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_第1页
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_第2页
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_第3页
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_第4页
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2例排便障碍病人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诊治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排便障碍护理组)各36例,比较两组在治疗护理后的临床预后情况差异,结合实践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对于排便障碍病人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症状,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关键词:排便障碍;护理;排便动作是反射动作,受大脑皮质的控制。正常人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阈值,达到此阈值时即可产生便意,通过排便意识加强或抑制排便。如果对排便的感觉经常予以遏制,或是神经心理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造成排便障碍,研究表明个人排便形态的改变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精神抑郁人体活动减少肠蠕动也减少易导致便秘,饮食对排便的影响也很大。此外,肠道本身发生病理变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等也会影响正常排便功能。数据统计表明脑卒中后4周累积便秘发生率接近60%,而有17%的死亡患者诱因为便秘[1]。排便障碍后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道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会导致头痛、头晕、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烦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诊治护理干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对于此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开展与体会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2例排便障碍病人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其中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至78岁,平均54岁,包括脑卒中16例,习惯性便秘14例,其它6例;对照组(常规排便障碍护理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8至68岁,平均53岁,包括脑卒中16例,习惯性便秘16例,其它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经过,所有病人均符合排便时间延长,3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1.2临床概述排便障碍主要是指由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或大便困难引起的排出粪便的障碍,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常由于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的活动不能协调,或感觉异常所致。主要由于肛门直肠的感觉或动力异常引起,另一类原因是阈值降低,表现为频繁的便意,下坠感,排便不畅快。中风发生后由于脑组织缺乏血流,会迅速丧失其功能,其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方法1.3.1对照组采取常规排便障碍护理,主要为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功能康复,进行合理饮食搭配,给予开塞露或肥皂碎块、轻泻剂等(具体略)1.3.2.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3.2.1基础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预见病情动态变化指导治疗,收集患者相关疾病的完整信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消除抑郁情绪,对粪便的评估,包括量、次数、性状、颜色。观察排便反应,了解患者排便的规律性,对排便无规律者,酌情定时给患者使用便器,帮助其重建正常排便的控制能力。保持床褥、衣服清洁,室内空气新鲜1.3.2.2生活护理均衡饮食,使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避免滥用泻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ml的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提供有利于排便的环境和充足的排便时间,对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每次便意都要试验排便1.3.2.3疾病干预积极治疗与排便障碍有关联的相关疾病,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遵医率,一些严重患者可能因大肠燥热,津液亏乏引起,需要结合中药治疗。也可选用莫沙必利等胃肠动力剂,以增强肠道的动力,增快肠蠕动1.3.2.4心理护理病程长、恢复缓慢是本病的特点,大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心理,应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1.3.2.5康复护理排便时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行按摩,可促进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或用按摩疗法先在胃脘部做顺时针方向揉摩约100次,向下移动至脐部用掌根绕脐部做顺时针方向揉摩约100次,然后顺时针揉摩整个腹部100次,再做逆时针方向揉摩100次。教会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运动锻炼,每次20~30min,每日数次以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1.4效果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周,进行效果评定,包括临床症状改善等,评定疗效。治愈:7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7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7d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1.5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表1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别治愈显效有效临床治愈率观察组(n=36)12(33.33)10(27.77)12(33.33)(94.44)对照组(n=36)8(22.22)8(22.22)16(44.44)(88.88)*P<0.053.讨论排便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排便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如条件不允许,排便反射被抑制,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是产生便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饮食、心理、药物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排便障碍。而中风患者并发便秘主要是因为神经功能紊乱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的形成,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或排便姿势引发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等。排便障碍相关的护理必不可少,对于引起的便秘需要加强宣教,并定时协助患者排便,而排便障碍病人在排便过程中情绪急躁,过度用力等因素,可导致腹压增高,原发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综合护理措施。应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还应给予解释和指导,减轻顾虑。排便环境也很重要,必要时拉上窗帘、遮挡屏风,避开查房、治疗和进餐时间,让患者安心排便。对于患者体位,应采取坐位或蹲位排便,仰卧位时根据病情可适当抬高床头,若患者下床排便感到疲劳并有不适反应时,立即扶其上床休息[3]。

综上,临床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排便障碍病人的临床症状,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参考文献:[1]衣丰;马晓华;张丽;胡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