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_第1页
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_第2页
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_第3页
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_第4页
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国际通信展将3G应用进行到底

●本刊记者候文竹林麟为期五天的“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时隔两年后重归老国展。本届通信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各大电信运营商和厂商的展示重点不再是网络,而是业务,即强调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随着3G网络建设的迅速推进,目前3G已处于业务推广期,展会期间即可看到,今年各大电信运营商和厂商的展台已被业务展示区所占领。而随着3G应用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物联网、三网融合以及移动互联应用都成为本次展会各厂商竞争的焦点。三网融合吸引厂商逐鹿2010年是三网融合的启动元年。1月13日,国务院通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决议;7月1日,12个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和地区名单公布。国家将推进“三网融合”定位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而在三网融合概念的刺激下,主流企业几乎全部推出了自己的三网融合解决方案终端产品,不少设备商的展台上都辟出了三网融合的专区,用来展示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华为、上海贝尔、中国普天、大唐电信、爱立信、UT斯达康等通信设备商都对外展示了其在三网融合方面的解决方案,未来三网融合领域将成为众多厂商逐鹿的一个重要战场。华为以“云一管一端:未来信息服务新架构”为主题,全面展示其面向未来的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其中,三网融合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亮点之一。华为三网融合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依托华为多平台融合思想,从网络到业务实现统一管理调配。该方案充分考虑到各类资源的整合使用,涵盖华为融合视讯、NGB网络、运营支撑、家庭网络、系列化终端和芯片等多款产品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可同时适用于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目前这一平台已在多个试点城市中得到应用,华为直接参与了深圳、上海、杭州、武汉、北京、哈尔滨以及长株潭地区的试点建设。上海贝尔推出了针对三网融合而展示的同定移动接人方案,以及面向多个不同终端的实时多屏演示。上海贝尔推出的“多屏”解决方案能够将IPTV/CableTV业务无缝地扩展到智能手机和PC上,提供跨屏幕的互操作和个性化体验。此外,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节目通过Facebook或‘rwitter分享给好友。中国普天则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三屏合一、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三网融合视频处理业务平台等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为广电行业用户提供的网络改造解决方案则颇为诱人,这将可能加速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在国内的推进。三网融合将对我国电信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电信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寻求发展?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新技术与新业务研究部贺宁副主任表示,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三网融合的重点是电信行业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融合,从今年的展会上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融合业务逐步深入家庭、行业应用等各个领域,而以用户为中心的家庭业务成为展会亮点,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大力推广IPTV、手机电视、体感游戏、在线音乐、家庭监控等业务;同时,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已经初步实现,随着终端形式的多样化,iPad等新型终端不断涌现,“三屏融合”将逐步演变为“多屏融合”,使人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此外,IPTV、互联网电视等视频业务的发展为FTTx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三网融合带来视频等业务量的快速增加,对接入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直接促进FTTx的发展。而伴随着三网融合下的新业务在给用户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互联网电视等新业务的高速发展也给骨干网造成了很大压力。互联网视频等高带宽业务的发展、接入网提速以及传输瓶颈上移,将迫使骨干网大幅扩容。最后,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可能会走向融合。虽然目前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阶段,但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管制机构,对整个电子通信业务市场进行融合监管。从目前国际上融合监管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不论各国监管机构的形式如何,监管从以纵向产业划分为核心的管制体系向以横向功能划分的竞争体系过渡,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随着网速越来越快,手机终端越来越强大,移动互联网透露出的机遇与诱惑正在让互联网界欲罢不能。在本届通信展上,移动互联网仍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各大运营商和厂商纷纷推出各种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行业应用,备受众多参观者关注。可以预见,在3C的背景下,我国庞大的手机市场规模成为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而这必将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引发新一轮创新潮。一方面,互联网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商务应用方面,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和1.22亿;在交友沟通方面,有3.04亿人使用互联网、2.1亿人使用社交网络。如何将传统互联网模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让用户更好享受信息生活乐趣已成为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移[来自www.lW5u.coM]动互联网发展已势不可[]挡。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达2.14亿,市场收入规模达237亿元。预计到2010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3亿,全年市场收入规模将达633亿元。此外,中国3G商用进程的加速推进,也使移动互联网活跃度日渐提升。在参观了三大运营商和黑莓、华为等厂商的展台,体验了一些移动增值业务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徐玉表示,从本届通信展可以看出,2010年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将呈现出四大热点。第一,移动视频。2009年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基于3G的视频通信业务,包括手机电视、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业务等,创造了近50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率约为45%。预计未来2至3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约达70亿元。第二,移动支付。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约为19.74亿元,用户规模约为8250万户。目前我国的7亿手机用户中,使用手机支付业务的尚不足30/0,手机支付业务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背后还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2010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第三,移动阅读。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55亿,占我国2.33亿手机网民总数的75.4%,成为用户常使用的手机上网应用之一,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预计2010年手机阅读活跃用户将达到2亿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6亿元,市场规模增长率接近50%。第四,应用商店。在商用4个月后,“移动MM商城”的注册开发商已经达到3.0973万家,提交应用11429万个,其中通过测试7246个;累计使用用户87万人,累计应用下载181万次;目前上架应用已达1.3913万款。在未来2至3年,中国移动通信全面进入3G时代,手机软件应用和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物联网梦想照进现实如果说此前的物联网一直处于长时间的概念炒作期,那么本届通信展即给“执行者们”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展示物联网进展的舞台,不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推出了产品线明晰、新业务丰富的物联网展区,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等在内的设备商也将物联网作为展区中最大的亮点。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并表示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一年多来,我国已把物联网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三大运营商都把物联网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个省市都已开始了物联网产业链布局。记者在中国移动展台看到,一台物联网智能空调被放在了物联网展区最醒目的位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中国移动的3G网络,用户可以对空调实现远程开启、温度控制等功能。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和格力等家电企业沟通,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推出商用产品。中国电信从智能农业、智能水利和智能医疗三个方面展示了物联网研究成果和商用进展。目前,智能农业已经在江苏等地有了很成功的应用,在江苏的一个企业中,80多个农产品大棚中都部署了中国电信的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用以提高工作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中国联通的展台上,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名为“手机看家”的物联网应用,只需要一个可旋转的摄像头、一个报警器和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手机操纵摄像头变换不同角度,查看摄像头传回的影像,以便及时了解家中情况。据介绍,在摄像头底座上插入一张开通3G业务的SIM卡,再用手机使用视频通话便可以操作。运营商发力物联网,离不开设备商这一产业链重要环节的支持,而物联网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其通信专长的宽广舞台。中国普天、中兴通讯和诺基亚西门子等设备商在本届展会上纷纷设立了物联网专区,集中展示各自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推出的系统化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各种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正在宣告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概念落到了实处。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