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家嘴金融城功能集聚与体制探索
一陆家嘴金融城的形成与发展陆家嘴金融城(LujiazuiFinancialCity)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广泛使用的范畴。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更多使用的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LujiazuiFinancial&TradeZone)的概念。然而,随着陆家嘴区域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不断提升,“陆家嘴金融城”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其中,在陆家嘴中心区(俗称“小陆家嘴”,面积1.7平方公里),已经形成高端商务楼宇林立、各类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区域。陆家嘴金融城的快速崛起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也是浦东开发开放及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的见证。从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历程看,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一)浦东开发开放初期阶段(1990~2000年)浦东开发开放作为国家战略确立后,浦东金融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是从金融发展的基础看,当时包括陆家嘴在内的浦东新区的大部分区域,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开发初期,由于黄浦江的天然阻隔所导致的交通不便,陆家嘴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并不理想,整个浦东的金融业基础都非常薄弱。[2]当时,陆家嘴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且结构上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等为主,其他种类金融机构的网点都非常少。然而,在国家战略推动下,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迅速改变了这种状态:1990年8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成立;1990年10月,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后于1997年改制为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上海市鼓励全市重点金融机构与金融企业将总部或分支机构迁往浦东;199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正式迁入陆家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入浦东陆家嘴,各金融市场相继在浦东新区建立。这一系列的推动举措,为下一阶段金融机构的快速集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阶段(2001~2010年)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forTradeofService,GATs)及其他相关重要文件,我国经过多方反复谈判与磋商,最终确立了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关键金融领域。此后,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显著加快。浦东及陆家嘴经过10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在金融市场开放之初,社会各界普遍担忧国内金融市场会遭受巨大冲击,甚至导致金融风险。对于陆家嘴区域而言,一方面,由于金融发展时间不长,金融管理经验仍不够丰富;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较为集聚的区域,会否受到外资金融更大的冲击。不过,实践发展表明,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不仅在对外开放中得以逐渐完善,也在国际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表1显示,陆家嘴作为上海最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域,金融市场具体分类在此阶段更为丰富。表1“入世”后陆家嘴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图1则体现了浦东新区金融业增加值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变动情况(由于陆家嘴金融业规模在浦东新区占据绝大多数的比重,此图可以大体反映出陆家嘴金融发展的规模和增长态势),可以看出金融业增加值规模在10年中快速增长,其占国民经济比重也大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图1浦东新区主要年份金融业增加值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2000~2010年)2009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成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及金融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2009年7月,上海作为国内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率先启动,从而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窗口,也加速了陆家嘴金融城的国际化进程。(三)加快金融中心建设阶段(2011年后)2011年开始,陆家嘴金融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其一,在管理体制方面,运行多年的“陆家嘴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模式已在2010年被新的管理组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取代,并在酝酿推出新的管理模式;其二,陆家嘴金融发展步入了“十二五”时期的关键阶段;其三,根据国务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部署,2011年是未来1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开局年份;其四,浦东金融业在金融创新领域进一步提速。表2体现了2011年1~7月陆家嘴金融城在金融发展方面一些主要指标及变动情况。表2陆家嘴金融城主要金融发展指标情况续表由表2可以看出,一些关键性金融指标在2011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反映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陆家嘴金融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二陆家嘴金融城的功能集聚在浦东开发开放的21年中,陆家嘴金融区域经过了早期开发阶段、形态集中阶段,目前逐渐过渡到功能集聚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陆家嘴金融城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并且从功能集聚情况看,各种金融功能在不断强化和完善。(一)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长期以来,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看,金融“脱媒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规模最大的金融方式。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迁入陆家嘴区域,极大地推动了陆家嘴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图2显示了历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融资规模变动情况,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上海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即使在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和股票市场大幅下挫的影响下,股市融资规模在2009年、2010年依然分别达到3343亿元和5621.53亿元。