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主讲人:王新举法政学院Juxinwang@sina8/2/2024学习资源〔一〕文字教材根本教材为?中国法制史?〔修订本〕〔朱勇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是教学与考试的主要依据。〔二〕参考书1〕怀效锋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习题集?,法律出版社出版。3、?中国法制史配套辅导〉中国方正出版社8/2/2024本章要点: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法制史的开展过程3、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4、中国法律的功能第一章华夏文明与中国法的起源8/2/2024第一节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1、导论一研究对象(是什么〕〔一〕?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1、“中国历史〞指我国的从法律产生时起到新中国成立时止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形成开展成熟和近代化四大时期。2、法制史只研究“法律制度〞,而不包括军制、田制、服制或考试制度。3、具体包括法律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8/2/2024第二节中国法制史的开展阶段和历程8/2/20248/2/2024第三节中国传统法制重要特征Ø
礼法结合——“引礼入法〞、“一准乎礼〞Ø
司法与行政合一〔阶级性、不平等〕Ø
儒家学说是法制的指导思想-——德主刑辅——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制Ø
以刑为主,诸法合体Ø
融合了以汉为主的多民族法律文化
Ø重视成文法典制定8/2/2024第四节学习?法制史?的意义〔为什么〕
8/2/2024第五节如何学习?中国法制史?〔怎么办〕
8/2/2024Ø
春秋战国———礼法之辩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李悝?法经?Ø
清末———变法修律——礼法之争古代法律体系向现代法律体系过渡8/2/2024Ø
奴隶制法制Ø
封建制法制〔地主阶级〕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Ø
农民政权法制〔太平天国〕Ø
南京临时政府之资产阶级法制Ø
新民主主义法制8/2/2024第六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8/2/20242、中国法律起源a.法律起源时间——原始社会末期,传说的尧舜时代。注意:礼刑二元结构b.正式形成是在夏朝。标志:国家形态根本具备,法律概念开始出现等等。3、古代中国法律以父系宗法关系为调整对象,礼是法律的重要内容。〔礼起于祀〕礼的意义:祭祀用器皿祭祀规那么被赋予法律意义意味着:a.等级b.血缘〔亲情〕8/2/2024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与世界其他地区或民族如古希腊、古罗马、日耳曼相比较,中国法律的起源具有两大特点,即不间断性和礼刑二元结构。具体讲三句话:1、古代中国法律是氏族社会末期习俗的直接继承和延续。中国:父权家庭父权宗族国家,国家由宗族组织组成。延续性西方:家庭公社个体农民根本变革2、古代中国法律直接来源于军法,兵刑合一。〔刑起于兵〕西方:平民革命在妥协中产生8/2/20248/2/2024三、中国法律起源开展所依赖的条件〔环境〕
1。地理:地大物博,气候湿润2。经济:小农经济3。政治:统一集权国家4。社会:宗法等级社会关系5。文化:文字出现、理智开展8/2/2024第二章夏商法律本章重点:1、夏代的法律形式和刑种2、商代的立法思想和主要法律有哪些3、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8/2/2024第一节夏朝法律8/2/20248/2/2024第二节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神权政治与法制1、“率民以事神〞的指导思想;王命与“天命〞的合一2、崇拜祖先:“兄终弟及〞“父子相继〞“嫡长子继承〞〔西周〕内服外服:中央和地方8/2/20248/2/2024第三章西周法律本章重点:1、西周的刑事原那么2、西周法定五刑3、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4、西周的司法诉讼制度8/2/2024第一节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及立法概况一、西周法制指导思想1、以德配天:敬天、敬宗、保民。2、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3、刑罚世轻世重
4、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被后世奉为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那么与标本。后被儒家开展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根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理论根底。
8/2/2024二、西周立法概况
