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考试时间:7月4日14:30~15:45】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东西方各异。东方神话有女娲造人,而西方神话有上帝造亚当、夏娃。从中可看出东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源于()A.生产力 B.生产工具 C.政治制度 D.文化特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国和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东方神话中反映了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西方神话有宗教色彩,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特点,D项正确;中西方神话传说时间都较早,生产力水平差异不大,排除A项;生产工具与神话传说的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神话传说具体内容的不同,都是关于人的起源的神创论,故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关于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正确的是()A.土地名义上为周天子所有 B.土地实际上都是周天子所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看出有私田,土地实际上都是周天子所有,叙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不符合史实,井田制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排除C项;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针对服兵役和徭役的问题,《秦律杂抄》中规定:“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作)伪者,赀(财产刑)二甲(免老制)。”该律条反映了秦朝()A.构建社会秩序的灵活性 B.法律特征为轻罪重刑C.统治策略是“外儒内法” D.继承儒家的礼制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秦律杂抄》中规定:百姓不应免老(即免除老年人的徭役),或应免老而不加申报、敢弄虚作假的,罚二甲。对达到年龄标准的老人免除徭役,体现赋役制度的灵活性和合理性,A项正确;材料提及赀(财产刑),是针对轻罪的比较轻的处罚,看不出“重刑”,排除B项;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汉朝在汉武帝及以后实行“外儒内法”,排除C项;免老制体现的爱护老人理念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合,礼制思想强调尊卑等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据历史学家考证,和服(如图)的出现可以从公元3世纪开始,《魏志·倭人传》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代和服并最终定型。据此可知,日本和服()A.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图案 B.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C.体现了简朴实用的穿衣风格 D.是多文化交流的共同结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日本。据材料“带有隋唐服装特色”可知日本和服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日本和服受到中国的影响,而非体现日本和服的美或优点,“美轮美奂的图案”和“简朴实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C项;材料仅能体现中日文化交流,参与交流的是两种文化,而非“多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的统治者采用地方分权、相互制约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军队中实行了士兵和将军相分离的原则。宋代统治者的这一调整旨在()A.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B.解决“冗官”问题 C.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代统治者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将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以防止地方势力过大而形成割据,A项正确;宋代统治者的行政和军事举措会出现“冗官”和“冗兵”问题,而不是解决“冗官”问题,排除B项;“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是方式,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宋朝统治者的这一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但是这是客观的效果,而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了一位具有坚强反抗性格的妇女杜丽娘,她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先是为情而死,后又为情而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这种爱情理想到死后才能实现的巧妙构想,体现了当时()A.文化专制逐渐加强 B.新的经济形态诞生 C.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杜丽娘在《牡丹亭》中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礼教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情感的严重压抑。她的故事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们追求真爱的束缚和阻碍,C项正确;虽然明朝时期确实存在文化专制的现象,如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但《牡丹亭》所体现的是对自由爱情和人性解放的追求,与文化专制的直接表现关系不大,排除A项;明朝时期,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未直接反映新的经济形态的诞生,排除B项;君主专制强化主要体现在皇权的加强和对官员的控制上,与《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情节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7.戊戌四五月间,光绪帝下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提出变通科举的主张,并建议加强对中国政治史事、西方政治艺学策等的考查。这一上书()A.反映了顽固派的诉求 B.说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C.有助于减少新政阻力 D.体现地方对新政的积极回应〖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98年(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对于学习西方和实行改革持相对积极和开明的态度。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张之洞上书提出变通科举的主张,并建议加强对中国政治史事、西方政治艺学策等的考查,是在为维新变法提意见,体现对新政的积极回应,D项正确;张之洞不是顽固派,排除A项;材料中张之洞只是正常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看不出地方督抚权力扩大,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削弱,排除B项;张之洞的上书只是针对变法中“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这一条举措,不能彻底纠正维新运动过急、不系统等弊端,不能改变顽固派反对变法的态度,在“减少新政阻力”方面作用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8.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明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保护约款》()A.标志着汉族官僚地位提升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体现了清政府的空前孤立 D.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力开始下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南保护约款》是东南互保的重要表现,清朝中央政府与诸列强作战,而东南的地方督抚们却与列强私下达成互保约定,说明中央的政令无法抵达地方,是对中央政府权威的损害,也就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族官僚地位提升,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体现了清政府的空前孤立,排除C项;中央权力下移是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9.20世纪某时期,在党的指挥下,卢肃和牧虹掩护群众反扫荡,参加减租减息,平山县人民团结战斗、英勇不屈的豪情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谱写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歌声响彻华北大地。