图2历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AB股融资规模变动情况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这也进一步强化了陆家嘴金融市场功能,如期货市场的功能体现为: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处于陆家嘴区域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国内外影响力在近年来不断扩大,“沪铜”系列品种的价格甚至成为全球期货价格的风向标。图3反映了21世纪以来主要年份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图3主要年份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另外,根据有关统计,2010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3;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数量位居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第2,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第11位。这些指标充分表明陆家嘴金融城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区域名副其实,而陆家嘴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融资方面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二)金融集聚功能日趋增强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金融业天然具有产业集群的特性,并突出地表现为金融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是与金融业具有显著的资产专用性、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等产业特征密切相关的。通过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金融机构能够产生单一机构所无法取得的集群效应和经济收益。同时,也正是因为金融业集聚所产生的“金融枢纽”(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亚洲的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强有力地支撑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全球经济对资金、信息、金融服务等的巨大需求。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陆家嘴在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功能不断增强。一方面体现在金融机构的数量扩大、种类增加;另一方面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能级不断提升。从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近年来落户陆家嘴金融城的国内外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即使在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仍然保持了持续集聚的势头。图4对比显示了陆家嘴区域三类金融机构的数量,从中可以发现各类金融机构数量都在近几年中快速增长。图4陆家嘴金融城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对比从金融机构的种类来看,除了各种国家级、市级交易所外,陆家嘴金融城内一些新型或新设立的金融机构也不断涌现。如2005年7月,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福特汽车信贷公司设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4月,国际著名的保险组织劳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浦东成立(此前劳合社已经在北京开设了6年的代表处,然而最终还是将业务重心设在了上海浦东);2011年2月,经多年筹建,中美双方联合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落户陆家嘴竹园商贸区;又如,目前落户在浦东陆家嘴的外资法人银行已接近20家,数量超过国内其他城市的总和;再如,陆家嘴已成为国内阳光私募集中程度最高的地区,其集聚区被业内称为“民生路私募一条街”;近年来,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国际私募基金、货币经纪公司等都呈现加速集聚的态势。从金融机构的能级来看,浦东除了集聚多家国家级金融交易市场外,其他金融机构能级不断提升。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落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浦东及陆家嘴的金融能级。此外,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四大国有银行拟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落户陆家嘴金融城的可能性非常大。(三)金融创新功能有所提升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在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性活动;从实际来看,金融创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上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金融创新不仅是个系统工程,也表现在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浦东陆家嘴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前线阵地,在金融创新和“先试先行”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例如,在金融业组织创新方面,就有上述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又如,在金融法律制度方面,2008年11月,全国首家金融审判庭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仲裁的专业性;又如,在金融业务方面,2009年,上海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陆家嘴金融机构在承担新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0年12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批准上海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已由首批92家增加到16380家;再如,在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中,上海共有5家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占全国11家的45%(陆家嘴区域证券公司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上海还率先开展了外资法人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试点,而作为金融机构集聚地的陆家嘴金融城在新业务方面首当其冲。2011年2月,上海市政府召开2010年上海金融创新奖颁奖大会,并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沪深300股指期货”等37个项目获得上海金融创新奖。在此次金融创新评奖过程中,金融创新推进奖的4个项目全部“花落”陆家嘴金融城[3]、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的5个项目中也大部分归属陆家嘴金融机构。(四)金融监管功能逐渐强化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确立后,为推动浦东金融的健康发展,我国陆续将一些“重量级”监管机构设在浦东,基本上都地处陆家嘴金融城。首先是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正式迁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其后不久,新一届的跨区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1998年挂牌,负责管辖上海、浙江和福建两省一市的金融机构及其金融业务活动。