1、周公制礼。
A概念:维护血缘和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那么和言行标准的总称。
B产生与开展:祀仪式随阶级分化成礼,商、周两朝,礼都有所开展,西周空前开展,春秋战国时期,周礼丧失
C内容:
一是抽象的精神原那么(亲亲、尊尊,忠孝节义),二是具体礼仪形式,即吉礼〔祭祀〕、凶礼〔殡葬〕、军礼〔行兵打仗〕、宾礼〔迎宾待客〕、嘉礼〔婚冠〕此外还有六礼、九礼
8/2/20248/2/2024第二节宗法政权体制8/2/2024第三节刑事制度8/2/2024二、刑名8/2/2024三、刑事原那么1、老幼减免原那么。七年曰悼,八十九十曰耄“明德慎刑〞“亲亲〞“尊尊〞的礼的原那么在刑法中的表达。
2、区分成心与过失〔眚〕、惯犯与偶犯〔非终〕原那么。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那么。
4、上下比罪、世重世轻、宽严适中的原那么〔三国三典:新、平、乱〕。5、贵族特权8/2/2024第四节民事法律8/2/20248/2/2024二、婚姻
〔一〕婚姻原那么
1、一夫一妻制;2、同姓不通婚;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三〕七出三不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男女有别、三从四德?周礼天官内宰?,8/2/2024“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8/2/2024三、宗法继承
〔一〕西周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原那么: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3、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
〔二〕宗法制度下的继承身份祭祀嫡长子继承制、财产诸子均分制。8/2/2024第六节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一〕中央司法机关
西周设大司寇或称司寇。和其他五个中央机关并称公卿。有权审理重大案件,下设小司寇。在大小司寇下设属吏如司刑、司刺、司厉、掌囚、掌戮、司约、司盟、布宪等。
〔二〕地方司法机关
西周有乡士“国中之乡〞,遂士“四郊之遂〞,县士“野外之县〞、方士“都邑〞、讶士“遥远地区〞
8/2/2024二、诉讼制度
〔一〕狱与讼。刑事案件是“狱〞,民事案件是“讼〞。审理民事案件叫“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断狱〞;刑事诉状叫“剂〞、民事诉状叫“傅别〞,刑、均金,民、束矢〔二〕诉讼限制。臣不得告君,子不得告父、奴不得告主
〔三〕五听。西周时期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5种方式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8/2/20248/2/2024〔六〕1、三刺:“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以德慎罚法制指导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表达2、三宥:不识、过失、遗忘。
3、三赦:幼弱、老耄、蠢愚4、八辟:亲、故、贤、能、功、贵、勤〔七〕直诉形式:路鼓和肺石8/2/20248/2/2024
夏:练习题8/2/2024商代练习题:汤刑天讨天罚8/2/20248/2/20248/2/20248/2/20248/2/2024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一、礼坏乐崩于成文法的公布〔一〕、历史背景:1、政治关系:礼坏乐崩,王室衰微2、经济关系:私田和地租剥削出现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与改革改革:相地而衰〔cui〕征、作爰田、作州兵、初税亩、作封洫、作丘赋8/2/2024〔二〕公布成文法1、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前536年〕2、郑国邓析作竹简〔前530年〕3、晋国赵鞅铸刑鼎〔前513年〕〔三〕围绕公布成文法的论争1、(郑)子产——〔晋〕叔向2、(晋)国赵鞅——〔鲁〕孔丘8/2/2024二、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那么〔一〕事断于法——临事而制刑〔二〕法与时转——不法古、不修今〔三〕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四〕重罪轻刑〔五〕布之于众8/2/2024三、?法?经的制定与历史地位8/2/20248/2/2024四、商鞅变法及时代意义〔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经过两次变法: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主要内容是:〔1〕以?法经?为蓝本,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秦律,并制定了连坐法,颁行秦国,励行法治〔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取消世卿世禄及一切特权〔3〕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8/2/2024第二次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0年,主要内容是:〔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2〕普遍推行县制,并统一度量衡制度〔3〕按户口征收军赋,以利开垦荒地和增加赋税收入〔二〕商鞅重刑中型思想