这反映了()A.解放战争获得人民支持 B.歌曲坚定了抗战胜利信心C.中共实践人民战争路线 D.解放区重视革命歌曲的传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中国)。人民战争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战争。据材料“在党的指挥下,……群众反扫荡,参加减租减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参加反扫荡斗争,体现动员人民群众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实践人民战争路线,C项正确;材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情景,而非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题干设问词是“反映了”,“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影响,而非其反映的历史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历史信息,而非强调党注重利用革命歌曲进行宣传动员,“重视革命歌曲”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解放区”是对解放战争时期被解放地区的称谓,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是1960年和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1962年67亿元2.5万个10.4%A.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B.“一五”计划完成C.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 D.工业化道路受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60年-1962年中国。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材料反映1962年相比于1960年,投资金额、施工项目明显减少,积累率明显降低,是为了纠正此前过分强调高速度、高积累的左倾错误,是国民经济调整的体现,C项正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指的是1959至1961年,1962年不属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排除A项;“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底,排除B项;1958-1961年前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工业化建设遭遇的挫折,但工业化建设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受阻”说法不恰当。且材料主要反映国民经济调整,而非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11.强调:“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充分体现了()A.和平统一祖国终将实现 B.“一国两制”的推进C.“东方之珠”的绚丽璀璨 D.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可知阐述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坚持“一国两制”的政策,B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终将实现指的是解决台湾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政策,而非香港发展成就,“‘东方之珠’的绚丽璀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海峡两岸指的是大陆与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12.公元前406年,在阿吉纽西战役中,雅典的25条战船沉没,许多水手丧命。八名将军因为没有营救遇难水手而集体遭到控诉。公民大会拒绝将军家属提出单独审判的请求,而且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辩护。材料可用于说明雅典()A.将军已丧失民众信任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C.公民大会有至上权威 D.政治运行缺乏约束机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直接民主下,民主意志高于法律,说明公民大会缺乏约束机制,D项正确;将军并未完全失去民众信任,排除A项;雅典政体也有法制保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13.1518年,马丁·路德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以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这些文章()A.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割据 B.确立了“因信称义”C.利于打破天主教会霸权 D.得到德国各阶层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些文章“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将罗马教会称为……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抨击教会的腐败,主张政教分离,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有其积极意义,德国在宗教改革开始前就已经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排除A项;“因信称义”意思是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这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德国的教士和一部分贵族不支持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4.某学者提出:“这次会议违反了历史发展规律,恢复了欧洲封建统治,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置于战胜国民族压迫之下——在赔偿标准下,根据大国意图任意修改国家疆界划分新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很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实现了欧洲的长久和平C.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D.开创和平解决争端的先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恢复了欧洲封建统治,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置于战胜国民族压迫之下”可知这次会议是拿破仑战争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结合所学,维也纳会议推动建立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推动国际法的发展,C项正确;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也即近代外交制度在维也纳会议前已经建立,排除A项;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很快就爆发了1848年革命,此后还有一战,并未实现长久和平,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排除D项。故选C项。15.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每一项决议、法令和措施,几乎都是由群众提出并广泛讨论之后才公布实施。这体现了巴黎公社()A.重视公社社员权利 B.创新了舆论监督形式 C.重构国家管理模式 D.是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将各种重要信息及时刊登并张贴,这使得公社社员能够及时了解公社的决策和动态,体现了对公社社员民主权利的重视,让社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和监督公社事务,A项正确;材料重点不在创新社会舆论监督形式,而是强调对社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信息的公开透明,而非国家管理模式的重构,排除C项;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美苏两大阵营内不少国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主导国家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下降。这反映了()A.国际关系已日趋紧张 B.美苏世界霸主地位瓦解C.全球确立新治理机制 D.国家实力影响世界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和其他国家实力增强,他们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项正确;国际关系已日趋紧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美苏世界霸主地位没有瓦解,排除B项;全球并没有确立新治理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作为我国文明象征,在我国十分的重要。