该机构的落户对浦东金融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规范与约束作用。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陆家嘴,从而将浦东金融监管能级又提上了更高的层次。2009年1月,上海证监局正式迁入浦东办公——至此,国内金融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上海局全部落户于浦东辖区。随着这些高层次金融监管部门的落户,浦东陆家嘴金融监管体系的能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了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之外,近些年来陆家嘴金融城在金融配套功能方面也有较大进展。例如,通过实施“商务楼宇商业配套提升工程”,陆家嘴正在推出一批配套业态齐全的楼宇、商业配套达标楼宇和业态示范楼宇,这些都将很大程度缓解区域商务设施不足的压力。又如,为了不断强化陆家嘴的金融文化底蕴,有关部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陆家嘴金融文化节,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金融环境建设方面,据报道,2011年5月有关部门专门举办了陆家嘴金融城环境优化推进大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陆家嘴金融城将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商务环境”为目标,集中推出商业配套、区内交通、无线网络、信息、文化等5大类28个环境配套优化项目,提升金融城白领的“幸福指数”。另外,在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行动计划中,陆家嘴金融城金融环境建设与金融发展被列为重要条款。小资料:2011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相关部署2011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确定为“聚焦五大重点、实现五大突破、提升五大功能”。第一板块任务即:聚焦陆家嘴金融城,在区域管理和金融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服务经济的引领功能。具体任务包括。——探索陆家嘴金融城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城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探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创新,打造金融城品牌。——探索服务业税制创新。创新营业税等税收征管模式,破解制约境外业务境内结算,以及其他服务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障碍。争取率先开展部分服务业行业改营业税为增值税试点,深化营业税扩大差额征收范围。比照金融机构制定金融专业服务业扶持政策。——完善跨国公司总部运营环境。以外汇管理、人才引进等瓶颈问题为重点,完善符合跨国公司总部运营需求的政策及制度环境,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功能。——推动OTC市场实质性运作。在完成注册登记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接纳企业挂牌交易。积极争取全国性股份报价转让在浦东扩大试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挂牌。——争取外汇管理创新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做好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业务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贸易企业获得资格认定。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进一步深化研究外汇管理领域创新的相关措施,争取尽快上报国家外管总局批复实施。——稳步推进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深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探索允许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申请资本金结汇,及其境外投资者申请投资额度结汇。——推动建立保险经纪人市场。争取保监会支持,开展保险经纪人市场试点,允许保险经纪人独立报备航运保险等条款,允许境外经纪人通过保险经纪人市场开展业务。争取给予保险经纪人市场会员优惠政策。三陆家嘴金融城的体制探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排头兵”,在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陆家嘴金融城则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一直探索前行。(一)陆家嘴管理体制数经变革自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来,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先后发生了数次改变:开发开放办公室、党工委、管委会、正式建政等,每次变革都体现了时代特点、适应了实际发展的需要。——1990~1992年,上海成立浦东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浦东开发办公室,“开发办”属上海市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形成了“三区、两县”政府加浦东“开发办”的行政管理格局,在管理体制上,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各委办局和三区两县具体实施。——1993年初,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负责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管理工作,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更多的是协调功能。——2000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撤销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体制,正式建立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回归到正常的政治架构。——2005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也为浦东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带来机遇。其后,为了统一整合资源,浦东新区设立了6个隶属于浦东新区政府的副局级功能区管委会,其管理机构为功能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浦东新区党委和政府的派出机构。设立六大功能区管委会的目的是实现“区镇联动”:在功能区内以原有的开发区为中心,并把邻近的乡镇也一并纳入功能区体系,整体开发。——2010年2月,浦东六大功能区管委会被全部取消。这是《浦东2008~2010年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体现:要理顺区政体制(功能区域体制),进一步理顺浦东新区与功能区、功能区与乡镇、街道之间的职责分工。由此,也形成了浦东新区“7+1”的开发区管理框架。从陆家嘴金融城管理机构变革情况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代替了原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目前陆家嘴金融城管理体制的设置,是按照“开发区的事开发区办”的总体要求,坚持凸显开发功能、凸显开发区作用、凸显重心下移的原则,在考虑与原有功能区域事权衔接并比照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明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事权。其组织架构及主要特点可概括在表3中。表3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模式内容在开发区管委会模式下,陆家嘴金融城管理体制得以进一步理顺。从新体制设置的出发点来看,陆家嘴的开发区功能和事权有所下移,这有助于推动金融贸易活动新的发展。但是,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真正要达到体制改革初衷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根据有关报道,陆家嘴金融城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管理体制变革,最具可能性的就是在借鉴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4]模式基础上对当前体制进行改革。