1、族刑连坐
2、行刑重轻
3、不赦不宥4、刑用于将过5、奖励告奸8/2/2024刑罚制度的变化:1、死刑方法增加,车裂、腰斩、剖腹、烹、囊扑、枭首;族刑2、新刑种,徒刑罚金取代肉刑,3、赎刑范围扩大到死刑8/2/2024第五章秦朝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法制思想
1、事皆决于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治道运行,皆有法式";这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依法治国〞的主张。
2、“法令由一统〞;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意思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并且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3、以刑杀为威,主要表现在法网严密和严刑重罚。8/2/2024〔二〕秦朝法律形式:
1、诏令〔命为制,令为诏〕;
2、律〔带有普遍性的根本法律标准〕;
3、“廷行事〞〔由中央政府汇编的可用于审判比附的典型案例〕;
4、法律答问。
5、其他形式:式、课〔考核〕、程〔劳动额度〕等
8/2/2024三、刑事法律8/2/20248/2/2024〔二〕刑名8/2/2024a城旦,强制男犯白天修长城;舂,女犯淘米。
b鬼薪,强制男犯上山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白粲,强制女犯淘米。
c司寇,强制男犯到遥远地区防范外寇;作如司寇,作相当于司寇的劳役。
d罚作,强制男犯到遥远地区戍守;复作,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
4、笞刑;
5、赀刑〔罚金及罚作劳役〕;
6、赎刑;
7、耻辱刑〔髡kun1、耐、<完>〕。8/2/2024〔三〕罪名
8/2/20248/2/2024三、秦朝的民法
〔一〕民事权利主体
1、封建国家:特殊主体;
2、贵族、官僚、什伍:完全主体;
3、商人、赘(zhui4)婿、后父:受限制主体;
4、隶臣妾:有很少民事权利;
5、人奴妾:非民事主体。
〔二〕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相一致〕。
8/2/2024〔三〕所有权
1、封建国家所有权;
2、官僚、地主、商人所有权;
3、普通百姓的所有权。秦始皇31年“令黔首自实田〞。8/2/2024四、秦朝的婚姻法
1、婚姻成立:经“官〞,不禁止平民和奴隶结婚,2、夫妻地位:赘婿地位低下,夫妻互殴同罪,禁止通奸和重婚,不允许夫妻之间相隐,财产共有。3、婚姻解除:弃妻需登记治者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然生态的规律,8/2/2024五、秦朝的司法制度
8/2/2024〔三〕审判制度
1、“讯狱〞与“治狱〞;
2、法官责任〔“故不直〞与“纵囚〞〕;
3、允许“乞鞫〞,即在判决以后进行申诉。
8/2/20248/2/20248/2/2024第六章汉朝的法律第一节儒法转换和法制指导思想的变更1、西汉初期黄老思想盛行“轻瑶赋税〞,“约法省刑〞吕后时期:废除灭三族,文景时期:笞刑代肉刑2、西汉时期封建正统思想建立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德主刑辅,三纲五常3、东汉:律学兴起:注释汉律8/2/2024第二节两汉立法8/2/2024(二)武帝以后立法的开展变化
汉律六十篇形成以后,两汉立法及其法律内容又有一些开展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武帝以后法律的扩充
据?汉书?刑法志?载,,当时共有律令三百五十九章,大辟之刑四百零九条一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故“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2.光武帝时期汉律的恢复
光武帝废除新制,“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重新恢复了西汉旧律8/2/20243.章帝时期汉律的删简
光武帝时期,虽然恢复了汉律,但其“汉世之轻法〞仍极繁苛严酷。章帝即位后,尚书陈宠遂建议删简汉律,废止了局部繁杂科条,但仍未改变其严刑峻法性质。综上所述,汉律创始于汉高祖时,惠帝、文帝、景帝之世无大改创;武帝以后大为扩充,确立了汉律六十篇的主干框架;王莽复古改制,不久被光武帝废止,汉律重又恢复;其后虽有一些删减整理活动,汉律的根本体系并无根本变化。故?魏书?刑罚志?称:“后汉二百年间,律章无大增减8/2/2024〔三〕法律形式1、律:汉朝的律受秦律的直接影响,除汉律六十篇之类的综合性专门律典外,还有各个方面的单行法规。2、令:皇帝针对具体事件发布的政令“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可见,令作为皇帝发布的政令,是律的重要补充和主要渊源,3、科:某一类事件的单行法规4、比:“决事比〞没有明文规定,比附援引典型案例为判案依据。秦朝以前,已有援用判例作为断案依据的制度。这种判例,云梦秦简称为“廷行事〞,汉朝那么称“决事比〞,