群众将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或者是说一种艺术,在各个地区也都会有茶馆、茶楼,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很多文化形式的载体。茶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茶诗也成为茶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的一个载体。比如儒家人士都会借助于茶来表达出自己的平和与高雅,而道家人士则会借助于茶叶文化来怡情养性,在《茶经》之中我们就能够发现作者使用茶来表达自己的意象以及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以及追求与茶文化紧密相连,这样就能让茶文化呈现出其自身的内在魅力。——摘编自沈玲《茶叶的科学研究与文化创新》材料二国别作者及著作概述中国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王玲《中国茶文化》(2006)涉及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风俗、人文等方面,详尽而充实。林治的《茶艺英语》(2010)内容包括茶具、茶叶介绍、礼貌用语、茶艺解说等方面,是简单、实用、实操性强的指导类书籍。日韩布目潮渢(日)《中国喫茶文化史》是作者研究中国茶学三十几年的成果。韩雄斌(韩)《中国茶文化纪行》奠定了韩国茶文化向中国寻根的观念。欧美罗伯特·福钧(英)《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等成为西方研究者们研究中国茶叶生产、种植和加工的最宝贵的材料。威廉·哈里斯·乌克斯(美)《茶叶全书》对中国茶树栽培与制造、茶叶贸易、饮茶习俗和文学等方面有详尽而专业的介绍。——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材料三中英茶叶贸易正式开始于1637年。17世纪时,因为价格昂贵,饮茶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直到18世纪中期以后,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国上流社会风行的时尚逐渐平民化。旧帆船由于航速缓慢,新采下的茶叶要在海上漂9个月,甚至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英国,提高帆船的航行速度便成为竞争焦点,于是,高桅帆船应运而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城市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疾病传播率也随之上升,霍乱是水源性传播疾病,市民由于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染病。喝茶因为要用沸水冲泡能够保护市民免于这一灾难。在机器大工厂,醉酒的工人操作机器会出现经常性失误,导致工伤事故频发。饮茶不但没有醉酒的弊端,还能醒目提神,让工人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摘编自亢丽芳《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及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茶叶的文化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文化研究著作对研究茶叶的价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叶贸易进行简要评析。〖答案〗(1)文化价值: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文化形式的载体;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等。(2)价值:茶文化研究著作属于研究茶叶的重要史料;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茶学经典可以证明中国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和茶文化研究源远流长;王玲的《中国茶文化》和林治的《茶艺英语》可印证现代社会茶文化的影响;日韩和欧美学者的著作可论证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3)评析:茶叶是中英贸易的最重要商品之一,17~18世纪,欧洲直接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进一步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茶叶由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伴随着茶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中英茶叶贸易改变了英国人的饮品结构;带动了造船等行业的发展,还降低了工伤比率,改善了英国人的健康状况,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劳动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文化价值:据材料“茶作为我国文明象征,在我国十分重要”可知,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据材料“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很多文化形式的载体”可知,文化形式的载体;据材料“同时茶诗也成为茶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的一个载体”可知,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价值:据材料二不同关于茶的作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茶文化研究著作属于研究茶叶的重要史料;据材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可知,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茶学经典可以证明中国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和茶文化研究源远流长;据材料“涉及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风俗、人文等方面,详尽而充实”“内容包括茶具、茶叶介绍、礼貌用语、茶艺解说等方面,是简单、实用、实操性强的指导类书籍”并结合所学可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和林治的《茶艺英语》可印证现代社会茶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中日韩和欧美学者关于茶的著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日韩和欧美学者的著作可论证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小问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评析类)。时空近代中英。据材料“中英茶叶贸易正式开始于163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茶叶是中英贸易的最重要商品之一,17~18世纪,欧洲直接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进一步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据材料“直到18世纪中期以后,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国上流社会风行的时尚逐渐平民化”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茶叶由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茶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中英茶叶贸易改变了英国人的饮品结构;据材料“新采下的茶叶要在海上漂9个月,甚至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英国,提高帆船的航行速度便成为竞争焦点,于是,高桅帆船应运而生”“饮茶不但没有醉酒的弊端,还能醒目提神,让工人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可知,带动了造船等行业的发展,还降低了工伤比率,改善了英国人的健康状况,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劳动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1世纪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逐渐复兴,到12世纪,西欧再一次成为城市的世界。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因而也激起人们求知的热情,吸引着求知的人们汇集到城市。经过阿拉伯人消化的古典希腊文化,通过翻译运动重返欧洲,激发了欧洲人的求知热情。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为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中世纪的大学是一种学者们的行会,它致力于知识的传播,包括不同种族和国籍的学生。