(二)金融城的专业化管理体制探索金融业是浦东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浦东新区专门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部门——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其前身为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04年11月成立,与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署办公。2009年8月,根据上海市有关文件,调整设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将金融服务职责由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划入,是新区政府的职能部门。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的主要职责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有效拓展金融发展空间,营造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集聚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争取各类金融创新在浦东“先行先试”,促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陆家嘴金融人才管理体制探索金融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金融人才。近年来,根据中央关于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关部署,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政府在完善金融人才管理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其中最为突出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完善金融人才政策体系。2008年7月,《浦东新区集聚金融人才实施办法》正式出台[5]。2009年8月,上海金融办发布《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内容分为人才激励和服务、机构扶持、创新奖励、区域布局、行政服务、资金来源和管理等九大条,其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聚集、机构聚集等方面是该政策的重点。随着这些相关文件的颁布实施,上海开放型的金融人才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建立国际性高等院校,凝聚与输送高端金融人才。主要是2011年教育部等部门批复兴建的上海纽约大学,并落户陆家嘴。[6]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将先行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成后将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及高端培训。——建立专业人才机构,集聚与培养金融人才。如2009年,浦东成立了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为各类金融人才提供国际交流和职业培训。又如,同年5月成立了“人才金港”,目标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搭建“政、产、学、研”合作舞台,通过“人才金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7]——构建人才引进平台。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及人事部门等的引领下,陆家嘴金融城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开始,注重对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工作,连续赴海外举办人才招聘会,并取得一定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专业的网站平台,以形成长期、持续性的人才引进平台与机制。从一系列行政管理体制、人才管理机制的变革可以看出,在国家和上海地方政府支持下,陆家嘴金融城管理体制正在日趋完善,并能够适应环境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四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在看到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成就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上海构建金融中心、陆家嘴打造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过程中,还存在市场体制、市场环境、市场规模、开放程度、政策支持力度、人力资源、资本项目管制等诸多方面的约束。从横向对比的情况来看,形势仍比较严峻。金融城在软、硬件方面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金融发展还面临国内一些城市的激烈竞争,如北京金融街集聚了全国顶级的金融机构总部,并拥有首都经济的强大优势;深圳前海地区毗邻香港,兼具优越的区位优势及强力的政策支持,未来金融发展空间很大;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也在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政策、措施等方面实质性的突破。从内部来看,陆家嘴金融城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一)金融生态环境仍需逐步完善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下,陆家嘴金融发展软、硬件环境需要加快改善,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一是硬件体系需要逐步完善,包括优化商务楼宇环境(主要存在配套商业设施、绿化休闲设施不足、楼宇沟通不足的问题)、电信基础设施(虽然在上海构建智慧城市框架下,陆家嘴将构建“无线城区”,但是在标准国际化、信息安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有待参照国际标准逐步加以完善等;二是迫切需要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律等体系和国际惯例的接轨,目前这方面仍较为薄弱,结合近年来处于讨论阶段的“国际板”来看,迟迟不能推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国内有关制度与国际难以接轨,贸然推出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和监管问题;三是仍需加紧规范政府行为,创新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国有、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企业能够在平等条件下开展市场竞争;四是金融市场诚信体系及信息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等等。(二)高端、国际化金融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虽然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等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都致力于集聚金融人才、构建上海金融人才高地,但是客观上,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区域相比,陆家嘴金融人才仍存在比较大的缺口。从国际金融竞争格局看,其实质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以QDII基金为例,从该制度推出并赴海外投资以来,投资者“几乎没有享受过赚钱效益”;近来,受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影响,QDII状况更为糟糕。[8]QDII的失利,有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但其深层次原因是缺少大批能够运作国际金融市场的战略人才。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运作全球市场,迫切需要集聚与日益增强的金融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相当的高端人才。