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依旧占主导地位;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气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气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力气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气强大详细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拒,客观上为日本供应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情愿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真题感悟1.(2024·全国卷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找寻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英文报纸的报道体现了对光绪帝的怜悯和对慈禧太后的讥讽,侧面反映出部分西方人赞同光绪帝的改革变法活动,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在当时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并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的对外看法,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英文报纸的报道,并非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项错误。2.(2024·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同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实行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很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护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峻威逼。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斗争”。斗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成功而结束。武士阶级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斗争”中取胜的意义。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气,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缘由: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化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是推动领导力气;依据材料1877年士族拥护西乡隆盛发动叛乱可知,明治维新后期中下级武士成为阻碍反对势力。其次小问,明治维新前期从武士所处的地位、享受的俸禄和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后期依据材料从武士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更以及生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作答。3.(2024·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丽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行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须要志气和毅力,改革须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受西方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分析作答。其次小问,依据这场改革的结果并结合材料二对于改革的相识,从改革所需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1.(2024·北京高考)右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农奴获得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宝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答案B解析通过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即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B项正确。依据漫画可知,农奴为了得到所谓的自由,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结合所学可知,农奴获得的土地须要高价赎买,并因此更加贫困,A项错误;农奴获得自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C项错误;表述肯定,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24·北京高考)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头,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需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四民同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心集权D.激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中,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需取姓”,这打破了原来的等级身份制度,废除武士特权,有利于推动四民同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废除等级身份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废除贵族和武士特权,不是废藩置县,故C项错误;殖产兴业是政府扶植企业发展,属于工业方面的措施,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3.(2012·四川高考)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更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决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峻后果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与流血事务,表明他并不赞成革命的手段,故解除A、C两项;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表,阐述法国大革命后果的用意是促使光绪帝变法,故解除D项,选择B项。4.(2024·江苏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务,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