中世纪大学的师生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拉丁语是他们通用的语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在全欧洲基督教世界得到认可,毕业生具有在欧洲各个大学任教的权利。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大学由教堂学校或修道院学校发展而来,大学作为师生的行会,也具有大量特殊的权利,如居住权、司法自治权、罢课权、免税及免役权、教学许可证颁发权等。——摘编自邢亚珍《12世纪文艺复兴与大学的兴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特点。〖答案〗(1)社会条件:城市的复兴;翻译运动的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要;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结果。(2)特点:知识性;国际性;宗教性;特权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社会条件: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逐渐复兴”可知,城市的复兴;据材料“经过阿拉伯人消化的古典希腊文化,通过翻译运动重返欧洲,激发了欧洲人的求知热情”可知,翻译运动的推动;据材料“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为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可知,社会分工的发展;据材料“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因而也激起人们求知的热情,吸引着求知的人们汇集到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民阶层的需要;据材料“中世纪的大学是一种学者们的行会,它致力于知识的传播,包括不同种族和国籍的学生”可知,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结果。【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特点:据材料“中世纪的大学是一种学者们的行会,它致力于知识的传播,包括不同种族和国籍的学生”可知,知识性;国际性;据材料“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在全欧洲基督教世界得到认可,毕业生具有在欧洲各个大学任教的权利”可知,宗教性;据材料“许多大学由教堂学校或修道院学校发展而来,大学作为师生的行会,也具有大量特殊的权利,如居住权、司法自治权、罢课权、免税及免役权、教学许可证颁发权等”可知,特权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全球形势时代性思考而提出的当代世界共赢发展的新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相比近代西方倡导的构建“自由民主世界”的思想,在中华文明基础上所生长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更为丰富、更加包容。从思想内涵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天下大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回答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基本价值原则,为全球治理烙上鲜明的中国风格,提供了可行性的中国方案。——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请根据材料,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综合体。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兼容并包是中华文化生机活力的重要根源。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厉行改革,推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李世民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被少数民族共尊为“天可汗”。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保障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华民族的向心性。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念造就了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不断,中华民族巍然屹立数千年不倒,也为我们解决当前世界文明发展问题提供了参考。总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兼容并包的优秀文化理念,以兼容并包文化观为支撑,构建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开放包容新世界。(“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和当代中国。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从思想内涵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天下大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可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了“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元素。可选择其中一个思想元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论题,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例子,论述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影响。具体而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比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李世民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造就了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不断,中华民族巍然屹立数千年不倒,也为我们解决当前世界文明发展问题提供了参考。最后作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兼容并包的优秀文化理念,以兼容并包文化观为支撑,构建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开放包容新世界。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美英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和法国大革命把自由、平等的思想带入了拉丁美洲。拉美的经济也有所发展,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制造银器而驰名。在秘鲁和智利铁器、玻璃、肥皂、火药……均大量生产,充斥国内市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拉美各地区之间、拉美和世界市场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拉美社会的各阶层人士疾呼要求开展自由贸易,取消宗主国对贸易的种种限制。上述种种因素交错在一起,使拉美社会内部的矛盾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展到了极点,终于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经过30多年的斗争,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了17个独立国家。——摘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图书资源采购与借阅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线通信塔架建设施工合同
- 2025年脐橙果肥国际市场拓展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税务筹划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青贮饲料原料采购与仓储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代理授权合同(含保密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水塘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版铝单板装饰材料采购合同4篇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2024年食用牛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户外音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家务分工与责任保证书
- 消防安全隐患等级
-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走航监测技术规范
-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方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保单检视专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