从上海与纽约、香港等金融中心城市的进一步比较来看,上海在从业人员总量、金融业占城市就业人员的比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而按照国家对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战略要求,上海未来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如果按照“金融业占城市就业人员的比例”来估算,即使达到接近香港的水平,上海金融人才总量在未来10年中也需要增长1.5倍左右,而这是以10万为数量能级的水平。可见,其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充分考虑借助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吸收广大海外金融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抓手。从结构情况看,目前陆家嘴金融城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一是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缺乏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金融专业人才。作为大量外资金融集聚的区域,迫切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金融专业人才,以适应国际化趋势下金融业的发展需求。二是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业的智力密集型特征越来越突出,并且一个国家、区域能够集聚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多少,直接决定其在国际金融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目前,陆家嘴虽然已初步形成了金融人才集聚的态势,但由于受人才基础薄弱、教育和培训力量不强等方面的制约,再加上国外金融机构对我国高端人才的“挖掘”,使得一些高端、复合型人才还较为缺乏,这种状况迫切需要通过人才引进、加强培训等途径来加以缓解。另外,从招揽国内外金融人才的角度来看,目前还存在高管、骨干人员个人所得税负担与国际相比偏高、户籍政策限制过严,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三)创新体系不够健全抑制了区域金融创新活力陆家嘴金融城虽然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在很多领域领先于国内其他金融集聚区域,但是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主金融创新较少,而模仿性创新偏多。从上海首届金融创新奖励的情况看,虽然金融创新活力有所增强,但是自主研发的高技术含量项目较少;二是能够产生高利润、高回报的创新产品较少,而低端的、附加值较低的创新产品较多,例如银行业在收费方面的无序状况是其直接体现;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导致创新产品大量复制,从而极大地损害创新者利益和创新积极性;四是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R&D投入水平整体仍偏低,难以与国外知名金融机构相竞争。(四)分业金融监管体系难以与国际接轨当今国际金融业具有越来越强的联动性特征,因此金融风险的传导性也越来越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了警示,缺乏严格的、现代化、国际性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难以有效应对威力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随着陆家嘴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敞口暴露于国际金融风险之前。但是,按照我国当前比较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主流体系存在不对接的情况,从而也产生金融监管难以向国际化方向推进的问题。同时,陆家嘴金融城在金融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金融监管机构能级仍有待提升,“一行三会”中仅央行上海总部能级较高,其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总部都位于北京,这不利于开展实时、灵活的国际化监管;二是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推动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三是监管人才水平亟待提高,陆家嘴聚集了大量的外资金融企业,其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将大量国外开发的前沿产品和业务加以转化而应用到国内,而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水平方面还难以完全有效地应对这些不断发展的新项目,从而难以避免地造成国内资产的流失、市场秩序的混乱;四是监管措施仍缺乏预警机制,而更多地体现在事后监管和危机处理,随着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务日趋复杂,建立完备的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了。(五)区域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多年来,空间不足、商务资源不足问题是困扰陆家嘴金融城区域的实际问题。目前,方圆仅1.7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金融资源高度集聚,已接近饱和状态:拥有500多家海内外金融机构,有大约20万的金融人才,相对拥挤程度是比较高的。从陆家嘴金融城近些年来持续高位的楼宇入驻率(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仍维持在85%左右)可见一斑。在陆家嘴金融城建设初期,一次开发的规划建筑总量约530万平方米,这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1500余万平方米的中心商务区的量相比有很大差距。而金融城1.7平方公里的面积与世界级城市综合性现代化核心功能区的规模比也是比较小(这些CBD区域通常都至少在3~5平方公里以上——伦敦金融城的面积约5平方公里)。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空间,陆家嘴金融城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配套建筑缺少的问题。特别是目前能够为入驻企业和员工直接提供方便服务的餐饮、文化、娱乐、购物、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还比较缺乏,没有形成作为一个城市中心应有的综合功能和有机联系。而在美国的华尔街,其办公楼宇中仅有1/4为纯金融企业使用,其余的3/4都是由支撑金融业的相关企业所使用;从华尔街的从业人员构成看,平均1个金融从业人员,需要5个其他产业的配套人员作支撑。这对目前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城来说,显然是无法达到的,陆家嘴金融城扩容已是势在必行(据报道,未来几年通过扩容和新建,将释放35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务办公楼宇空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空间压力)。五发展展望与对策建议(一)2012年陆家嘴金融发展展望2012年将是“十二五”时期的第二个年份,也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府换届选举也将展开。对于陆家嘴金融城而言,关键的是按照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报道,2012年陆家嘴金融城将会发生重大体制创新与变革,而此次变革将使得区域金融管理体制更具国际性、更为符合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其核心举措就是引进“业界自治”模式,构建由业界参与的区域金融管理新组织。这个新的管理架构,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派出机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组织,在组织设计方面,将借鉴伦敦金融城的管理体制,更多考虑金融机构的需求,让市场的主体更加广泛地参与到金融城的管理之中;使金融城的企业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围绕创新,推进金融城的功能升级与转型发展。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将有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使金融城的管理者、从业者和居民更好地形成合力,促进金融城的发展[9]。