8/2/2024〔二〕文景刑制改革1、起因:缇萦〔淳于公之女〕上书黥刑——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笞300——200景帝斩左趾——笞500——300景帝斩右趾——弃市——景帝又公布?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2、评价:其总的精神是由重改轻,但也有由轻改重的,如斩右趾改为死刑。东汉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改革是“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8/2/2024第三节刑事法律8/2/20248/2/20248/2/2024第四节行政法律8/2/2024(二)选举考绩制度的实施
1.选举制度
汉朝的选举任用制度,主要是察举征辟制。察举即中央公卿或地方郡国根据朝廷要求,按照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一定条件举荐人才,经考核合格后任用官职。
征辟即各级官府自行选辟聘用下属官员的制度,此外,还有上书拜官,任子、荫袭、赀选、8/2/20242.考绩制度
汉朝的官吏考绩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郡国上计考课,即每年年终由各郡国派出官员前往中央,汇报一年中户口名籍、垦田财政、农桑生产、治安刑狱等情况,由丞相等中央官员考核其政绩,分别予以奖惩升迁。
二是部门自行考核,即由各部门主管官员定期考核下属吏员,或由上级部门定期考核下属部门,根据任职优劣决定奖惩。
8/2/2024第五节经济法律一、禁榷与困辱商人1、困商:官营禁榷:盐铁,汉律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
重征商税:政府仅征收其税利;改变币制:高祖时所铸荚钱质量低劣,高后时改行八铢钱又耗铜太多,故文帝五年改铸四铢钱,
元鼎四年(公元前l13年),又将地方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从此,确立了统一的五铢钱制度。
8/2/20248/2/2024第六节司法制度8/2/20248/2/2024:一般案件可自行判决,但有两类案件必须上报请示:一是死刑案件要上报朝廷,由皇帝或廷尉审核批准,称为奏报。二是疑难案件要逐级上报决疑,即各县疑而不决者上报郡守,郡守疑而难决者上报廷尉,廷尉无法裁决者奏呈皇帝,称为奏谳或谳疑。4.录囚
它不属案件的诉讼审判程序,而是上级司法机关或有关官员通过对在押囚犯进行审录复核,检查监督下级司法机关或执法人员工作,并及时发现冤狱平反纠正的一项制度。
8/2/2024(二)?春秋?决狱与秋冬行刑
?春秋?决狱法律化与秋冬行刑制度化,是汉朝司法制度开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和标志。
1.?春秋?决狱法律化
?春秋?决狱是汉朝判案断狱的一种原那么、方法和制度。它是直接引用?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经义内容,作为审判案件的法律依据。故其又称?春秋?折狱、引经决狱或经义决狱,是儒家经义法律化的重要表现和标志。
8/2/2024?春秋?是孔子修订过的一部鲁国编年史。据说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在于讨伐“乱臣贼子〞,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关系。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占据支配地位,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学士大夫,纷纷用?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经义内容及精神,作为判案决狱的法律依据,引经决狱遂盛行起来。董仲舒曾专门编定?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是引经决狱的集中代表。因此,?春秋?决狱是由董仲舒首倡,在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汉朝司法制度开始儒家化的典型标志。
8/2/20248/2/20248/2/2024三、监察制度
汉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除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外,还具有监督廷尉等机关司法审判活动的职能,同时也常常直接参与某些案件的审理决疑。
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立十三州部刺史,作为中央对地方进行行政监察与司法监督的派出机构。其职责除监察纠举地方官员及豪富吏民的失职违法行为外,也代表中央负责监督各地的司法审判活动。
8/2/2024练习题:名词解释:1.?春秋?决狱
2、秋冬行刑3.亲亲得相首匿4.通行饮食罪指给农民起义军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
5.见知故纵之法6.决事比
7.上请制度8.约法三章8/2/20248/2/2024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法律第一节法律儒家化的渐进过程一、各时期的立法以及法典结构体例变化1.?魏律?