与此同时,金融城还将在多个领域有新的突破:包括商务楼宇建设及空间资源拓展、金融文化活动及国际文化机构引进、资本项目渐进开放条件下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国家级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的引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债券市场、国际板、OTC市场等)等。(二)相关思考陆家嘴金融城建设并非仅仅是浦东新区的事情,而是国家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大战略的核心体现。同时,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实验的前沿区域,陆家嘴金融发展政策也需要获得国家和上海地方政府的更大支持。当前,迫切需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有效的举措加以克服,从而消除制约金融发展及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瓶颈问题。1.打造国际化、开放性的金融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城离不开国际化、开放性的金融生态环境。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家及地方政府可以考虑的举措主要有: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杜绝行政干预与“金融抑制”现象,积极为各方参与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合理引导的市场环境;二是出台合理的税收政策,可参照国际、国内有关金融中心城市做法,合理进行税收制度改革,适当通过营业税收减免、提高所得税纳税标准、增加所得税抵扣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并提高已落户企业、个人的“根植性”;三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可探索完善户籍制度、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制度,以及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税收补贴制度、住房补贴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城市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度;四是加快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计划,为金融企业运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2.构建新型的区域金融创新体系金融创新有助于强化金融市场功能、激发金融发展活力。金融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如从创新主体来看,包括金融企业创新、监管部门创新等;从创新标的来看,包括金融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交易机制创新、设立新种类的金融机构等。未来一段时期,陆家嘴应当借助金融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区域金融创新体系,而具体的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当前国内外金融制度在“分业”、“混业”方面差异的现象,可探索推动在沪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业界的反思,但金融混业仍是国际金融主流趋势,国内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尝试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比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业务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陆家嘴金融城金融机构种类丰富,有条件在此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可鼓励一些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帮助其补全业务牌照,充分发挥各业务协同效应,共享客户资源,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二是加快以政府债券市场为核心和准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外国央行提供兼具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场所,并为建立亚洲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条件成熟可推进上海国际板建设。国际板的推出需要国内在信息披露机制、税收体制、会计制度等多个领域实现与国际接轨,而这些恰是当前制约国内金融发展的“软肋”。但是,从金融发展角度而言,这些问题也必须加快解决。相关问题的解决也是国际板推出的必要条件。国际板的推出,有助于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借助发行机制探索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四是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发展的微观金融体系,如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财富管理服务,促进OTC市场的发展,形成多元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如逐步完善以政府担保机制为支撑,市场专业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融资服务。五是促进航运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整体上看,金融创新对陆家嘴金融发展及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如:通过金融创新,引领国内,甚至国际金融业新发展,从而提高城市影响力;通过金融创新,形成金融市场的增量部分,从而促进市场体系的健全;通过金融创新,产生大量高端人才岗位需求,从而促进人才集聚和金融市场的繁荣;通过金融监管体制和手段创新,降低金融运行的系统风险,从而促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等等。3.探索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资源的集聚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集聚及叠加效应。因此,金融功能的发挥必须匹配相应的金融监管,使不合理的金融行为得到有效约束。陆家嘴作为我国金融创新前沿区域,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一方面要和中国整体金融管理体系统一协调,另一方面也要探索“先行先试”,制定一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安平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5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 机场商务区样板房装修合同
- 4S店全包装修合作协议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科学人教版模拟考卷(含答案解析)
- 热力学第二定律-耗散结构-图文
- 2024年机动车辆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物流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合伙协议书之一
-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书范本2024年
- 穴位敷贴疗法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课件
- 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
- 新媒体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五年级【美术(人美版)】动态之美(一)-课件
-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竞赛模拟题(第二套)附有答案
- 偏瘫病人的体位转移
-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 水下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