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
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
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再次,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8/2/20242、?晋律?颁行与张杜注律
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形成“准五服制罪
〞(1)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
(2)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那么的内容。
(3)同时对刑律分那么局部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张杜注律:在?晋律?公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亦称“张杜律〞。
8/2/20248/2/2024二、法律形式的变化
这一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格局。
(1)科起着补充与变通律、令的作用。
(2)格与令相同,起着补充律的作用,均带有刑事法律性质,不同于隋唐时期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格。
(3)比是比附或类推,即比照典型判例或相近律文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
(4)式是公文程式。
8/2/2024第二节刑事法律8/2/2024二、“准五服制罪〞确实立与存留养亲1、?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1〕服制的概念和分类: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服制依亲疏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服制的效力: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3)“五服制罪〞原那么确实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开展,它不仅表达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明清。
8/2/20242、“存亲留养〞简称“留养〞,是指除十恶大罪之外,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而家无成丁者,死刑允许上请,徒流之刑可以暂缓执行,将犯人留下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之后继续执行的做法。“留养〞始见于?北魏律?,是儒家“恤刑〞思想和“孝〞的原那么对法律影响的结果。
8/2/2024三、刑罚制度改革8/2/2024第三节行政法8/2/2024二、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制
汉察举征辟
——所谓九品,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作为人才鉴定的级别,所谓中正,是州、郡、县三级设立的专主人才选拔的官员。他们根据出身、道德、才能三项指标,对本地人才进行九品等级评定,提供给吏部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将汉代之法制度化,防止了后汉外戚、宦官之类上不了台盘的人都能混进官僚队伍的问题。但是在大地产制的经济根底之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僚多英俊之才,势位必高门之胄〞的现象。8/2/2024三、官吏特权8/2/20248/2/2024第四节司法制度1、死刑复核制度也始于南北朝,秦汉死刑犯除非上诉,否那么立决,魏晋以后,法律标榜轻刑恤刑,所以逐渐出现死刑复核制度。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曾下诏,死刑犯“除谋反及手杀人,有乞恩者,便与奏〞,将原来官员才能享受的上请扩大到死刑犯,但仍然需要犯人自行提出。北魏太武帝时下诏,“诸州郡国之大辟,皆先谳报乃施行〞,正式确立国家死刑复核制度。后来隋唐时期的三五复请、明清时期的秋审朝审,皆根源于此。8/2/20242、登闻鼓:西晋武帝时,曾仿行古制,在官府朝堂门外设置登闻鼓,百姓可击鼓鸣冤,有司闻声录状上奏,这就是所谓“登闻鼓〞直诉制度。即冤枉者不服判决,可以不受诉讼审级的限制,直接诉冤于皇帝或钦差大臣。这种制度弥补了绝对禁止越诉的缺乏,加强了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客观上有利于百姓冤情上达。这一制度自建立后,后世各封建王朝历代相承。3、测罚:
8/2/2024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准五服制罪〞始于()。
A.曹魏B.北魏C.晋代D.西汉2.“八议〞入律是在()。
A.晋律B.新律C.北魏律D.北齐律
3.“重罪十条〞首载于()。
A.北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周律4.将律典简化为十二篇的是()。
A.北齐律B.魏新律C.北魏律D.晋律
8/2/20248/2/20241.有关?新律?的不正确的说法有()。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二篇B.“准五服制罪〞入律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标准化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2.关于?北齐律?,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北齐律?共12篇
B.?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C.?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D.?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八议制度3.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篇目的是()。
A.?禁卫律?B.?名例律?C.?法例律?D.?斗讼律?
8/2/2024第八章隋朝的法律制度一、?开皇律?的体例12篇二、?开皇律?内容①刑罚制度:确定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②十恶:改?北齐律?的“重罪十条〞为十恶
③八议、官当制度:使其成为定制,为唐所继承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构:形成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构成中央司法机构的格局。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负责复核,御史台负责监察。
8/2/2024第二节唐朝的法律制度
一、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如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后人评说唐律是“一准乎礼〞!8/2/2024〔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1、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1〕律:?唐六典·刑部?:“律以正刑定罪〞。
2〕令:?唐六典·刑部?:“令以设范立制〞
3〕格:?唐六典·刑部?:“格以禁违正邪。〞
唐初有五十三条新格,唐格分为“留司格〞与“散颁格〞。
4〕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那么和公文程式。
5〕典:机构组织法,?唐六典?。8/2/20248/2/2024二、唐朝的立法概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498-2025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 战略合作合同协议书(经典)
- 租赁合同变更及转让协议模板
- 建筑承包合同协议书格式
- 张伟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案件解析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英语现在进行时教学设计
- 合伙创业合同书
- 加盟合作合同协议
-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供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施工专用
-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发展进程及前景课件
- 光伏电站运维资料目录清单
- 5数据中台解决方案
- 电厂零星保温脚手架施工方案
- Q∕SY 17088-2016 钻井液用液体润滑剂技术规范
- 数理统计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排水沟施工合同电子版(精选5篇)
- 2022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大气商务企业培训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